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城市备战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856026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2.04MB
专题10 城市备战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10 城市备战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城市备战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
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历史、社会和行政因素
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因素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具体如图所示:
三、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如下: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和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要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
在盛行风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举例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
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区
噪声污染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洁
自来水厂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开发区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贸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仓库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靠近市场
奶牛场、蛋鸡场
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方法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如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读图回答1—3题。
1.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便于管理B.人口密度大C.地价低廉D.地形平坦
2.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
A.仓储区B.大型居住区C.绿地D.学校
3.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1.A2.B3.D
【解析】1.图示“大院式”和“街区式”的最大不同体现在对外开放性不同,“大院式”内部较封闭,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管理。
故选A。
2.大型居住区内部人口众多,进出小区交通压力大,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利于内部与外部交通线的连接,便于出行。
3.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把小区内交通与城市交通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小区内道路的利用效率。
故选D。
易错点2不会判读常见地租曲线图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失分剖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理解地租曲线的疏密和弯曲所表示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导致判断失误;
二是不理解地租对各产业的影响,或是不能据图判断甲地地租高低,导致出错。
【参考答案】1.C2.A
【详解详析】1.根据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A错误;
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B错误;
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C正确;
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D错误。
故选C。
2.图中甲地交通条件较好,是电子类产业布局的优势区;
钢铁、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园占地较广,不适合布局在甲地。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等值线图、立体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
2.等值线图的判读
3.立体图的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A.小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C.大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
2.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
A.高级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C.交通用地D.农业用地
【答案】1.C2.D
【解析】1.①②③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与F地租相等。
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也大于E点,C项正确。
2.由图可知,G地离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D项正确。
易错点3不会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
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两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一是不知道城市区位条件包括哪些方面,导致答案不全面;
二是区域定位能力不强,不能根据图文材料判断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特征,导致失分。
【参考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
气候较温和;
河流较多,水源充足;
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
交通便利;
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详解详析】城市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河流、地形、水源、气候、矿产)、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交通、文化、政治等)。
结合图文材料总结即可。
城市区位分析的方法
1.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
城市是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的聚居地,人口高度集中,是一定等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区域的缩影和焦点。
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城市密集。
而城市的具体地址,易出现在一些特殊的节点位置上,如交通枢纽、港口、河口、河流汇合处、矿区附近、区域的中心位置等。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资源、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军事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不同。
2.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远近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
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
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
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2.下列关于图中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B.水灾高地C.水灾远离河流D.风沙掩埋迎风坡
【答案】1.C2.B
【解析】1.分析地貌变化需要关注两幅图的差异,从等高线的数值差异可以看出1311年该地海拔变高,可知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沉积作用。
根据该地处于河流分汊处,可知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2.从等高线闭合区域和弯曲状况看,1234年甲区域海拔低于52米,该时期城市迁至海拔高于54米的乙区域;
而1311年乙区域海拔低于56米,该时期城市迁至海拔高于56米的甲区域。
从城市搬迁主要追求高地,但始终在河流附近,可以看出城市需要水资源,但又需防水灾。
易错点4不会判读城市化进程图
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较欠发达地区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多于欠发达地区
一是不理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导致无从下手;
二是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从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人口数量两个方面判断城市化特征,导致判断失误。
【参考答案】1.D2.B
【详解详析】1.据图可知,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
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
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
2.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
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带;
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和地区,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图示
郊区
城市化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
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再
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
大城市人口再增加,规模扩大。
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
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
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A.①B.②C.③D.④
2.Ⅱ阶段为
A.郊区城市化B.再城市化C.虚假城市化D.逆城市化
3.Ⅳ阶段的特征是
A.区域不平衡状态加速发展B.高科技是区域发展主导力量
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扩大D.较大中心城市出现于此阶段
【答案】1.B2.A3.B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
都市核心区在①位置时,人口变化率最大,是人口大规模迁入期,是核心区发展最鼎盛期;
在②位置时人口变化率为0,核心区开始衰退;
在③时期,人口变化率为负,是人口外迁最大时期,是核心区最不景气时期;
在④时期,人口变化率回升,核心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
2.II阶段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且城市规模在向外扩展,是城市发展向郊区扩展的时期,即郊区城市化阶段。
3.IV阶段人口变化率为负,说明城市化进程速度缓慢,核心城市区有重新发展的趋势,是再城市化现象;
该时期主要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表现,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第三产业发展持续扩大;
较大城市中心出现在II阶段,在IV阶段时城市规模已经形成。
易错点5不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
00B.12:
00C.14:
00D.18:
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失分剖析】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理解单向拥挤路段的特点和成因,导致无从下手;
二是不能针对具体的城市化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A2.D
【详解详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现象是由人口居住在郊区而在城区上班造成的。
图中拥挤路段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会处及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故图示时刻最可能为上班时间,即8:
00。
12:
00、14:
00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内,郊区路段一般不会拥挤。
18:
00为下班时间,此时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流动,出城的右侧车道拥堵的可能性大。
2.如果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而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会加重“钟摆”交通现象;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和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向中心城区,从而加重“钟摆”交通现象;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郊区流向城市的人口,从而缓解“钟摆”交通现象。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
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
污染物带到郊区,也把郊区
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
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
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
实行集体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公交优先;
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10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不断扩宽主干道,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但收效甚微。
2017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完成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指出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为分割大社区,建设开放式社区,增加变通微循环。
1.扩宽主干道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路网密度低B.公共交通发展滞后C.私家车拥有量大D.交通违规现象频发
2.建设开放式社区的作用是
A.降低社区噪声污染B.减少交通违规现象
C.优化道路资源配置D.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
【答案】1.A2.C
【解析】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路网不畅、设施不足、路网密度低是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拓宽主干道不能解决路网密度低引发的交通拥堵。
2.建设开放式社区的作用可以优化道路资源配置。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
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分布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
1.各功能区人口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0 城市备战高考地理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 专题 10 城市 备战 高考 地理 纠错 笔记 系列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