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心声问答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3416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71.85KB
老子道德经心声问答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老子道德经心声问答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道德经心声问答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佛陀宣说法的特点是什么?
(P2)
佛陀讲经说法45年,是逐步的由有为法,世间法方面让大家了解,渐次由低到高,主张先知法住智,这是中、下方面的有为法,后知涅槃智,一步一脚印的逐步上来。
当了悟、体证三法印之后,才能体证涅槃、无为、空。
必须有次第、有步骤,告诉众生如何逐步深入。
10、老子讲道的特点是什么?
(P4)
老子直接讲述道的很深很玄,直接契入无为法的解析,直接讲涅槃、无为、空的道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耶稣讲上帝的特点是什么?
耶稣直接阐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现出来的“用”,着重在“博爱”方面的诠述。
引领众生慢慢体会大地、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承担与奉献。
希望众生了解整个法界,大自然博爱的精神。
体会到“道”、上帝的伟大,然后回归上帝,回归主怀。
12、人所共知佛陀、老子、耶稣是三个不同宗教的教主,那么他们有何共同之处吗?
他们三位虽然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虽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这三位都是善知识的代表,他们的手指都共同指向一个月亮。
13、修行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P5)
修行人一生一世所追求的,最终都是为了要解脱自在,如果没有闻思过真正的道是什么,你的苦你的不安,都还存在。
14、目前中国道教的现状是怎样的?
《老子道德经》虽然蕴含这么好的智慧结晶,但是因为经文内容很深,很玄,真正能够体证经文里面所讲的深义的人不多。
目前中国道教、道家的法脉,事实上是把老子变成一位超级的大仙人,真正体会道德经真义的很少,这也是十分遗憾的。
15、怎样才能不迷执在“指月的手指上面”?
(P6)
解脱者透过实修实证之后,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让我们了悟本来没有名称,本体存在的“道”。
虽然这些语言、文字及经典可以描述“道”,但那些并非真正存在的“道”,语言文字,经典都只是指月的工具,不是月亮的本体。
所以大家不要执着在“指月的手指”上面,要直接去看到月亮,要直接去看到真理、实相。
16:
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经典?
(P7)
真正的解脱者都是现观大自然。
然后去看到实际宇宙本体的存在。
如果一味执着在经典、语言、文字上面,就看不到实相的存在,就找不到“道”。
如果你很重视经典,就处在信仰层面,就容易成为宗教的“信徒”,而不容易成为解脱者,真正的解脱一定是超越语言、文字,我们是感恩前贤者所留下来的经典,这些都是指月的工具,是让我们进一步去看到真理实相,不要迷执在经典上面。
17、老子所讲的修行法门是什么?
就是一个法门:
“致虚极,守静笃”直接切入无为,八万四千法门到后来就是要切入“无为法”,老子就直接告诉众生如何切入,扣住核心。
18、老子所讲的“道”,是让大家去体会什么?
(P8)
佛教就是要让大家体证空的伟大、玄妙,而老子所讲的“道”,也是要让大家去体会空的玄妙。
空、虚空里面蕴藏着无边无际,极为丰富的“能源”。
能源能够转换成为物质,物质又可以转换成为能源。
能源散布在空里,然而空不等于就是能源。
19、怎样理解“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名称不止一个,可以称为“空”、“无极”、“法界”、“上帝”、“天主”等等。
“可道”以语言、文字、经典可以描述,但并非真正的“道”。
只是指月的工具。
人类的语言,名称只是为了沟通方便,不管再怎么说或称呼什么,都不是真正存在的实体,是协助我们去看到实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文字说明出来的就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道”了。
20、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P9)
“无”就是“空”、“能源”、“道”因为它是无色界的,天地万事万物的开始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
“名天地之始”最初慢慢从有天、有地、有太阳系的形成。
“有、名为万物之母”,“有”是指一个太阳系的诞生,有太阳、有地球,经过天地的慢慢孕育,从最初的细菌、微生物慢慢进化与演变,就形成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植物、动物、矿物等。
21、在讲述阿含课程时,提过我慢真的要臣服一定要如何?
(P10)
一定要现观法界,空跟现象界的奥妙,看得越深,我慢臣服就越快。
真正臣服法界、道、我慢完全断除,才会跟整个“道”溶为一体,才会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第42章
22、老子是如何描述整个创世纪过程的?
(P11)
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就是空,空里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当因缘具足的时候,就会形成广大的星云,这就是“道生一”。
然后星云又一直不停在旋转,只要有现象界的存在,不管他多么微小,一定是一直在行、在变、在动。
当星云在旋转,它的比例就会不同,核心就会渐渐形成,那就是太阳系。
旁边由于因缘不具足,没有产生核融合反应,只有慢慢的聚集、聚集、然后形成行星、有太阳、有地球的形成,就是“一生二”。
“一”就是那一片云,“二”就是有太阳、有地球,“二生三”又慢慢经过天地孕育,有太阳、地球,又有空的涵养、植物、动物就生出来,于是“三生万物”,这就是整个创世纪的过程。
23、怎么理解“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是说现象界的一切存在,一定是阴阳两面同时存在的,所有现象界物质的存在,必须要有空,以我们的身体来讲,不只是一些地、水、火、风而已,里面一定要有空,让它有回旋的余地,不光是一些物质而已。
但是空很深奥、很玄妙,如果你的心量越宽大、越有空,所展现出来的身口意,就是一种安详、柔和的妙行,就是“冲气以为和”。
第4章
24、如何理解你、我、他本自同根生?
(P12)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代表非常深奥的万物之宗,所有现象界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你、我、他、一切动植物的所有总源头,都是来自于“空”,来自于“道”,来自于“上帝”,来自于“法界”。
虽然万物的外相,组成因缘与形态不同,但其根源都是相同的,外相差异是为了使我们方便辨别、区分,不要只看到外相的不同,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组合而成。
我们认为好像不同,而事实上我们是本自同根生,如果能够体证到这方面,就是体证到一体世界。
25、怎样体会“湛兮似或存”?
因为“空”、“道”看起来好像没有,又好像有,是这么的奥妙无穷,若有若无,这就是“空”、“无色界”。
因此佛陀就主张要体证到,必须从现象界去观察,当了悟之后,对现象界的空才能够清楚的看到。
26、老子为什么说谷神不死?
(P13)
谷神是形容无边无际的宇宙本体的空、道。
道、空是不生不灭的,心经讲“空”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都是直接诠述这方面,老子同样体证到“谷神”、“大道”是不死的,不会死的。
27、“远曰返”的深义是什么?
(P14)
“远曰返”就是一直看到无边无际的尽头,竟然是返回到看到自己,这里的起点就是跟遥远尽头所找到的终点,竟然是在同一个点,就是我们一直去找的涅槃彼岸,所找的涅槃彼岸,竟然就是在现在,当下,涅槃彼岸竟然是在此岸。
就如同要到他方世界去找净土,找极乐世界,一直在找、找、找…..找到最后竟然发现净土就在这里,所谓的心净则佛土净。
当我们真正了悟现象界,宇宙实相存在的真理之后,竟然发现解脱就在当下,所以要到哪里去找“道”?
到哪里去找净土?
到那里去悟“道”?
都是在现在、当下,不必到心外去求。
幻灯片
28、众生要“得道”的整个觉醒过程是什么?
(P15)
众生求道、觅道、得道的整个觉醒过程,就是好好的活在当下,好好的去看,去照见到,原来你就在道中。
如果能够发现自己原来就浸泡在道之中,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才是真正的得道,这时候就是大安心,大自在。
29、如何溶入一体世界,嗔心消失呢?
(P18)
你我他一切动植物,不管外相怎么千差万别,但是我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生命的源头,本是同根生。
如果能够看到、体证到这里,才会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要看到共同生命源头的“空”、“道”、“法界”这些,才能够溶入一体的世界,那么所有的嗔心也才会消失,当你体证到跟一切众生是一体,就不再有嗔心,就会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十个结就会一一断除。
第2章
30、为什么“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矣”?
老子深观宇宙人生的实相,万事万物本来就是一体没分别,但是众生却一定要用“自我”划分出来,然后就界定出:
我要的就是美,就是善,就是好。
“自我”所不要的不喜欢的,就界定为丑的,恶的,坏的,这些都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所区分的。
世间众生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他是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二元对立,进入一体的世界。
31、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切入涅槃解脱,寂静的世界呢?
就是一直不断去追逐你所要的,然后排斥你所不要的,而整个法界,大自然都是一体两面都有。
对法界来讲,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善待一切众生。
而众生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划分出种种界限。
然后作茧自缚,只要有界限,就会有冲突,战争,你的痛苦就没完没了,就不可能切入解脱,寂静的世界。
32、如何理解“圣人行不言之教”?
(P20)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圣人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教为主,再来“不言”,能够超越语言文字。
实相本来是没有文字的,禅宗讲说“不立文字”都是要我们去超越文字,去看到实相。
整个法界都是宣说“三法印”,但是众生却看不到。
33、师父问我们能不能有“功成而弗居”的这种精神呢?
假如我们就像大地这样任众生踩踏,承载着众生,养育着众生,众生不但没有感恩你,还不断破坏你,还吐痰、大小便这样蹂躏你,看看我们能不能做到没有嗔心,没有怨尤?
整个大地都在养育众生,长养众生,让我们自由奔跑,让我能做任何事情,但是从来不居功,也不邀功。
人类都站在我慢的立场轻视山河大地,连天地父母都是如此的践踏,轻视他们。
我们从小到现在,很少感恩法界对我们的重要,很少去看到,去感恩。
虽然众生都不知感恩,法界还是仍然对众生默默的承担与奉献,我们能不能去感觉去体会?
如果能够认真体会,要迈向解脱会很快很快!
当你体会到什么叫无我,当你真正体会整个法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就会产生惭愧心与感恩心。
34、怎样让我们的生命超越时空,真正发挥其意义?
(P22)
就是要了悟生死大事,看到整个法界大自然所展现的无我无私的精神,“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学习整个法界大自然;
默默承担,默默奉献,默默学习一切众生的精神,觉得该做的,就默默的去做,不居功也不炫耀,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
第3章
35、直趋无上道的重要关键是什么?
(P24)
问题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真的把“自我”交出来?
这是重要的关键。
如果说有因缘,大家真的愿意,我们都是直接讲无上道,所谓直趋无上道就是直截根源佛所印,不要在支流末节上绕。
36、佛教所讲的智慧与老子所讲的智慧有何不同?
(P25)
佛教所讲的智慧是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是贪嗔痴,我慢的止息,大慈大悲的善待一切众生是体道,悟道的一种“智慧”。
老了期许大家要有这种智慧,“无知”就是不要去勾心斗角,世智辨聪,尔虞我诈那些,“无欲”就是大家要淡薄各种欲望,吃东西是为了真正需要而吃,不要为“欲贪”而吃。
如果欲望无穷,你的苦,你的烦恼也就越多。
37、老子所讲的“无为”是指什么?
老子所讲的无为,是包括无我、无私。
做什么事情就默默去做,你觉得应该做,就去做。
里面没有争逐个人名利,也没有展现炫耀我是、我能、我慢,觉得应该做什么,就默默去做,做的当下是无我无私。
38、如何理解: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P26)
是说真正的解脱者他体会到整个法界是如此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体会到整个法界是没有任何私心,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因此叫做“圣人不仁”,同样的,真正的解脱者是平等善待一切众生,以百姓为刍狗,不是说一个圣人践踏糟蹋百姓,而是他一样体会到一切众生平等,远近、亲疏的观念也都破除,他完全是用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
39、怎样理解:
“虚而不屈”?
(27)
“虚而不屈”就是空,看起来好像空空洞洞,没有什么东西,那是任你奔驰,但法界不会屈服在人类我慢之下的。
你人类越有我慢,越展现我是我能我慢,那么你的苦,你的烦恼就越多,因为你跟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背道而驰,在跟整个法界在对抗,你是一个波浪,你是要对抗整个大海的潮流,只会自讨苦吃,就是这里所讲的“不屈”。
第7章
40、佛陀为什么能够这样一直受人尊敬?
(P27)
圣人在于无我无私,佛陀为什么能够这样一直受人尊敬?
就是体悟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并实际做到无我无私,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他的释迦族,不是为他的太太小孩、所作所为真的是为整个世间,整个众生,是真正做到无我无私的人。
“非以其无私邪”,正是因为他的真正做到无我无私,“故能成其私”,因为他们的自我消失了,只有自我真正消失,才能真正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才会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才会做事情不从自私小我出发,才会受到众生的尊敬。
41、怎样才能够为解脱而来呢?
(P28)
因为解脱不是自私的,如果你没有慈悲心,没有菩萨心肠,是没有办法真正解脱的,走在解脱道上就是为了解脱而来,我们要正法久住,必须真正把法体证出来,为法做见证,正法就能够久住。
正法久住成就佛道,又能够切实实行,普度众生的悲愿,真正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当下就能够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解脱成就。
第8章
42、如何理解“上善若水”的含义?
“上善”就是一个体悟见法有体证的人,他的身心就像水一样,很柔软的,除了见到法以外,所展现出来的跟水的特性很相近。
如果你的身心不柔软,没办法溶入法流里面。
如果真的见法溶入法流里面,你的身心一定很柔软,而且会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
所以一个有见法的人,有体证到的人身心所展现出来的会像水一样很柔软。
43、“心善渊”的含义是什么?
(P29)
就是一个真正开智慧的解脱者,他是虚怀若谷,身心柔软的,不懂的我们就学习,不是说一个解脱者开悟之后,就什么都会,世间法方面仍然需要学习,但是学习不是要增长个人的我慢,是有利于跟众生互动,有益于跟众生做沟通,有益于回馈世间。
44、如何理解“夫唯不争,故无尢”?
(P30)
一个人去体会大地、流水、阳光、空气,它们处处所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就是“夫唯不争。
不会跟众生来争。
“故无尢”怨尢,抱怨就会减少,这些都可以运用在为人处事方面。
45、众生不愿接受完整的法界会造成什么后果?
(P31)
众生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不接受完整的法界,越是追求完美,你的苦就越多,法界是完整而非完美的,完整跟完美是不一样的,众生只要完美,不要的你就排斥,你的内心也会很苦,会绷的很紧。
46、人类为什么不能够解脱自在呢?
(P32)
就是因为一直以为自己欠缺很多而不知足,于是一直去追,追的很苦。
佛陀、老子希望我们静下来,去看到世间的实相,整个法界都在告诉我们众生是平等的,唯有跳脱出二元对立,你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47、怎样才能够切入涅槃无为的世界?
(P33)
要切入涅槃无为的世界,只要能够深观法界实相,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吉凶,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生命很快就能开出美丽的莲花。
48、如果你的我慢越大,那会怎么样?
(P34)
如果你的我慢越大,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也相对会越大,如果还不知道臣服法界,苦就继续存在。
第9章
49、如何理解“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P35)
一个人能够做到“功成名遂”,在世间法成就了,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回馈世间,这时候又能够“身退”,是“天之道”。
如果不退,接踵而来的是嫉妒,攻击,批评,不管你做的多么正,多么好,赞赏你的人越多,攻击批判你的人也就越多,所以,一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的人,在“功成名遂”之时,就马上“身退”,这是“天之道”。
第10章
50、如何理解“天门开合,能为雌乎”?
(P37)
“天门”就是六根,当我们的六根一打开跟外境接触,也就是六根触六尘,“天门开合”就是六根接触六尘,“能为此住乎”雌只是比喻,就是能不能柔软,安详,宁静?
就是佛教所讲的三妙行。
妙就是身口意的柔软,安详。
51、如何理解“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呢?
(P38)
“为而不恃”做了很多事,但是都没有一种自恃,没有我是我能我慢的心,“长而不宰”是说养育小孩,但不去主宰他们,只是协助他们成长,不是去主导他们,让他慢慢形成自己的特性,特征,特长,而不当导演。
52、无我无私的最佳典范是什么?
(P39)
无我无私的最佳典范就是整个大自然的真理实相,天地父母每天都是如此展现,太阳是如此每天不断输送能源,除了照亮我们的光明以外,最重要的是地球上的一切动。
植物的生命能源,包括我现在能够讲话,这些“能”的背后一定都要有能源的,吃食物,喝水,这些种种能源都是直接、间接从太阳能转换。
我们所有生命的能源是直接、间接从太阳转换的,但是我们很少去体会及感恩太阳对我们生命的重要。
第11章
53、佛陀、老子、耶稣三者的共同展现是什么?
(P41)
师父:
他们三位的共同展现就是无我、无私。
佛陀深观整个法界,然后完全臣服法界,溶入整个法界,自我消失,真正做到了无我无私。
老子展现的就是无我无私的精神。
耶稣展现的是大爱、博爱,也是协助大家体道、悟到而行道,得道解脱自在。
54、空海师父为什么要我们超越一切的人、我相呢?
(P40)
我们要回到以大自然为师,法不在人身上,只是圣人体悟之后,告诉你如何来到法界依止,如何来到大安心大自在。
因此一定要去深观法界,如果你的目标放在人相上面,你很难、很难解脱成就,所以空海师父希望大家真的能够超越一切人相、我相,不要在众生身上打量,而要回到法界,来到以大自然为师,来到法界依止。
第12章
55、最深奥最美的艺术在哪里?
(P42)
最深奥最美的艺术在大自然里,如果真正懂得大自然的艺术之美,不必花费那么多钱财就能够欣赏到有生命的艺术,生动活泼的艺术。
老子说如果迷失在物质、感官的享受上,你的心灵就会渐渐的迟钝与麻木。
56、“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在说明什么?
“为腹”就是充实内在美,充实心灵与智慧,不是去追求感官的享受。
“不为目”不着重外表、外相。
“故去彼取此”放下外在的感官享受,“取此”就是多充实内在、内涵。
佛陀、老子都是要我们开发内心的智慧,打开智慧眼,让我们在很单纯、很朴实的环境情况之下,能够很快乐、安详、自在。
57、空海师父要我们创办什么样的道场?
(P43)
如果以后有因缘去创办一个道场,也是勉励大家要尽量简单、朴实、实用,能够遮风避雨,安心在里面打坐就好了,不必富丽堂皇,样样都很讲究,就像南传地区真正重视修行的人,他们都在丛林里面住茅棚,那些设备实用就好,能够遮风避雨而防蚊虫,一切简便化,把对大自然的破坏减到最小。
第13章
58、“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是什么意思?
“有身”指的不是狭义的身体,我们为什么会有很多的痛苦、烦恼?
是因为有身见。
因为有自我、我见、身见、就会构筑很多的颠倒梦想的世界,就是佛教所讲的苦海,就是你的“大患”、有身见、有我见,就会有我慢及我执。
如果能够体证无我,就是“及吾无身”,无身就是没有身见了,自我消失了,就会用无我的精神在做事,你的苦海就消失了。
59、何谓“大患”?
怎样才能没有大患?
(P44)
就是有自我、我见、身见,就会构筑你的苦海,就是大患。
真正没有大患,就是破除身见结,一定要体证无我。
老子是没有划分得那么详细,只直接把身见跟我见、我执、我慢一起讲,真正要体证,做到无我,就会没有大患。
只要有自我、有我慢,你的苦海就存在。
当自我真正消失,身见、我慢断除。
你就出离苦海,就是“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呢”?
60、怎样才能逐步迈向解脱?
真正要做到无我无私,就真会展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必定能够念念以天下苍生为重,不是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
希望大家能够见贤思齐,努力去做,就是解脱之路。
如果照见到我们的不足,没关系!
我们愿意去改进。
如能看到我们心量不够宽大,没关系,接受自己的丑陋与不足,从现在开始打开我们的心胸,开启我们的智慧,这样才是逐步迈向解脱。
第14章
61、老子所说的“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什么意思?
(P46)
是在描述“空”的特性,因空本身“其上不皦”不是明亮的,但是“其下不昧”也不会很黑暗看不到路可走。
有时候在夜晚走到郊外或森林中比较黑暗,如果爬到视野开阔的山顶,你一样可以看到远处山的形状,看到星空。
所以“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对空本身颜色存在的一种描述。
62、如何理解“随之不见其后”的意思?
(P47)
是说你无法找到空到底是从哪里开始?
哪里结束?
佛教用几个字来形容,“空间”是无边无际,“时间”是无始无终,在无边无际的“空”跟无始无终的“时”交会,就只有当下这一点,你能够活的,所能够掌控的,就只有当下的这一点,这些都是对道的一种诠述。
第15章
63、怎样才能够跟老子的心弦起共鸣?
《道德经》实在很深奥,必须要有相当的闻思基础,加上人生的涉猎要够深,你的苦也要吃得够多,才能够跟老子所弹奏的心弦起共鸣,才能够听到老子所弹出心弦之深、之妙、一般人实在不容易体会到。
64、耶稣为什么被宗教家、法学家、道德家判死刑?
(P48)
老子把众生的心看得很深很透,耶稣就欠这一份智慧,不是说他不好,他同样有相当深入的体悟,对众生都是满怀悲愿,希望能够协助众生出离苦海,但是因为耶稣三十岁就出来弘法利生,对众生的心还是看得没那么深透,一味很热心去弘法,因为锋芒毕露,很快就被宗教家、法学家、政治家、道德家定为死刑,判死他的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有宗教意识,很有正义感,这是多么可悲呀!
65、为什么解脱者的内心的世界是很孤独的?
解脱者的内心世界都是很孤单。
耶稣30岁出来弘法利生,没有几年到三十四岁就被钉在十字架判处死刑。
老子看到众生在颠倒梦想的世界,想跟大家讲出实相,但是众生不是不喜欢听,就是听不懂。
苏格拉底为了启发众生的智慧,却无法讨好一般政治家的喜欢,最后被赐毒而死。
老子道出那些真正大智慧者,处在人间是:
常独行、常独步。
如果从文字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道德经 心声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