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90165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6MB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Word下载.docx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研究方法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Pattern,SP.下同)是国家与区域的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它是由河流、湿地、林地、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他自然区域共同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生态网络,用以支持生物物种、维护自然生态过程、提供空气和水资源,提高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未包含海洋和大陆架范围。
本研究在广泛借鉴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研究框架[18,37],重点对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沙漠化防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种生态过程进行分析、评价与模拟,判别对维护该生态过程安全与健康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要素、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建立各自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
单一生态过程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按保护级别分为低、中、高3种安全水平,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为保护的最低限度,保护级别最高;
中水平安全格局保护范围较前者大,保护级别次之;
高水平安全格局保护范围最大,安全程度最高。
国土尺度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由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综合叠加生成。
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研究框架
Fig.1.Theframeworkfornational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
2.单要素生态安全格局
2.1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水源涵养能力与植被类型、盖度、枯落物组成、土层厚度及土壤物理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江河发源点的空间分布密度来定量化指示重要水源涵养区域的空间范围;
然后以植被覆盖度来综合指示该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并叠加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冰川、湿地,最终确定江河源区水源涵养的安全格局。
2.1.1水源涵养安全格局构建
(1)首先提取全国1:
400万GIS数据库中1-5级河流发源点,利用GIS对所有河流发源点进行基于核函数的密度分析(KernelDensity),生成江河发源点密度分级图(见图2);
然后参考1:
400万地貌类型图进行人机交互提取江河发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域的范围。
图25级河流发源点密度图
Fig.25calssheadstreamdensitymap
(2)利用2006年逐旬1km2分辨率SPOTVegetation遥感影像,采用最大值处理MVC(MaximumValueComposites)方法[41],计算得到2006年全年最大植被盖度图,并利用上述水源涵养重要区域范围进行切割,生成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度(见图3)。
图3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度
Fig.3Vegetationcoverageofheadwaterconservationregion
(3)利用地表植被覆盖度、冰川和湿地分布3个要素,按照表1的划分标准确定水源涵养安全格局(见图4)。
由于我国横跨多个气候带,对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干旱与半干旱区三种气候带的植被覆盖度采取不同的分级标准。
图4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Fig.4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headwaterconservation
表1.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划分标准
Table1.ThesortcriteriaofheadwaterconservationSP
2.1.2研究结果
根据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划分结果,低安全水平水源涵养安全格局面积233.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4.3%,主要分布在以三江源为核心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和位于我国地形阶梯交错带的山脉体系。
其中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我国最大河流的发源地;
阿尔泰山、天山是保障新疆沙漠绿洲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北部水源供给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是嫩江、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等水系的水源区;
燕山、吕梁山、太行山是海河流域水源地;
秦岭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
南岭及武夷山脉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域;
横断山脉是云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
中等安全水平水源涵养安全格局面积418.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3.6%,空间范围为除低安全水源涵养安全格局外还包括太行山、吕梁山脉、陕北高原和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高安全水平水源涵养格局面积59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1.9%,空间范围包括青藏高原全部和我国所有山脉体系。
2.2洪水调蓄格局
洪水调蓄安全格旨在构建一个自然连续的洪水调蓄系统,为洪水留出基本的宣泄空间,实现工程治洪和自然调蓄结合的防洪减灾空间策略。
该系统应该包括现状滞洪区、重要湖泊、湿地和发生流域性洪水灾害的主要淹没区域。
本文通过对流域性洪水进行计算机模拟,结合现有的湖泊、湿地和国家划定的蓄滞洪区共同构建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2.2.1流域性洪水淹没分析
本文采用堤防漫顶式洪水淹没分析方法[42]对长江、珠江、黄河、淮河、嫩江、松花江、辽河7大流域下游干流进行洪水淹没分析。
首先利用7大江河沿线水文站点的历史最高洪水水位和警戒水位数据为依据,在GIS软件下利用线性插值方法,分别生成最高水位洪水水面和警戒水位洪水水面;
其次,利用全流域90m分辨率DEM数据分别和最高水位洪水水面和警戒水位洪水水面进行相减运算,得到各自水位高度下的洪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水深分布栅格数据。
最后根据洪水的连通性原理,提取与河流直接连通的洪水淹没区域,得到洪水淹没的空间范围。
(见图5)
图5洪水淹没分析结果
Fig.5Floodsimulationresult
2.2.2洪水安全格局构建
利用洪水淹没分析结果、国家重要蓄洪区和湖泊湿地数据,参考《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中关于河流湿地划分标准,按照表2的划分标准确定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见图6)
图6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Fig.6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floodcontrol
表2.洪水调蓄安全格局划分标准Table2ThesortcriteriaforfloodcontrolSP
2.2.3研究结果
低安全水平洪水调蓄格局是洪水调蓄保障的最低限度,主要包括目前国家规定的洪泛区、重要的滞洪湿地以及河道两侧的缓冲地带,面积为7.5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0.8%;
中安全水平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是七大江河最重要的洪水宣泄场所,其范围包括七大水系在警戒水位下的洪水淹没范围,面积为20.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2%;
高水平洪水调蓄安全格局包括七大水系的全部洪泛区,其面积为59.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6.2%。
2.3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
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旨在判定控制沙漠化土地扩张的关键区域,从而进行重点保护与恢复。
土地沙化过程可认为是沙漠化土地克服空间阻力向外扩张的过程,首先确定沙漠化土地扩张的“源”,然后建立沙漠化扩张的阻力模型,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对沙漠化扩张的过程进行模拟,最后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
2.3.1沙漠化土地扩散过程模拟
(1)“源”的确定。
本文将我国的1:
10万沙漠数据库中沙地类型为“戈壁”和“流动沙地”的土地作为沙漠化土地的扩张的“源”,主要包括我国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库姆塔格、柴达木盆地、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与库布齐等原生沙漠和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松嫩沙地、张北坝上等区域,总面积103万km2。
(见图7)
图7沙漠化土地扩张“源”
Fig.7Thesourceofdesertification
(2)阻力模型构建。
沙漠化危险度评价方法作为对土地发生沙漠化难易程度的综合评价,对构建沙漠化土地扩张的阻力模型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本文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4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44]和我国学者[45,46]关于沙漠化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结合专家咨询和AHP分析方法,最终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类型作为表征地表下垫面抗蚀性的指标,根据表3的阻力因子与分级标准构建沙漠化土地扩散的阻力模型。
阻力模型的空间范围限定在500mm降水线以下地区。
表3沙漠化扩张阻力因子与分级表
Table3Sandydesertificationexpansionresistancefactorandratingsystem
(3)扩散模拟。
在ArcGIS9.2软件平台上将上述各单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沙漠化扩散阻力模型。
利用上述步骤确定的沙漠化土地的“源”和扩张阻力模型,在ArcGIS软件中利用费用距离模型(Costdistance)进行运算模拟,生成沙漠化土地扩张模型。
2.3.2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构建
根据沙漠化定义和实际治理的可行性,原生沙漠、戈壁不纳入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的范围。
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先易后难”的沙漠化防治原则指导下,根据沙漠化土地扩张的累计阻力值从高到低划分低、中、高安全水平。
(见图8)
2.3.3研究结果
根据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结果,利用NaturalBreak分级方法,将阻力值为-之间的区域作为低安全水平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面积为37.1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各大沙地植被条件较好区域,应该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其成为控制沙漠化扩张的生态屏障。
中安全水平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为除“源”外阻力值在-之内的区域,面积为74.1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7.7%,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沙地、松嫩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区域,是我国进行沙漠化治理的主要区域。
高水平安全格局范围为除“源”外阻力值小于的全部区域,面积为151.9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5.8%,空间范围为500mm降水线以下全部固定、半固定沙地区域(见图8)。
图8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
Fig.8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desertificationcombating
2.4水土保持安全格局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加剧,影响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并与全球资源要素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紧密联系[3]。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旨在判别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将其作为维持国土尺度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4.1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构建
本文参考国家《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47]中“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分级标准”,根据专家咨询和数据可获取性,选取年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坡度、土壤类型、坡耕地分布5个因子,按照表4的分级标准在GIS中进行加权叠加运算,生成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评价图(见图9)。
根据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评价结果,按照自然分界法(Naturalbreak)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结果从小到大分为微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重度危险区、强度危险区和极度危险区6个等级。
图9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评价结果
Fig.9Potentialsoilerosionriskassessmentresult
表4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与分级标准
Table4Potentialsoilerosionriskassessmentindexandratingsystem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基于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评价划分,将土壤侵蚀极度危险区作为低安全水平水土保持安全格局,将极度危险区和强度危险区作为中安全水平水土保持安全格局,将重度危险区、强度危险区和极度危险区作为高安全水平水土保持安全格局。
2.4.2研究结果
根据水土保持安全格局划分结果(见图10),低安全水平水土保持安全格局面积为41.6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3%,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四川丘陵盆地、秦岭大巴山高中山地,黄河中上游的晋陕蒙接壤区、陕北晋西黄土高原区,珠江南北盘江上游的鄂黔滇中山地区等区域;
中等安全水平水土保持安全格局面积为114.2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1.9%,主要分布在滇中中高山盆地、滇西南高中山地地区、横断山脉等区域;
高水平安全格局面积为282.1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9.3%,主要分布在南岭武夷山脉、粤闽中小起伏低山、台湾中部山区、秦岭山地、陕北高原和青藏高原北缘等区域。
图10水土保持防治安全格局
Fig.10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2.5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旨在通过判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地区,提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空间格局。
本文选取我国1301种植物物种和633种动物物种作为指示物种,分析各物种的栖息地分布范围,通过将所有物种的栖息地进行叠加分析统计,以栖息地承载的物种丰富度来确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
2.5.1指示性物种选取
植物指示物种选取标准为同时被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名录[48]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49]认定的植物物种,共确定1301种植物指示物种,其中中国濒危且特有的植物601种,中国濒危非特有的植物577种,中国特有非濒危的植物123种。
动物指示物种的选取标准为同时被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名录[50]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49]认定为稀有和濒危的动物为指示物种。
最终确定633种,其中包括140种哺乳动物,32种两栖动物,284种鸟类,81种爬行动物和96种鱼类。
2.5.2物种热点区域格局分析
首先根据中国物种信息服务(CSIS)[51]数据库查询得到该物种在全国分布的县市,并在GIS数据库中选取得到该物种分布的县市范围;
然后在各物种分布的县市范围内,根据该物种的生态习性,利用1:
100万植被类型图、2000年1:
10万土地利用、数字高程等数据分析判别该物种的潜在栖息地分布范围。
按此方法分别对所选取的1301种植物指示物种和633种动物指示物种进行栖息地分布范围分析;
最后通过叠加分析,得到我国植物保护热点区域(见图11)和动物保护热点区域(见图12)。
图11植物保护关键区域
Fig.11Keyregionforfloraprotection
图12动物保护关键区域
Fig.12Keyregionforfaunaprotection
2.5.3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按照动植物物种分布的种数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物种数量与国土面积的统计结果,分别选取15种、50种作为高、中、低3个保护级别安全格局的划分标准,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见图13)。
其中,低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面积为100.9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0.5%,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湿地、燕山、川西高原、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神龙架、武夷山脉、海南、台湾等区域;
中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面积为312.3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32.5%,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三江源地区、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福建山地等地区;
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面积为544.2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56.7%,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太行山和青藏高原。
图13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Fig.13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forbiodiversityprotection
3.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3.1构建方法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各单一生态过程安全格局进行综合叠加确定。
按照保护的重要性把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分为低、中、高3种保护水平。
考虑到各种生态服务功能间的不可替代性,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叠加方法采用栅格单元最小值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即只要任一生态过程在某区域为低水平安全格局(保护的底线范围,保护级别最高),则最终的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在该区域是低水平安全格局,需要进行高级别的保护。
具体方法为在GIS软件支持下对各单一过程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图层进行逐个栅格统计,按每个栅格单元的最小值输出最终的计算结果。
公式如下
ISP=Min(SPi),i=1,2,3,4,5
ISP(Integratedsecuritypattern)为综合安全格局结果;
SPi为5种生态过程的生态安全格局,分低、中、高三级,分别赋值1,2,3。
3.2构建结果
根据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叠加成果,低安全水平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面积为342.9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35.7%,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最小范围,应该成为发展建设中不可逾越的生态底线,需要重点保护和严格限制开发。
中等安全水平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面积为624.7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65.1%,空间范围为在低安全水平基础上更大范围的保护,是生态保护的满意格局。
高安全水平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是生态保护的理想格局,其面积为815.5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84.9%,是国土生态保护的理想格局。
(见图14)
图14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Fig.14Integratednational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
按照地理空间的分异划分,可将中国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分为3类区域(见图15)。
第一类为青藏高原和主要山脉体系区域,该区是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的主体框架。
该类型中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格局面积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0.5%,84.1%和100%。
其中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和横断山脉等地区,是我国发挥重要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壤保持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
中等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为除上述区域外还包括黄土高原、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地、青藏高原中部和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等生态脆弱区,该区域土壤侵蚀剧烈,需要重点恢复与治理;
高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格局是生态生态保护的理想状态,对所有山脉体系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
图15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类型
Fig.15Integratednational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type
第二类为西北干旱区,空间范围涉及新疆天山南北区域、大兴安岭-贺兰山一线以西区域的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呼伦贝尔高原等地区,行政区域涉及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该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和敏感的区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度低,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
该区低、中、高安全水平的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0.6%,34.9%和58.8%。
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为生态条件较好仍未沙化的区域,需要加强保护,严格执行草场保护政策,禁止过度垦殖、樵采和超载放牧;
中水平安全格局为沙漠化发生区域,在执行严格草场保护政策同时应实行禁牧休牧政策,推广舍饲圈养,防止草地进一步沙化。
高水平安全格局区域应该在实行保护政策同时开展草原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围封禁牧,开展恢复植被工程,防止活化沙丘和沙漠化扩张。
第三类为东部平原和盆地区域,空间范围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人居保障区。
该区低、中、高安全水平的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13.9%,35.8%和71%。
其中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主要包括松嫩平原湿地、淮河中下游湖泊湿地、江汉平原湖泊湿地、洞庭湖、鄱阳湖、京杭大运河沿线湖泊湿地等洪水调蓄重要区域。
这些区域对国家防洪减灾战略具有关键作用,需要严格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实行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措施来增加调蓄能力,禁止在行滞洪区建立永久性设施和居民点;
中等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格局范围是七大江河最重要的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土 尺度 生态 安全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