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1149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99KB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档格式.docx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民主主义革命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原因ⅰ自然经济的开始瓦解,为民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劳动力。
ⅱ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和洋务企业技术的诱导。
②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③地位:
夹缝中生存,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始终不是主导地位。
④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没有资金,技术,设备简陋,分布不平衡,不得不依靠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但又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妥协性。
⑤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⑶社会结构的变化: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外国在中国开设的企业,19世纪的40、50年代。
3线索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和斗争。
㈠农民阶级的探索:
⑴太平天国运动。
①背景:
天灾人祸.
②经过:
ⅰ:
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运动开始。
ⅱ:
1853年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与清廷对峙
ⅲ:
1856年,太平军军事进入全盛时期。
ⅳ:
1856年,天京变乱,天平天国由胜转衰
ⅴ:
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失败。
③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丰荒相通
ⅱ目标:
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暖的理想社会。
ⅲ: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纲领,反映了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ⅳ:
由于没有经济基础,所以不能实现。
4资政新篇。
洪仁轩
ⅰ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ⅱ由于没有阶级基础,所以不能实行。
⑤影响: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破坏了江南经济。
⑥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㈡地主阶级的探索,
⑴新思潮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2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在严峻的社会面前,开始怀疑“尽善尽美的天朝上国思想”,思考怎样维护国家的独立。
ⅰ代表人物:
⒈林则徐主要活动:
在广州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出版了《四洲志》
⒉魏源主要活动:
在《四洲志》基础上。
写出了,《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ⅲ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ⅳ影响及局限性:
开启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但没有付诸实践。
⑵洋务运动:
1861,
①背景;
内忧外患
②目的:
维护统治
③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ⅳ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④代表人物:
曾李张之洞左宗堂,奕
⑤前期:
口号:
自强,兴办军事工业,代表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湖北枪炮厂,安庆内军械所
⑥后期:
求富。
兴办民用工业,代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⑦其他内容:
兴办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派幼童留学。
⑧评价:
ⅰ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ⅱ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人才
ⅲ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的经济侵略
ⅳ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ⅴ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ⅵ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分散,只在东南沿海
⑨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第二阶段(1894-1900)
一线索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㈠甲午中日战争
⑴背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提出了瓜分世界的要求。
②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对外扩张,制定大陆政策,把中国和朝鲜定位侵略的主要目标
①陆战(平壤,辽东)
海战(丰岛,黄海,威海卫)
②第一阶段:
ⅰ丰岛海战
ⅱ平壤战役:
③第二阶段ⅰ黄海海战
ⅱ辽东战役;
ⅲ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时间:
1895年。
②内容:
ⅰ割三岛(辽东,台湾,澎湖列)
ⅱ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ⅲ开放重庆和沙市为通商口岸。
ⅳ同意日本人到中国内地开工厂,免收内地税
①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掀起瓜分狂潮
3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张謇
④重庆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⑤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⑴原因:
①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为民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劳动力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掀起办厂的高潮。
③影响: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线索三: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和斗争
㈠维新变法运动:
⑴背景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①早期维新思想
ⅰ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ⅱ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ⅲ主张:
1经济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2文化方面,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方面,主张君主立宪,批判洋务派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皮毛之举。
遗其体,求其用
评价:
为戊戌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反应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就事论事,没有付诸实践,不敢与清政府直接交锋,
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ⅰ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ⅱ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1891)、孔子改制考》(1892)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ⅰ代表作:
《变法通议》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变法是“天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道理。
ⅱ主张:
“伸民权”、“建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ⅲ提出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和封建官僚制度。
④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ⅰ代表作:
《仁学》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⑤严复的维新思想,
《天演论》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宣传自己的维新变法思想
⑶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①“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保种,保国,保教(1895年4月)
ⅰ创办报刊、学堂、组织学会:
北京《中外纪闻》、强学会,《强学报》、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ⅱ《应诏统筹全局折》——维新变法运动的施政纲领。
②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ⅰ时间和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ⅱ变法内容:
(1)政治上:
裁汰冗员,撤销闲散机构,允许旗人自谋生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上:
编制预算,设立农工商总局,修筑铁路,鼓励兴办实业,奖励发明
(3)军事上:
精炼陆军,改练洋操,使用洋枪。
裁减绿营,节省军饷等,
(4)教育上:
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考试,设立京师大学堂。
评价:
⒈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等君主立宪的内容
⒉变法内容操之过急,
⒊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
③失败
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ⅱ失败的原因:
ⅲ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资发展不充分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ⅳ其他原因:
变法触动了顽固势力的利益,操之过急。
④评价
ⅰ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ⅱ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ⅲ戊戌变法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ⅳ戊戌变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阶段(1900-1912)
一线索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
⑴八国联军侵华:
①时间1900年
②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结果:
ⅰ1901年北京陷落,
ⅱ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
1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9.8亿两白银
2将东交民巷设为“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
3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办理对外事宜。
影响:
◆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彻底沦为两半社会。
二、线索三:
⑴义和团运动
①原因:
民族矛盾和的激化
②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口号:
扶清灭洋
④结果:
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是直接招来了帝国主义的报复,八国联军侵华。
⑵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⑵清末新政:
①背景:
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困的局面,被迫改革。
②时间:
1901年。
③内容:
ⅰ设立商部,鼓励发展工商业。
ⅱ废除科举制。
客观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⑶预备立宪。
ⅰ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困的局面。
ⅱ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人的胜利,认识到了立宪一定能战胜专制。
ⅲ五大臣出国考察:
⒈时间1905年,
⒉目的:
考察欧美的政治制度。
ⅳ《钦定宪法大纲》
1时间:
1908年
⒉依据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删除了其中有关限制君权的内容。
⒊本质:
以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心。
⒋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宪法。
⒌结果;
使立宪派和清政府离心离德,加速了灭亡。
⑷皇族内阁:
1911年,清政府迫于压力,实行责任内阁。
②实质:
内阁十三名成员中,皇族占了九人,汉人只占四人,
使满汉官员离心离德,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⑸辛亥革命:
ⅰ庚子之变后,特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ⅱ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专制的阻碍。
ⅲ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
②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2ⅰ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ⅲ机关刊物:
《民报》
④三民主义:
ⅰ时间: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阐述为: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ⅱ来源: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民有,民治,民享。
ⅲ
1民族主义的含义:
包含: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要推翻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的含义:
内容为“创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绝不能让帝制复辟,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的含义:
内容是:
“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1)产生的原因:
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弊端,所以要让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起进行。
(2)不现实性:
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评价:
△进步性:
●明确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⑤同盟会的武装起义
ⅰ广州黄花岗起义,
⒈时间:
1911年4月,领导人:
黄兴。
⒉结果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ⅱ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地点:
湖北武昌
⒉主力:
湖北新军
⒊在武昌爆发的原因:
(1)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民资发展迅速,民资政治力量发展迅速,
(2)清末新政后,该地区设立了新式学堂,大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形成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团体。
(3)武汉地区,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湖北革命党人组织了大量革命团体,把湖北新军作为争取的对象,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4)位于长江中游,水路交通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⒋结果:
取得了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ⅱ地点:
首都南京
ⅲ性质;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ⅳ国旗:
五色旗(满汉藏回蒙)
⑦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ⅱ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任。
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ⅰ颁布时间:
1912年3月
ⅱ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
ⅲ内容:
⒈主权在民
2.三权分立(司法,立法,行政)
3.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
4评价: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实施中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的目的。
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ⅰ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ⅱ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ⅲ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ⅳ革除了旧的风俗习惯,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
ⅴ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制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1912-1919)
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1913年二次革命
②1915年护国运动
③1917年护法运动
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
①时间
ⅰ1912-——1919
②原因
ⅰ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ⅱ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ⅲ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抵制洋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
ⅳ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③概况
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4暂原因
ⅰ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ⅱ一战过后列强卷土重来(帝国主义的侵略)
ⅲ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ⅳ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投资近代工业同时,仍然不放弃土地剥削。
⑵新文化运动
①时间
1915年
②背景
ⅰ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ⅲ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兴起与标志
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ⅱ1917年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ⅲ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④内容
ⅰ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民主与科学;
口号——打倒孔家店
ⅱ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ⅲ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⑤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李大钊
⑥评价
ⅰ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一场纯粹的思想解放运动。
ⅱ主张全盘西化,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ⅳ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旧民主主义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