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的岗位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69088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89.05KB
从平凡的岗位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平凡的岗位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平凡的岗位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经形成舆论,许多学校把教育科研列入了工作计划,建立了科研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基层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问题,就具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一、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我们说教育科研之所以能改变教师的命运,是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成绩,而且也能在认识规律中去改造自己,提高自己,从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一条成才之路。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教育科研课题是一个载体,教师在从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通过讲座、报告、看音像资料、听课、专题评课、交流会等形式提高认识,取得共识,这是一条成长之路。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对于新的教学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也是我们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急需。
历来人们都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认为只要有点文化知识就能够做教师。
不认识也不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这样就能逐渐转变人们的观念,确立教师的专业地位.使教师工作和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一种专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从这个意义上说,参与教育科研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利益的需要。
有位中学语文教师在谈到自己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实验时说:
“回顾十几年的经历,我在教育教学上逐步成熟的过程,就是专心致志搞教育科研的过程。
我的体会:
第一,搞教研的过程是自己不断丰富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绝大部分知识的贮备都是跨出校门以后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获得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搞教育科研时我发现自己底子薄,知识不够,必须多读一点书,子是逼着自己读书、进修,七年里学历上了两个台阶,取得了本科学历。
同时,我还认真研读了不少跟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
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
第二,搞科研的过程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
搞教育科研,使我少走弯路,教学能力也迅速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教室就是我的实验室;
学生就是我的实验对象,遇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
每学期我都要写一两篇教学论文,现在当了校长行政事务多了,但仍坚持笔耕不懈。
有了课题研究的任务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动力;
有了压力和动力,提高也就解决了。
”
从这位老师的亲身经历和成长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是教育科研助了她一臂之力,是教育科研改造了她。
能够“利其器”必然便可“善其事”。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教师苦、学生累、负担重、效率低”,这是当前一部分中小学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呢?
对课堂教学缺乏规律性的认识,使其处于盲目状态,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当前的班主任工作就存在着“三多三不够”的现象:
一是管事多,管人不够;
二是研究事多,研究人不够;
三是抓教育的“外化”过程多,抓“内化”过程不够,这都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有些老师画地为牢,满足于当个“教书匠”,在他们看来,就是按部就班,在既定的路子上,亦步亦趋,陈陈相因。
教案老老实实地写,甚至去抄现成的教案;
作业按时批改,不愿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认为搞科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搞科研,写论文是好高务远,不务正业。
于是乎抢时间、占时间,课堂上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学生晕头转向,课后,作业铺天盖地,整得学生无所适从,结果苦了学生害了自己。
所以,要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变教师的低效率劳动为高效率劳动,就要改革课堂教学,这就要借助于教育科研。
比如课程需要改革,综合性研究性的课程需要开发,就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要正确处理好各类课程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等都需要进行研究。
这类研究课题,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广大教师的迫切需要。
又如,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县的广泛运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环境,不仅给我们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由于大量信息的涌入,也为我们提出了不少新的教育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此外,新形势下的学生德育问题,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等,都要我们进行研究。
我们还应该看到,这类课题的研究,离不开学校教学实践,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
这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原因。
(三)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科学,历来不很发展,长期都是引用外国的教育学,没有自己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学,创建我国自己的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学,是我国教育界先驱历来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不仅要有教育科研的专职研究人员辛勤工作,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教育技术科学,为教育学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教育正在深刻变革之中,现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正在面临挑战。
2000年“十一”前夕,由《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21世纪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校长论坛中,有一个论题就是《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进入21世纪,教师的角色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必须调整:
教师要扮演的角色,第一,是课程导演,也就是学生希望的教练型。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给以帮助,使学习事半功倍。
第二,是学习评估。
学习是一种极为个人化的行为,有很多复杂的个人因素,需要靠老师来判断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到底怎么样,找出效果不好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第三,是生活辅导。
当老师的应该承担起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事情,要教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加强个人修养;
待人处事,要有同情心,有责任感;
懂得爱。
也就是要对他们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
教会学生正确与人相处,培养成熟人格,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是现代社会中最欠缺的东西,是学生做人的基础。
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所模仿,无形中对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第四,是生涯指导,就是对学生一生如何发展作出规划,它不仅是为学生升什么学作规划。
时至21世纪,如果学生没在中小学得到关于生涯规划——也就是一生怎样发展的概念,老师应该负很大责任。
第五是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者。
要在传授课本知识之外,给学生一定的空闲和独处的时间,让学生产生各种富有创意的思维,天马行空,不受限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用适当的方式促进这些潜能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在新的时期里还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是要被淘汰的。
因此就必须设法去更新自己,改造自己,这就必须要借助于教育科研。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谈到教师的社会职业地位时,教师会普遍感到自己的社会职业地位远不及政府官员、律师、医生、工程师等人的社会职业地位高。
中国教师多年来总习惯于把自己降低到一个知识传递者的社会角色,他们很少或者根本就不想把自己列入到教育学者,教育专家这个社会角色中来。
他们基本满足于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在“传道授业”中去提高自己的学术职业地位,这又怎能在社会中树立起自己的专业技术的崇高地位呢?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职业地位就不能满足于当个“教书匠”,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改善待遇来提高地位与声誉。
根本的还应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成就、研究成果,来改变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与尊敬的职业。
所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一种神圣的选择。
综上分析,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一举数得,学习、工作、研究,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应大大提倡。
二、教育科研是不是只有我们才搞
很多人认为教育科研是中国特色的形式主义,其实不然,国外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早已有四大举措:
1.重视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
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少国家都注意引导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
50年代中期,美国的教师通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着手课程与教育改进。
近年来,对教师的研究职能重加肯定,认为教师应是具有权威的理论家和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应该在教育学术界的协助下从事研究,教育研究应该由大学和实验室转移到教室和社区。
日本《教育公务员特别法》明确规定“教育公务员为完成其职责,必须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提高修养。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M·
N·
康达科夫认为,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是补充教育学和学者队伍的重要源泉。
他们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作为整个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9年,法国教育预测专家、巴黎偌儿马学派的著名教授弗朗西斯科·
瓦尼斯科特博士在其重要著作《七千万中小学生——学习的欧洲》一书中,提出了五种未来学校模式,其中一种为“学术型学校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就是:
师生都以读书与学术为己任,教师是高层次的、学者型的,校园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目前,英法两国已开始对此进行实验。
2.设立教育科研组织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师科研,中小学校都设有教育科研组织或类似机构。
例如,英国、美国的学校有学科组,法国有教学委员会,通过它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学科设计,探讨教学以及解决学校发展问题。
日本的中小学校为了动员教师参加科研,大都成立研究会、教学研究会等。
研究会一般按学年组织,也有的按学科组织,或按特别教育活动、生活指导、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特殊领域来组织。
原苏联学校科研管理机构主要是校务委员会和教学方法委员会。
规定校务委员会的职责是:
“支持社会完善和发展青年的教学和教育的主动精神、教师的创造性探索和实验性工作;
确定学校与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合作社组织、自愿协会、创作协会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其他机构的合作途径,以便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3.强调校长的示范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不少国家把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校长任职条件之一。
德国认为校长必须是教育和教学的专家。
英国规定中学校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术性事务,即编制课程,指导教学与科研。
“他们不仅有教学和科研任务,还经常深入第一线去了解教学,研究教学问题”。
美国教育学者珊娜·
斯蒂格鲍尔把美国中学校长的职责归纳为三条:
一是确定学校的目标;
二是组织教学工作,即对教学提出要求,制定标准,研究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三是领导改革。
校长要学习如何创新,听取教师对改革的意见,与教师合作进行教改实验,预测教师需求,支持并给予满足。
原苏联教育家认为,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中起着示范和领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你(指校长——译者注)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在美国、日本、法国,中小学校长不仅有较高的学历,而且有教育方面的专长和研究成果,成为教育界的权威。
4.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一再改革师范教育制度,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学历。
美国52个行政区域,均要求中小学教师具有学士学位。
法国要求中学教师要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
意大利要求教师必须持有博士学位,一般是教育博士。
日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其中就有:
实行优秀教师休假制度,休假期间,优秀教师可集中精力研修或著书立说;
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日本教育科研机构遍及全国,都、道、府、县共建立506个研究团体。
中小学教师是这些研究团体的骨干。
三、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层学校教师研究有怎样的特点?
1.研究目标,强调直接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服务。
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与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不同,它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为教育实践服务,而是要面对具体的学生,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服务。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学校才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如果把学校的科研与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等同起来,提出过高的研究目标,脱离学校的实际需要,超越学校的需要与可能,那么教育科研将得不到学校的积极支持,即便勉强确立了课题,也无法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到头来只能产生一些“塑料花”。
基层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研究目标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追求理论成果,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生源差的学校着重研究差生教育问题,生源好的学校热衷于研究英才教育,生源参差不齐的学校则十分关注研究分层教育。
他们的研究着重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力求研究能在学校工作中起到现实的指导、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具体办法。
对于这些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理论不是研究重点,着重是学习和应用,尽管由于教育的成功,也可以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案例为理论建设作出贡献,但不是学校研究的主要目标。
概括地说,在“教育的成功”和“理论的建树”二者之间,作为学校的研究目标,重点是前者而不是相反。
2.从研究内容看,基层学校教师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由于教师研究目标的特殊性,必须研用结合,所以涉及学生发展的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
其主要特点:
一是现实性和应用性,即必须研究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是研究具体而微的问题,追求“短平快”的研究效果,因为学校教师承担现实的教育任务,有许许多多具体问题需要即时解决,所以其研究内容必须是具体而微的,宏观的需要长期研究的大问题不适合教师的研究;
三是不能完全排除重复研究,因为在一定的时期,学校面对的现实教育问题,往往有其共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都要进行研究,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重复。
事实上解决同一个教育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相同问题的研究,并不妨碍科学的创新。
教育的可变因素十分巨大,(有的专家认为有10的7次方数量级)。
因此,学校教师研究的具体而微的课题是如此的浩繁,对于我国为数不多的专业研究工作者来说,是难以一一进行研究的,甚至在教育科学发达的国家,专业研究人员也不能替代教师的研究,这就决定了学校教师研究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3.从研究的方法看,学校教师的研究必须服从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教育工作来进行进行。
因此经验总结和筛选,行动研究等与教学紧密结合运行的方法,最为实用。
我们概括的“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的精神工作”两句话大体可以体现教师研究方法的特点,即将课题研究与教育实践合二为一。
有的研究者将这种方法叫做“田园式的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将研究任务与教育任务结合起来,在研究的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符合教师研究扬长避短的精神。
其他,文献资料的研究,一定范围的调查研究,学生或教学的个案研究也都是教师可以采用的。
我们认为,研用结合,因时因地制宜,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方法上的特点。
(二)怎样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课题选择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能否走好关系到最终研究的成败.因此,历来的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有人认为课题就是问题,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的。
例如“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样的问题,需要研究的范围太大,不确定因素太多,不是一项研究所能解决,这种问题只能作为研究方向而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
对于这类问题,可以经过适当的分解,使之可以操作才能成为研究课题。
如“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结合实际教育工作,提出设想,进行研究,就可以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另外有些问题,如“怎样帮助班级内两个学生闹不团结”的问题,可能是一种偶然事件,原因比较具体,这类问题,往往没有普遍意义,也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但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作为个案,进行积累,作为个案研究的资料。
综合上述,我认为教育研究的课题,应当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问题。
这种课题可以从大的研究方向中经过分解而建立,也可以从个案的积累中通过概括而形成.当然,研究和操作能力的大小是相对的,作为个人不能操作的研究问题,也许教研组可以操作,一个组不能操作的研究问题,也许一所学校可以操作,单靠学校不能研究的问题,也许和专业人员结合起来就可以操作。
所以研究课题的大小应当是相对的,视研究主体的操作能力大小而定的。
2.选题的来源
(1)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都没有停止过。
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发出许多热点问题。
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就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由此引起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变化等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再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变换、教学操作和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变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手段等问题,都会产生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又如,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教育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热点问题去确定课题。
(2)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事情,不同时段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为我们选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是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寻找课题。
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很想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兴趣不大。
他为此陷入苦恼之中。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听别人的课,十分注意观察别人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多次邀请同行听课为他“会诊”,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原来是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过渡衔接不合理,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巧妙,影响了课堂气氛。
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设计出了《课堂讨论中有效实施信息交流的策略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
从这个课题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选题时,首先要察觉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紧紧抓住不放,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概括提炼,最终形成研究课题。
我们每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
如果抓住问题不放,并深究一步的话,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
二是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课题。
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一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必然蕴涵着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有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凡是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的板书很有特色,他能边讲边将本节课的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按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很少用板擦。
大家一看黑板就对他这节课的脉络一目了然,印象很深。
可当别人让他介绍经验时,他却说不清。
后来,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板书设计认真进行了反思,并学习了有关板书设计的理论,从中提炼出自己操作的规律,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出板书设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他将板书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板书中的运用研究》。
(3)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
在选题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老问题进行转换,并从新的视角加以审视,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研究课题。
比如,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位教师在仔细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之后,发现这一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努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但涉及面太大,并且已有类似的研究成果面世。
这位教师变换了观察角度,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他所在的学校环境教育很有特色,于是就利用自己熟悉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抓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出了《研究性学习中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课题。
再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研究的余地了,但是,有一所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从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传统的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
培养方法是以训练为主,而且尚未形成可行的评价手段。
对此,他们深刻地认识到:
新形势下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拓展,培养方法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发展,评价手段需要尽快建立。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研究》这一课题。
(4)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
问题追踪积累的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既具体明确又有深入余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那种切口小,可供研究的空间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要害问题。
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凡 岗位 走出 一条 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