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5669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6.15KB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Word下载.docx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1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
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
往北通宴会厅;
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
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
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
)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
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
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举例子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答案】
(1)耸;
蔚;
幅;
纽;
浑;
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
穿过;
指着四周;
朝西;
往北;
向南
(5)B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列数字;
⑤作比较;
⑥下定义;
⑦列图表;
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1)耸;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
(5)B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
①德劭(sh4o):
品德美好。
②醍醐(t0hú
):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遮(sh)):
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
)
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
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
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5)文章段末说: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
【答案】
(1)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
(2)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3)B,C
(4)遗憾;
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1)考查筛选信息。
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ADE正确,BC错误。
(4)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
这句话中的“恨”是遗憾。
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因为母亲离开人间,使自己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的遗憾。
(5)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应结合课文呢哦荣来理解,“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感受母爱,敬重、报答母爱,从母爱中汲取力量。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二、语段阅读
4.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
ngshì
他们时,zhò
urá
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_______(zú
cù
),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rá
起立,将整篇的影_______(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_______(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_______(mí
ní
)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_______(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_______(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凝视;
骤然;
锦;
掷;
陡然
(2)cù
;
yǐng;
jī;
ní
pāo;
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1)凝视;
(2)cù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___(愉快
愉悦)。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___________(xuān
xuà
n)染,不用墨线___________(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___________(yí
yí
ng)一道___________(奇丽
奇特)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写出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写出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草原》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舒庆春,满族人,被称为________。
代表作有《________》《茶馆》《骆驼祥子》等。
(4)写出出文中的拟人句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5)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________。
【答案】
(1)愉悦;
柔美;
勾勒;
奇丽
(2)xuān;
yí
ng
(3)老舍;
人民艺术家;
龙须沟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连静止的牛马都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之中。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勾画是勾勒描绘。
愉快只是一般的快乐愉悦是身心上的快乐感受吧。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郭,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奇丽:
奇特而美丽。
奇特:
表示不寻常(行为),特别的,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奇景。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
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4)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5)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1)愉悦;
(2)xuān;
(3)老舍、人民艺术家、龙须沟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海中的点点白帆;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6.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
(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比喻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⑴草原;
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⑶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⑷B
(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课内阅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___________。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______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_______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
“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照样子在文中找出表示“走”的词。
快速走(跑)
挤着走________
往回走________
迅速走________
(2)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概括第三自然段讲了________。
(4)对比下列句子,哪句写得好?
为什么?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答案】
(1)挪;
返;
逃
(2)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3)概括洪水到来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的情景。
(4)“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挤着走(挪)、往回走(返)、迅速走(逃)。
(2)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如:
势、当、拥、挤、跌、撞。
(3)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理比喻句: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内外 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完整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