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1196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45KB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
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
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1)人是教育的对象。
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
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
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
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
(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
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
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
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
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
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
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
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
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只有通过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潜在因素才能转化为现实,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但这里的活动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动。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
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
新的能力的再生器。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只有通过活动,个体才能从活动的结果或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
案例: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有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参考要点: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2(第4-6章)
一、论述题
1.联系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
(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X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
(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
(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3.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即注重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形成功能、扩展教师评价的X围、强调教师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重视对教师评价本身的评价。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
即在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重激励,重改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素养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案例:
从2001年秋季开始,XX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XX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你怎样看待XX和XX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
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谈该项改革。
参考要点:
XX和XX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
等级+特长+评语"
,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3(第7、8章)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
(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
哪些是你忽视的?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
(1)有效教学。
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
讲究适应性。
(2)对话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XX与平等的氛围中,以对话为原则,师生双方与文本、课程、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与过去、未来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不断地体会、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
它要求引发兴趣,打开对话教学之门;
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
(3)体验教学。
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
它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
(4)实践教学。
要求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投身于实践中去,循序渐进地升华理论,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能力。
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发现问题,使学生学有收获。
(5)反思性教学。
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
(6)生成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
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是其价值追求;
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其本质特点。
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多维互动是拓展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
(7)生命化教学。
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X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的特征是关注生活的体验;
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3.“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其一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即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X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问题:
(1)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4.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
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
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
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案例1: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
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
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
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如果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
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
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了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请用相关的德育原理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
坏学生"
,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
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4(第9-11章)
1.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
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
你对这些隐喻持有什么看法?
教师职业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即教师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他们未来成为组织社会中的成员做好准备。
教育者依赖的是对儿童社会化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
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即教师的业内角色。
每一个教师在学校都同时在扮演着双重角色:
相对于学生来讲是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则是同事。
教师每天在学校进行双重角色间的频繁变换。
教师职业形象的本质特性是学高身正。
教师的职业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1)教师的传统职业形象是“教书的”“教书匠”、。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
(2)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临床医生”、。
即教师要像园丁一样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
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教师对儿童进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方面具有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说的,并且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
“临床医生”则是社会期待教师具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障碍并使学生健康成长能力的专业能力。
(3)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是“蜡烛”和“春蚕”。
教师不计酬劳和辛苦,为了教育学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因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被视为美德而为社会所赞颂。
(4)教师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学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有文化知识本身,教师又要有教人学习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
(5)近年新出现的职业形象是“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伴奏者”“协助者”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帮助学生去发现、组。
、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促进者”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领导者”是未来教师在学习型社会里应该具有的职业形象。
它要求教师具有同家长协作的能力,必须能成为社区的学习组织者、管理者。
学习型社会,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师必须成为其中的领导者。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必须通过建设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班级组织,并通过发挥其功能来管理班级。
1)(构建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结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
行政组织即班委会,可以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
初一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
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分工,可以把班里常规工作分配得非常得体、明确,使班委会和团支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依靠班组织机构把班级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集体。
(2)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
可以参考魏书生的做法,使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
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境界,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通过制定班规班法,并使班规班法成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指南,“以法治班”。
①要发挥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班级组织功能的发挥,需要这个组织具有严密运行的制度保障。
班级组织功能依托班级日常事务释放。
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日常冲突,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做人的胸怀。
②要发挥班级组织的个性化功能。
班主任要系统地教会学生学习处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集体的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
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选拔功能和保护功能。
3.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
试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目前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
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反映的是同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处理好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
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
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2)少年期学生的教育:
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3)青年初期学生的教育:
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
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走好人生之路;
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4.教学督导做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
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校教学督导评估主要指学习内部教务机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指导评估。
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教学督导评估往往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考查教学效果。
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新的任务不断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也应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和创新。
教学督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正确处理“督”与“导”的关系,由重“督”转为重“导”,督导内容既重督教,又重督学和督管,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包括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进行督导,否则就会误导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上,除日常听课、评课和教学秩序的监控等常规督导外,可以重点进行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常规督导与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相结合、全体师生进行XX督导等。
教学督导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作用,实行XX督导,突出指导、服务、咨询功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要把教学督导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经常听取师生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益。
二、案例分析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形成 考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