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88487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07MB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ord下载.docx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PU是CenterProcessUnit的缩写,译为中央处理器。
也做叫微处理器。
指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微处理器在微机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微机的心脏,构成了系统的控制中心,对各部件进行统一协调和控制。
2.CPU的组成及其功能
CPU一般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
控制器就是定时和控制逻辑运算。
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完成算术运算(+、-、×
、÷
)和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移位、比较)等操作。
ALU是组合电路,本身无寄存操作数的功能,因而必须有保存操作数的两个寄存器:
暂存器TMP和累加器AC,累加器既向ALU提供操作数,又接收ALU的运算结果。
寄存器实际上相当于微处理器内部的RAM,它包括通用寄存器组和专用寄存器组两部分。
通用寄存器(AX、BX、CX、DX)用来存放参加运算的数据、中间结果或地址,它们一般均可作为两个8位的寄存器来使用。
处理器内部有了这些通用寄存器之后,可避免频繁地访问存储器,可缩短指令长度和指令执行时间,提高机器的运行速度,也给编程带来方便。
专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堆栈指示器SP和标志寄存器FR,它们的作用是固定的,用来存放地址或地址基值。
控制器的定时与控制逻辑是微处理器的核心部件,负责对全机进行控制,包括从存储器中取指令,分析指令(即指令译码)确定指令操作和操作数地址,取操作数、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送运算结果到存储器或I/O端口等。
它还向微机的其它各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CPU内、外各部件间协调工作。
3.2.2主板
常见的主板是ATX主板。
它是采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而成。
是在一种绝缘材料上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造的。
市场上主要有4层板与6层板二种。
常见的都是4层板。
用6层PCB板设计的主板不易变形,稳定性大大提高。
主板上面的零件看起来眼花缭乱,可他们都是非常有条有理的排列着。
主要包括一个CPU插座;
北桥芯片、南桥芯片、BIOS芯片等三大芯片;
前端系统总线FSB、内存总线、图形总线AGP、数据交换总线HUB、外设总线PCI等五大总线;
软驱接口FDD、通用串行设备接口USB、集成驱动电子设备接口IDE等七大接口。
1.主板上的主要芯片
(1)北桥芯片 MCH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
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
它一方面通过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
(2)南桥芯片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
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 。
而ICH4支持USB2.0 。
区分它们也很简单:
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 82801BB 82801CB 82801DB 分别对应ICH1 ICH2 ICH3 ICH4 。
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
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
(3)BIOS芯片 FWH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
是软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
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
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二十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
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
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BIOS芯片是否损坏。
(4)系统时钟发生器 CLK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
(5)超级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与ITE,它负责把键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
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
(6)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97声卡芯片。
当然,也有CMI的8738声卡芯片等。
如果你的集成声卡没有声音,这儿坏了的可能性最大。
2.主板上主要的插座
(1)CPU插座
(2)内存插座
(3)图形总线插座
(4)PCI总线插座
(5)IDE(SATA)设备接口
3.2.3内存
1.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内存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储器(简称外存)。
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质或光盘,像硬盘,软盘,磁带,CD等,能长期保存信息,并且不依赖于电来保存信息,但是由机械部件带动,速度与CPU相比就显得慢的多。
内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是CPU直接与之沟通,并用其存储数据的部件,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的物理实质就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只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2.动态内存的特点
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计算机的内存指的是动态内存(即DRAM),动态内存中所谓的"
动态"
,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一个额外设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
具体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DRAM的存储单元存储的是0还是1取决于电容是否有电荷,有电荷代表1,无电荷代表0。
但时间一长,代表1的电容会放电,代表0的电容会吸收电荷,这就是数据丢失的原因;
刷新操作定期对电容进行检查,若电量大于满电量的1/2,则认为其代表1,并把电容充满电;
若电量小于1/2,则认为其代表0,并把电容放电,藉此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从一有计算机开始,就有内存。
内存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技术改进,从最早的DRAM一直到FPMDRAM、EDODRAM、SDRAM、DDRAM等,内存的速度一直在提高且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3.2.4硬盘
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体现硬盘好坏的主要参数为传输率,其次的为转速、单片容量、寻道时间、缓存、噪音等。
1.硬盘分类
目前的硬盘产品内部盘片有:
3.5、2.5、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现在台式机中常用3.5英寸的盘片);
如果按硬盘与电脑之间的数据接口,可分为三类:
IDE接口、SCSI接口、SATA接口。
2.技术规格
目前台式机中硬盘的外形差不了多少,在技术规格上有几项重要的指标:
(1)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注意它与平均访问时间的差别,平均寻道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现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ms的产品。
(2)平均潜伏期(average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道至道时间(singletrack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4)全程访问时间(maxfull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
(5)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access),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
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注意:
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6)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datatransferrate),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transferrate),单位Mb/S(注意与MB/S之间的差别)。
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间隔度)。
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
例如,WD36400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131/8)。
(7)外部数据传输率:
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transfer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
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在SCSI硬盘中,采用最新的Ultra160/mS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采用FibraChannel(光纤通道),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
在广告中我们有时能看到说双Ultra160/mSCSI的接口,这理论上将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320MB/s,但目前好像还没有结合有此接口的产品推出。
(8)主轴转速:
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目前ATA(IDE)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7200rpm,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可达一般为7200~10,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即希捷“捷豹X15”系列硬盘)。
(9)数据缓存:
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目前主流ATA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
对于大数据缓存的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10)硬盘表面温度:
它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
这项指标厂家并不提供,一般只能在各种媒体的测试数据中看到。
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G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如果对于高转速的SCSI硬盘一般来说应该加一个硬盘冷却装置,这样硬盘的工作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11)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
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
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
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3.2.5显卡
显卡全称是显示器适配卡,现在的显卡都是3D图形加速卡。
它是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
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显示卡插在主板的PCI、AGP、PCI-E扩展插槽中,PCI、AGP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
现在也有一些主板是集成显卡的。
3.2.6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
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
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
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
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
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而现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
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
速度慢。
笔记本一般都采用内置3.55"
1.44MB的软驱或外置的软驱。
3.2.7光驱
光驱是台式机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
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台式机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
目前,光驱可分为以下几种:
(1)CD-ROM光驱:
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
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
(2)DVD光驱:
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3)COMBO光驱:
"
康宝"
光驱是人们对COMBO光驱的俗称。
而COM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
(4)刻录光驱:
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
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5)CD刻录速度:
CD刻录速度是指该光储产品所支持的最大的CD-R刻录倍速。
目前市场主流内置式CD-RW产品最大能达到的是52倍速的刻录速度,还有部分40倍速、48倍速的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受主机性能等因素的影响,三者刻录速度上的差异并不悬殊。
52倍速这基本已经接近CD-RW刻录机的极限,很难再有所提升。
外置式的CD-RW刻录机市场上的产品速度差异较大,有8倍速、24倍速、40倍速、48倍速和52倍速等,一般外形尺寸小巧,着重强调便携性的产品刻录速度一般是较低的水平。
而体积相对较为笨重的外置式CD-RW刻录机基本都保持较高的刻录速度,甚至与内置式持平。
(6)DVD刻录速度:
目前市场中的DVD刻录机能达到的最高刻录速度为16倍速,对于2~4倍速的刻录速度,每秒数据传输量为2.76M~5.52MB,刻录一张4.7GB的DVD盘片需要大约15~27分钟的时间;
而采用8倍速刻录则只需要7到8分钟,只比刻录一张CD-R的速度慢一点,但考虑到其刻录的数据量,8倍速的刻录速度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DVD刻录速度是购买DVD刻录机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高倍速的DVD刻录机。
3.2.8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
台式机通常采用CRT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两种:
大体上讲,现在CRT显示器分球面显像管和纯平显像管两种。
所谓球面是指显像管的断面就是一个球面,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弯曲的。
而纯平显像管无论在水平还是垂直方向都是完全的平面,失真会比球面管小一点。
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球面管显示器已经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
平面直角"
显像管,平面直角显像管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面,只不过显像管的曲率比球面管小一点,接近平面,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已,目前市场上除了纯平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外都是这种球面管显示器,由于价格大多比较便宜,因此在低档机型中被大量采用。
目前LCD液晶显示器大多都是TFT型液晶显示器。
2.显示器的分类
CRT显示器的尺寸指显像管的对角线尺寸。
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
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7英寸、19英寸、20英寸等。
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
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
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
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现在主流的有17英寸、19英寸、22英寸等。
3.2.9风扇
风扇噪音是风扇工作时产生杂音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单位为分贝(dB)。
测量风扇的噪声时需要在噪声小于17dB的消音室中进行,距离风扇一米,并沿风扇转轴的方向对准风扇的进气口,采用A加权的方式进行测量。
风扇噪声的频谱特性需要用频谱仪记录风扇的噪声频率分布情况,一般要求风扇的噪声要尽量的小,而且不能存在异音。
选购风扇时注意以下两个特性:
(1)风扇转速:
风扇转速是指风扇扇页每分钟旋转的次数,单位是rpm。
风扇转速由电机内线圈的匝数、工作电压、风扇扇页的数量、倾角、高度、直径和轴承系统共同决定。
在风扇结构固定的情况下,直流风扇(即使用直流电的风扇)的转速随工作电压的变化而同步变化。
风扇的转速可以通过内部的转速信号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外部进行测量(外部测量是用其他仪器看风扇转的有多快,内部测量则直接可以到BIOS里看,也可以通过软件看。
内部测量相对来说误差大一些)。
风扇转速与散热能力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更高的风扇转速反而会带来更高的噪声,选购散热器产品时如果风量差不多,可以选择转速低的风扇,在使用时会安静一些。
(2)风量:
风量是指风冷散热器风扇每分钟送出或吸入的空气总体积,如果按立方英尺来计算,单位就是CFM;
如果按立方米来算,就是CMM,散热器产品经常使用的风量单位是CFM。
在散热片材质相同的情况下,风量是衡量风冷散热器散热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显然,风量越大的散热器其散热能力也越高。
这是因为空气的热容是一定的,更大的风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更多的空气能带走更多的热量。
当然,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和风的流动方式有关。
3.2.10电源
本质上,电源才是电脑最重要的部件,是其心脏,如果电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证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无从检查别的故障。
据统计,电源部分的故障在整机中占的比例最高,许多故障往往就是由电源引起的。
所以,对于电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维护做法就是――首先给它配备一台足功率、细做工、高品质的电源。
3.2.11键盘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
PCXT/AT时代的键盘主要以83键为主,并且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随着视窗系统近几年的流行已经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101键和104键键盘,并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当然其间也曾出现过102键、103键的键盘,但由于推广不善,都只是昙花一现。
近半年内紧接着104键键盘出现的是新兴多媒体键盘,它在传统的键盘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常用快捷键或音量调节装置,使PC操作进一步简化,对于收发电子邮件、打开浏览器软件、启动多媒体播放器等都只需要按一个特殊按键即可,同时在外形上也做了重大改善,着重体现了键盘的个性化。
起初这类键盘多用于品牌机,如HP、联想等品牌机都率先采用了这类键盘,受到广泛的好评,并曾一度被视为品牌机的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市场上也出现独立的具有各种快捷功能的产品单独出售,并带有专用的驱动和设定软件,在兼容机上也能实现个性化的操作。
1.键盘的分类
常规的键盘有机械式按键和电容式按键两种,在工控机键盘中还有一种轻触薄膜按键的键盘。
机械式键盘是最早被采用的结构,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具有工艺简单、维修方便、手感一般、噪声大、易磨损的特性,大部分廉价的机械键盘采用铜片弹簧作为弹性材料,铜片易折易失去弹性,使用时间一长故障率升高,现在已基本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容式键盘。
它是基于电容式开关的键盘,原理是通过按键改变电极间的距离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
理论上这种开关是无触点非接触式的,磨损率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也没有接触不良的隐患,具有噪音小,容易控制手感,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键盘,但工艺较机械结构复杂。
还有一种用于工控机的键盘为了完全密封采用轻触薄膜按键,只适用于特殊场合。
键盘的外形分为标准键盘和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操作者不必有意识的夹紧双臂,保持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这种设计的键盘被微软公司命名为自然键盘(NaturalKeyboard),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
G"
和"
H"
。
有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还有意加大常用键如空格键和回车键的面积,在键盘的下部增加护手托板,给以前悬空手腕以支持点,减少由于手腕长期悬空导致的疲劳。
这些都可以视为人性化的设计。
2.键盘的接口类型
键盘的接口有PS/2接口和USB接口,现在的台式机多采用PS/2接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PS/2键盘接口。
而较老的主板常常提供AT接口也被称为"
大口"
,现在已经不常见了。
键盘的外壳。
目前台式PC电脑的键盘都采用活动式键盘,键盘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部件,具有自己的外壳。
键盘面板根据档次采用不同的塑料压制而成,部分优质键盘的底部采用较厚的钢板以增加键盘的质感和刚性,不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成本,所以不少廉价键盘直接采用塑料底座的设计。
外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键盘的底部设有折叠的支持脚,展开支撑脚可以使键盘保持一定倾斜度,不同的键盘会提供单段、双段甚至三段的角度调整。
3.2.12鼠标
鼠标"
的标准称呼应该是"
鼠标器"
,英文名"
Mouse"
,它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5年左右的历史了。
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1.鼠标的接口类型
鼠标按接口类型可分为串行鼠标、PS/2鼠标、USB鼠标三种。
串行鼠标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有9针接口和25针接口两种。
PS/2鼠标通过一个六针微型DIN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它与键盘的接口非常相似,使用时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装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