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2我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0963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43KB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2我Word文档格式.docx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2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2我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从最初的遭受冷落,到后来的备受推崇,评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如今,《呼啸山庄》被公认为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勃朗特也因此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唯一一个可以同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
但是,对小说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尽管少数评论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大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他是“魔鬼”、“暴君”,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复仇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认为要正确客观的评价希斯克利夫,不能仅仅以他复仇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来妄下结论,而要充分考虑到他的成长环境、所遭受的歧视和非人的待遇、以及种种磨难对他的心灵所造成的致命伤害。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小说中人性的复苏和美妙,无论多么令人悲哀的世界里,美好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
仇恨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性,造成人性扭曲和堕落,但即使如此,人性依然会寻找爱的方向,再强大的仇恨也改变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事实。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日期:
[1]Brophy,Brigid,MichaelLevey,andCharlesDsborme.“WutheringHeights.”Fiftyworksof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WeCouldDoWithout.[M].London:
SteinandDayPublishers,1968.
[2]Carey,Gary.CliffNotesonBronte’sWutheringHeights,[M].M.A.UniversityofColorado,1979.
[3]Cerrito,JoannandPaulaKepos,eds.Nineteenth-CenturyLiteratureCriticism.[M].Detroit:
GaleResearchInternationalLimited,1992.
[4]EmilyBronte,ClareWest“WutheringHeights”.Beijing:
ForeignLanguages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7.
[5]Gerin,Winifred.EmilyBronte,aBiography.[M].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6]Ghorley,H.F.“OurLibraryTable”.[Z].TheAthenaeum.1052.
[7]Maugham,WilliamSomerset.GreatNoverlistsandTheirNovels,EssaysontheTenGreatestNovelsoftheWorld,andtheMenandWomenWhoWroteThem.[M].Philadelphia:
JohnC.WinstonCo.,1948.
[8]Mulvey-Roberts,Marie,ed.TheHandbooktoGothicLiterature[M].Bristol:
UniversityoftheWestofEngland,1998.
[9]Shaw,Harry.Concise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M].St.LouisSanFrancisco:
McGraw—HillBookCompany,1976.
[10]Spacks,P.M.TheInstanceofHorror:
AspectsoftheSupernaturalinEighteen—CenturyPoetry.[M].Cambridge:
HarvardUP,1962.
[11]Woolf,Virginia.“JaneEyreandWutheringHeights.”TheCommonReader.[M].OrlandoFlorida:
HarcourtBraceJovanovich,1925.
[12]高继海.《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刘文荣.《毛姆读书随笔》[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7重印.
[15]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
[16]孙建.《英国文学词典·
作家与作品》[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7]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EB/OL].中国知网,2011-4-20∕2011-6-1.
[18]杨静远编选.《勃朗特姐妹研究》[Z].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9]杨苡.《呼啸山庄》[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2.3.
[20]玛格丽特·
莱恩.《勃朗特姐妹》[Z].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22]休谟.《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
[23]王国富,谬华伦.[Z].《英国古典小说五十讲》,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国外现状: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
有不少著名评论家及小说家都曾有专文论述。
如: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夫(ViginiaWoolf,1882—1941)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
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
她写道:
“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
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
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
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
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
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
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
凯特尔(Arnold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
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国内现状:
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
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荒原的精灵之歌》——从艾米丽的性格看《呼啸山庄》的主题,作者是周庆贺;
《复仇与爱情》,由留莜平著:
论《呼啸山庄》的爱情及爱情哲学,李满著;
原始与文明的类型及差异——《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性格再探,张燕著,等等。
但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家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同情,认为他的复仇是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后的正常反应,但多数评论家都对他横加指责,认为他的复仇毫无人性可言。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还有很多,人们对它的研究会络绎不绝。
纵观我国学者对《呼啸山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探寻,可以体现出我中华文人的深邃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引言部分,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文献综述
3.小说主题“反抗”分析
3.1社会背景
3.2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主题的分析
3.2.1作者艾米丽.勃朗宁的女性主义的反抗精神
3.2.2希斯的疯狂报复
3.3爱的主题的分析
3.3.1众人对爱的追求
3.3.2希斯与凯瑟琳的爱情
3.3.3希斯对人性的向往
3.4主题—恨无法战胜爱
3.4.1荒原中的人性之光
3.4.2希斯对爱的成全
3.4.3呼啸山庄新的未来
4.主人公人物分析
4.1人间至爱成就人性
4.1.1老恩肖给予的亲情
4.1.2与凯瑟琳至死不渝的爱情
4.2爱与恨的纠缠摧毁人性
4.2.1辛德雷的虐待
4.2.2凯瑟琳的背叛
4.3人性的悲剧
4.3.1对辛德雷的报复
4.3.2对林顿的报复
4.3.3对下一代的报复
4.4人性的复苏
4.4.1爱的成全
4.4.2心灵的自由
4.4.3灵魂的归宿
5.得出结论: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
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
希刺克利夫的墓与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这坟墓下的人,有怎样不平静的睡眠呢”,千言万语一句话,此情绵绵无绝期。
一场惊天动地,生生死死,明争暗斗,剩下宁静的旷野,柔风在草间飘动,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情在绵亘,情无绝期。
但仍然有一种爱,那是一种斩断了恨的、超越了利益关系的爱,一种消融了地域、民族、阶级、职业、身份、年龄以及性别,只留下人性光辉的爱,就连恐惧也在人性光辉面前而退缩.最终,小说以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团聚与哈林顿和小凯瑟琳的相亲相爱为结局宣扬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伟大,这阐述了一个至理:
从对恶的放纵到理性的回归。
爱与恨相交织痴缠,善与恶在一次次的较量中最终走向人性的回归,走向自我超越。
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复仇,无论是企图以暴力滋生暴力,还是遏止文明发展的种种努力,都被证明是一种无意义的徒劳,最终走向的只是没落与空虚。
爱作为一种绝对存在,成为叙事的最强音,它战胜了恶,融化了恨,使灵魂走向善美。
本文在分析主题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后得出恨无法战胜爱,人性美终能战胜人性恶这个中心思想。
在《呼啸山庄》看似阴冷的表面下其实潜含的是无尽的爱。
无论恨有多么可怕但是人们心底的爱是永远抹杀不了的。
虽然生活在冰冷的世界,在爱的荒漠,爱的影子依稀可见。
在冰冷、荒凉的呼啸山庄,到处是仇恨,到处是报复,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爱的痕迹。
这也表明即使是在最黑暗、残酷、冷漠的社会。
希望总是有的,爱还是存在的。
爱终究会战胜恨,让世界充满生机和希望。
六、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1.所需工作条件:
(1)相关的中英资料、文献
(2)计算机网络资源及辅助设备
(3)校内中英文图书期刊室
(4)中英文图书期刊室及数字图书馆
2.解决方法:
(1)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下载丰富的论文资料
(3)利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再现网络资源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2011年9月中旬确定论文题目。
2.2011年10月上旬查阅指导教师选定的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2011年10月完成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2011年11月下旬完成第一稿。
5.2011年12月上旬底完成二稿。
6.2012年元月上旬完成三稿。
7.2012年5月21日前论文定稿、评阅。
8.2012年5月26日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30日
凯瑟琳.恩萧在婚姻道路上的自我追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迷失、自我追求、自我毁灭。
在男性社会里,女性一直被视为男人的附属物,她们没有追求真爱的权利。
而凯瑟琳拼命挣扎着希望同时拥有丈夫埃德加和情人希刺克厉夫。
这代表着一个家庭妇女的自我追求和传统婚姻的对立这两者在那个由男性控制的社会里是不能共的,最终凯瑟琳死于两者尖锐的冲突中。
凯瑟琳的死象征着女作家难以实现的梦在现实中的破碎。
凯瑟琳·
林顿成功的自我追求也包括三个阶段:
自我消沉、反叛和自我改变。
她与表哥林顿的不幸婚姻和希刺克厉夫的虐待唤醒了她的自我意识。
她开始在追求其真爱中追求自我。
她与哈里顿完美的婚姻反映了女作家艾米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她的反叛表明那一时代的女性开始意识到传统婚姻的束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定稿中文 2我 呼啸 山庄 开题 报告 定稿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