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资料汇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90522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65KB
老子道德经资料汇编Word格式.docx
《老子道德经资料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道德经资料汇编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善时⑦。
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二是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
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v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人博施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有道德的人,所言至诚,绝不虚伪,水性柔弱,能方能圆,人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谦下的效果,于是就接近【道】了。
v修水观的水道,与物无争,谦下自处,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
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
v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
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
v立身处世作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
v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
v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
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平常心是道”
v佛学中讲: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解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解读]
盛在任何器皿里的水,太满了就会溢出来,人骄傲自满也会变得一天不如一天;
刀锋能够用就可以了,如果磨得太锐利了,就会折断,一个人锋芒太露,就很容易引来祸害,而不能保持原有的地位;
一个人金银财宝太多了,会遭到别人的观窥而虎视眈眈,或会因为生活糜烂,挥霍无度,最后不能保有这些财宝。
应傅贵而骄奢淫逸,就会走向堕落的道路。
所以,一个人在成功之后,就要急流勇退,这才合乎与自然之道。
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
“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
自满、自骄、富贵、功名、利禄等都是“盈”的表现。
持“盈”的结果,将招致倾覆的祸患。
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身退”并不是隐身而去,更不是隐匿形迹,而是不居功自傲,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老子说的“身退”,不是要人去做隐士,只是要人在功成后,不自我膨胀。
[心灵药方]
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
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
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心醉神往,趋之若鹜,也会招来祸害。
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也会带来祸害。
为人,处世都要把握好度,要适可而止。
当你功成名就之后,要功成而不骄,急流勇退,结果可以保全天年。
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
从古至今居功自傲者均没有好下场!
作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与地位,也就是“功成身退”。
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否泰相参、祸福相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常盛不衰能有几人?
“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
老子已经悟出辩证法的道理,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他奉劝人们做事须见好即收,否则便会招致灾祸。
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婪、更不要争名夺利,不要居功自傲,而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这才是有道德的人之所为。
备注:
孔子在《礼记》中说: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体道入门阶段部分元精转化为元气,气足则神充
autonomousadj.自主的;
自治的;
“内丹术”分为四个层次,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本章抛却绝妙的修身方法不谈,就我们的现实人生、社会而言,亦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从文字表象而言,“持而盈之”可理解为积累而达到盈满,满则受损;
“揣而锐之”为锤炼而变得锐利,尖锐之物失去圆滑而不能长久保全;
“金玉满堂”为财宝多,必会被他人窥视盗取;
“富贵而骄”为惹人嫉妒、憎恨,必招祸央;
“功遂身退”是建立功勋业迹之后,功业会使上下产生威撮震动和祟拜景仰的心理,加之易生自骄自傲之心,以古代社会而言,必被杀头无疑,所以要退身,不可居于高官厚位。
故本章老子所言,是自然之道的规律,也是断代社会的规律。
△cowboyn.牛仔;
牧童老子《道德经》第33章解读
△nucleusn.原子核;
中心
enthusiasticadj.热情的;
热心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
知足者富。
强行②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③。
死而不亡者寿④。
注释:
①强:
果决。
②强行:
应物而动。
③所:
宜、适宜。
久:
持久。
④死而不亡:
身亡而道犹存。
意译:
能认清别人叫做智,能认清自己才叫明。
能战胜别人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才叫强。
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做下去的人有志。
不失去根基的人能保持长久,虽死而不被遗忘的人才是永生。
点题:
老子在这一章通篇是在谈个人修养,只有做到老子所要求的“智”、“明”、“强”、“富有”和“有志”,才能进入“死而不亡”的境界,并最终成为得道之人。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异同比较
“道不同不相为谋”,为什么儒道能共生互补?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有哪些异同?
老子为道家,孔子为儒家。
道家以自然为本,儒家以人为本。
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后来有庄子,被合称老庄。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后来有孟子,被合称孔孟。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宗教。
当代中国和人类面临的许多突出难题,需要运用中国古代和人类历史上积累储存的智慧与力量才能解决。
人类历史进步是由杰出思想家引领的,当今中国和世界需要杰出的伟大精神领䄂引领前行。
△displayvt.展示;
陈列;
显露一、老子其人其书其道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国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后来有庄子,被合称老庄。
enjoyableadj.令人愉快的;
使人高兴的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二、孔子其人其书其道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出生地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
“礼治”就是要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三、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宗教
forbidvt.(forbade,forbad;
forbidden)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常大群教授对老子之道与孔子之道的异同进行比较后认为: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宗教,都是中国文化的根,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都是具有建设性。
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学派,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对于这些思想,学界更多地是注意到了两者的差异,而对其统一性的认识并不深入。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大道倡行的社会,人们都自然地遵从大道的要求,所想所做都符合道,提倡仁义反而是多余的。
老子认为,道有天道,有人道,天道生养自然万物,而人道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人类社会失去了道德的制衡能力而只能靠僵硬的礼来强人就范时,祸乱就不可避免。
老子思想的中心是道,世界万物,包括人、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发展是道的一种表现。
道生成涵养万物的本性就是德,道和德是宇宙最根本的物质及其最根本的性质。
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在生之大德上是相通的,这就是老子和孔子思想统一性之根本。
朱熹在解释《道德经》时候认为,程伊川的“生生之意”的思想取自老子。
他承认仁爱的“生生之意”说来自老子的道的生长之功能德性的思想。
pressvi.&
vt.按;
压;
逼迫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
孔子把天道与人道结合起来,把道落实到人间,以仁爱作为人间伦理道德法则的根本。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涵义就是爱人,爱自己,爱他人都是爱人,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
”《礼记·
礼运》说:
“圣人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十义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节、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礼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遵从这些准则以达到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目的。
《礼记》认为这种人伦秩序规范的本源根植于宇宙大自然之中,即从根本上说礼来自于道。
四、人类历史进步是由杰出思想家引领的,当今中国和世界需要杰出的伟大精神领䄂引领前行,当代中国和人类面临的许多突出难题,需要运用中国古代和人类历史上积累储存的智慧与力量才能解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预言: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毎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熖。
”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同时出现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的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calmvt.&
vi.(使)平静;
(使)镇定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文化堪与中国春秋至秦汉时代和印度列国至孔雀帝国时代的文化相媲美,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古希腊涌现过大批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和百科全书式学者,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和他的学生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公元前384—前322)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后人普遍认为他们三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蕴含了后来各种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被誉为西方文明源头。
希腊文明后来被罗马所继承和发扬,从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现在,仍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美国开国元勋们借助轴心时代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代先哲的智慧,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涌现了管子(公元前723—前645)、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孙子(公元前545—前470)、墨子(生卒年不详)、鬼谷子(公元前400—前320)、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庄子(公元前369—前286)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存。
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明其施政纲领。
意思是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
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科学家汉内斯·
阿尔文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
“21世纪,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过和平幸福生活,就应当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和力量。
”2011年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就职演说中援引《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表示将用老子这一思想践行《联合国宪章》时代精神,与各国一起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rosebudn.玫瑰花蕾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前列,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完整地延续下来的国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虽旧邦,其命惟新,天人合一,允执其中,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传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所在。
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模式震动了西方,也意味着国际社会正迎来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当今中国,唯有以超迈前古的胸怀走向世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多种文化精华,向世界展现一种最优越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
当代的大智大勇大能大德者应该担当“天降大任”,把古今中外有用之学熔于一炉,用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造福人类。
因此,既要跳出东方,也是跳出西方,脚踏东西文明,关注人类未来,让思想之光照耀未来人类的漫漫征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道德经 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