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2664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9.23KB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Word下载.docx
《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大临七医学心理学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节认知过程
1.Cognitiveprocess,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忆象思维语。
2.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可分为5外(视听嗅味肤)3内(运动平衡内脏)
3.感觉的特征:
简答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可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把能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称为绝对感觉阈限,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成为差别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弱持-增强。
感觉的对比,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左冷右热,先苦后甜。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红色,暖和+空间变小。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补偿是指当人的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的提高的现象。
发展是指人的感受器在长期锻炼中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
联觉,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甜蜜的笑容。
4.Percep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5.知觉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1)知觉的选择性,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给人的知觉也是不同的。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
3)知觉的理解性,感知当前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还要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知觉的形象保持恒定不变。
6.Illusion,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7.Memory,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
8.记忆的分类
1)按内容分,形象、逻辑、情绪、运动记忆。
2)按加工方式或保持时间分,
感觉记忆,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0.25~2s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保持的记忆5s~2min信息储存量有限,7+-2个chunk;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期储存,时间长容量大。
9.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错误的再认或再现)。
遗忘的规律:
快慢、材料的性长、个体心理状态、个体学习程式
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10.thinking,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1)思维方式(动作+形象+抽象思维)
2)思维的指向性(聚合+发散/求同+求异)
3)思维的独立程度(常规+创造思维)
11.Attention,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分类:
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有目的,一定的意志努力)
3)有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单位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个体有目的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
1.emotion&
affection,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侧重于内部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蕴含着情感。
区别:
情绪,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
表现为外显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
情感,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表现为内隐性;
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3.情绪的功能简答: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是生物进化的条件,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情绪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体现在人的生理活动和认识活动中。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活动规律,对其他心理活动和人的行为具有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具有服务于人际沟通的功能。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有助于人的社会适应。
4.情绪状态的分类:
1)Mood,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漫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Intenseemotion,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激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是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3)Stress,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
5.举例说明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
2)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动力性(增减力)、激动性(激动平静)、强度(强弱)、紧张度(紧张轻松)
~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特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特征。
6.情绪的基本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2)坎农-巴德情绪丘脑理论;
3)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
4)沙赫特-辛格情绪三因素学说。
第四节意志过程(略)
第五节人格
1.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与个性:
个性着重强调人的独特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人格是强调人的整体性,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人生哲理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
2.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
3.人格特质理论。
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5+16
2)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人格是由两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外向内向维度E+情绪稳定不稳定维度N,第三维度精神质维度。
3)大五人格理论,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OECAN.
4.Need,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起源(生理性+社会性)、对象(物质+精神)。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人的潜能或基本需要,人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潜能应该得到释放。
2)五个等级: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后面的三个层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现并得到满足。
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
4)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
但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往往是同时存在、互相制约的。
6.Motivation,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三个功能。
7.Frustration,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只是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影响因素,个体挫折承受能力、实际结果、挫折=主观期望值/实际结果。
8.Ability,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实际能力+潜在能力
9.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论述题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营养状况,严重营养不良将影响脑细胞的发育,影响心理功能的发展。
3)教育,包含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
4)社会实践,不同职业的劳动实践因其特殊要求不同制约着人的能力发展的方向。
10.Intelligence常考,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集中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其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
记忆、理解能力。
~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与教育文化有关,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1.Temperament,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天赋性、稳定性。
气质的类型:
Hippocrates气质体液学说,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12.Character,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家庭作用、学校教育、社会信息的作用。
1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受先天遗传素质影响,更具有稳定性
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形成晚,比气质变化快。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1.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类种族在地球生物种系发生中的有关过程;
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的生命阶段。
2.Lifecycle,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的生命阶段。
即从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3.Mentalhealthy,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节儿童心理健康
1.胎儿期心理健康,孕期营养及保健、孕妇的情绪。
2.婴儿期心理健康,
1)母乳喂养。
有人把物质营养、信息刺激和母爱称为婴儿期的三大营养。
2)增进母爱。
母亲的爱抚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时保证大脑发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4)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适宜的信息刺激能……
5)增加游戏活动。
增强体力,促进大脑发育,利于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幼儿期的心理健康,
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2)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3)玩耍与游戏、
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5)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
4.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立的愿望,无所不问,常要自行其事,表现不听话,学会了不论对粗都说不。
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有积极的意义,应该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节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
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2)保持情绪稳定、
3)预防性意识困扰、
4)消除心理代沟。
第四节中年期心理健康
围绝经期:
是生命周期中从中年向老年过度的阶段,是生育能力由旺盛走向衰退的时期。
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将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并指出产生症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1)Conscious,在任何时刻都能被知觉到的心理要素。
2)Unconscious,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意识不到的,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3)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包括所有当时意识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意识得到的那些心理要素。
警戒作用。
2.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rendered心理发展是由两种本能的内驱力推动的,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在本能内驱力的推动下,各个发展阶段将经历不同的心理冲突并形成心理结构及其特征。
1)口欲期,信赖感、安全感的形成期。
2)肛欲期,洁癖刻板、施虐受虐、过分注意细节、嗜好收集和储藏、强迫、权力欲强。
3)性器期,
4)潜伏期、
5)生殖期
2.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
1)Id,位于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心理经验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潜意识的包括了性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
遵循快乐原则。
2)Ego,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自我是本我的执行者、现实生活的承担着。
遵循现实原则。
试图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以现实原则替代本我的快乐原则。
3)Superego,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
按照至善原则行事,追求完美。
~理解自我与本我、超我及现实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4.Anxiety,被感觉到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并伴有迫近危险的生理反应。
Realityanxiety,面对一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时所经历的一种没有特定指向的不愉快的情感。
Neuroticanxiety,是一种对未知危险的担心,产生在自我内部,当本我的冲动进入到意识时、自我就会感到神经症性的焦虑。
Moralanxiety,源自自我和超我的冲突,也称超我焦虑,可因我们的行为与道德标准不一致而产生。
5.Egodefensemechanism,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具体包括:
压抑、抵消和隔离、反向作用、置换作用、固着、退行、投射、内射、升华。
Projection,投射,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不受欢迎的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
是指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潜意识中的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情感或倾向。
6.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学说/形成的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里的神经症性冲突是导致神经症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潜意识冲突主要指童年时形成以及没有得到解放的冲突。
3)根本上这种冲突体现在自我与本我之间,自我不断地投入能量力图阻止本我欲望进入意识和产生行动。
4)当本能的冲动不得不以伪装的和歪曲的形式释放时,就是以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出来。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克莱因、科胡特的主要观点是:
客体关系理论与自我心理学
~自我(ego)、自体(self),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科胡特认为,自我是心理学家设想的描述性概念;
自体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空间上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时间上是持久的、是创始的中心和印象的容器,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
第二节行为学习理论
1行为与心理的有何差异。
行为,狭义,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广义,个体内在的核外在的个体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主要内容,原理,可解释哪些现象
1)主要内容:
一个中性刺激和一个无条件刺激配对,最终能引起只有原来的无条件刺激才能诱发的反应。
2)原理:
通过将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进行系统地配对呈现从而将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应。
3)可解释的现象:
刺激泛化、刺激分化、味觉厌恶。
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无论这个行为导致外界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对有机体继后的反应有影响。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惩罚(正惩罚、负惩罚)
3)有机体通过行为的结果进行学习。
4.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相同
有机体对生存环境的一种神经反射
反应类型
S-R
R-S
强化的性质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不是奖赏
强化伴随着反应,强化是奖赏
反应的主动性
被动
主动
学得了什么
刺激间信号关系
特定的反应
适用于解释
信号学习
情绪学习
5.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条件作用的途径形成的。
包括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记忆保持、行为再现、动机。
第3节认知理论
1.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举例说明对埃利斯“ABC情绪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广义上,认知心理学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狭义上专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
B指信念,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这件事发生后,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第四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马斯洛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观
1)马斯洛认为精神疾患可以看作是病人没有能力认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能力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因此精神疾患是一种匮乏性疾病。
他指出,神经症是由于患者得不到安全感所致,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得不到尊重和承认,没有归属感。
2)马斯洛认为满足基本需要对成功的治疗或者减轻神经症具有重要的作用马斯洛认为心理治疗要去的疗效需满足以下条件:
患者基本需要的满足;
患者自我意识的改善;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2.罗杰斯的人性观
罗杰斯的理论是从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中发展出来的。
罗杰斯对人的理解持现象学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都存在于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改变的体验世界中。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3.举例说明对现象场的理解?
人的主观意识状态或体验被称为现象场、经验域。
4.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的关系
自我概念包括个体意识中知觉到的所有关于他的存在和他的经验方面的东西,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罗杰斯认为人是一种处于实现其自我概念中的人,心理失调与无效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
有效的自我概念允许人们真是地感知其经验或体验,而当经验或体验遭到歪曲或否认是,自我概念与经验或体验就不一致了。
潜识是本体体验与自我概念之间的一个有机体的防御性中介过程,它负责对自我概念构成威胁的那些经验或体验做出反应,心理失调是潜识失灵的结果。
5.价值条件化
不正确的评价不是建立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的,这就被称之为价值条件。
过多的采取价值条件化时,就会产生错误的知觉,并被吸收到自我概念中,从而在自我意识层面歪曲自我的实现倾向。
~根据自己的发展经历谈谈对罗杰斯理论的理解。
罗杰斯的理论:
1)人的主观性和人生观(人性本善)
2)自我与自我实现倾向
3)自我概念和心理失调(心理失调与无效的自我概念有关)
4)罗杰斯的自能力治疗(以人为中心)
~尝试将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思想与精神分析及行为主义理论的治疗观做比较(参考马斯洛部分)
第五章心理评估
第一节心理评估概述
1.psychologicalassessment: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2.心理评估的方法:
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
3.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确定评估目的、明确评估问题与方法、了解特殊问题、结果描述与报告。
4.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简答题
1)施测条件:
噪音、温度、测量标准、时间、测验程序等
2)主试者因素:
偏好、预期、情绪、疲劳等
3)受试者因素:
应试动机、测验焦虑、生理状态;
4)reliability,是指一个测量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validity,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norm,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
5.应用心理测验的原则简答
1)标准化原则:
选择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测验;
国外测验尽量选择国内修订版本;
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操作;
2)保密原则:
对测验内容及评分原则的保密要求;
3)客观性原则:
对测验结果需要进行科学解释;
防止滥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大临七 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