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98803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4.94KB
上海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慕尼黑协定》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开始
A.AB.BC.CD.D
8.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
“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9.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0.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1.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2.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如通过决议、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等)而举行的多边集会。
如下国际会议中,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
13.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
该会议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C.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D.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
”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15.1945年,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以下是会议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
战后成立联合国D.通过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1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7.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 )
A.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
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
18.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地打击。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张,最终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则实行了罗新新政,其主要作用是:
A.使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B.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C.从根本上变革了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D.摧毁了法西断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
19.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0.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
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坚持自由放任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干预经济D.转向社会主义
21.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其中内容违背史实的是
A.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
B.携手联盟:
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关键性战役:
D.二战结束:
德国投降
22.年代尺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与下面年代尺中的“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一项是
A.莫斯科保卫战B.珍珠港事件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23.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玫策。
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
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该政策
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使银行的信用得列了恢复
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24.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
D.黑人奴隶贸易
25.“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解析】
【详解】
根据“1942年”、““联合”的新生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生儿”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D
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其内容是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
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合题意;
发表《开罗宣言》、发表《波茨坦公告》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B
【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法国败亡的形势下,1940年5月,张伯伦辞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艾登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故C不符合题意;
达拉第是法国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
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
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C
依据题干“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团结一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分析题文情报,获取信息“十二月七日,珍珠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日,与“12月7日”不符合;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诺曼底登陆,和“珍珠港”无关;
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是1945年8月15日,与“12月7日”不符合。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依据“对应错误”,结合课本所学,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B项符合题意;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A项不合题意;
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
1943年2月苏军反攻打败了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项不合题意;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美苏冷战中的开始。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8.C
根据“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可知,材料评价的是罗斯福新政法影响,罗斯福新政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C符合题意;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A排除;
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与“自由民主事业”不符,B排除;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9.D
依据题干“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
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
”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选项符合题意;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A选项不符合题意;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B选项不符合题意;
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C选项不符合题意;
10.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有关知识的识记。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甲区域、丙区域是印度洋区域,乙区域是太平洋区域,丁区域是大西洋区域。
11.C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时间是1937年,抓住数字之间的差距,结合此时期的史实解答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
12.C
依据题干“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和所学知识,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雅尔塔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二战胜利进程等起了重要作用,故C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故AB不符合题意;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会议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推动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C项符合题意。
A项指的是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B项指的是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D项指的是
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关于雅尔塔会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些内容的区别,不要混淆相似知识点。
14.D
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ABC和题干材料无关,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5.D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而通过并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所以雅尔塔会议不正确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
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赫鲁晓夫的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A项不合题意,B项和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17.C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使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为解决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干预经济,使国家渡过了危机,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与巩固,缓和了危机。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9.C
根据题干“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可知,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不符合题意;
美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0.C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上台后,改变了原因“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符合题意;
坚持自由放任、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社会主义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1.D
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故D符合题意;
A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B携手联盟:
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c关键性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表述正确,故ABC不合题意。
本题难度适中,以小明同学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知识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22.B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B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是东欧战场的战役,属于二战规模扩大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不符合题意;
23.C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新政,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以防止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C符合题意;
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是以工代赈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是整顿银行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D不符合题意。
24.B
依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强化法西斯政权,它们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故B符合题意;
封建专制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黑人奴隶贸易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建议学生掌握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及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史实。
25.B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中考 九年级 历史 下第 单元 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 模拟 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89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