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3000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25.35KB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
4生态系统越复杂,生物之间的流动和循环越随意,所以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弱。
5因为能量的利用率低,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生产和消费是不能平衡的。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一下区域中风化强度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及亚热带荒漠
∙C、亚热带稀树草原
∙D、热带雨林
2岩石的物理风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
∙A、降水
∙B、日照
∙C、温度
∙D、风速
3风化过程中会吸收比较多的(),从而起到影响气候的作用。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氢气
A
4我国西部地区自新生代以来,是在不断向东运动的。
5从海陆分布角度讲,岩石圈的运动可能会因为纬度、大气环流或洋流的变化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1沙尘暴的能见度小于()。
∙A、3000米
∙B、2000米
∙C、1000米
∙D、500米
C
2关于湿润地区气候对地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风化比较强
∙B、容易形成浑圆的山坡
∙C、容易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D、泥流阶地比较常见
D
3在干旱地区看不到的是()。
∙A、高的地方逐渐降低,低的地方逐渐升高
∙B、风蚀蘑菇
∙C、岩壁成蜂窝状
∙D、山地风化后平行后退
4春季的沙尘暴多于秋季是因为春季的风更大。
5治理沙尘暴的唯一办法就是多种植植物,保证地面的沙尘不容易被风卷带走。
岩石与水
1东北的乌裕尔内流区的形成的原因是()。
∙A、降水稀少
∙B、地处内陆
∙C、地质结构
∙D、地形限制
2岩石和水的关系不包括()。
∙A、岩石的形成离不开水
∙B、岩石的风化、剥蚀离不开水
∙C、岩石的性质决定了水的下渗、流动与循环
∙D、水对岩石的侵蚀改变了岩石圈内部的形态
3下列不属于隔水层的是()。
∙A、砂岩
∙B、粘土层
∙C、泥岩
∙D、页岩
4放射状水系是指水流从各个方向汇集到一个比较低洼的地点而形成的水系。
5岩石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流域的性质和水系的发育。
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1根据戴维斯的理论,地面发育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是()。
∙A、地面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
∙B、地面由高峰深谷变为低丘宽谷
∙C、水系尚未充费发育,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而平坦
∙D、侵蚀作用下海拔降低,部分重新被海水淹没
2根据戴维斯的理论,地面发育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
3戴维斯的理论不足之处不包括()。
∙A、忽略了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
∙B、忽略了均衡的调整
∙C、忽略了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
∙D、忽略了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
4流水对地貌的改变主要集中于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5从岩石圈的运动角度来说,海洋的面积随着时间变化是逐渐增大的。
沟谷流水作用与地貌
1有助于保证都江堰枯水期也有足够的灌溉水量的是()。
∙A、深淘滩
∙B、低作堰
∙C、宝瓶口
∙D、弯道环流
2受弯道环流的影响,一般来说会产生泥沙堆积的是()。
∙A、凹岸
∙B、凸岸
∙C、河道中心
∙D、以上都对
3洪积扇一般出现于()的出山口。
∙A、热带地区
∙B、高原地区
∙C、干旱半干旱地区
∙D、高纬度地区
4沟谷也可以称为河谷,即河流的流水下蚀而形成的沟渠。
5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洪积扇横坡面呈现高度由一侧向另一侧递减的现象。
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
1由于水量的多少而可能出现笔直或弯曲的河道形状的河床类型是()。
∙A、弯曲型
∙B、游荡型
∙C、分汊河型
∙D、顺直微弯型
2关于平衡岸湖,说法错误的是()。
∙A、形成主要是受到海水侵蚀的影响
∙B、港湾的地方海水的冲击力集中于此,更容易被侵蚀
∙C、海岸线平直的地区受侵蚀的影响较为平均
∙D、海岸线最终会形成相对平直但微微弯曲的岸湖
3下部是岩石,上方是沉积物的阶地类型是()。
∙A、内叠阶地
∙B、上叠阶地
∙C、基座阶地
∙D、堆积阶地
4受海浪和重力的双重影响,海滩上半部向上淤积,下半部向下淤积,最终在中部形成沟壑。
5海侵和海退与海平面的升降有关,也与海岸的侵蚀和堆积有关。
海陆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州
1一般来说,与滑坡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岩石圈的结构
∙B、岩石圈的性质
∙C、降水的多少
∙D、降水的成分
2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表现最突出的地方是()。
∙A、海岸线
∙B、大陆架
∙C、河口
∙D、半岛
3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损失比印度和斯里兰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距离较远
∙B、海拔较高
∙C、受苏门答腊岛的遮挡
∙D、大陆架较长
4长江三角洲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
5受海水和河流的双重冲击作用,水的流动性较大,河口地区的沉积速率要比其他地方小得多。
水汽与天气
1水汽的分布集中于()。
∙A、平流层上部
∙B、平流层下部
∙C、对流层上部
∙D、对流层下部
2下列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A、海洋多于陆地
∙B、高纬过于低纬
∙C、上升气流区高于下沉气流
∙D、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3云雾的形成对地面温度的影响是()。
∙A、云雾可能增大地球日夜温差
∙B、云雾可能减少地球日夜温差
∙C、云雾整体上提高了地球的温度
∙D、云雾整体上降低了地球的温度
4水汽在空中达到饱和时,如果温度下降就会形成雨水。
5夏季温度特别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对流雨。
水与气候、大气与水体的运动
1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加强,对温度产生的影响是()。
∙A、先升后降
∙B、现降后生
∙C、升高
∙D、降低
2每天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的热量中,通过水的变相输送的热量约为直接辐射所输送热量的()倍。
∙A、9
∙B、8
∙C、7
∙D、6
3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在南美的西海岸形成的一种()的现象。
∙A、海平面温度异常增暖
∙B、海平面温度异常降低
∙C、海平面温度异常波动
∙D、海平面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
4随着冰雪覆盖的范围阔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逐渐增加,地面的温度就会降低。
5冷洋流温度较低,有利于空气中水汽凝结,所以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厄尔尼诺、风暴潮
1关于拉尼娜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拉尼娜现象后,印度洋东部气温明显下降
∙B、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南部主要吹东风
∙C、拉尼娜现象出现主要得益于自西向东而来的暖流
∙D、拉尼娜现象出现时降水会减少
2在正常的年份,太平洋南赤道附近表层的洋流方向是()。
∙A、从东向西
∙B、从南向北
∙C、从北向南
∙D、从西向东
3冬季不容易形成风暴潮的原因不包括()。
∙A、风向
∙B、气压
∙C、海平面高度
∙D、降水
4海水温度升高会影响海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而二氧化碳的增多会进一步引起地球温度升高,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
5气候通过影响冰川体积和热胀冷缩的作用而对海平面产生影响。
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1冰川面积扩大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从而可能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B
2地球上的水集中于()地区时,地球的自转速度最快。
∙A、高纬度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
∙D、南半球
3在无机圈层中,只能单方面产生影响,不能直接相互产生作用的是()。
∙A、气候冷暖变化与海平面升降
∙B、气候冷暖变化与冰川进退
∙C、岩石圈均衡调整与海平面升降
∙D、岩石圈均衡调整与冰川进退
4水圈通过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岩石圈。
5离心率增大,可能导致地表物质向高纬度地区运动。
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
1黄土地貌多位于()。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C、温带地区
∙D、亚热带地区
2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A、耿庆国
∙B、何祚庥
∙C、任振球
∙D、汪成民
3黄土的形成除了风的作用之外,另外一个因素是()。
∙A、日照
∙B、植被
∙C、流水
∙D、地形
4构造运动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海陆的分布和地形的起伏。
5越靠近沙漠地区的黄土受风化作用越严重,粒度就越细。
水、气、岩石圈与黄土地貌
1通常认为,黄土地区的沟壑等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黄土覆盖下的基础形状
∙B、风力的侵蚀
∙C、流水的切割
∙D、温差的变化
2结冰后,岩石与冰川冻在一起,于是岩石随着冰川一起开始运动的形式被称为()。
∙A、搬移作用
∙B、叠加作用
∙C、掘蚀作用
∙D、磨蚀作用
3黄土多形成于()时期。
∙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
4冰川对岩石的搬运的效率不仅与坡度有关,也和降水有关。
5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形成U型谷。
水、气、岩石圈与冰川、冰缘地貌
1冰缘环境中,对石头破坏较为严重的是()。
∙A、风化作用
∙B、冻融作用
∙C、冻土
∙D、低温
2关于羊背石,说法错误的是()。
∙A、受到磨蚀和掘蚀作用的影响形成
∙B、迎冰坡较为光滑
∙C、背冰坡较为破碎
∙D、背冰坡较为平缓
3冰缘环境通常处于()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情况。
∙A、-10
∙B、4
∙C、-4
∙D、0
4冻融风化而产生的土体和碎石在冻融作用下向下不断地蠕动称为融冻扰动。
5冰斗与冰川移动不同,冰斗容易形成V型。
生物圈与岩石、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1芒萁多分布于()。
∙A、酸性土壤
∙B、碱性土壤
∙C、中性土壤
∙D、弱酸性或弱碱性土壤
2岩石和生物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时又是作用的桥梁的是()。
∙C、土壤
3青藏高原隆起后,其北部的植被变化是()。
∙A、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荒漠
∙B、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荒漠
∙C、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草原
∙D、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草原
4我国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老第三纪分布的植被是副热带落叶林。
5醉树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附近铜矿的影响,所以可以作为探矿的依据。
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
1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A、真核生物
∙B、蕨类植物
∙C、蓝藻
∙D、水藻
2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A、林地
∙B、绿化公园
∙C、街道
∙D、百货商店
3从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冷后,一般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气温回升
∙B、海洋中铁粒子增加
∙C、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加强
∙D、二氧化碳减少
4沙漠中条带状或岛状分布的植被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区,这种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低洼地区光照较弱风力小。
5植物不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能吸附和吸收一部分污染物。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水中()含量的升高。
∙A、氮和磷
∙B、钠和磷
∙C、氮和硫
∙D、钠和硫
2关于植被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
∙B、减慢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
∙C、调节了洪水和枯水的径流量
∙D、调节了洪峰的径流,提高水的利用率
3植物的林冠截留作用可以截留()的降水。
∙A、10%-35%
∙B、15%-40%
∙C、20%-45%
∙D、25%-50%
4下暴雨的时候,植物能够增加雨水的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水量的增加。
5绿洲效应包括大气湿度较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湿度较大等特点。
地表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
1地表环境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地球自转的动能
∙B、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的动能和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球自传的动能和生物能
2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偏。
∙A、左
∙B、右
∙C、南
∙D、北
3地球表层系统包括()。
∙A、能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B、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C、质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D、质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4地球表层系统对太阳输入的短波辐射利用率很低,大约2/3的短波辐射都被反射到了地外空间。
5高纬地区冰盖形成时,会在空气的下层形成低压。
地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水分在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循环包括()个环节。
∙A、4
∙B、5
∙C、6
∙D、7
2能把碳从岩石圈释放出来的途径是()。
∙A、火山喷发
∙B、植物侵蚀
∙C、风力风化
∙D、地壳运动
3由于高纬度地区能量的亏欠和低纬度地区能量的盈余而产生了热输送。
这个输送主要是由()完成的。
∙A、大气环流和洋流
∙B、地壳运动和洋流
∙C、大气环流和植被
∙D、地壳运动和植被
4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带性呈同心环状分布。
5沉积岩当中细菌的反硝化作用释放出来的氮会被绿色植物重新吸收。
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分布
1高原的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高原的自然地带从边缘向内部辐合,具有明显的多向辐合的特征
∙B、较之同纬度的低海拔自然地带,高原地带具有偏向极地的特征
∙C、高原地带具有与同纬度低海拔自然地带完全相同的热量背景
∙D、山地垂直带谱是水平带谱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而高原水平带谱却是山地垂直带谱在巨大高
∙程上的水平变异
2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A、7%
∙B、11%
∙C、23%
∙D、38%
3土壤的层次不包括()。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积淀层
∙D、灰质层
4岩石风化后就成了土壤。
5土壤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于外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1基性岩通常形成较厚的()。
∙A、黏质土
∙B、酸性土
∙C、碱性土
∙D、棕钙土
2针叶林地区一般的土壤是()。
∙A、黑钙土
∙B、栗钙土
∙C、灰化土
∙D、淋溶土
3土壤控制因素中,影响母质、生物、气候和地形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深度,产生内部层次分类的是()。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4只要有符合条件的岩石,就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但是有些地区会形成在地上,有些地区会形成在地下。
5我国西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石是碳酸盐岩。
喀斯特地貌分析
1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生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水流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砭石体的生长
∙D、地下洞穴的崩塌
2九寨沟及黄龙水系河床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钙
∙B、碳
∙C、镁
∙D、铜
3路南石林主要是()。
∙A、石英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4峰丛和峰林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基座连接的多少。
5钟乳石与石钟乳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的范围更大。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1以下区域中,地球上净初级生产率最高的区域是()。
∙A、北非
∙B、澳大利亚西南部
∙C、东南亚
∙D、北美洲北部
2德国气候学家柯本把整个地表气候划分成()个带。
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尔雅 现代 自然地理学 建网 课程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