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2353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89KB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
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
从而得出:
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
(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
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
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
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a1+b1=aba+b,a、b为互质数;
②a1-b1=abb-a,a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
这次五一长假,陈老师到舟山的普陀山游览了趟。
一上码头,我在路标上看到了这样一组信息。
2、出示信息。
(幻灯)
码头→前寺前寺→佛顶山
步行要21小时乘汽车要41小时
乘汽车要41小时坐缆车要31小时
3、师:
看到这些信息,你可以选择哪种方式到达佛顶山,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所需要的时间。
(板书得出):
21+4121+3141+4141+31
引导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
(1)上面这些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1/4+1/4)
(2)这属于哪一类的?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谁会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幻灯)
(4)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因为分数单位相同)
(5)那另外3组的分数又叫什么呢?
(异分母分数)
揭示课题
师:
XX说的不错,这类题目叫做"
异分母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相加减的方法。
(二)、尝试研究
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需不需要老师或同桌帮忙?
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可以使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
学生操作、交流、反馈(板书)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1/2+1/4=2/4+1/4=3/4
(3)画图
---------------
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势
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为什么?
(化成小数,这样计算简便)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化成小数来计算,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从1/2+1/3、1/3+1/4中任意选择一题,进行计算。
反馈时提问:
你是怎样计算的?
重点幻灯演示1/2+1/3=3/6+2/6=5/6,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1/3+1/4=4/12+3/12=7/12
咦,刚才不是很多同学喜欢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吗?
为什么现在全部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了?
(因为1/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呢?
(化成小数计算虽然很快,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这样做的,运用通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可以用在所有的异分母加法题中。
师:
要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
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计算题目选择什么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进行选择,那么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方法呢?
想一想为什么介绍这种方法?
学生看书,交流。
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1)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
(2)回忆一下,我们整数加法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写出这几道用减法验算的算式?
(板书)
3/4-1/27/12-1/45/6-1/2
3/4-1/47/12-1/35/6-1/3
异分母分数加法题,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得出两种计算方法,那么,异分母分数减法题,我们有办法计算吗?
请从这些异分母分数减法中任意选择一题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方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并观察一下验算是否正确?
反馈:
教师板书
(3/4-1/2出现两种情况,其余只出现一种解题方法。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
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我们可以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再加减。
对应算式并板书:
化异为同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幻灯出示)(并在书上补充完整)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幻灯出示)
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1/5+3/20=()/()+()/()=()/()5/6+5/12=()/()+()/()=()/()
5/12-3/8=()/()+()/()=()/()5/6-1/3=()/()+()/()=()/()
改错
创设生活情境练习
现在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各班都有读书串串烧,我们图书室这学期也新买了一些图书,我丛图书室的乐老师地方了解到:
幻灯出示: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2/5
科技书占总数的7/12
连环画站总数的1/10
请同学们从以上信息中任选2条,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反馈交流。
4、先计算,再想一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
1/2+1/3=1/3+1/7=1/4+1/15=
1/2-1/3=1/3-1/7=1/4-1/15=
5、思考:
()/()+()/()=11/12
要求:
括号里填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21+41=2/4+1/4=3/421+31=3/6+2/6=5/6
7/12-1/4=7/12-3/12=4/12=1/3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
(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3页内容,第104页~105页1、2、3、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
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揭示课题)
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
1.欣赏图案:
(出示课件)小精灵:
"
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
(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
课标"
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讨论交流:
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
(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
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
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
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
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
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提问:
谁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
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
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
(出示课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这一排花边。
他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三个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度7次就得到了这个图案。
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缩小排列的。
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的每幅图案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
小结:
这个板报的花边是综合运用了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设计的。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至身于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之中。
在上个环节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一一再现,回顾特征,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书上提供的板报花边图案,呈现的是图形与变换内容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运用了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
四、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1.做一做。
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2.练习二十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有的不只一条。
3.练习二十第3题。
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还不能解决,在小组内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空间感较弱的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知道旋转可使一个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切身体会到变换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4.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时请学生演示是怎样画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4、教学重点:
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5、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说教法
"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
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
说学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上课时,我出示一个"
圆"
和一个"
正六边形"
让两名学生上台做滚动实验,看哪一个图形滚得远。
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其中的奥秘,发现到正六边行有角,阻碍了滚动的力量,所以滚的慢,从而引入课题"
认识角"
.
(二)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循序渐进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观察角,感知角,出示主题图,指名学生到台前来指一指,说一说图中的物体哪些地方有角。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有角,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并让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角。
2、让生用纸条动手折出一个角,学生可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生观察结果和屏幕显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生概括出角组成是由1个顶点和两条直边所组成的。
并教予学生作角的标记方法。
3、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
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4、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一个活动角,再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得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的结论。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利用课件出示两个能明显区分大小的角,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辨别出角的大小,但对于两个边长短不一的角,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说法不一,这时我采用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再比一比哪个角大。
通过操作和展示,引导生归纳出: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并把它们标出来。
2、课本第68页上的"
比一比"
的第
(1)题。
3、找一找下图中有几个角?
(五)、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知道自己一节课来有什么收获,同时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以进一步巩固熟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①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布置作业:
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面的东西哪些有角。
五、说板书设计(略)
整堂课设计,我始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比、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说课稿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