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答案云南等地教师资格证考试用.doc
- 文档编号:208488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775.50KB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答案云南等地教师资格证考试用.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答案云南等地教师资格证考试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答案云南等地教师资格证考试用.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问答题要点总结云南等地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于提高师资水平:
掌握教师职业心理知识,熟练掌握教师职业心理技能,确立教师角色。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其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效能感
(一)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
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
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问题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高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
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
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
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常处于烦恼之中,无心教学,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行为而对学生自我效能及学习能力与成绩起作用,而学生自我效能和学习能力与成绩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与此同时,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也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着影响。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三)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
1、社会大环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很大的作用。
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明显的影响。
表现在学校所处环境的社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地方政府、群众和新闻媒介的教育观等等方面。
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影响。
2、学校中的某些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科学与否对教学效能感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师间教育观念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进而形成的教育观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学生的成就。
其次,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在教师之间,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而且还使他们在同事那里得到友爱、温暖、帮助和鼓励。
这样有助于教师们组成一个合作的群体来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共同进步和提高。
校园内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总之,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
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
从外部环境来说,首先,全社会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其次,在学校内,一是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二是努力创造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
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教师的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
其次,教师要增强自信心。
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二是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教学监控能力
(一)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
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任务操作因素进行调控的能力。
根据作用范围,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一般型指教师对自己作为教育者这种特定角色的一般性的知觉、体验和调控的能力,是一种超越具体教学活动的、具有广泛概括性的整体性的能力;特殊型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各具体环节进行反馈和调控的能力。
它决定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具体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二)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1.计划性与准备性。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沟通性。
教师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发现沟通中的问题就努力纠正。
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
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7、职业发展性。
(三)教学监控力的特征
1.能动性。
人类任何监控活动的发生都是建立在实践者自愿和自主的基础之上的,教师也不例外。
教学监控的关键就在于管理和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普遍性。
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一旦形成了教学监控能力,那么他就能对千差万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所进行的监控活动是不同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是决定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因素。
3.有效性。
在高水平的教学监控下,教学过程更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佳效果,从而表现出高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监控不仅使当时的教学过程有效,而且还能通过提供经验和教训,帮助教师提高以后的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与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包含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智力、教学能力、教学风格、自我概念等),也包括教学环境方面的诸多因素(如学生状况、班级环境、学校风气、社会环境等),还包括教学媒体方面的因素(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因素能否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
而教学监控则正扮演了一个“领导者”、“督察官”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都要在它的监视、领导下进行。
因此,教学监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正是由于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正,从而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
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善于计划、评价、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教学水平低的教师则正好相反,他们的学科知识也许与高水平教师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他们关于教学和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却比较贫乏,不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表现出较低的教学监控能力。
这说明,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常看到有些教师的学历虽高,但他的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而学历低的教师教学效果不一定差,这其中的原因便可由教学监控能力的差异得到解释。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教学监控能力的外化形式,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其教学监控能力以教学行为为中介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直接因素有三方面:
一是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觉察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三是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
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除直接因素外,还有间接因素,即教师的心理状态。
如教育动机、教学效能感、自我知觉等因素虽然不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监控水平,但对教师的教学监控过程有明显的影响,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广泛心理背景。
(五)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他控指教学活动为外界所左右;自控指教学活动是由教师自主地调节管理。
在教学监控能力获得发展之前,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受制于外界环境。
随着各方面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学监控经验的日益增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了,书本和专家的指导和监督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发挥起主要作用。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在教学监控能力开始形成时,教师的监控行为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随意性。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教师可以开始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监控活动,能够注意到自己教学的进程,能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
这时我们可以说他的教学监控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随着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外界专家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最终会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3、敏感性逐渐逐渐增强。
4、教学迁移性逐渐增强。
(六)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
1.角色改变技术。
角色改变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
其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2.教学反馈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心理学 问答题 答案 云南 教师 资格证 试用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