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0至150亿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2336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8.66KB
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0至150亿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0至150亿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0至150亿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巩俐老师没有深入做好的题目,我们来给出选择,我们来添加建议。
不要因以下建议的数量而气馁,你无需遵循所有的建议,只要记住你喜欢的那个并努力做到就可以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他们不做,我们做!
目录
第一部分科技创造宜居环境………………………………………………………1
科技发展需要科学观……………………………………………………………1
科技改变生活……………………………………………………………………2
城市的问题………………………………………………………………………3
住宅来自技术集成………………………………………………………………3
设计乃科技之翼…………………………………………………………………4
科技拯救地球……………………………………………………………………5
第二部分优化生活细节指南50条………………………………………………6
第三部分构建理性的明天…………………………………………………………15
第一部分科技创造宜居环境
科技发展需要科学观
今天,我们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科学技术那非凡的力量。
以电脑技术为例,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出现、进化以及后来的普遍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品质、办公效率、传递信息的速度以及创新知识的速度大为提高。
于是我们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更加充满了审美的感觉,人们享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品尝着愈来愈丰富的生活滋味。
另一方面我们又很不情愿地看到科学技术的嬗递革新导致了许多创造性破坏的恶果——为了制止战争而用科技创造的先进武器正在加剧战争的危险,科技推进的重化工业正在制造严重的污染,因科技发展而加速的社会变革正在使我们的传统文明受到漠视和挑战,我们的现实生活因为不科学的持续高速发展而增加了好多沉重的话题。
如今,地球上的人口已经多到难以复加。
近日有报载,如果将每年全球新生儿所用的“尿不湿”纸内裤(其使用者仅为世界人口的5%)首尾相连,其长度竟可达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一半。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每年城市里的空气污染与全球80万人的死亡以及460万人的“健康人年损失”有关。
近期在无锡太湖突然出现的蓝藻污染让国人吃惊,有两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水域的太湖水质受到污染所影响到的将远不只是一个无锡市(仅苏州就有五条河的源头在太湖),而不得已临时从长江调入太湖的数亿吨江水本身也早已不洁净。
上海北部的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长江末端的冲积岛的一半面积竟是在最近五十多来年中形成的。
正是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所引发的严重水土流失造就了崇明岛的东扩,今天的长江实际上已经变成第二条“黄河”。
有资料统计说,中国每年新建房屋的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中国当前的“建房热”消耗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钢铁和水泥产量。
目前国内建筑业的钢材消耗量是全国总消耗量的25%,而木材为40%,水泥为70%,玻璃为76%。
同时,建材的生产能耗还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7%,运输量则占总运输量的28%。
在我国约400亿平方米的现有建筑中,有99%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
如今,政府要求新建筑的能耗须比二十年前下降50%,但执行起来却相当困难。
不久前,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德祖洛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当我们飞离地球,在遥远的太空中直视它的时候,那种感觉最美妙,地球就象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蓝色气球漂浮在空中,周围是无边的黑暗”。
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地球上人类孤独的守望心态。
要知道,这个蓝色地球是在我们已知天体中唯一可容人类生存的地方。
环保主义畅销书《寂静的春天》的作者现代环保主义创始人之一蕾切尔·
卡逊女士在书中写道,“我们的子孙不会宽恕我们对待生命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草率态度。
”她还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宣战必定伤害到自己。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说,“我们现在的增长方式是一种掠夺未来的方式,饥不择食、透支未来,以此来满足现在致富的需要。
另一方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强劲发展,人们常有一种过分乐观和自大的心理,认为资源无穷无尽,可以随便浪费和使用。
这两种思想和行为都对我们维护生态环境造成不少的影响。
”
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需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与居住和生活相关的科技尤其如此。
没有遏制的发展、目的错误的发展以及不可持续的发展,都注定要导致人类难以承受的后果。
试问,都把地球当成了垃圾箱,我们自己能干净吗?
科技改变生活
莱斯利·
怀特指出,“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社会进步是科技进化的结果”。
我们一起经历了工业时代的后期并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影响,这些影响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科学技术创造的。
人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又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百姓家庭里几乎唯一的电器是普通白炽电灯。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电风扇、收音机和留声机等还只是那种可知而不可有的奢侈品。
绝大多数的人们过着朝代更替之后百废待兴时期那种既兴奋而又清贫的简单生活。
六、七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其后的经济振兴以及文革浩劫使这个时段里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处于冰与火之间。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空间技术及军事科技方面的较量使人们睁开了想象力的双眼。
“文革”使中国经济大步倒退并且错失了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大规模转移产业的最佳历史时期。
中国的科学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的有限努力之外,已远离于当期的世界主流。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电视机和录音机等生活电器逐渐进入中国家庭。
人们可以开始去想象未来的生活前景并惊喜于那个时候刚刚泊来的种种外国电器产品,拥有它们的人以之作为炫耀的资本。
九十年代,“信息爆炸”时代来临,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国人创造了“知识经济”理论,英国人发明了“创意经济”理论。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新得都快。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并有力地带动了生活用品市场。
今天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数得出来好几十种家用电器——电灯、电话、手机、传真机、计算机、电脑、打印机、收音机、音响、电视机、电风扇、空调机、电磁灶、微波炉、电饭煲、洗碗机、电热水壶、抽油烟机、洗衣机、烘衣机、电熨斗、电吹风、电动剃须刀、吸尘器、电热水器、饮水机、软水器、咖啡机、数码相机、VCD、DVD、MP3、MP4空气清新机、抽湿机、加湿机、电子秤、冲浪浴缸、按摩器、游戏机、健身机和GPS等等,而且每一种都还有其不同的款式和类型。
在近几年里,中国家庭的住房面积和汽车数量大大增加,而住房和汽车又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
生活中科技含量的增加标志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在改变。
新时代的电器令使用者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享受,人们甚至可以从各种电器的设计中找到种种生活理想,而未来的日用电器还会向多功能、智能化、人性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随着日用电器的日新月异,家庭、职场和商业空间的用电量呈不断倍增之态,迅速增扩建的各类发电站始终满足不了电能的消耗需求,就如同我们城市街道的扩建总是跟不上新车的增加一样。
如今电视和互联网把世界变小,铁路提速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地铁和磁悬浮把人们从中心城区移到郊外,各种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使个人能力提升,疏而不漏的网络把地球编织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空间技术让人们的心灵视野感悟到外太空的浩瀚。
今天的科技成就早已超越了古时候那些神话的想象,儒勒·
凡尔纳当年“杜撰”出来的所有科技幻梦在今天都相继变成了现实。
如今中产阶级的生活享受在很多方面已超过了昔时的帝皇。
我们身边正在和即将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果——例如机器人做家务、医用人造生命、冰箱参与烹饪、太阳能空调、节能电梯、人体能发电、智能停车系统、智能调制气味、不用擦洗的表面、可呼吸的幕墙和无水洗衣等等,渺无边际的人类梦想正陆续来到我们身边。
城市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进程如火如荼。
但同时,我们的城市里又存在着甚至还不断涌现出相当多的种种问题。
这些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涉及到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及社会系统等多个方面。
城市里的建筑艺术风貌普遍缺乏民族性、本土性及和谐性;
道路的尺度过于宽大,道路网络分布却未能达到科学性和合理性;
汽车保有量过多和增量过块,因而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各种污染——工业废汽和汽车尾气引起的空气污染,玻璃幕墙和夜间广告产生的光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扬尘污染及酸雨污染等;
城市规划上的“摊大饼”;
城市“热岛”效应;
迅速增长的能耗;
政策和成本引起的旧区拆迁障碍;
原生态文化保护和文物保护;
大量旧楼房的维修养护;
部分建筑规范陈旧过时;
公款消费及家庭消费中广泛存在的浪费现象;
工程缺少企业标准,不注意工艺细节,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建筑质量差,房屋寿命短;
来自空中的危险(空调机和面砖的坠落);
普遍存在但却乏人关注的各种“房屋病”;
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引起的地面下沉;
社区物业管理纠纷;
高楼数量过多,建筑物过度密集;
缺水更缺好水;
商业设施的不当配置;
大量的消防死角;
盲目学习其它城市和采用某些不成熟的新技术;
几乎所有城市没有色彩规划;
公共交通及停车问题;
浮躁的开发速度和落后的开发理念;
城市清洁卫生;
人口老龄化;
社会意义上的城市化(不只是“人口城市化”);
对后现代时代的城市规划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里的许多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科技的发展,同时又有赖于我们使用行业政策、规范标准和科技手段来加以解决。
真正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在拼命追求发展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在用科学的态度认真考虑这么多的“城市问题”。
住宅来自技术集成
我们身边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住房在国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使用时间最长、投资量最大并且与生活的相关度最高。
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低看和轻视房地产这个行业和职业。
很少有人把住宅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与今天城市人的第二大生活用品汽车一样,住宅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集合物,它最能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及生活哲理融铸于一体。
在普通的住宅建筑中,除了结构工程之外,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功能性内容——门窗技术、厨房技术、卫浴技术、采暖技术、隔热与保温技术、配电技术、通讯技术、照明技术、通风技术、给排水技术、涂料技术、绿化技术、防水防潮技术以及安保技术等。
而在具有产品领先性的住宅建筑中,除了上述可视之为“规定动作”(“标准配置”或“基本配置”)的内容之外,还有多个方面的“自选动作”(“附加配置”或“特殊配置”)可加考虑,这些技术对于产品的品质、品牌、品位和品相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采用创新性废水技术、降低用水量等);
节地技术;
节材技术;
智能技术;
环保技术;
净化技术。
“规定动作”是为了形成住区建筑物的基本功能,而“自选动作”则是为了创造住区产品的品牌、特色、内涵和价值。
当下“标准动作”已基本上不成问题,政府和开发商们应当更加关注的是“自选动作”。
人居生活需要更好的水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气环境和热环境等,同时特别需要关注针对气候恶化和能源消耗而提出来的“绿色建筑”思想。
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已经走在前面,例如英国贝丁顿的“零能源住宅”、德国的“三升建筑”(冬季采暖用油从每年每平方米20升降为3升)、荷兰的德尔福特大学图书馆,丹麦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建筑等。
瑞典城市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目前已成了“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而本来已濒临衰败的美国工业城市泽西也凭借“智慧型发展”从“灰色”变成了“绿色”,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东富国阿联酋刚启动建设一个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实现零碳无废物,不用一滴石油的绿色小城市。
“绿色建筑”最早是在四十多年前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
索勒瑞先生提出的,并在一九九二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肯定。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性能性指标的整体设计策划之后,将需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外环境保护等综合性指标采用的新科技、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而形成建筑物系统。
“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更能够满足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愿望。
设计乃科技之翼
中国百姓开始谈论“设计”并且把“设计”这个词生活化大约始于一九九七年。
科技最终服务于市场,科学理论和技术结论一旦准备进入应用阶段就特别需要借助于设计的力量。
设计既是一个技术创造过程又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设计师的贡献在于如何将某种技术与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而这种需求包含着功能、审美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往的设计重在构建“功能”。
在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需求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到精神因素的制约及影响。
继计划经济时代那些简单的“产品”和“成品”之后,商品、精品、作品、上品、臻品、尊品、至品、极品和绝品等物品的等级概念相继出现。
今天的设计任务不只是为了让科技产生功能作用,还必须考虑到美学、市场学、人体工程学和营销学等方面的多元信息因素。
设计必须照顾当代人正在变化的特殊生活方式。
彼得·
德鲁克曾说,“企业的惟一目的是满足顾客和创造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为顾客设计适合他们需求的生活方式”。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尽情消费,追求奢华;
另一种则是LOHAS的,在享受生活品质的同时不忘节俭和环保。
“后现代”时代的基本设计理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设计必须注意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那就是要有节俭意识和环保观念。
传统的工业设计主要考虑功能和美学的因素,而今天我们还必须考虑意义更加深远的社会综合因素。
从灵感到现实是一个负责任的过程。
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应用阶段时也会因为设计的不当而出现失误,这如同发明理论中的“误发明”一样,很有可能在发明的光环之下潜藏着重大的失误。
科学技术如一柄双刃剑,善可造福而恶可致祸。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
“九·
一一”被恐怖行动摧毁的纽约世贸“双子塔”是一个典型例子。
专家们认为连此事的策划者们自己也未曾料到,全球最大建筑体量的“双子塔”会在受到飞机撞击若干分钟之后轰然坍塌。
双子塔在结构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钢结构在持续高温下出现的软化现象,从而导致当中部结构软化后上部建筑那数以百万吨计的结构体将下部建筑“压碎”。
北京的新央视大楼是另外一个例子。
我们今天已来不及评说这座外形扭曲怪异的大楼如何会被允许存在于我们首都的核心部位,在技术上它肯定是一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楼,其投资和能耗都将比一般同体积的楼宇高很多。
以氟利昂为冷媒的冷藏机和空调机是又一个例子。
一方面冷藏机和空调机为亿万家庭带来了生活上的享受,而另一方面氟利昂的排放物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物中的重要部分,成了造成大气层臭氧空洞的元凶之一。
飞机作为航空器的出现也可以说是设计出来的“双刃剑”。
二〇〇六年全球共有二十亿乘客在天空中飞过,人们出行方便了却带来地球的升温。
目前,有5%的地球温室气体直接来自于飞机的尾气,而全球乘坐飞机的人们的数量每过几年就会翻一番。
不久前有人提出了一个颇大胆的创意——要在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山壁装上登山电梯,以图让更多的普通人能够轻易到达世界之巅。
今天的科技力量已完全能够把这个设想变为现实,可是如此“盛举”应当么?
值得么?
可行么?
采用科技成果来改变生活状态需要把握适当的尺度。
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并需要考虑到“性价比”和“效费比”等因素,充分地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人类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明天,而不是为了少数人在短时间内享受某种奢华的生活。
科学家沈致远先生曾经说,“科学家自己要小心些,现代科学家手中握有种种先进“武器”——高能粒子加速器、核反应堆、超高功率激光、克隆技术、基因改造……,好比是闯入瓷器店的一头公牛,一不小心就会惹祸”,原子弹论海森堡更说道,“人类有一天会认识到,我们实际上拥有足以摧毁整个地球的能力。
因此我们很可能会将自己带向世界末日。
”只有当设计与科技完美地结合时,功能才能表达真正的生活美感。
莫让科学技术“剑走偏锋”。
科技拯救地球
“解铃还需系铃人”。
既然人类发明的科学有技术那么神奇的力量,为何我们不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工具来拯救地球?
为了拯救面临着危机的生态地球,人类必须做到的几件大事是——限制人口增长、限制资源消耗、创造再生资源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
我们将这些寄希望于科学家们和他们的科学成果。
以矿物能源为例,今天的探矿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未来我们还能够新发现的矿物能源储量已经十分有限,而今天人们消耗资源的速度正处于几年之内就倍增一次的状态。
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不可再生矿物能源可能只有几十年的开采余地了。
煤的储量虽然还比较大,但这种所谓“后石油时代”的主体燃料将加速“碳排放”,因为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高35%,比天然气高72%,专家们正在研究煤炭资源如何在低碳排放的前提下高效使用。
例如水能的利用。
地球表面大约有三分之二被海洋覆盖着。
海水量是整个地球总水量的97.2%,海洋的最深处——菲律宾南部的马利亚纳海沟深达1.1万余米,比珠峰的海拔高度还高2千多米,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地球拥有的水的总量。
除了利用江河的水坝储水发电和利用海洋的潮汐发电之外,直接将水分解为可燃的氢和助燃的氧是未来解决新能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太阳能的利用。
作为太阳行星的地球距离太阳有1.5亿公里之遥,阳光以光速需要大约500秒才能到达地球,但体积足有130万个地球大并且由71%氢、27%氦和2%其它元素组成的太阳表面的温度仍然让我们在地球上能感到温暖甚至灼热。
目前利用太阳能最多的国家日本所用太阳能已占全球使用量的三分之一,太阳能的接收和转换技术及设备正面临迅速的升级换代。
又如地能的应用。
地球的核心是一个半径约为5,100公里、压力达到300~360万大气压、温度高达近4,000摄氏度的熔融态球体,其储备的热能量相当巨大。
如何直接和间接地使用地热并且借机平抑可能因为地心运动产生的火山喷发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已成为重要的科技课题。
又如核能的利用。
除了陆地之外,核能广泛地藏于海水之中。
据科学家预测,全世界陆地上的铀储量只有500万吨,而在海水中的铀储量多达45亿吨。
目前,中国科学家制造的“人造太阳”(可控热核聚变装置)已能产生5,500万度的极高温。
中国现在有九座正在运行中的核电站,据美国MIT的报告说,在二〇五〇年前中国还需要新建两百多座核电站才能满足电力需求。
再如利用郊区耕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全球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城市和郊区耕地的合理规模关系。
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灌溉型农作物能够有效地缓解大都市所形成的“热岛”危害。
再如物质的回收和循环使用。
如今在中国的住宅建造中,我们大量使用的是不可回收的混凝土和砖石材料。
已经位居当今世界钢产量第一的中国本应当通过扩大使用可回收的材料——钢铁来开发钢构建筑,同时可借机解决住宅的产业化、模数化、标准化和精细化问题。
美国加州的法律规定,在二〇一〇年前电力公司出售的电力中必须有20%来自风力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而到二〇二〇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3%。
在瑞典,二〇〇六年底已做到六分之一的汽车是环保节能型,二氧化碳的排放税已占汽油总价的47%。
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安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例如,利用人的剩余体能发电、利用工业废水废热发电、通过超声波照射水雾产生的高温发电等等。
科技界和商业界认为,全球变暖孕育着巨大的绿色商机,在未来五年内全球因为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新型能源而产生的市场价值将高达一万亿美元。
第二部分优化生活细节指南50条
1.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
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
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
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
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
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2.拒绝过分包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来的食品或其他物品往往有两三层的包装,有时多达四五层。
十年前的调查就表明,我国人年均包装物为10公斤,全国每年包装垃圾将近1000万吨,而且这个数字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生产包装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玻璃、纸张和塑料,这些包装品一次性用完后却变成了垃圾。
美国食品包装垃圾的重量是家庭垃圾的一半,用于包装的开支与农民的纯收入相等。
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废弃物回收率很低。
纸的回收率只有15%;
塑料的回收率是9.6%;
铝罐的世界平均回收率是50%,我国是1%。
这样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完全拒绝包装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做到拒绝多重包装,拒绝过分的和豪华的包装,不买包装豪华又繁缛的食物或其他用品。
3.使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就等于把一张纸变成两张来用
4.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记住,这并非支持地方保护。
现代社会,生活消费品供给线路的延长,也开列出了一张长长的生态账单。
尽管运输成本逐年下降,生活消费品从农场、牧区、工业园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宇宙 大爆炸 现在 已经 过去了 120 150 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