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精选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0937284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80KB
文化生活精选试题.docx
《文化生活精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精选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精选试题
文化生活精选试题(优秀题组合)
30.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这一论断是基于:
A.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D.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31.梁祝传说被誉为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表达了聪明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纯美爱情的美好追求。
一千多年来,它经由口头故事、戏曲及各种说唱文学等传遍大江南北,还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播国外,使海外观众为之倾倒。
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C.梁祝故事对外传播是一个不同文化竞争与合作的过程
D.梁祝故事广为传颂说明各民族文化具有共通的价值追求
8.晋剧源于民间歌舞。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晋剧活泼的源头。
它吸收了上党戏、河北帮子、高腔、秦腔、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7、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总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B.文化之间的差异源于不同的风俗习惯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19、“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称赞布达拉宫的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因为:
①少数民族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中华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④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9.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伟大盛会,更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展示与合作的文化大舞台。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生活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
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22.胡锦涛强调,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发展先进文化,应当
①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
②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格
③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23.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全社会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提升“道德血液黏稠度”。
这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①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④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
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3.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6.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点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9.“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A)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6.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红了“宁可在宝马车里哭”的马诺、快乐男声炒红了“伪娘”刘著……言行越出位越红。
媒体对“另类人物”的推崇,让自己赚足了眼球。
此类文化现象
①反映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②体现出文化市场具有盲目性
③是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要的大众文化
④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7.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3.《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
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
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某校部分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准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课题进行研究。
假如让你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能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A.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C.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D.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38.春晚舞台上,蒙古族的《吉祥颂》、回族的《数花》、壮族的《美丽的姑娘》等节目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50.温家宝在2011年3月5日“两会”报告中指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
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档案事业。
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
这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时必须
①遵循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把观众的感官刺激放在首位
④提供流行的、时尚的、庸俗的、娱乐的文化产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4.在利益的驱使下,影视剧生硬的广告植入以及过长的贴片广告,引起了大批观众的反感,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扰乱文化
③文化产业应自觉抵制广告,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落后与腐朽文化必然受到人民群众自觉的抵制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10.(2011•全国Ⅰ)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4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4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4分)
①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②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③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
11.(2011•浙江)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10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12.(2011·海南)辨析题:
“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一: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无法准确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就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并产生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
答案二: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但是有思想的人假如没有表达能力、不能准确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不能表明他没有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做答,或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所用原理正确,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可得满分。
)
6.(2011•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9分)
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2分)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2分)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2分)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1分)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2分)
7.(2011•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表3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①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②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③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是经过调查后形成的两种观点:
观点A:
“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
“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产生这两种观点原因的认识。
(5分)
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请你参与。
(3)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8分)
网页内容
《文化生活》依据
学科学习
如:
唐诗宋词赏析
①
文体活动
如:
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②
人际交往
如:
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③
道德修养
如: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④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
(2分)网络上存在的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会将引诱青少年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有人认为“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1分)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广开眼界,紧跟时代,有利于青少年学习和成长,所以有人认为“不让孩子上网后耽误他”。
(2分)
(3)每点2分,共8分
网页内容
《文化生活》依据
学科学习
如:
唐诗宋词赏析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文体活动
如:
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际交往
如:
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道德修养
如: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37、揭开2011年的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
一是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二是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
围绕上述两个纪念日,某校开展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同学们得知: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
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
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哪些启迪?
37、
(1)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分)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分)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2分)
37.(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近些年,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
为了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文化服务,根据计划,在2011年底之前,一些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此外,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面免费。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理由。
(12分)
37.
(1)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每点3分,共12分)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文明于人类的意义必不可少。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对古村落保护的意义。
(9分)
37.(25分)
(1)①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从文化高度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分)②文化自觉不仅表现为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且表现在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有利于正确认识古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落实政策,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3分)③文化自觉还包括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当地以历史的情怀,充分发掘古村落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以发扬光大,体现了对历史和未来的负责态度,有利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3分)
28.(18分)“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
某校高三
(1)班学生以“强国之道,藏富于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
发表看法。
甲同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之一,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乙同学:
国家应该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
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民富”目标。
(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的正确性。
(6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老百姓精神“富起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3)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③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7.材料一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网游业在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未成年犯罪与网络游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精选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