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学前教育学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4495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1.02KB
比较学前教育学Word文件下载.docx
《比较学前教育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学前教育学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1)增强对外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加深对本国学前教育的理解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4)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一章美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2、初创时期的美国学前教育
3、美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沿革的基本特点
1、皮博迪
美国学前教育家。
1860年在波士顿比库尼街创办了美国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
1868年在自办的幼儿附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2、“提前开始”计划
美国于1965年开始实行的学前儿童教育计划。
目的是:
对贫穷的黑人、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使之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3、《国防教育法》
美国1958年颁布的一项教育法令。
主要内容是通过增拨教育经费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国防教育法》影响了二次大战后美国教育发展的倾向性。
4、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2)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发生了变化。
(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受到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简述初创时期的美国学前教育
1816年欧文在纽兰纳创立了幼儿学校,1826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开办了美国第一个托幼机构,这是美国学前教育的早期形式。
美国第一所幼儿园是1856年,在威斯康星州由德国教育家舒尔茨夫人在私家开设的。
美国第一所讲英语的幼儿园是1860年由皮博迪创办的,她还创办了幼儿园教员培训班,这是历史上第一所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1873年,哈里斯开始把幼儿园作为公立学校组成部分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圣路易斯首先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美国公立幼儿园教育的开始。
6、论述美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沿革的基本特点
(1)历史发展
美国学前教育经历了初创时期的学前教育、经济萧条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学前教育、向贫困宣战运动时期的学前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前教育、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等阶段。
(2)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的特点是:
第一,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现代生产的发展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学前公共教育的发展。
第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性质和职能发生很大变化。
学前教育由创办时期把孩子看管起来,不至于流落街头,重保育,逐渐转向教育,注重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补偿功能、诊断、治疗功能。
第三,政府参与学前教育,制定法案,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政府制定《家庭援助法案》,发给津贴家庭托儿费。
国会也提出相关的儿童保育提案,90年代,每四年拨8、25亿用于学前教育。
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协调员,顾问等,保证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类型
1、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
3、日托和保育学校的异同
4、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5、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
6、蒙台梭利学校的基本特征
7、先行教育的构成因素
1、保育学校
保育学校是美国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以半日制为主,招收富裕家庭的2-5岁儿童,主要目的是要增进儿童健康,培养儿童讲究卫生和习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和律动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
2、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提出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环境,儿童会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
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
(1)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
(3)允许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日托
日托是美国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
招收0——6岁儿童,为下层阶级服务(单亲家庭,双亲工作时间长的家庭),收费低,时间灵活。
4、先行教育
美国为了帮助克服贫困对成人和儿童生活的消极影响,打破贫困圈而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类型。
构成要素包括:
教育、父母参与、健康服务、社会性服务。
5、美国幼儿园
幼儿园以公立为主,公立幼儿园绝大部分附设于初等学校,成为初等学校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美国的幼儿园招收5岁儿童,以半日制为主,重点是向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发展儿童的良好习惯,培养儿童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6、蒙台梭利学校
蒙台梭利学校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
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
7、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特点。
第一,私立多,公立少。
公立的多是非盈利性质的,在大学、军队、教堂里附设。
第二,以教育立法保证日托质量。
开办人经过检查,考核拿执照,保证环境和人员的要求。
第三,保育为主,主要为下层阶级服务,强调儿童安全与健康,自由游戏是主要活动。
(2)发展趋势。
第一,妇女进入劳动市场数量增加,增加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依靠儿童保育设施的可行性,日托将是美国发展最大最有前途的幼儿教育机构。
第二,雇主资助的儿童保育设施将增加。
第三,日托逐渐重视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加入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
8、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
(3)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形象感。
(4)使幼儿获得进步的学业技能。
(5)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
(6)为幼儿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9、简述日托和保育学校的异同
(1)二者的差异在于:
从教育计划上看,日托几乎无日常计划,保育学校有一定的计划;
从入托原因来看,日托是父母“被迫”送子女入托,保育学校是父母“愿意”送子女入校;
从教育的着重点看,日托是照管,保育学校是令儿童获得教育经验。
从目的来看,日托是为父母而开设的机构,保育学校一方面是为父母及儿童而开设的机构,还从事儿童研究,部分承担幼儿教师培训的任务。
从儿童的表现看,日托的儿童表现被动、沉静,保育学校的儿童表现生气勃勃的投入游戏;
从教师来看,日托的未经专门训练,保育学校的经过专门训练。
(2)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都是让儿童通过游戏而学习,游戏是儿童的工作,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得到发展。
10、论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
发展每个儿童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帮助每个儿童发展自信心;
帮助每个儿童形成集中注意的习惯;
形成儿童永久的好奇心;
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坚持性;
发展儿童的心理安全和秩序感。
(2)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书写、阅读和数学)三个部分。
日常生活练习。
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获得一些生活技能,开始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活动中,学习按照顺序来做每一件事情,通过自我指导来获得独立性。
感知觉练习。
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练习,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为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初步的知识学习。
初步的知识学习包括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数。
(3)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学校使用的教育方法是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三个要素组成。
这三个要素是一个相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适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能引发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的环境,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环境。
教师的角色应成为环境的提供者、自由的保障者、发展的协助者。
蒙台梭利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
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
教具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成为可能。
11、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
12、蒙台梭利学校的基本特征
(1)2—6岁之间的孩子混龄编班。
(2)儿童自己调整学习速度,按自己的速度和成就水平自由学习。
(3)教育上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
注重激发儿童内在的动机;
注重过程胜于结果;
注重合作胜于竞争;
教育孩子学会自主;
教育孩子为了成功而去努力做好工作;
强调进行平等的教育;
注重通过发展感官来发展孩子的智能;
强调有责任的自由。
13、先行教育的构成因素
(1)教育
(2)父母参与
(3)健康服务
(4)社会性服务
第三章美国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
1、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2、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3、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4、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1)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
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
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
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
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
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2)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
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教师和教材具有权威性;
重视强化技术。
(3)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教育原则强调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
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
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
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
教育内容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是视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与客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知识的发展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内容应与儿童各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章美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在课程方面的教育原则
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的原则
3、美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4、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
5、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职前教育的层次
1、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2、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
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
当儿童思考数学时,使儿童有各种机会去动手,操作和探索材料;
让儿童参与使儿童从依靠物质世界转入抽象世界的活动;
让儿童有发展分类、比较、序列、度量、图解、点数和进行数运算技能的机会。
3、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在课程方面的教育原则
(1)发展适宜课程以综合的方法促进儿童所有方面的发展:
身体、情绪、社会性和认知。
(2)适宜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基于教师对每个儿童的特殊兴趣与发展程度的观察。
(3)制定课程计划时,要强调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4)学习活动和材料应是具体的、真实的、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
(5)方案要适合儿童在兴趣和能力上的广泛差异。
成人要注意满足那些兴趣和技能超出正常发展范围之外的儿童的需要。
(6)教师应提供多种活动和材料;
当儿童参与了活动,发展了理解力和技能的时候,教师要提高活动的难度、复杂性、挑战性。
(7)成人要为儿童提供从多种活动和材料中选择的机会,以及儿童积极参与探索的时间。
(8)应为所有年龄儿童提供多文化的、无性别差异的经验、材料和设备。
(9)成人在全天都要注意儿童休息与运动之间的平衡。
(10)应为所有年龄儿童提供户外活动的经验。
4、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的原则
(1)成人直接地、迅速地对儿童的需要、愿望及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并使自己的反应适合儿童个人的特点及水平。
(2)成人提供儿童各种不同的交流机会。
(3)成人通过支持、注意、身体接近和言语鼓励促进儿童成功地完成任务。
成人认识到儿童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学习的,儿童的错误概念反映了儿童思维的发展水平。
(4)教师要留心儿童行为中的紧张信号,组织消除压力的活动,并掌握消除压力的技巧。
(5)不管儿童的行为如何,成人要通过尊重、接受、安慰促进其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6)成人要促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7)成人要对所管理下的所有儿童的所有时间的活动负责,帮助他们获得相关技能,逐步提高其独立性。
5、美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1)创造艺术的目的:
增长使用、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
学习用创造性的和不寻常的方式使用材料;
更强烈地参加美术创作;
在美术阶段上表现出进步,发展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2)通过欣赏视觉艺术的经历,儿童承认和尊重自己的和其他人的艺术工作;
理解“艺术家”的概念;
表现出对美术作品中不同观点的接受能力;
领悟环境中的视觉联系;
通过观察环境和艺术作品熟悉艺术内容――线、平衡、颜色、形状、质地等。
(3)谈论和评价艺术的目的
尊重其他儿童和其他人创造的艺术作品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目的,儿童应在以下能力上有所增长:
讨论艺术家如何创造艺术作品;
命名和讨论艺术的内容――线、颜色、质地、形式、形状;
领悟美学联系、发展美学意识。
6、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职前教育的层次
(1)职业中学。
(2)初级学院(两年制短期大学)。
(3)大学四年制教育。
(4)研究生教育(1~4年)
第五章日本幼儿教育制度的创建与发展
1、日本整备期的幼儿教育
2、日本战后改革时期的幼儿教育
3、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幼儿教育
4、日本幼儿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特点
5、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
6、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演进和主要内容
7、1991年日本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内容
8、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9、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
1、和田实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副教授,他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保育论,批评恩物中心的保育。
基本观点是
(1)诱导保育。
(2)游戏是基于幼儿自然本能的自发活动。
2、仓桥物三
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兼附属园园长。
创立日本保育学学会,任第一任会长。
主要著作有《幼稚园杂草》《幼儿园保育法真谛》等。
他的理论被称为诱导保育论,对日本幼儿教育产生很大影响。
3、日本的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991年,日本制定了第三个《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以使3岁、4岁、5岁的儿童都能入园。
为了确保该计划的实施,该计划提出国家应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4、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时期的幼儿教育
从1945(昭和二十年)年到1955年(昭和三十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整顿改革期。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幼儿教育同整个日本教育一样,摆脱了法西斯国家主义的控制,实现了教育民主化。
(1)公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确立幼儿园是学校教育体系之一环的地位。
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制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
将“保姆”改为“教谕”。
(2)制定《保育大纲》在教育内容上,将原来的五项教育内容扩大为十二项。
(3)公布《儿童福利法》,确定保育所发展方向。
5、简述整备期的日本幼儿教育
从1926年(昭和元年)到1945年(昭和二十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整备期。
从保育内容的角度上看,这个时期又可称“保育5项目时代”。
1926年4月22日,文部省正式制定了《幼儿园令》,这是日本幼儿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是日本幼儿教育实现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幼儿园目的:
以保育幼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操以及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
幼儿园教育内容:
游戏、唱歌、观察、谈话、手技。
7、简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幼儿教育
从1955年(昭和三十年)到1989(平成元年),为日本幼儿教育的稳定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
1956年修改了《保育大纲》,并改称为《幼儿园教育大纲》。
《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突出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小学的分科教学十分接近,幼儿园教育严重小学化。
1964年,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大纲》,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针。
(2)教育内容由12项调整到6个领域。
这六个领域是:
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制作。
(3)将历来“保育”改为“教育”。
1964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七年计划),目标是使万人以上市、镇、村五岁儿童入园率达60%。
结果,1971年的幼儿入园率达到了63.5%,振兴计划完全实现。
1972年开始实行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又称十年计划)。
该计划旨在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要求到1982年实现4-5岁幼儿全部入幼儿园或保育所。
1965年,厚生省发表了《保育所保育指南》,指出保育所由于所接纳的婴幼儿年龄不同,其教育内容也应的有所不同:
2岁以下的幼儿注重生活和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内容也逐渐增加;
2岁增加社会科目;
3岁则分化出“语言”;
4岁以上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六项内容相同。
8、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
(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
(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
9、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大纲》规定幼儿园新的教育领域。
包括五项内容:
健康、环境、人际关系、语言、表现。
“五领域”与原来的“六领域”(健康、自然、社会、语言、音乐、美工)比较,其特点为:
注重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生活习惯和态度;
引导幼儿多与自然接触,加强幼儿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0、论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演进和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共颁布了四个幼儿园教育大纲:
1948年的《保育大纲》,195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1964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和1990年3月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1948年的《保育大纲》,其指导思想来自美国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幼儿的直接经验,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
大纲不仅规定了开展幼儿教育的方向,并对运动场的选择、园舍的结构与设备、玩具、教具、游戏器械的配备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1956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贯性,过分突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致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同小学分学科的教育接近。
这与日本幼儿教育的传统和《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发生了矛盾。
1964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是对1956年的大纲的修订,它纠正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要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保持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注意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日本的幼儿教育发生了重大改革,早期智力开展及知识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中心课题。
在这种形式下,日本幼教界对1964年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进行修改,1990年4月起实施。
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其修改的重点为教育内容。
突出强调了发挥幼儿的个性,改原来“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与手工”6个方面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5个方面体现了日本对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11、1991年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学前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