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库最佳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1286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8.31KB
事业单位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库最佳文档格式.docx
《事业单位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库最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文学概论》练习题库最佳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现代主义文学运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是()
A.怪诞B.象征C.变形D.意识流
D
12.有关文学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B.文学形象是直接的C.文学形象是确定的D.文学形象是难以言传的
13.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影响最大的上层建筑是()
A.政治B.哲学C.法律D.道德
14.文学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的中介是()
A.社会心理B.政治C.哲学D.道德
15.艺术想象的原动力是()
A.理智B.情感C.无意识D.艺术积累
16.文学作品对于文学阅读具有()作用
A.能动B.诱导C.被动D.再创造
17.人物单独的言语被称为()
A.对话B.独白C.议论D.抒情
18.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是()
A.正剧B.悲剧C.喜剧D.荒诞剧
19.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A.变形B.比喻C.通感D.抒情
20.文学作用于社会的途径是()
A.提高生产率B.提升和完善人C.促进和谐D.游戏玩乐
21.社会心理
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观点和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22.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意义上所显示出来的作家所属民族的特色,是作家所隶属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打在文学作品上的印记。
民族性是文学、甚至是一切精神产品的最基本的特性。
23.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也叫做艺术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才能特征。
这种个人的才能特征突出表现在作家如何从生活中找到自己心爱的题材,并以自己特有的感受方式、思考方式、加工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24.悲剧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在新与旧、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过程中,一般总是以代表新生的、美好的、正义的社会力量的失败和毁灭而告终。
其最典型的形态就是恩格斯说的: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悲剧主人公是斗争的积极参与者,他不仅恪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且都是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进行斗争的不屈勇士。
悲剧主人公的自觉程度愈高,在斗争中表现得愈不屈不挠、英勇顽强,那么他身上的悲剧性也就体现得愈充分。
25.象征形象
象征形象与典型形象不同,它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一般性、表现性和假定性。
也就是说,它通过个别来暗示一般,借助于一个虚拟的、假想的世界的描写,去暗示作家从生活中所感受和领悟到的某种生活意蕴和人生哲理。
所以,它的创作起点往往不是感性现实。
而是作家的思想观念。
它常常不是出现在偏重主观的、表现的、带有强烈虚幻色彩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一些现代主义的作品中。
26.风格
风格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
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有的艺术风格,从而在整体上形成风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7.典型形象
典型形象在个别性与一般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中侧重于个别性、再现性和真实性,立足于通过个别性来表现一般性,通过再现性体现表现性,通过对足以乱真的人物性格和关系的具体描写来向人们展示一个假定的虚拟的世界。
它一般存在于偏重客观的、再现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以及叙事类、戏剧类等作品中。
28.情节
情节以人物性格为核心和动力,是作家所塑的人物在他生存的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和其他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进程。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表现形式。
29.文学语言的特点有哪些?
文学语言和科学逻辑语言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保留着一些鲜明的感性印象。
即使对于性质相似的对象,作家也总是力图从诸多的同一词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词来显示它们之间的细微的差别。
(2).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语词常常不是按照词义本来的意思,而是附带着作家的态度和体验来使用的。
它显示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涵义,带有一种对语词所表达内容的特殊的主观体验成分在内。
(3).非语义因素在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是由语音、语义和语法三种要素所组成的,其中语义又是它的基本成分。
语义是以概念意义为核心,但又不限于概念意义,往往还附带文化的意蕴、情感的色彩。
文学语言不像科学语言那样直接维系人的思维,它通常是在感性层面上使用的,因而这种文化意蕴和情感色彩也就特别明显。
从语言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色彩中,我们感受到语言与生活的一种活生生的现实关系。
除了语义之外,语音和语法在文学语言中,也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
特别是在诗歌中,由语音的节奏和韵律所造成的感觉效果和情绪涵义,有时甚至达到和音乐一样的作用。
30.为什么说文学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文学发展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从文学创造的角度来看,文学的发展是通变的。
文学发展总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文学的继承也包括对外来文学的继承,外来文学的继承是挑选的产物,是要适合被影响民族国家的文学需要的。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传统是永恒的,前代的文学是不断为人所需要的。
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历史都是旧的也都是新的。
文学史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从总体来看,审美具有超越时代、个人的局限而可以广布的特性。
31.文学欣赏的趣味标准无可争辩吗?
为什么?
在欣赏活动中,读者对于作品总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不仅各有所好,而且就是对于同一个作品,不同的读者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发现和评判。
即使都对它表示赞赏,也会从各人自己不同的角度、趣味标准去加以肯定,强求一律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要求读者尽可能地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趣味,尽可能使自己的趣味能涵盖一切美的形态,但是,却不能指责他的趣味的个人倾向。
这种个人倾向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
在欣赏活动中,只要这种偏爱不发展到成为偏见,就不仅应该允许它的存在,而且还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因为对于作品,读者只有爱得深,才能感知得深,体验得深,理解得深。
读者对于作品的一切精微、深刻、独到的发现,无不都是沉潜涵泳、反复吟味中获得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文学欣赏中读者的这种个人选择绝对化,并发展到极端,那就值得研究了。
因为审美趣味毕竟不同于口味。
口味纯粹是生理性的,酸、甜、苦、辣,全是各人的嗜好,它当然没有是非之分;
而趣味却属于意识的领域,在个人意识结构之中,它受着人们意识中的最高层次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支配。
因为审美趣味也就成了人们一定世界观和审美观在欣赏活动和审美评价中的具体表现。
32.创作个性与创作“癖性”有何区别?
创作个性是主观的,但它的形成又离不开作家的生活实践。
对于作家来说,要形成和健全自己的创作个性,就需要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地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求得主客体之间动态的平衡。
创作个性与客观现实之间是一种既同化又顺应的关系。
同化是客体适应主体,现实生活适应作家的精神个性,从而使客观对象经过作家的选择改造而变成作家所掌握的,进行艺术加工的对象。
顺应则是主体适应客体,要求作家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客观对象的作用下不断调整和改变原有的格局,从而使得作家的主观条件与他所反映的客观现实之间在新的基础上求得新的统一。
创作中的“癖性”是一种否定客观对象或不顾客观实际而一味迁就作家主观兴趣、爱好自我表现的倾向。
这种倾向以主客观分离为特征。
文学创作中的“性灵”派和“习惯派”都是把创作个性混同为创作中的“癖性”了。
33.艺术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1).个别性与一般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不只是对生活的一种简单复制和描摹,而是经由作家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所发现的特定形象。
作家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必须敏锐地抓住处于一定关系和联系中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它准确地再现出来。
只有这样,艺术形象才会显得千姿百态,并给人以生动直观的感受。
艺术形象的个别性是和一般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都包含着作家对于生活的新鲜见解和独到发现,这些见解和发现是艺术形象具有一般性的体现。
(2).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作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带有作家强烈的情感色彩,这是艺术形象表现性的体现;
同时,艺术形象一定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场景,这是艺术形象再现性的体现,二者是统一在艺术形象的整体之中的。
(3).真实性与假定性(虚拟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作为生活的审美反映的结果,自然必须真实。
但是,艺术真实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是作家对生活的某种认识和发现所构想出来的一个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假定的、虚构的真实,它必须经受特定艺术形式、规范的改造,这就使得艺术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假定性结合的特征。
34.情节与人物性格有怎样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存在如下的关系:
一方面,人物性格是情节开展的动力。
在作家对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自然会有相应的行动和相应的结局。
在一定意义上,人物的行动是作家无法支配和操纵的。
另一方面,人物性格只有在具体情节中才能得到生动的展示。
离开了作品的情节,也就不会有性格的具体表现。
要表现人物性格,关键不在于情节的数量,而在于情节的质量。
在于所选取的情节是否典型。
唯有情节典型,才能做到见微知著、以少胜多,通过不多的情节塑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们看待一个作品是否真实,从根本上说,主要就看它是否写出真实的人物性格。
某些虚幻的情节其实是真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反映。
35.文学体裁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文学体裁作为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具体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的产生首先是基于人们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
从文学内部关系方面来看,文学体裁的产生与发展,又是文学本身创作经验和技巧的不断积累,作家对于各种体裁反映生活的特点、规律及其形式规范的认识和把握日益深入的必然结果。
文学体裁的发展在今天并没有终止。
作业2
2.叙事类文学最早的体裁是()
A.史诗B.神话C.小说D.剧本
3.抒情类文学中最主要的品种是()
4.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是()
A.悲剧B.喜剧C.正剧D.荒诞剧
5.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A.理想性和抽象性B.情感性和现实性C.客观性和现实性D.主观性和幻想性
6.一定时代风格的一种共时态的形式,被称为()
A.地域风格B.个人风格C.民族风格D.流派风格
7.有关文学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8.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对文学影响最大的上层建筑是()
9.哲学与文学的关系是()
A.哲学对于文学没有影响B.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都是直接的
C.哲学对于文学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D.文学对于哲学不能发挥作用
10.文学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的中介是()
11.文学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是()
A.具有同步性B.具有非同步性C.只是偶然的联系D.绝对平衡
12.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是()
A.意境B.风格C.情景D.情节
13.时代风格是民族风格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的形态
14.艺术构思的关键环节是()
A.审美意象的孕育B.寻找到恰当的语言C.生成创作动机D.产生灵感
15.曹禺的《日出》可归为()
A.悲剧B.正剧C.喜剧D.荒诞剧
16.有关文学审美愉悦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审美愉悦就是感觉的快适B.审美愉悦就是无为的消遣
C.审美愉悦是精神的满足和升华D.审美愉悦就是无所制约
17.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18.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正确的说法是()
A.内容和形式无关B.内容为形式服务C.形式决定内容D.内容决定形式
19.人物性格的表现形式是()
A.情节B.题材C.主题D.叙述
20.人物单独的言语被称为()
22.文学流派
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作家生活实践、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相近,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形成的文学群体。
24.创作灵感
文学创作动机产生和创作过程中那种不招而来,不告而去,如同系风捕影不可琢磨的特点称为灵感。
这是作家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机缘,是作家艺术家天才的标志。
25.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则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性的活动。
“批评”一词在西方中来源于古希腊文“判断”。
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
26.正剧
正剧在戏剧类文学中就好像叙事类文学中的小说,它描写的题材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表现生活发生的一切现象,提出并讨论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
它力图在矛盾冲突中按照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去开展动作,反对把人物简单地描写成某种情欲(如吝啬、含婪)的化身;
它要求戏剧动作真实、自然、摈弃一切奇迹;
还有,在语言上,它力求逼真、生动,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式样,反对使用韵文。
27.主题
为作家所执意表现的贯穿全篇、统率全局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亦即主题思想。
28.时代风格
时代风格是民族风格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历时性形态。
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
在同一时代的作家作品中往往带有某种共同的为该时代所特有的思想情调和艺术特色。
29.风格与作风有何区别?
真正的艺术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描写的具体对象的统一:
它一方面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使这些创作个性与它所反映的对象求得一致。
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随着现实的变化,风格也总有一种流动的生命力。
与风格相反的倾向是创作中“作风”。
按歌德的说法,作风是创作中作家主客观特点脱离对象实际而造成的主客观失调现象和分离状态。
作风的成因大概有两个方面:
一、脱离对象实际,任凭作家创作“癖好”驱使进行创作。
老舍先生早期作品从幽默到油滑,其失在此。
二、沿袭现成风格而造成主客观分离。
30.艺术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1.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个人风格之间,个人风格是基础。
作家的创作个性总是以主观的形式反映着作家所属民族、时代和社会集团的物质文化心理。
文学的民族、时代、流派风格也不能抽象地存在,它只能体现在作家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作品中,通过作家个人的风格表现出来。
所以,这几种风格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从同一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说的,它们之间是有统一性的。
以个性风格为基础的文学作品,不同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也有浓淡、强弱之分。
并不是每个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家,都有同样鲜明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平衡的。
理想的文学风格应该是以上四种风格的有机统一。
个人风格不应该成为片面张扬个性的“作风”,它应该同时体现着民族的、时代的以及流派的风格。
民族风格是一切理想风格的前提。
民族风格、时代风格、流派风格与个人风格构成从一般到特殊、从统一到多样的递进和包孕的关系。
每一种风格相对上一级风格来说,是个别多样,而相对于下一级风格来说,又是一般和统一。
这样,在各种文学风格的关系上,我们就获得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的说明。
32.文学欣赏仅靠第一印象就可以吗?
在欣赏过程中,第一印象尽管弥足珍贵,但它毕竟是一种感觉印象。
它虽然鲜明、生动,但却未必深刻。
如果过分夸大欣赏活动中的这种感觉的作用,把它夸大为一种神秘的直觉,那就必然会影响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
当读者为自己的第一印象所感动后,进一步地就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有关经验,回过头来再反复去揣摩作品,在揣摩过程中丰富、充实、加深自己对作品的初感。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使自己的感受停留在第一印象的阶段,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品味深入到作品深处。
只有经过这样沉潜涵泳,才有可能领略作品的真谛。
欣赏艺术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纯粹是一种轻松的消闲,它需要我们辛勤地去进行发掘和探索,需要我们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欣赏过程中,这种品味的重要性具体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品味,深化感受所得的印象,使感受不断地趋向细致、丰富、深入。
其次,通过品味,校正感受所得的印象,使之更接近作品形象的实际。
33.文学作品对文学阅读的制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品对于文学阅读的这种制约性具体地表现为:
(1)诱导作用:
作品的形象作为读者审美感知的对象,它直接唤起读者的情感和想象,把读者带到作家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里,参与到这个幻想的生活之中,体验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作品的形象愈真切、鲜明、生动,就愈能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读者的感受与体验也就愈加深入。
(2)规范作用:
在欣赏过程中,一旦读者的情感和想象被艺术形象所激发,就会处于无比活跃的状态。
这时,读者就凭着情感的驱使,开展自由联想,调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补充、强化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使之在读者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不论读者的情感和想象多么活跃,总要受作家创造的形象的规范和制约。
表现在作品中的形象不仅制约着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范围,而且还积极地支配着读者情感生活的方向,带它到作家所要指引给读者看的目标上去。
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甚至情感语调无时无刻不对读者的情感和想象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
34.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作品客观制约性的前提下,读者又有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由于读者的主观条件不同,文学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他们从作品中所获得的感受与体验、启示和收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对于作品的接受不仅有个人的和阶级的差异性,而且还有时代的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
(1)读者的选择性:
在文学阅读中作品在读者头脑中产生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读者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和趣味出发来进行选择的,这种需要和趣味决定着读者在阅读时的心理期待。
(2)读者的再创造性:
既然文学作品是以感性的形式存在的,它直接诉诸读者的是感觉和想象。
文学形象在社会上发生作用总是要经过两次创造,即作家的初创造和读者在自己想象中的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作品所提供的形象基础上的创造,是二度创造。
在阅读中,只有当读者首先懂了现实中的人生,然后才能深味艺术中的人生。
35.什么是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
所谓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当作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根据美学的观点来评论作品,还必须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相联系的观点,通过对作品的构思、结构、语言、手法以及各种技巧要素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看看作品的内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不仅要看它表现得是否贴切生动,而且还要看它表现得是否新颖、别致并富有感染力。
我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除了按照美学的观点之外,还必须要有历史的观点。
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
历史的批评是近代的产物,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家对世界因果性的认识的影响启示下发展起来的。
作业3
1.文学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
A.完全一致的关系B.偶然的联系C.不平衡性D.平衡性
2.作家的观察和体验具有如下的特点()
A.想象力的中止B.冷静客观C.不要深刻和周到D.是新鲜的独特的
3.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生成创作动机B.形成形象C.艺术批评D.艺术传达
4.文学作品对于文学阅读具有()作用
5.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是()
6.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正确的说法是()
A.内容和形式无关B.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概论 事业单位 考试 文学 概论 练习 题库 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