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二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2考试地理.docx
- 文档编号:20863182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8.51KB
三明二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2考试地理.docx
《三明二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2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二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2考试地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明二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阶段2考试地理
三明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阶段
(2)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2016年5月5日上午8:
00—9:
30命题人:
张爱丽审核人:
张林根)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0页,1—8页为试题部分,第9—10页为答题卷;全卷2大题34小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卷上的年段、原班级、原座号、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卷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卷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图1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生活特点B.生活条件
C.经济发展水平D.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2.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④
3.导致图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A.历史条件B.交通条件C.土地条件D.气候条件
图2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4~6题。
4.从图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B.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
C.中游河道截弯取直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6.长江流域开发优势是()。
A.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B.石油资源丰富
C.天然“黄金水道”D.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图3是黄河流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8.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实地考察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人们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如图4所示的严重环境问题。
读图完成9~10题。
9.这种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樵采和滥垦乱牧D.过度开采地下水
10.这种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所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还可能有()。
①湿地减少②河湖水位下降③土地沙化④海水入侵⑤河口淤积⑥大气污染⑦水土流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⑤⑥⑦
图5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
12.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A.3月~6月
B.10月一次年4月
C.4月~10月
D.11月~次年3月
13.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黄麻、水稻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D.春小麦、玉米、甜菜
图6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4~16题。
14.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工业、服务业、农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农业、服务业
15.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16.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A.①B.②C.③D.④
图7是我国能源调运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②、③三条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18.②线路自西向东途经的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依次是()。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
19.②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大气质量,保护环境③有利于东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道沿线酸雨会增多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⑥
图8为东亚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产业转移路线图。
读图完成20~22题。
20.图中某产业从a地逐渐转移到e地,该产业转移的部门可能是()。
A.玩具工业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21.导致该部门进行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内部交易成本B.廉价劳动力
C.市场D.资源
22.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A.①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根据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23~25题。
资料一:
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气体。
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能源,热值为8500 大卡/米3。
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
资料二:
华能上海燃机电厂位于宝山区石洞口,是国家“西气东输”的配套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之一,装有3台40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机组,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
可以说,华能天然气电厂的迅速建成投产,也是上海装备制造工业水平的体现。
资料三:
国家
阿根廷
巴西
巴基斯坦
意大利
印度
美国
中国
天然气汽车(辆)
1200000
600000
410000
400800
159159
130000
69300
加气站(座)
1105
600
423
463
166
1300
270
23.最利于该国民众使用天然气汽车的国家是()。
A.阿根廷和美国 B.巴西和美国 C.中国和意大利 D美国和意大利
24.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扶持燃气汽车的发展,原因是 ()。
A.我国天然气储量居丰富 B.我国石油资源短缺
C.世界油价上涨 D.缓解大气污染和汽车能源紧张
25.华能天然气电厂的迅速建成投产除了体现上海装备制造工业水平,也体现了()。
A.影响了“西气东输”产地的建设 B.加快调整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C.为“西气东输”输出地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D.上海即将成为无污染的城市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26~28题。
2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28.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禁止乱砍滥伐,提高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退耕还林
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呼包银榆经济区”并将其列入我国西部重点开发地区,读图9完成29~30题。
29.该经济区的开发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A.地表起伏 B.优质土地资源短缺 C.气候条件恶劣 D.水资源短缺
30.该经济区开发中,有可能形成的合理产业链是()。
A.煤矿开采、火电厂、金属冶炼 B.煤矿开采、钢铁厂、汽车厂
C.油气开采、油气化工、汽车零配件厂 D.煤矿开采、油气开采、金属矿产开采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1.图10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10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似性。
(4分)
①地理位置:
(2分)
②地形类型:
(1分)
③气候特征:
(1分)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
(4分)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和内河航运发达
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低
(3)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
试简要说明甲、乙两区域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图11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该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
“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6分)
(2) “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3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图12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分)
34.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模拟土坡设计的简便易行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7)
实验一:
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且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
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从风口处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
(2分)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
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3分)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
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分)
三明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阶段
(2)考试
考试座位号
高一地理试题答案卷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
(1)①地理位置:
(2分)
②地形类型:
(1分)
③气候特征:
(1分)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
(4分)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和内河航运发达
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低
(3)
(4分)
32.
(1)
(6分)
(2)
(3分)
(3)
(3分)
33.
(1)
(2分)
(2)
(3分)
(3)
(4分)
34.
(1)
(2分)
(2)
(3分)
(3)
(2分)
三明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阶段
(2)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5DADCB6-10CDBDA11-15ACDDD
16-20BACDA21-25BDADB26-30CAADA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共12分
(1)①部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本国的东北部②都以平原、山地为主③气候的大陆性特征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4分)
(2)(4分)
(3)铁、煤资源丰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4分)
32.共12分
(1)有利:
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
不利:
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6分)
(2)主要灾难有:
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
(答对3点即可,3分)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答对3点即可,3分)
33.共9分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
丰富)(1分);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1分)。
(2)浙江位于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分)
(3)对新疆:
增加经济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3分)对浙江: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分)
34.共7分
(1)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
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2分)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
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距离风口近;颗粒小的后沉积,距离风口远。
(3分)
(3)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
水土流失、风蚀荒漠化。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明 学年 第二 学期 一阶 考试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