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7837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4.12KB
6份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6份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份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骈(piá
n)进劳累(lè
i)果实累累(lé
i)
讨伐(fá
)赦(shè
)免解(jiě)剖(pōu)
教诲(huì
)罪孽(niè
)拣(jiǎn)择
羡(xià
n)慕强聒(guō)不舍忠心耿耿(gěng)
百丈禅(chá
n)师断章(zhāng)取义心无旁骛(wù
4.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
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
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
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
征引:
引用。
讨伐:
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
容赦:
原谅赦免。
旁骛: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层累:
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
一同前进。
杜绝:
制止,消灭。
强聒不舍: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个问题。
中心论点:
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谈了三个问题:
①有业;
②敬业;
③乐业。
(2)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请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开头总起全篇;
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
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
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②~⑧段):
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⑨段):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朗读课文1-7段,回答问题。
(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二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
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
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
2.自读课文8-9段,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思路,并说说这部分的内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运用设问句并列出了四个理由来论述“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2)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试从文中找出例子,并做说明。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
“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
‘难!
难!
’”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4.板书设计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课文说: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
“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形,组织辩论赛,教师作评判点拨。
甲生:
我赞同梁启超的说法。
做一件事,从事一种职业,应该专一,应该心无旁骛。
做木匠的就要认真地做好桌子,当政治家的就要竭尽所能地建好国家,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好了本职工作,就实现了人生价值。
士兵有士兵的价值,元帅有元帅的作用。
一个士兵不踏踏实实地当好他的士兵,整天想着去当元帅,就会连士兵的职责也尽不了;
一个木匠不认认真真地做桌子,却整天想着去当政治家,那他一张桌子也做不好;
一个清洁工不勤勤恳恳地打扫卫生,而是整天想着去当科学家,那他就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所以我不同意拿破仑的说法。
乙生:
我赞同拿破仑的说法。
一个木匠做好了一张桌子,还应想到如何更快更巧地做好其他的用具,一个士兵尽了自己的职责,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这就是一种开拓进取、永不自满的精神。
如果个个都满足于当士兵,那么谁来做元帅?
我们的祖先如果早就满足的话,恐怕人类还只停留在“四大发明”上。
因此,梁启超的观点实在太片面。
师评:
“横看成岭侧成峰”,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孰是孰非,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毕竟生活是多元的,多彩的,我们只要热情地投入生活,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灿烂。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这节课“我”得到的启示是: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理解其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通过朗读,体会人们对伏尔泰的崇高敬意,感受伟人的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一次就不会忘记: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说这话的人就是“教导人民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
两百多年过去了,他倡导的自由之光依旧明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从中领略这位伟人的思想光辉。
1.人物简介: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父亲为共和国军队的一名军官。
童年时曾随父辗转欧洲各地。
青年时在政治和艺术上趋向保守。
后随着查理十世反动统治的日益加剧逐渐转向自由主义。
1831年雨果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照原则。
184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51年曾积极反对拿破仑三世称帝,此后流亡国外达19年。
其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政论,现实主义倾向大为增强。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
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
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俄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
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
2.时代背景:
本文是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讲。
1878年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王朝已经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
作者也早已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
但是,因为政治派别纷争激烈,德国对法的战争并没有停息。
巴黎公社成员遭到残忍迫害,法国到处弥漫着血腥。
作者本人代表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断受到排挤。
雨果这位从伏尔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义斗士,发表富有战斗激情的演说。
(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嘘叫(xū) 余晖(huī) 深邃(suì
) 睿智(ruì
蕴涵(yù
n)曙光(shǔ)鞠躬(jū)凌驾(lí
nɡ)
弥留之际(mí
)黎民百姓(lí
)恪尽职守(kè
薄
当
4.词语解释。
兼而有之:
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浩瀚无际:
形容广大、繁多,没有边际。
不屈不挠:
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侮辱:
使对方人格和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5.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带着美的感受,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注意不同的语气,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尤其注意词语的重音以及停顿:
“但他是永生的”“受到未来的祝福”“他是一个世纪”“大深渊最初的微光”“你永恒的光荣”“伟大的人物,你要永远受到祝福”“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微笑,就是伏尔泰”“够了!
够了!
暴君们”“维克多·
雨果万岁!
(2)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
(1):
对伏尔泰作出的世纪性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第二部分(2-9):
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高度赞扬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的精神;
第三部分(10-12):
礼赞了伏尔泰非凡的人格——“睿智的微笑”;
第四部分(13-14):
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的时代意义,表达了雨果追随伏尔泰,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1.理解内容。
(1)雨果对伏尔泰做出了怎样的高度评价?
①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认为“伏尔泰比国家领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领袖”,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
②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
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2)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分析形象。
(1)分析斗士的形象: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a.斗争的原因:
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b.对象:
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
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
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e.结果:
胜利。
(小结)倔强的斗士形象:
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王”,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
(2)分析智者的形象:
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思考:
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的哪些特点?
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
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了他善良、仁慈、博爱的宽广胸怀;
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性格。
(3)伏尔泰形象有什么时代意义?
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3.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感情充沛地朗读,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努力把它们背诵下来。
(2)讨论交流:
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含意。
简单提示:
在语言的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鲜明对比: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
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
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势不两立;
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生动比喻:
“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
渲染夸张: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唤,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3)体会本文口语性强和演讲的现场感和交流感的特点。
用短句、问句和排比句增加口语色彩。
如,“微笑,就是伏尔泰”“够了!
暴君们。
啊!
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
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宗教是什么?
是不宽容”“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等等。
注意和现场交流。
如,提示听众:
“各位先生”“先生们”“我再说一遍”,这些提示使听众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非凡的贡献 斗士
非凡的人格 智者
非凡的精神 伟人
课外积累:
伏尔泰哲理名言
【交流点拨】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激情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
7 傅雷家书两则
积累词语;
掌握书信格式,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
(难点)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暴风骤雨;
无论是平坦畅达,还是曲折坎坷;
无论是成功后的喜悦,还是失败后的沮丧,父亲永远在身后支持我们。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傅雷家书两则》,来感受傅雷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舐犊深情。
傅雷(1908—1966),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
2.字词积累:
(注意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廓然(kuò
) 灰烬(jì
n) 涕泗(tì
sì
) 谀词(yú
扶掖(yè
)枘凿(ruì
)羲皇(xī)重蹈覆辙(fù
颓废(tuí
)庸碌(lù
)挫折(cuò
)刻骨铭心(mí
借鉴(jià
n)心坎(kǎn)蓬勃(pé
nɡ)舐犊之情(shì
创痛(chuānɡ)气吞斗牛(dǒu)
3.书信的格式: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书信由笺文和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
书信在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
一是必须合乎规范;
二是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五部分组成,要按照常用格式写。
4.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信的,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这两封家书有什么导同。
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家书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偏重理性,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
后者则充满感情,满怀欣喜,激情洋溢,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是一样的,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一)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1.研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
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来莫大的安慰。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①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
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②再肯定两点:
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
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
③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2.研读第二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这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
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这份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①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③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
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
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
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
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
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①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②坚强的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二)品析语言,理解含义。
1.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
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2)“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2.这篇文章感情真挚,蕴含哲理,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试举例加以分析。
(1)蕴含哲理的语句:
如: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慈爱之情,言于笔端,舐犊之情,令人动容;
②“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
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帮助儿子辩证地看待“矛盾”,饱含人生哲理。
(2)比喻说理的语句:
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比喻形象生动,把深刻的人生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③“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板书设计
第二则:
欣喜成功时
殷切希望
第二封信中提到“赤子之心”与“孤独”两个词。
傅雷说: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
你对这种精神境界是怎样理解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周国平认为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
孤独产生于爱……傳雷对“孤独”的理解,与周国平的观点和而不同。
傳雷相信:
“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份秋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