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88910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44KB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
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
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
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h。
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5.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min~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
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250mg/L~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
瓜果、蔬菜类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或用12mg/L臭氧水冲洗60min~90min。
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5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7.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2%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mg/L)、或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家用物品、家俱:
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9.手与皮肤: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
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min~3min。
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10.病人尸体:
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1.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
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薰蒸消毒。
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对密闭空间还可用2%过氧乙酸进行气溶胶喷雾,用量为8ml/m3,作用60min。
12.垃圾: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专家提醒注意甲I型流感病毒
最近,广东省卫生防疫部门在全省人口集中的地区设立的8个监测点对流感监测情况表明,今年流感还没形成大流行趋势,但已存在一些散发病例,主要病毒种类是甲I型。
深圳目前已出现甲型流感局部流行趋势,深圳市疾控中心近日对某单位发热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共22人进行了检测,检验结果发现,22人中有10人甲型流感PCR为阳性;
另一单位的6名发热病人经采样检验,发现其中3人甲型流感PCR为阳性。
检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说明这些病人应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表现为:
起病急,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咽痛、头痛及全身酸痛,胸骨下烧灼感,多无鼻塞流涕;
腹泻呈水样便,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
结膜外眦充血,咽轻度充血;
肺可闻干罗音。
发热1至2天内退热,但乏力可持续一周以上。
轻型流感发热不高,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均较轻,病程2至3天。
典型流感的症状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相似之处,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甲型流感的患者病初2至3天传染性最强,潜伏期数小时至4天。
空气飞沫传播是流感的主要传播方式。
对甲型流感的预防措施,主要为:
1、接种甲型流感疫苗预防。
2、药物预防。
对甲型流感有预防效果的药物包括达菲和金刚烷胺类药物等。
3、室内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和喷雾、二氧化氯喷雾等方法杀灭流感病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处、避免接触患者和疑似病人,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
(吴娴波)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1、核实诊断
2、病例个案调查
(1)病例基本情况
(2)发病治疗情况
(3)接触者调查
(4)有关因素调查
3、对于暴发疫情的病例要重点调查职业史、禽畜接触情况、类似病例接触情况
4、样本的采集送检、检测
(1)发病早期要及时采集血清、鼻咽拭子、痰液、胸液、支气管冲洗液
(2)聚集性病例要采集病例的双份血清
(3)死亡病例要采集尸解组织:
肺组织等
(4)必要时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关检材
5、分析总结要点
(1)三间分布
(2)临床分析
(3)有关因素分析:
职业因素、接触者发病情况分析
(4)病例间相互关系
(5)潜伏期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内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人传人的疾病,为了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在疾病发生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个案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例基本情况、发病治疗经过,核实诊断;
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有关调查;
详细了解患病前的接触史和活动史,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追溯传染源;
详细了解患者病后的活动史,登记患者病后的接触者,了解他们的接触情况和健康状况,并提供医学指导。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带上采集标本的器具和消毒处理的药械。
调查的具体内容:
根据病例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检查、流行病学等资料严格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定义”对每一例报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核实诊断。
对报告的每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等)、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地点等)、诊疗经过(初诊时间、初步诊断,转院转科、治疗情况)、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和胸部X光片)、接触史和接触者情况等。
重点对病人的接触史、活动史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
(1)详细了解病前2周内的外出史,接触同类病例的情况,与动物及外环境接触情况,以便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线索;
(2)详细询问患者病后的活动史,统计登记与患者病后的密切接触者名单(包括患者家属、亲属朋友、同事同学、陪护探视人员等)与病例的接触情况等,以便掌握病例可能传染的范围、人员,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提供有关个人防护等医学指导。
若患者病后坐过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出租车等,或去过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等,还应评估其对同行旅客等人员的影响,必要时应登记追踪。
通过个案调查,可帮助诊断;
初步区分病例是社区获得性或医院获得性,是散发病例,还是聚集性病例;
初步判断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确定疫源地范围和查明接触者;
提出相应的防疫措施。
(陈清)
消毒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人们常称它们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
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份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
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12%)、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85%)、氯化磷酸三钠(3-5%);
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64%)、三氯异氰尿酸(87-90%)、氯铵T(24%)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它们的杀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
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
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
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人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
因此,使用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按不同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适当浓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说来,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1000mg/L,作用30min。
此类消毒剂常用于环境、物品表面、食具、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30-90%不等)、过氧乙酸(18-20%)、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但是,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
其中过氧乙酸常用于被病毒污染物品或皮肤消毒,一般消毒物品时可用0.5%,消毒皮肤时可用0.2-0.4%作用时间为3min。
在无人环境中可用于空气消毒,用2%过氧乙酸喷雾(按8ml/m3计算),或加热过氧乙酸(按1g/m3计算),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
二氧化氯可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浓度为500mg/L,作用30min。
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溶于水时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常用于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时加臭氧量为0.5-1.5mg/L,水中余臭氧量0.1-0.5mg/L维持10min可达到消毒要求,在水质较差时,应加大臭氧加入量,达3-6mg/L。
醛类消毒剂: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
此类消毒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
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
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
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
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蛋白质使其死亡。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
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一般碘酊的使用浓度为2%,碘伏使用浓度为0.3-0.5%。
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
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可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
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藉、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
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
(张文清)
本期责任编辑:
吴娴波王冬
报送:
总后,总后卫生部,各军医大学,各军区卫生部,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各种 污染 对象 常用 消毒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