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91827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77KB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
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
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
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食用菌对丰富菜篮子、改善人们营养结构、增进人体健康,将越来越显现它的积极作用。
栽培食用菌,无论山区、平原、湖区和丘陵等地区均可,很少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食用菌又可以高度立体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栽培,可分层分袋、间种和套种,其单位面积产值超过粮、棉、油、麻、丝、茶、果、药、蔬菜等,现在食用菌产量产值居于粮、棉、果、菜等后的第六位而且它成功地解决了几百万中国农民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通过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小康、走向了富裕。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动员如此之多的农民来发展食用菌产业,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农民从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得到这么多实惠。
实践证明,食用菌是改变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产业,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
2003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有关人员陪同下到山东省定陶县视察食用菌生产,对以食用菌为突破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人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2002年7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在北京朝阳区视察食用菌生产基地时指出“食用菌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先后也到食用菌基地视察,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可行性因此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把食用菌列人主导产品地位,采取政策倾斜,从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扶持,各省、市、区发展规模速度超前,其中发展较快的有山东、河北、河南和辽宁等省,年增长速度达28%。
三、在保持传统产品出口的基础上,对珍稀菇品开发的力度加大。
中国传统出口以“五菇、三耳”为主,即香菇、双抱蘑菇、草菇、金针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而在传统出口产品中香菇、双抱蘑菇、草菇、黑木耳银耳这“三菇二耳”为拳头产品,其中香菇、双抱蘑菇为世界性产品,是世界产菇国主要竞争对手。
加人WTO之后,我国在保持传统产品出口外,积极投人开发珍稀菇品,如白灵菇、杏鲍菇、真姬菇、鸡腿菇、茶新菇、姬松茸和金福菇等。
北京、河北、天津和河南把白灵菇作为5年内的主攻品种,在开发珍稀菇品中出现了“南菇北移”和“北菇南移”局面,使新品种发展速度加快,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做到“我有你无,你有我新”的态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托科技创新,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有必要也完全可能继续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再创食用菌产业辉煌。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化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菇品特色化,发展特色食用菌
一是生态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终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创汇食用菌,应瞄准国际食用菌市场,栽培一些有创汇能力的食用菌产品;
三是有机食用菌,应加强有机食用菌产品的开发,使食用菌品种多样化、产品安全化;
四是发展休闲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的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自食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加强食用菌的文化底蕴;
五是发展食用菌的精深加工产业,经过加工,实现食用菌增值,开发和研制食用菌功能性保健食品。
2、质量标准化和管理严格化
食用菌产业要坚决走优质高效道路。
菌种和菌品质量都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检验,菌品要建立注册商标,树立名牌意识。
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产品质量决定了生产效益和生死存亡。
WTO的某些贸易成员,正在或已经形成的“技术壁垒”,作为一种不可侵犯的标准或法规,对我国食用菌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限制很大,各地须从源头抓起,尽快建立健全食用菌综合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及管理控制标准。
对有出口前景种类,标准的制定要与国际接轨。
对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应的建立生产标准和加工体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详细了解各进口国(地区)的确切条文之后,从原材辅料、菌种选择、病虫防治,直到生产管理、加工包装以及贮存运输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管理,以保证进人市场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
同时要控制农药及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材料在食用菌生产上应用。
对于出口欧洲的食用菌产品,还要控制或杜绝使用转基因材料,否则出口可能受阻。
3、菌种优良化
菌种选育目标是:
优质、高产、抗病、抗虫、耐贮,育种技术要向现代的DNA基因重组技术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更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国内外畅销的新品种,并通过国际交流引进国外新菌种和育种技术,抓紧开展野生菌种的驯化研究,研究出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菌种生产许可证制度。
4、市场网络化
发展食用菌产业链条,建立顺畅的流通网络在主产地区培育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在销地城市建立批发市场,在菜市设立食用菌柜台,在饭店增设食用菌菜谱,开设食用菌专业餐厅连锁店,扩大消费,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最终形成规模产业和品牌效应。
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良胜循环。
5、资源持续化
根据保护森林的政策,要发展菇耳专用林,同时扩大袋料范围,利用当地林木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营养生理及原料成分分析,选择配料,做出菇试验,达到最佳配方;
同时,还要提高栽培料的利用率。
6、生产周年化
为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要做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培育广温型和高、中低温型系列品种,利用山区不同气候差异,积极开发反季节生产。
另一方面可通过人工设施调节温湿度来实现反季节生产,使鲜品周年稳定供应。
7、发展科技化
我国食用菌生产要实现持续发展,应加强对食用菌保鲜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为延长食用菌鲜食品的货架寿命,应加强对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研究出保鲜效果好而且无毒的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和物理方法,解决袋料香菇在贮藏过程中甲醛超标间题,另外,食用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和生物活性因子,因此要重视食用菌系列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开发食、药兼用系列新产品;
加强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加工产品的研发,能够满足特殊需要、适应性强的新菌种、新菌株的驯化、培育;
研究不用灭菌、不用装袋的生料简化栽培技术,无害化病虫控制技术,无公害段木灵芝生产技术;
研究共生菌类的保护开发技术,投资少、先进实用可以普及推广的周年生产设施与技术,速生丰产专用林培育与新型袋用新料开发、食用菌加工过程中有效成分提取等等,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
因此,必须走发展科技化道路。
在提升食用菌地位的同时,相应地调整技术力量布局,大幅度增强食用菌科研与技术推广的投人,建立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研究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食用菌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食用菌科技开发与应用能力,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集中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间题,力争在新品种选育、新
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0年12月6日
食用菌产业的效益分析
一、食用菌产业的生态效益
1、食用菌生产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利用
由于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主要为木屑、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料为原料,所以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锯末作为发展食用菌的原料,变废为宝,提高了林业、木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1)原料来源丰富
(2)成本低,产量增加、效益高。
(3)节省了木材、保护了生态环境。
2、食用菌生产为非耕地、立体、高效生产
食用菌的生长不需要土壤,因此不需要耕地,可以利用非耕地之外的地面。
在食用菌生产中,地面仅作为其生产活动的支撑,而不是植物那样的营养来源。
食用菌生产可以利用的沙石地、坡地、荒地、林地、房前屋后等各类土地,食用菌中的菇类可行立体栽培,有的种类需要架设层架,有的则可以直接叠压码放,墙式栽培。
食用菌还具有低耗水和高生物转化率的优点,与大田主要农作物相比,食用菌生产可实现较高的生物转化率。
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木(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
食用菌生产:
黑木耳袋均成本为元,主要由菌种、菌袋、锯沫(木屑)、营养填加料、地膜、遮阳草帘、接菌消毒设备、燃料、人工费等部分构成。
每袋黑木耳平均产量为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42元计算,单袋产值在元,单袋纯利润约为1元。
按照每1万袋黑木耳占地1亩地的常规标准计算,每亩地种植黑木耳可实现纯利润10000元。
猴头菇除出菇阶段采用立体化棚架摆放方式外,其生产原料构成与黑木耳类似。
每袋猴头菇成本均价在元,产量约为1市斤公斤)鲜品,按照鲜品收购价每市斤2元计算,每袋产值约为2元钱,纯利润为元。
由于猴头菇采用立体棚架出菇,每亩地棚架一般可摆放3万袋猴头菇,亩产猴头菇30000市斤(15000公斤),纯利润37200元。
滑子蘑块均成本为元。
菌块内物料成份与黑木耳类似,包括菌种、菌袋、锯沫、糠麸玉米粉等营养料组成,成本为元。
菌块的出菇方式与猴头菇类似,采用立体棚架摆放,但管理过程较猴头菇烦琐,管理成本约为元,主要包括消毒灭菌、人工费、水电费等项目。
单块滑子蘑产量为1市斤公斤)鲜品,收购价格每市斤为2元(4元/公斤),每块滑子蘑产值为2元,纯利润为元。
滑子蘑棚架空间利用率较高,每亩可摆放5万块,鲜品产量可达5万市斤万公斤),纯利润57500元。
蔬菜生产:
以2009年晋城市近郊蔬菜生产中价格较高、种植量较大的日光温室西红柿(以色列)为例,单产2万斤/亩,按平均价格1元/公斤计算,产值2万元/亩,纯利润1万元。
粮食生产:
2009年全省水稻单产公斤/亩,玉米单产公斤/亩,大豆单产公斤/亩;
水稻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元,玉米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元,大豆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元;
水稻亩均总产值元,玉米亩均总产值元,大豆亩均总产值元。
水稻亩均利润元,玉米亩均利润元,大豆亩均利润元。
统计结果显示,食用菌产业中的木耳、猴头菇、滑子蘑三大品种的亩均纯利润分别是大棚西红柿亩纯利润1万元的1倍、倍、倍。
分别是水稻纯利润365元的24倍、100倍、150倍,是玉米124元的72倍、300倍、460倍,是大豆141元的63倍、260倍、400倍,经济效益较高。
因此,食用菌产业被誉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明星产业。
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1、食用菌生产缓解就业压力
食用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因劳力过剩而产生的社会压力和农民就业问题。
2009年,全市发展乡镇生产基地个,专业村个,带动农户户约人从事或受益于食用菌产业。
2、食用菌的生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作物栽培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硝酸离子和亚硝酸离子的含量在农产品中大幅超标。
施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
食用菌产业在为人类提供高营养、无污染、,有益健康产品的同时,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并且氮磷钾含量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所造成的
3、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力
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弱小到强大,现已发展成长了十几处食用菌的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
基地菇农年人均增收3000-5000元左右。
近年来全市食用菌产业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完善,全市食用菌产业在规模、产量、品质、安全、加工、效益等多个方面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四、当前食用菌产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虽然全市食用菌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在:
一是品种供给相对单一,与市场的需求多样化不相适应。
晋城市这几年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是日益迅速,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中。
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均,所导致的品种供给单一问题,
二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市场优质化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生产过程中家家搭灶、户户冒烟的分散经营模式及五花八门的栽培方式,导致食用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一些低质低价的食用菌产品出现滞销;
另一方面,高档优质的食用菌产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以黑木耳为例,大孔栽培和小孔栽培成本相差不多,但由于后者的耳型观感更好,销售价格却达到前者的二倍左右,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将对产业造成巨大是威胁。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与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
食用菌产业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作为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
我市虽有食用菌科研机构·
·
多家,但由于没有正真形成合力,规模小,在食用菌品种更新、标准化生产、加工产品开发等科技创新方面少有实质性突破。
新品种,特别是珍稀食用菌新品种不多,菌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产品深加工技术、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滞后,恒大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与农民增收的要求不相适应。
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食用菌龙头企业·
家,这些企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广大菌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辐射面不广、带动力不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衔接不够紧密、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现有的龙头企业与菇农仍然停留在一买一卖的较低层面合作关系上,没有形成稳固的、利益共享的关系,食用菌产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加工、流通环节占有,生产环节的利润相对较薄,有的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带动能力弱,与农民的利益脱节,使得农民的种植回报率相对偏低,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将损伤菌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五是菌业管理水平与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市菌业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对行业的规划引导、信息服务、行政管理都比较薄弱,对菌种、特别是食用菌生产所需物资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品种混杂,鱼目混珠,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尽管市、县两级种子管理部门加强了管理,但依然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这与整个产业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成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制约食用菌发展的
五、对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食用菌发展重点要力争寻求“四个突破”。
一是全面整合产业优势,力争在生产规模上寻求突破。
要按照全面规划、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对全市食用菌产业生产资源和要素进行重新整合配置,稳步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努力打造中国食用菌强市。
在进一步巩固黑木耳、滑子蘑、猴头菇等三大传统大宗菌类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以东宁、林口、海林为中心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以林口、海林、爱民区为中心的滑子蘑生产基地,以海林、穆棱为中心的猴头菇生产基地。
同时,要根据地域和资源特点,大力发展双孢菇、姬松茸、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金针菇等六大特色珍稀菌类,重点建设以穆棱为中心的双孢菇、姬松茸生产基地,以宁安为中心的香菇、白灵菇生产基地,以东安区、西安区、阳明区为中心的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生产基地。
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在质量效益上寻求突破。
坚持从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入手,加快食用菌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加强与质监部门、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尽快建立包括食用菌生产技术、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
要认真贯彻落实《晋城市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全面实施食用菌良种工程,在东宁、林口、海林探索建立优良菌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大型标准化菌种厂、菌包厂,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要强化源头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产地环境的监测,严格投入品种的管理,大力推广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检测管理。
要依托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等涉农部门,以及各级食用菌协会等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标准化配套服务。
三是切实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力争在产业化经营上寻求突破。
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批产业主导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群体。
要以晋城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晋城市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继续“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节会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广泛与国内外食用菌龙头企业接触,力争在资金、技术、项目引进上取得新进展。
要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资本为纽带,围绕优势核心企业探索组建食用菌龙头企业集团,增加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全力打造节会平台,力争在会展经济上寻求突破。
进一步提高筹办节会工作水平,将黑木耳节办成与木博会、镜泊湖旅游文化节齐头并进的拉动晋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要全面掌握国内同类展会的情况,对黑木耳节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突出地域特征和产业特色,努力把黑木耳节办成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打造食用菌行业一流展会品牌。
要积极探索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使之逐步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轨道。
(二)依法加强菌种市场管理,选育适合本地生产的当家菌种。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由于产业发展快,菌种需求大,加之管理不够到位,晋城市市菌种市场比较混乱,仅地栽木耳就达几十种之多。
菌种退化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菌农因误用不良菌种而大量减产,甚至基本绝产,由此而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
为了保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为依据,严格实行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并认真进行资质审查。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经营,打击掺杂使假,净化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应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投资新建或扩建符合标准化要求的菌种研究单位或菌种生产企业。
搞好菌种选育,尤其应围绕发展主打品种,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育适合晋城市生态环境的当家菌种,并注意做好知识产权保护。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发展的首位。
实践证明,标准化生产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
在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尤其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
目前,广大菌农的质量、效益和竞争意识虽然明显增强,但也有一些新菌农,还没有完全掌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些老菌农,依然顽固坚持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
这就应在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菌农家喻户晓。
层层培育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菌农。
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菌农进行培训。
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
对新菌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对老菌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
应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晋城市的食用菌品牌。
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
还应坚持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四)培养和扶持经纪人队伍,强化市场营销力量。
食用菌虽然市场广阔,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可以唾手可得。
规模固然是开发市场的前提,但不是有了规模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市场。
事实上,晋城市食用菌目前的销售半径基本限于本市,销售渠道还不够宽,拓展市场的潜力还很大。
只有通过强化市场营销力量,最大限度地畅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才能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强化市场营销力量的最直接、最有效办法,是培养和扶持经纪人队伍,特别是有经验、有市场、有开拓能力的经纪人队伍,提高市食用菌的知名度和销售业绩。
事实证明,市食用菌产业在全省同行业中保持优势地位,与有一支多年在市场的风浪中搏击且能量巨大的经纪人队伍密不可分。
因此,要继续培养和扶持经纪人队伍,在经纪人队伍人脉和当地食用菌资源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的作用,使其经营品种、交易量、交易额大幅提升,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品交易、价格形成和信息交流中心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食用菌 产业 优势 特色 发展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