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州市届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74232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98.02KB
高三语文苏州市届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苏州市届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苏州市届高三大市最新调研测试语文试题1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答案】A
解答病句辨析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时分析句子结构。
其中,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
C项偷换主语,中途易辙;
D项“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
辨析并修改病句。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B.⑤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⑤D.②⑤①④③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语境,其次认真分析供排序的五句话在内容上的逻辑联系以及它们之中的关联词语和指代性词语,结合横线的上下文和各选项的排列情况考虑。
题中,横线上文讲的是“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只有④的内容同此句一样都是在讲同“虚伪”关联的内容,股可确定正确答案。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B.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
【答案】B
解答此题,应先将诗句意思读懂,正确揣摩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题中,除B项是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外,A.C.D三项表达的都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
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
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
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
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
“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
是不可不赏!
”乃以闻。
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
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
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
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
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
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①色,公不为动,徐曰:
若辈欲反,必先杀我。
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
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
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
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
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训词曰:
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
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
有言于丞相者曰:
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
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
命下,八郡耸然曰:
此真监司也。
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
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②,是岁乾道六年也。
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
与人交,一见倾底里;
至遇事,凛不可犯。
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
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
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③内者,公曰:
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
①猘zhì
,狂犬,猛犬。
②祠禄,官名。
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③闑,niè
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闻闻:
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故事:
旧例,惯例
C.有旨趣公入奏趣:
趋向,奔赴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竟:
事毕,结束
7.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C.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8.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简要概括。
(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
(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4分)
【答案】
6.C
7.C
8.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
9.
(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
(每句1分。
“使”“张”“保”“且……况”各1
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
定语后置、“属”“靡”各1分)(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
“辞”“顾”“乐”各1分;
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
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
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
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
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
“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
这不能不奖赏!
”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
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
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
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
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
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
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
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
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
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
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
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
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
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训词说:
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
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
有人对丞相说:
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
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
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
这是真正的监司啊。
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
(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
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
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林公本性淡然,没有别的嗜好。
和人交往,坦诚无私;
一旦有事务要处理,就凛然不可侵犯。
南康、临漳每年倚靠山泽收入来增加官费,林公将它全部捐献来帮助百姓。
遇到经过此地的公差,林公用酒食款待他们,既节俭又恭敬,宾客们也很高兴满意。
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林公到大门口,林公说:
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他赶紧拿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第一句用典,“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
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
(每点1分)
(2)第一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
第二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
第三句跳开一笔,从叙事转向写景、从室内转向室外,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
结尾用问句,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思维跳荡起伏。
(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点给1分。
学生答题时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给分。
(3)仕途失意的悲愤;
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
漂泊无依的愁苦;
疾病缠身的痛苦;
(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1)
解答此题,应该先读懂诗句大意。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
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
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解答此题,应该先读懂诗中各句的大意。
此诗第一句说: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
此句用典,写出了独饮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
第二句意思是:
我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此句实写夜饮,进一步烘托孤独凄婉之情。
第三句转入写室外景: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
此句境界大开,情绪得到进一步宣泄。
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既与前面叙述相呼应,也从现实进入想象。
此外,答题时也可以从情感的起伏变化、叙事与描写的转换、写作空间的转移以及虚实变化等角度回答。
(3)
然后再根据诗句大意进行分析。
此诗大意为: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尔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由此可知,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饮的情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6),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7)见贤思齐焉,。
(《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虽九死其犹未悔
(2)直挂云帆济沧海(3)别有幽愁暗恨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赢得生前身后名(6)月出于东山之上(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岂因祸福避趋之
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
犹、沧、幽愁、参省、避趋等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月夜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
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
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
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
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
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
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
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
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
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
我是躺在凉台上吗?
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
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
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
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12.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1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
12.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
13.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
(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
(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
(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4.内容:
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
(2分)结构:
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
(2分)
15.①从内容上看,用“一只鸟被月光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②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最后一段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再次点题,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
(每点2分)
12.
解答此题,可结合文本第2.3两段中“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等语句分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
13.
解答此题,可结合此二词出现的语言环境和此二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这两个词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叮叮当当”是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轻盈灵动的特点,“哗啦哗啦”也是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
它们表现了作者身心俱醉、无比惬意的心情。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解答此题,主要应从将这句话独立成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对作品的作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在内容上,可以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从而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
在结构上,则可从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引起读者注意、凸显此段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15.
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用“一只鸟被月光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②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
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
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
,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
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
王船山也是如此。
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
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苏州市 届高三 大市 最新 调研 测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