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3981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1.94KB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
谴责,责备。
任:
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活:
救助。
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书信
.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
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醒能述以者以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
答案:
7B;
D;
B
8
(1)这句翻译要注意“乐①其乐②:
乐他所乐的事情.乐①:
以…为乐.乐②:
乐事.”从:
跟随.
(2)要注意实词“若”:
如果;
“辗转”:
反复;
“活腹”活下去.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向上申报,申报,往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
7
(1)本题考查重点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句意为: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
救助.使…活.
B.句意为: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牍:
公.
.句意为:
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值:
遇到.
D.句意为: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去:
离开.
故选:
B.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
树林里浓荫覆盖,鸟儿到处鸣叫.上:
方位词,树的上面;
(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上:
皇上.
B句意:
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
回去;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句意:
醒能用记述这乐事的人.以:
;
擅长画竹和兰花.以:
把.
D句意: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或:
有人;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或:
有人
(3)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意,了解内容.
A.正确
B.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
”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
.正确
D.正确.
(1)B
(2)D
(3)B
参考译:
.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
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
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能够用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人们喝酒咏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
“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
(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8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言翻译能力,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
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翻译言有三个基本原则:
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
所谓达,就是指译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
所谓雅,就是指译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的语言特色,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2017湖南益阳)
(二)阅读下面的言选段,完成12~1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且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2.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1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妻私臣(偏爱)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臣未尝闻也(曾经)D.今日是也。
(这样)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甲】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二)12.(3分)(与臣/而将四矣)
13.(3分)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
14.(8分)
(1)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准确译出“谤议”1分,“市朝”1分,“闻”1分,语言通顺1分。
)
(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准确译出“布衣”1分,“免”1分,“抢”1分,语言通顺1分。
)
1.(3分)A甲未体现不畏强权。
(2017湖南湘西)12.阅读下面两篇古,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
#8226;
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
②锸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徙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分别加以概述。
【考点】DA:
内言阅读.
【分析】参考译: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说:
“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
只
②句意:
苏轼调任徐州.徙:
调任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言中的古今异义.要结合句子意思解释.
原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
原是;
今义:
覆盖
面容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颓然:
醉醺醺地;
衰老的样子
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是:
这;
判断动词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气象万千:
景色千变万化;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D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
相与:
一起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重点词有:
卒:
最终
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甲主要参考语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主要看苏轼在面对即将到的洪水时的行为表现.
(1)①但:
只②徙:
(2)D
(3)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4)甲:
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
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
(贵州遵义)(四)《出师表》节选(10分)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资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北定中原北:
②庶竭驽钝竭:
③臣不胜受恩感激胜:
④临表涕零零: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结合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五)水调歌头(4分)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有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2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16①向北;
②用尽(竭尽);
③禁得住;
④下雨,像雨一样(落下)。
(每点1分,共4分)
17①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关键词、谨慎、崩、以,倒装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
②这就是我用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啊)。
(关键词:
所以、职分、判断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
18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做事谨慎,知恩图报。
(每点1分,共2分)
19“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017吉林)阅读下,回答问题(分)
砖(节选)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
)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注释】
(1)埏(shān)
(2)汲:
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3)错:
交错,错杂。
(4)趾:
脚。
13.“人逐数牛错趾”句中“逐”字在中的意思是(1分)
14.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
答:
1.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13驱赶(赶)(1分)
14围绕“土粘但不分散,粉细但不含沙粒”或用原“粘而不散,粉而不沙”回答即可。
(共2分,每点1分)
1围绕“用水润土地,踏成稠泥,将稠泥填满木框,用铁线弓刮平”回答即可。
(2017四川省巴中市)(三)言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言,完成下面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注】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发
②人则无法家拂土拂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1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国恒亡今亡亦死
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
18.翻译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9.【乙】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简要分析。
【答案】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①起,指任用②通“弼”,辅佐③谁
17.A
18.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
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19.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奋发;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
“创业与守成哪个难?
”房玄龄:
“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
”魏征说:
“自古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说:
“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
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
“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云南曲靖2017)阅读下面言,完成11-1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考虑、想到
(2)只是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花之君子者也
.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A项中“然”分别是“……的样子”“这样”;
B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
D项中“于”分别是“在”“此”;
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译: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4.下列对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答案D(写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积水的清澈)
1.结合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示例:
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
(景色之乐,1分)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
(友人之乐,1分)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情趣之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各地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试题 汇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