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43490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99KB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Word格式.docx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实习报告含日记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0年月24日—2010年月28日。
野外观察3天,室内讲2天,室内编写报告天,共10天。
报告人:
吴坤
实习时间:
2010年月24日
实习地点:
五陂下——王坑煤矿
今天是我们实习的第一天,首先我们沿着河边往上走,沿途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河漫滩。
路边陡峭的高,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岩层地质构造非常明显,我们看到了岩层的褶皱构造,各种形状各不相同。
在王坑水电站公路旁,易老师带领我们怎样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在水电站对面的上的岩层中还能看到煤层,由于煤层厚度不到30公分,没有可开采的价值!
最后,易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岩层的剖面,从剖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岩层的产状。
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全球的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
在河流密度大的地区,广阔的水面对该地区的气候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今天我们所实习的主要目的和学习到的内容是:
1、了解什么是河流河床、河漫滩,河流的凸岸,凹岸和阶地?
河流,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河床是指谷底部分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也就是河流两岸间的容水部分。
河床由于受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曲,经常改变河道位置,所以河床底部冲积物复杂多变,一般说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岩石或大颗粒岩石、卵石以及由于侧面侵蚀带的大量的细小颗粒。
平原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组成。
凸岸和凹岸(如图一)又称边滩沉积,是冲积相沉积类型之一。
凸岸坝是形成于曲流河凸岸的堆积地貌。
这是由于在曲流河中,水流在凹岸处流速较大,凹岸受到强烈侧蚀,形成深槽凸岸处流速较小,因此沉积物便在靠凸岸处堆积下。
凸岸坝通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在剖面上呈板状沙体,分选较好;
下部具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上部具中小型板状交错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雨季洪水时被淹没,雨季过后水位下降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所以南方地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阶地:
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
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
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
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
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
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
阶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倾斜,与新河床间有很明显的陡坎。
(如图二)
岩层产状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
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
的方位角表示,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走向为NE110°
与S290°
。
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
走向与倾向相差90°
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
如我们在王坑水电站哪测得的岩石的倾角为∠30°
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
(如图三所示)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如20∠6,即倾向为南西20°
,倾角6°
,其走向则为N6°
或SE6°
②象限角表示法。
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
/2°
S,即走向为北偏西6°
,倾角为2°
,向南西倾斜。
沉积岩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种:
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其中,沉积岩的形成:
1物质堆积。
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例如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会有物质堆积(这些物质包括流水和风搬运的沙子、泥土、灰尘、生物的残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生物的残骸)。
这些物质年复一年地层层堆积,越越厚,甚至厚到几公里。
2沉积物深埋。
与此同时,沉积物下方的地壳在不断地升降运动。
如果这地方下陷,这些沉积物就会被深埋在地壳深处,在巨大的压力、高温下,经历很长时间,最后形成岩石。
3沉积岩出露。
这些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可能又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露出地表,形成我们看见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石。
例如,王坑河谷两侧的,大多数是由远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岩构成。
图四为胶结质砾岩
层面构造:
沉积岩岩层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这些特征同样反映了沉积岩生成条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标志。
其中的波痕特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在鉴定碎屑岩时,除观察颜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别注意观察碎屑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胶结物的成分。
在鉴定泥质岩时,则需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特征,即看有无页理等;
在鉴定化学岩时,除观察其物质成分外,还需判别其结构、构造,并辅以简单的化学试验,如用冷稀盐酸滴试,检验其是否起泡。
断层与河:
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为什么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断层呢?
因为断层面一般不是一个单一的面,其宽度一般由数十厘米到数十米。
破碎带内常充填有经过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杂乱的岩石碎块或碎屑、岩片,一般情况下,断层规模越大,破碎带越宽,结构越复杂。
破碎带岩层破碎,抗风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带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势较低,经流水常年的冲刷后便发展成啦规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规模较大的就成为江或湖泊。
象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都是些大的断层。
结合易老师给我们讲过逢沟必断的理论,所有说王坑-五陂下这条河流是由断层经上流常年稳定的水冲刷形成的。
2010年月2日
清溪孽龙洞
孽龙洞位于距萍乡市区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萍乡孽龙洞素有”吴楚咽喉”之称,萍乡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脉北端。
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的孽龙洞,经科学家考察论证,孽龙洞是一个形成于18亿年前的天然溶洞,长4公里,内有地下河贯穿首尾,常年流水不断,泉声沸然。
水声淙淙如弹琴,瀑布倾泻似雷鸣。
“洞天飞瀑”十分壮观,清泉从9米峭壁上飞流直下,跌入碧潭,激起无数浪花,颇有“卷起千堆雪”之势。
有一块巨石上有一“天池”,它的边沿由薄如瓷碟,形似荷花瓣的石钟乳叠砌而成。
池水清澈见底,池底几株石花,洁白如玉,似海中珊瑚,璀璨绚丽,美不可言,令人拍掌叫绝。
“灵泉”终年保持不溢不落的水位,留给人们一个不解的谜,“蘑菇”清流淙淙,环而下,迭次汇成多处小瀑,正是“黄无悬流飞瀑”。
孽龙洞内石乳遍布,形态万千,是一座石头模型的地下艺术长廊,那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生成的,有的似仙女下凡,有的如仙人对弈,有的似仙鹤长鸣,有的如蛟龙探海。
还有那耸立的“宝塔”,参天的“玉树”,悬挂的“瓜果”,挺拔的“神针”,飘落的“罗幔”,无一不形象逼真。
就像一精致的工艺珍品,无不神奇绝妙,惊叹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质研究区域。
喀斯特地貌生成的必要条: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岩层上形成的地貌景观。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酸性的水溶解。
自然界里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岩溶形成的一个必要条——碳酸,再与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与地下的石灰岩发生反应。
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一点点溶蚀了。
按地貌景观特征,岩溶地貌又分为多个类型:
以石芽、石柱为特色的石林型,以峰丛、峰林为特色的桂林型,以大峡谷为代表的三峡型、以及以溶洞为代表的溶洞——清溪孽龙洞
所以,它的形成必需具备以下3个条:
1、可溶性岩石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
gt;
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
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
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及溶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于二氧化碳
(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2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
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2010年月27日
新泉、三口岩
这里与五陂下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有大面积的变质岩系的存在。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既决定于原岩性质,还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变质岩具有自己的矿物成分特点,又和火成岩、沉积岩有一定联系,且比它们更复杂多样。
主要在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
刚玉,石墨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叶腊石,十字石,堇青石硬绿泥石,硬玉,浊沸石方柱石,钠云母,绢云母
帘石类,葡萄石,硬柱石绿纤石,钙铝榴石符石,绿泥石,阳起石蓝闪石,滑石,蛇纹石直闪石,硅镁石,透闪石钙镁橄榄石,钙铁辉石蔷薇辉石,硅灰石等。
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
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
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
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
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
(如右图)
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石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和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特征,称之为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颇为特别,因为其是一种转化改造原岩的岩石。
根据成因,其结构一般可分为四类:
碎裂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和交代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所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着重于矿物集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三类:
变余构造,变成构造和混合岩构造。
结构构造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常用作变质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结构和构造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变质岩的原岩,判断原岩所经受的变质作用、环境、方式和程度等特点。
接触变质岩
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成为接触变质岩。
它们分布在紧靠岩浆岩侵入体的围岩中。
围岩由于温度升高,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热接触变质岩,而由于岩浆中逸出的气态、液态溶液的影响使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新的岩石,称为接触交代变质岩。
热接触变质岩中常见的有角岩类,斑点板岩,大理岩,而接触交代变质岩最常见的是矽卡岩。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引起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
其温度变化可在200-300℃至700-800℃,压力可自01-02GPa至10GPa,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可自7℃/-60℃/。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是区域性的,因而区域变质岩常大面积分布,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有的地区甚至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从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出现,前寒武带结晶基底主要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岩浆岩构成。
古生代以后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造带。
主要有:
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地测,(3)班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地质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堂学过的理论知识。
理论是建在实践之上的,之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论界结合实际,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社会实践画上一个逗号。
这次实习的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长点,我想理解的会更深更透彻些的。
在这次的实践中,我们完满的完成啦这次实践的几项主要任务:
1、培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例如:
皱褶构造,断裂构造特征等地质现象。
2、熟悉使用地质罗盘对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3、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地质学的重要。
4、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从没有爬过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和品质都是以此很好的考验,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地质 实习 报告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