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洁四下教学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5816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81KB
刘美洁四下教学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刘美洁四下教学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美洁四下教学及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随即讲到这是作者写作的有一条顺序,前面的是明线,这是暗线。
这样讲述学生就轻松理解了。
在讲路上见闻一段时,我觉得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很快找出了映山红、油桐、沙土,它们的特点学生很快也找出来了。
我就问学生“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逗比盆栽的杜鹃有精神。
”“精神”是啥意思?
学生有的说是有气势,有的说是生机。
我顺势抓住“生机”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山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映山红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的格外茂盛。
相比之下,在花盆里的映山红就逊色了。
学生想到这里,“精神”一词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
像这样,抓住一词,反复咀嚼,就会品出语文的味道,作者用词的准确。
杜甫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道出了春雨的可贵,我想我们的教学就该是这样。
《中彩那天》教学反思
《中彩那天》这篇文章是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
文章的思想性很强,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实现人格的提升。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问题“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作为理解的着手点。
我先叫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思考“道德难题”是什么?
为什么说“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呢?
“道德难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出来。
这问题难度大,我引导学生读文,前后对比,学生们不难发现父亲面临着许多矛盾:
我家的生活拮据,意外中奖;
梦寐以求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与中奖后拥有奔驰车;
帮同事买到了中奖的彩票和同事忘记了;
自己家里贫穷和库伯家里有钱;
归还彩票得到精神安慰和拥有中奖得到的奔驰车心理惴惴不安,使父亲在中奖后“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通过对比,找出来原因,体会到了父亲的矛盾心情。
那么下文父亲归还奔驰车,心里如释重负,心情“特别高兴”。
文章的父亲为孩子做出来表率,这也与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心,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相照应。
这也对学生受到诚实做人的教育。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教学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语言,学习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年轻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叫学生默读体会。
学生画出的句子有“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等共五处。
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从中感受到哈默这个年轻人与其他逃难的人不同。
即使“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他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
由此体会到年轻人可贵的品格——尊严。
由具体的词句体会到人物的品质,还要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感情朗读是表现人物的有效方法,我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来进行。
同桌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杰克逊的善良,哈默的不接受施舍的态度。
学习课文,不仅是学习课文你的语言,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还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提升。
这课结束时,我把孟子的话送给学生“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勉励学生。
我想学生幼小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洗礼。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是第三组教材的主题。
这组教材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
我认为可以整合这一单元的课文,老师主要讲一篇,带一篇,不必每篇都讲。
于是我就尝试这么做:
精讲讲读课文《自然之道》,阅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主阅读;
精讲讲读课文《蝙蝠和雷达》,阅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学生自主阅读。
下面我就谈一下精讲《自然之道》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点感受。
教学《自然之道》主要把握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这篇文章篇幅不算长,共8个自然段,学生阅读一遍用时不很长,大约3、4分钟。
那么,读前我请学生思考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积极性高。
很快学生用连段意的方法大致说出: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我们发现一只幼龟出巢嘲鸫企图叼走,我叫向导救了幼龟,结果导致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幼龟遭到很大的伤害。
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不是特别的简练,我提示学生尽量说简练。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提高了。
对于从《自然之道》受到什么启示,要从句子着手理解。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理解“自然之道”。
学生这时还说不出。
我没有急切地说出,而是让学生继续读书理解。
当学生读完课文后,自然地体会到“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好心会办坏事。
那么,我们要想办好事,就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了,阅读的欲望强烈了,语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夜莺的歌声》反思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主要讲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勇敢地巧妙地和德国鬼子斗争的故事。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课上,我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细读体会。
学生划出的句子有: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
(2)“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3)“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等。
然后学生交流体会。
从第一二句学生体会到小孩很机智。
他很痛恨敌人,却笑着去骂敌人,很沉着,很冷静,而敌人还察觉不到。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表面是说野兽,实际是骂敌人是野兽,而敌人察觉不到。
可见小夜莺的话很巧妙。
于是我借机讲这种修辞是双关,学生领略到了双关的巧妙。
第四句话也是双关,不再重复。
第三句从小孩子的动作感受到他很天真,实际上他这么做是在迷惑敌人,让敌人分散注意力。
从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是学习写人物的文章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到这一点,收获就很大。
不过文章很长,学生交流后感情朗读的时间很少了,以后要注意留时间让学生多读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这是篇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
情感强烈,没有口号,读来催人泪下。
是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自己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本课,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主要有以下个问题:
呼声什么意思?
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
中国孩子为什么发出呼声?
然后学生读书,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中国孩子雷利因为父亲在维和行动中失去生命,一家人非常悲痛,因为世界还不太平,战争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因此发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后,再来体验情感,感情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因此,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
。
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主要抓重点句子。
学生对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感受深刻,通过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来表现充分。
在理解这个句子: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让学生交流当今世界的局势,我并补充也门的国内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学生对这句话理解了,就深刻的感悟到其中的意思。
这样难点突破了,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调动学生自身体验理解课文,内化感情,也就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讲的是盲女孩安静用她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踪影,并且感悟人生的真谛。
引导体会盲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重点。
我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研读感悟。
例如句子: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竟然”是出乎意料,预料之外的意思,盲女孩抓住蝴蝶这是令人想不到的。
“神奇的灵性”是神奇的力量,是蝴蝶和安静的“心理感应”,就是安静对春天美好的景物很熟悉,很喜欢,蝴蝶停在月季花上让她来捉,李佳硕同学说。
我觉得像是这么理解不错,可见安静对春天是多么热爱。
当然理解这句要结合第一二自然段描写美好春光的文字,否则是空洞的。
再是这句: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句子中“张望”一词,很特别。
盲女孩怎么张望?
学生体会到是用心灵再看蝴蝶,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并在此,我插入了海伦·
凯勒热爱生命的故事以及她说的话:
“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学生感悟之后再,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段。
这一学习目标很快落实,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是一篇书写人生感悟的好文章。
作者杏林子利用三个事例:
飞蛾逃生、砖缝中的小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展示生命的意义: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表达出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教学本文,除了引导学生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外,重点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我们交流。
从资料中,学生了解到作者是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状况很差:
“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但她残而不废,意志坚强,笔耕不辍,著有很多作品,小说、散文、剧本等等。
《生命生命》就是她抒写人生感悟的好文章。
文中“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杏林子就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又结合学生熟悉的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学生理解。
学生知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事例。
这样,学生的理解是具体的,深刻的。
那么再问:
“生命是什么?
”学生就能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课结束时,我又出示作者的“除了爱,我一无所有”和学生共勉:
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因爱而精彩
我们学习的第五单元课文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
《触摸春天》是写盲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永生的眼睛》是写琳达一家对他人的关爱;
《生命生命》是写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花的勇气》是对冷风冷雨中花儿的气魄的体会,对生命的感悟。
学习本单元后,接下来写作文。
作文就是写一写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生命,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抽象的话题。
虽然学习了本组课文的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但是学生要写,还是有些茫然。
我想到近期班内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养蚕,四处寻找桑叶,精心饲养。
现在,蚕已经结茧。
我还看到破茧而出的蛾子。
写前,我和学生谈起这件事儿。
有学生又想到了喂养的小蝌蚪,看到小蝌蚪慢慢变成青蛙;
养的观音莲慢慢长大……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有话说了。
这样,我又给学生阅读了小伙伴的作文。
学生有了作文的材料,作文的轮廓。
接下来的学生动笔,比较轻松了。
大约40分钟后,学生草稿完成,我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学生笔下的花花草草、小狗小猫、小虫小鱼……这些个小生命,给学生感动,给学生启发。
这次作文,是对学生的心灵的一次洗礼。
学生因为感受到了生命,感受到了爱。
不过我发现了有学生的作文开头、结尾,写的很直接,缺乏思考。
以后在作文开头结尾方法上,要加以引导。
“生命因爱而精彩”,我想我的作文课要因准备充分而精彩。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乡村的美丽风光,表达热爱之情。
作为我们乡村孩子来说,这是很亲切的、很容易感受到。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表达的方法。
这篇文章,我校的王英老师为上优质课试讲了多次。
在我班试讲时我听了,我感觉王老师的预习导学做得扎实有效。
检查预习一环节可以看出:
学生自主书写生字中出错率高的字“率”,王老师指导学生书写。
王老师边板书讲要注意笔顺,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学生在练习书写。
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这是值得我们高年级老师学习的。
在品读课文,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一环节时,王老师才用了由扶到放的方式。
先和学生学习第一段的文字,体会作者用比较等手法感受语言生动。
在采用配乐感情朗读感受后,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学生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二段。
感受雨后春笋画面部分时,学生抓住了“探”这一动词,体会笋生长的速度很快。
学生说这里用拟人,写出了充满生机的春天。
可是到此已经下课,后面的四段文字还没细细品读呢?
感觉课没有完。
对学生来说还要进行学习的。
一堂课,要完美无遗憾,很难。
我们试讲,就是要找到最好的方案,在有限的40分钟里取得最好的效果。
我在王老师的基础上,继续和学生学习文章,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生动语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古人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我们都尝试运用“271”模式,我看到毕慧老师教学时,教学生提问题,梳理学生问题后来解决。
我教学时也尝试运用,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的是年轻时代的伽利略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误的。
表现力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对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位伟大的人物,不甚了解。
对此,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他们的资料很有必要。
这些学生做的基础上在阅读质疑,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有以下几个:
伽利略为什么要做试验?
是怎么进行试验的?
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之所以能提出这些问题,是阅读思考的结果。
对此我大加赞扬,以鼓励学生思考题问题。
只有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再读书去解决。
我们做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想“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有学生的大脑经历一番活动,思维才会得到锻炼,才会有进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是我很熟悉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聋哑青年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看鱼画鱼那么专心、认真,做事勤奋精神专注的他,我想也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一开始就提出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勾画青年看鱼画鱼的语句,对第一个问题很快就理解了。
“鱼游到了纸上”是说青年画鱼画得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主要是通过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到的。
对“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这一问题学生摸不着头脑。
我引导学生阅读青年是怎么看鱼的语句,学生能感受到青年看的认真投入,以至于废寝忘食。
至此我提出“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学生很快领悟到是青年“胸有成鱼”。
那么“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的关系也迎刃而解。
文章内容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我问文章写青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竟说不出来。
于是我又给学生讲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有学生体会到青年看鱼画鱼部分直接描写,而小姑娘的赞美,围观者的议论是间接描写。
对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甚理解,我想写作方法需要渗透给学生。
这也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纪昌学射》教学反思
学习了“271”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举行“271”课堂教学展示,我决定教学《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
“271”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展示出来,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我备课时看到教参书上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我想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展示给学生了,那学生就在学习前知道本课明白的道理了,就不用思考了。
不对,教参书上的是给老师看的,是教学目标,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点要搞明白。
为此,我想身边的老教师请教。
老教师的看法和我一致。
我为这一发现而窃喜。
再一点我觉得较好的是读写结合。
“271”课堂教学模式都有小练笔这一环节,我教学的《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也不例外。
我在学生明白道理后设计了小练笔一环节,要求:
1.从飞卫的指导中,你想对飞卫说什么2.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你想对纪昌说什么?
3.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和同学们说什么?
任选一点,进行练笔。
这小练笔既是对所学课文主题的深化,又是拓展延伸。
使学生动口的基础上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小组合作探究,我的要求不够明确。
问题“纪昌是怎么练眼力的?
为什么要先练眼力呢?
”很笼统,学生只是读读句子就明白,不能从重点字词来理解。
今后设计探究问题要尽可能地考虑细致。
听故事讲故事
语文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故事。
我们学习本单元内容时要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再就是要把学生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是寓言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是民间传说,《普罗米修斯》是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是阿拉伯民间故事。
这一个个故事,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花,吸引着学生去阅读。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和《普罗米修斯》是讲读课文,学生细读自不必说,我说一下《文成公主进藏》和《渔夫的故事》这两篇阅读课文的教学。
故事篇幅比较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很喜欢阅读。
我采用学生课下自读,练习讲故事,课上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学生课上的讲故事很生动,这是学生自主阅读的结果。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课上只是倾听,不去主动地讲故事,原因是不善于口头表达。
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就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就让学生在小组里讲。
故事丰富了学生阅读,增加了生活的乐趣,由此也把学生引向了广阔的课外阅读的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美洁 四下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