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65695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5.22KB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
“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
“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
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
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③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
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
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6.选文第①段中画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8.如何理解选文第②段末尾叶圣陶先生的感慨?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
第一句引陆象山言:
“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
“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
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
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
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
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
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
他说:
“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
“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
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
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
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
“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
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做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
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
“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
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
“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①恂恂:
恭谨温顺的样子。
9.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10.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11.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
请说出你的理由。
12.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13.积累链接:
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
三、写作练笔
14.本文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但因作者并非空乏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表现他(她)的特点。
(100字左右)
14驿路梨花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驿路(yì
) 晶莹(yí
nɡ) 陡峭(qià
o)
B.相衬(chè
n)简陋(lò
u)红润(rù
n)
C.瑶族(yá
o)露宿(lò
u)恍惚(hū)
D.撵走(niǎn)麂子(jǐ)寨子(zhà
i)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B.屋后边有干柴,粱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C.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D.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3.调整语序。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
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驿路梨花》传递的是雷锋精神。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的日子。
这一天,班上组织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班会。
(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一个开场白。
(2)如果让你策划一次学习雷锋的活动,你准备推荐大家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请列举一两个。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
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
“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
“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6.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7.选文中直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间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间接描写的这段文字在记叙顺序中属于________。
8.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山 果
黄兴蓉
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
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
她好不容易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
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
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
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我使劲儿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
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
我使劲儿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经不太拘束了。
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岁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
家里的核桃树收了很多核桃,但是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
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
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
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
”我问。
“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
”她很有信心地说。
“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
”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还不够路上吃一顿饭的呢!
”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小姑娘马上说:
“我们带的有干粮。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
“你带的什么干粮?
“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那位乘客追问。
“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
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
“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儿。
有人问:
“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
“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
“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
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
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拿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
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
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
很快到了站,小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
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
对她说:
“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
”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儿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
“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
这点儿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儿药。
”小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
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
“大爷!
大爷们!
”感激的泪水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
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
“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的时候穿。
阿婆……”声音是哽咽的。
“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
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个名字:
山果!
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
车窗外那一簇簇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地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2016年4月23日,有删改)
9.简要概括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10.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11.找出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12.本文以《山果》为题有哪些好处?
13.课文《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既富有诗意,又很好地加深了文章的主旨。
请你也引用诗句写一段话,表现出你喜悦的心情。
15最苦与最乐
1.找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个并改正。
(1)监督(dū)曾孙(cé
nɡ)卸却(xiè
)( )
(2)循环(xú
n)契约(qiè
)包揽(lǎn)( )
(3)赔偿(pé
i)恩惠(huì
)怜悯(mí
n)( )
2.解释下列名言的含义。
(1)无入而不自得。
(2)君子有终身之忧。
(3)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思想家、学者________,他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
(2)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3)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
5.仿写句子。
(1)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若能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不苦。
(2)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生,莫
。
6.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以“承担责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班会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2)请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写一段话,与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3)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
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
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提出观点的?
8.选文第②段中说的“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9.选文第④段多处引用古语、俗语和古人的名言,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其作用。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
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________。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
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
由此可见,②________。
担当是一种境界。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
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乙】孔子曾经说过: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0.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11.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请你也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围绕“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个主题写一段话。
(150字左右)
16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
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
写莲花: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