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1655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15KB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庄子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唐彪也说:
“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
“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2、本课题的新的生长点。
注重综合应用于新课程教改实践,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小学生的潜在性和差异性,发展其个性特长,着眼于创新型人格素质的生成和培养,开展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
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的基本理念以及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课本界限,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2、理论价值。
(1)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日益突现出它的重要性。
对学生来说,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
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
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
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3)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同时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外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
本课题研究对深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研究过程
“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学要面向生活,教育要面向社会。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
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
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宗旨。
1、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0、10——2010、12)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各班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藏书及使用情况,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了解一年级新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5)、《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
(6)、《致学生的读书倡议书》,让学生了解读书的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第二阶段为研究实施阶段(2011、2——2012、7)
(1)、着手进行实验研究。
(2)、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2012、9——2012、12):
总结评估阶段。
(1)、整理材料、写出总结。
(2)、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
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
(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
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
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三、研究成效
二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根据“课内教方法,课外求发展”主张,从二年级开始,实验教师就把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作为课堂重点,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模式:
1、粗读文章,了解大意。
一般步骤是:
1、给课文标序号。
2、快速阅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主要内容。
3、尝试说一说主要内容。
2、细读文章,学习字词。
(1)认真读一遍课文,标出生字词(用固定符号,如生字圈出来,好词用▲▲),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懂,解决不了的标“?
”。
(2)写预习笔记。
内容大致为:
①我认识的字(组词);
②我积累的好词(选择造句或解释);
③我摘抄的精美句子。
3、熟读文章,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弄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写什么;
并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主要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感受深的句段(用曲线划)旁边,记下自己的感受,在不理解处画“——?
”并记下问题。
4、选读课文,积累答题。
(1)尝试解答课后“思考·
练习”。
(2)搜集资料(可以抄写、可以粘贴,内容要简短、精炼,尽量能记忆复述。
)。
实验老师把自学模式打印下发,让学生贴在课本封面后。
每次自学都对照进行。
这样学生上三年级就已经掌握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基本养成自学习惯,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所以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实验教师借鉴潍坊“主题阅读”的“大容量、快节奏”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配套的“快乐阅读”(校本课程)丛书中的相关内容进度学习。
(二)加快课堂教学进度
大容量、快节奏阅读,首先要打破常规,制订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语文课基本上是两课时学四到六篇文章,如果再用以前那种逐段分析、泛泛讲读的学法肯定完不成任务,所以每篇文章实验教师只根据教学目标,整合学生的疑问,提一两个重点问题,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学习思考,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
一堂课可以一个问题统领始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
具体方法根据教材特点,有时用辐射阅读方式,即一篇课文带几篇“快乐阅读”学习文章;
有时用整体推进方式,即先学完教材,然后根据单元专题推荐学习“快乐阅读”所有选文;
有时用穿插阅读方式,即让学生先阅读“快乐阅读”中的部分资料,然后再学教材,最后再补充学习“快乐阅读”中的其它资料。
实验教师严格按照每两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配套的“快乐阅读”丛书中的相关内容进度学习,将其作为硬件来执行,强制自己加快教学进程,保证完成课内阅读的目标,并且为“博览”和“广诵”留出充裕的时间。
(三)学生博览群书
博览是指对教材以外的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书籍的广泛阅读。
教材内容“精”读了,教师才有时间由“教会一本书”到“教好多本书”,从而“教会学生读书”,学生才有机会由“学一本书”到“读好多本书”,最终达到“会读书”的目的。
1、校本课程——课外阅读引入课内
本着课外阅读引入课内的原则。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发端,加强课内外沟通,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
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前,布置学生查找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等。
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如学习了《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后,推荐《长征的故事》等书。
为了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课题组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阅读能力、身心发展特点,自主开发了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即“快乐阅读”丛书)。
每一本“快乐阅读”的编排都有自己的特色,重点明确,选材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趋力。
校本课程与教材配套在课堂阅读,在教材的基础上向外多篇拓展,以一带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阅读量,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
2、指导方法——课外阅读不放任自流
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而在独立阅读刚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
课外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不仅收益甚微,而且还往往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误会,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不需要精研,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
因此实验教师开展了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a、好书推荐
选择阅读内容是大阅读实验的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本着“古今兼融”“中外贯通”的原则,课题组分年级推荐书目作为课外阅读书目。
例如三年级推荐必读书目四本:
《三毛流浪记》、《绿野仙踪》、《爱的教育》、《封神演义》;
自读书目推荐有《雷锋的故事》、《小兵张嘎》、《伊索寓言》等十几本。
b、特色作业
为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课题组设立了几样语文特色作业,既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又展示学生阅读水平。
(1)“书山有路”。
《书山有路》上不但有推荐书目、“亲子共读”要求,而且附有非常详尽的阅读建议。
学生每天阅读,就填写一次《书山有路》中的“阅读反馈表”,反馈表上要求学生填写好读书时间、读书内容、读后感等。
(2)“学海泛舟”。
每个学生一本16K的硬皮本,用精美的插页隔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资料积累”,是学习教材前后的资料补充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一些资料;
一部分是“文苑采撷”,每周一次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以此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效果。
一部分是“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习课文之后的小练笔,使读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阅读记录卡。
学生每读完一部“长篇”,就填写一张阅读记录卡,记录所读书的内容简介、阅读收获、主要角色、喜欢的章节梗概等。
此外每个学生一个阅读成长档案袋,里面有学生的“名片”,特色作业、最得意的阅读手抄报、最满意的读后感、获奖作文、阅读荣誉等。
3、大阅读课
为保障阅读的质与量,开设大阅读课。
一节导读课,教师在阅读课上或以身示范,与生同读,教会学生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并将之牵引到课外阅读上;
一节赏析课,如美文欣赏、古诗文欣赏、故事欣赏……并且能将一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
一节展示课,讲述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史记等,开展“名言警句发布会”“成语歇后语对接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手抄报展评。
(
四)学生广诵课外书
广诵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国学经典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全面推广,大量背诵。
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在这期间,背诵大量的中华经典文化,让孩子从小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奠定孩子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以陶冶其性灵,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
1、确定诵读篇目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实验教师将教委下发的《经典诵读》中推荐的30篇优秀诗文作为基础篇目,要求熟练记诵,又分级部增添了几部古典经文。
将《弟子规》《三字经》作为低年级诵读篇,三年级背《笠翁对韵》,四年级背《论语》,五年级背《道德经》。
要求不求甚解,粗知大意,侧重点是记诵。
2、诵读时间保证
诵读国学经典方法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念,多背。
(1)每周两节经典诵读课。
一节课老师简单指导,主要是范读,作简单讲解,学生自主背诵,老师检查。
另一课时多种形式诵读,齐读、比赛背、自主读、表演背等。
(2)每节课前齐背。
每节语文课前2分钟,进行集体经典诵读。
背得快的同学背,背得慢的同学读,背得最快的同学领背。
(3)每日午间一背。
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先是欣赏学校组织的“美文欣赏”,再进行“每日一背”,学生轮流上台,背出一首古诗或一段经文。
(4)课间也背诵。
让背书与游戏结合。
跳皮筋时背《三字经》和古诗,一边跳一边背诵。
不会跳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对对拍手背。
(5)每晚背书10分钟。
学生每晚的语文作业就是读书半小时,让学生背书10分钟,读书20分钟。
3、享受诵读快乐
古诗难背,经文拗口,但学生乐此不疲,主要是实验老师根据经典内容、学生特点选择了合适新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诵读经典的喜悦,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使诵读经典充满生机和活力。
(1)请跟我读。
老师先不说让学生背,只是范读、领读,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学生自念一遍,再念一遍两遍或多遍,再集体念或小组念或个人念……总之,就是反复反复再反复念。
学生没有负担,在一遍又一遍轻松地念中,自然而然就背诵下来了。
(2)花样诵读。
读经典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自主读,或默读,或拍手读,或当场试背,或比赛背,或表演背……。
读二十分钟后,老师可插进一个所读经文中的小故事,既是休息,又是激趣。
(3)鼓励赏识。
诵读经典不等同于语文、数学,随时可提可放,不要求整齐划一,快的尽管快,慢得只要跟着读,偶尔记得一些也可以。
背得快的当小老师领读或检查其它同学,背得慢的只要有进步就表扬,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就感。
(4)每天一百分。
学生背经背得越多越快,背得越快越快乐,就越喜欢背。
只要学生背过一段,就能得一百分,并且把分累加,可以得到几千分。
如《笠翁对韵》,有的学生每天都能得一百分。
看着得分越来越高,学生欢呼雀跃,争先恐后自觉背诵。
(5)展示平台。
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如:
经典诵读展示会,背得多的背,背得少的可以读,还可以唱诗、做游戏背、表演背。
平时一周一评比,背得快的名字上光荣榜。
学期末班级评选“诵读大王”,学校评选“读书明星”,发奖状、发证书,发书籍鼓励。
这些身边的读书模范,带动一批又一批同学捧起经典书本,朗朗上口!
精读、博览、广诵,轻松、简单、高效,还教育教学一个本真的面目,还教育教学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使语文教育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通过研究,实验班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强了。
学习兴趣比较表
n
浓厚
较浓厚
一般
无兴趣
实验后
40
32
9
3
实验前
14
19
5
1
从表中可见,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
之所以有此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五)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
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
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
在研究活动中,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
我们的教师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生,科研促发展是硬道理。
开展教育科研,教师是关键,评价是导向,学生是目标,学校是保障。
1、加强教学规范,推进教学改革。
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几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如:
(1)感知--讨论--反馈--实践与训练;
(2)创境--感知--参与--反馈;
(3)感知--训练--反馈--延伸;
(4)创意--议论--分析--明理等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
。
所以,增强实践活动,强调在"
活动"
中学,在"
中用,是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
建立了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相互学习,探究反思,交流提高蔚然成风。
3、以“活动”的理念改革教学,首先要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确立平等教育观、个性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学习观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去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要从“活动”的目标、内容、环节、组织各方面来优化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
4、以科研促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来,通过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结合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评优活动、活动化教学设计研究和评化、优秀论文评选、教学年会等,师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教研促进科研,全校构建起了6个自主创新教育科研课题,科研又带动教改,优化师资建设。
一年中,全校产生市名师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4名。
在市优课、论文评比评比等活动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成绩突出。
五、研究方法
总体策略:
以创新理论为指导,搭好研究操作框架,分子课题实施,分阶段落实,加强横向的整合,保证课题的质量。
1、理论研究:
收集文献资料,归纳优秀经验,形成自主创新性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以此指导实践操作。
2、实验研究:
建立实验班,制定“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实验班,通过实验班,进行综合实验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剖析、归类,注重调查研究分析,体现课题研究的规范化和质量。
3、行动研究:
组织全体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包括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等行动研究。
4、教例分析研究:
选择典型课例进行剖析和归纳,上升为自主创新性教学理论,并指导实践。
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年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
其中主要有: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
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
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
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
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
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二)保证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
1自读自悟。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
3.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