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812009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25KB
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行规划路线图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各国利率自由化进程中,贷款利率一般都较早实现了自由化,而存款利率较晚。
戴根有认为:
存款市场竞争过程的主动权在存款银行。
如果商业银行没有自我约束力,高息揽储,最容易出现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
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小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
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相当于放开了存款市场的所有利率。
实际上,对小额存款进行利率管制以降低银行存款市场的竞争是许多国家长期采取的措施。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央行始终对利率和汇率信号保持足够的调控能力,并将资本帐户放开的时间表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错开是极其重要的。
关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着力点,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说,一是要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特别是向上的浮动范围。
在该利率向下浮动方面,可以考虑支持和鼓励大企业发行公司债,使企业融资的利率更为灵活。
二是允许存款利率向下浮动。
以前曾经允许过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但由于我国尚未完全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有的金融机构运行比较差,反而倾向于用更高的利率吸收资金,通过高息揽储解决流动性问题。
在严格巴塞尔协议之后,商业银行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压力,就可能产生利率下浮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扩大利率放开的品种,形成基准收益率曲线。
利率品种结构要逐渐健全。
目前短期债券比较少,长期债券利率偏低,缺乏替代品种。
今后要使短、中、长期债券都有好的品种,为金融市场提供利率基准。
周小川同时强调,在判断利率走向时应特别注意,充抵外汇储备占款将影响央行的货币市场操作。
另外,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往往造成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波动。
敲定基准利率
2003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一次论坛上指出:
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确定基准利率。
这个基准利率确定后,才能确定利率结构、风险结构。
没有基准利率的确立,利率市场化就是一句空话。
有关专家认为:
基准利率的特征是市场化利率、基础性利率、传导性利率,应该从具备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市场利率中确定对象。
而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被确认为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银行利率在目前又是央行强制规定的,不是市场化的产物,对推行利率市场化不利。
看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中绕不过去的坎儿。
但究竟选择何种利率作为央行基准利率看法并不统一。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其他利率决定的参照体。
在利率市场化后,央行主要通过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来调节整个利率体系。
一般来说,基准利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首先,市场参与程度高,能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影响力大,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性;
其次,可控性好,要便于央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
第三,稳定性好,风险较小。
各国选择基准利率的原则可能差异不大,但在各个时期采用的基准利率可能是不同的。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以央行贴现率或短期政府债券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在实行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基准利率往往是一种货币市场利率。
货币市场利率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短期国债买卖市场等所形成的利率统称,一般有较强的联动性,并且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纽带。
央行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利率起到传导政策旨意和金融市场信息的作用。
我国市场化的航船已经启动,在利率全面市场化之前,选择并培育适合我国间接调控机制下的基准利率是当务之急。
有专家认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利率市场化实施过程中的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这是基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货币市场中的重要部分。
同业拆借利率最能反映银行流动资金的头寸,而银行超额储备的多少直接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市场能直接由央行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窗口有效地控制和影响。
而且,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会更为理性,同业拆借利率是比较稳定的。
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杨大楷教授认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比较重要的利率中,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最适合承担基准利率的责任。
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国债发行方式已实现市场化,可以说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完全是市场作用的结果,而且价格每天公布,具有公示效应;
国债是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商品,影响面广;
国债信誉良好,几乎没有风险,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大都以长期国债收益为基准线形成利率期限结构。
因此,经过改造和完善,国债利率将最合适也最可能成为我国市场化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
监管机制面临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有效运作的前提。
但要注意,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央行撒手不管。
利率市场化有以下两个含义。
第一,当央行决定基准利率后,银行存贷款等利率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在发达国家,利率是市场化的,但美联储(美国央行)决定联邦基金利率,欧洲央行决定其基准利率。
第二,央行决定基准利率的方式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即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间接调控体系,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制度等货币政策工具,在加强宏观调控、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率具有二重性,即它作为货币资金价格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两种属性。
作为资金价格具有自由的本性,作为政策工具具有可控的性质,这也构成了利率的内在矛盾。
利率内在矛盾的解决条件是利率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间接化。
一方面,使其自由本性尽可能地发挥,以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另一方面,通过间接调控,运用市场的力量使其自由本性为我所用。
这二者的统一就是利率市场化目标的多层次:
建立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体系。
布局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相关环境的完善与否。
首先,要调整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
在目前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和发展趋势下,大型商业银行应注重向国际金融市场扩张,而在国内金融市场,政府应扶持或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让它们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其次,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重资本市场而轻货币市场,在资本市场中重股票市场而轻债券市场,在货币市场中重同业拆借市场而轻票据贴现市场。
利率市场化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金融市场布局,要大力发展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其他债券市场。
再次,调整和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借鉴国际经验,逐步让贴现窗口作为最后贷款窗口,让再贴现率成为央行的有力货币政策工具。
进一步改善准备金制度,使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零息化,让准备金率成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
最后,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很重要的作用将是下一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目前我们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存在的问题是,期限品种结构不够健全,收益率的市场化决定程度不够高。
例如,短期债券品种相对较少,长期收益率理性化不够,看来显得偏低。
下一步,通过把品种补齐,增加一些政府债券或一些债券的替代品种,使短、中、长期都有良好的、充足的债券产品,减少行政力量的作用,慢慢增加市场深度,这样,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及各个金融市场运作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
1986年--2003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事记
1986年年初,央行允许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
9月,国家体改委和央行正式批
准温州市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试点城市。
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并为利率市场化环境建设作了部署。
1996年全国统一银行间拆借市场建立,并实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国债发行正式以价格招标进行,标志着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开始。
1997年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改革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使再贴现利率首次成为独立基准利率;
政策性金融债实行利率招标发行,即金融债利率市场化开始;
扩大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扩大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最高上浮幅度,由40%上浮到50%。
1999年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期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年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
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
2003年12月,在央行制定的贷款利率基础上,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两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保持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
利率市场化重定游戏规则
利率自由化涉及到政府政策的修正,涉及到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的改进,涉及到金融体系方方面面的变化,因而从一国的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金融行为的收益到成本、从各经济主体的思想意识到经济行为等,都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利差缩小导致商业银行重新洗牌
自从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存贷利差逐步缩小。
这是因为当利率由政府统一制定或央行限制转向由银行自主决定时,各银行为保住优势地位,争取资金来源,将竞相提高利率;
为扩大资金的运用,吸引借款者,又不惜降低贷款利率。
自去年开始,国内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地方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已经展开了"
贷款营销"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争夺客户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竞争手段,许多大企业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焦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利差持续下降,经营收入减少。
譬如,鲁花集团和龙大集团是烟台市的两个大企业,当然就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
黄金客户"
,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展开利率"
鲁花集团一位副总证实,他们已经得到国有银行4000多万元的基准利率贷款。
20世纪60-70年代,同样的规律在英、法、德等国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
当时,这些国家银行存贷款的利差由4%下降至2%左右,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由于竞争能力差而亏损或破产。
美国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3月,大约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在这一过程及其之后,美国遇到的最严重问题是银行倒闭数量增加。
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3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戴根有指出,放开货币资金价格,即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
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存贷款利率差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平均占95%以上)。
利率币场化后,商业银行间存贷款市场的竞争,势必缩小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使商业银行面临整体利差缩小和经营困难的局面。
结果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的份额急剧下降,甚至会被挤出市场。
但同时,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认为,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使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资金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促进了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完善内部定价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了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
有利于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国有银行创造比较规范的经营环境。
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变革。
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根据客户与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利率自由化引发利率变动效应
利率管制时期利率水平一般偏低,即低于均衡市场利率水平,甚至为负值,且带有刚性。
利率自由化导致大多数国家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许多是由负值转为正值。
而且,资金越缺乏的国家,利率管制得越严,利率压抑得越低,利率管制放开后,实际利率上升的幅度也就越大。
利率全面放开后,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出现更频繁的波动,几乎是所有实践利率自由化国家所经历的,然而频繁波动时期的长短和波动的幅度随金融市场完善的程度和宏观经济所处的状态有所不同,宏观经济环境是确定利率放开后实际利率水平及其波幅的关键。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具有平稳金融市场的功能,它能降低利率波动幅度,而且使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于资金成本有一定的刚性,因而有较稳定的存贷利差。
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利率全面放开后也出现利率水平的较大波动,但随后即保持相对平稳,波动的幅度比发展中国家要小,而亚洲国家及拉美国家则利率波动幅度较大。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复杂,与利率管制下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
因为当前国内的商业银行是在没有经验的条件下参与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之中的,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水平的难度大。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出现了困难,风险较大,利率市场化后,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那么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亏损倒闭的风险将会增加。
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
国内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居民、企业、政府和金融中介机构。
这些参与主体由于性质不同,利率自由化对其行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它们的行为对利率的作用结果也存在差异。
作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居民和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理性,或者说其理性将随金融的深化而不断加强。
在利率自由化的环境下,利率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变动频繁,未来收益变幻莫测,必然导致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
首先,利率市场化后,客户可以像购买其它商品那样,挑选满意的银行和产品;
其次,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及职业等综合情况决定贷款利率;
第三,利率的变化将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使金融资产持有者损益不确定性增加,需要学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
同时,中小企业贷款会更容易,企业融资往负债方向倾斜。
据分析,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有利于推进金融机构改革,有利于抑制民间高利贷、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
新的利率政策给商业银行更多的利率浮动范围,商业银行在展业时,充分考察中小企业实情后,根据确定的贷款风险,可以适当提高利率,这样企业得到了资金支持,银行也可获得较高收益。
利率自由化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影响可以由其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来反映。
首先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证券化,包括资产证券化和负债证券化,指金融机构持有证券额占总资产的比率及其发行证券融资占总负债的比率上升的趋势。
这种变化趋势完全是银行随金融环境变化作出相应金融决策的反映。
具体而言,负债证券化是银行对投资者行为变化的反映,银行通过发行各种期限的商业票据或金融债券,既可调节资产负债期限缺口,又可以满足储蓄者对流动性的偏好,以吸引储户,扩大资金来源。
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追求自身资产流动性的结果。
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大,为银行资产负债的证券化提供了可能和推动力。
同时,也是银行业绕过利率管制和金融管制以追求高收益率所带来的副产品。
其次,银行经营全能化。
随着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利率竞争基本趋于稳定,而非价格竞争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长期、主要的竞争形式。
在自由化的竞争环境里,银行业发现单靠传统业务已明显跟不上形势,它们不得不大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朝着全能化银行的方向发展。
银行全能化指的是银行不但从事传统的货币业务,而且涉足于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甚至实际投资等方面的业务。
譬如,1989年1月联邦储备银行又准许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摩根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太平洋安全银行等5家银行包销企业债券,并考虑逐步放开不许银行包销企业股票的限制,使银行业直接参与证券市场与证券机构的竞争。
目前全能化银行已成为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一种发展趋势。
第三,表外业务发展与扩大。
金融创新和利率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的证券化,证券化又创造了大量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称为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主要有承诺、保证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互换、金融期货、期权等)进行盈利的市场交易行为。
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利率管制的解除和银行竞争的激烈,寻求表外业务自然成了银行业获得较大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表外业务的扩大也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是整个金融系统的隐患。
利率自由化与经济发展
利率自由化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应当是利率自由化改革是否有意义的关键问题。
实行利率自由化将产生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就业效应,从而促使投资增加,并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首先,利率自由化与储蓄效应。
一般理论认为,利率与储蓄之间存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总体上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利率与储蓄正相关。
利率自由化导致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上升,且一般是从负值转为正值。
利率自由化不但通过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增加储蓄者的预期收益率、诱导储蓄者增加储蓄偏好,以提高储蓄率,而且也通过改变储蓄环境,提供储蓄的便利性使储蓄对居民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影响利率自由化储蓄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利率自由化与投资效应。
在利率自由化环境下,利率和企业投资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利率自由化使资金价格变动频繁,利率风险增加,影响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导致投资主体向着多样化和短期化方向发展。
同时,投资者的预期心理会改变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以致改变利率水平。
利率自由化确实普遍地提高了实际利率水平,基本上能使实际利率水平维持正值;
正值的实际利率有利于提高投资的质和量。
然而,这种投资效应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
短期内,由于利率自由化可能带来投资环境的很大改变,使投资预期收益变得更加不确定,不但不能提高投资率,还可能阻碍资本形成。
利率自由化能提高投资的质和量应是一种长期效应。
另外,从长期看来,利率自由化具有提高投资效率的趋势。
最后,利率自由化与GDP增长的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认为,金融政策中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金融抑制、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将阻碍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才会促进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利率自由化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大幅上升,一方面可以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
在这个意义上说,利率自由化有利于经济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再说,由于利率自由化可以提高金融效率和效益,这本身对经济增长又做出了贡献。
因而,总体上利率自由化应有利于经济增长。
全方位影响证券市场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因此是全方位的,证券市场在这一重大改革中也会受到很深刻的影响。
主要有:
第一,改革初期,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动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但会越来越小。
利率市场化初期可能会导致利率暂时上升。
被抑制的利率复归上扬,将会从证券市场吸引走部分资金,从而导致证券市场"
失血"
和趋弱,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更可能如此。
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不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各金融市场的价格就由市场决定,资金流的规模将大大增加,流动方向和方式将更加丰富,但波动会比初期减少。
第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
在发达国家,短期利率水平由货币市场上的拆借和债券回购利率决定,中长期利率水平由债券市场上的现券交易到期收益率决定,商业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决定的各期限利率水平和自身经营情况来进行存贷款利率的决策。
虽然我国目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已经放开,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官定的,而所有的浮动也是有管理的浮动。
它决定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运行区间,制约了同业拆借、债券现券交易、债券回购的交易活动,使得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难以发挥影响社会预期利率水平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后,债券市场现券价格和债券回购利率的运行空间拓宽,市场交易将更趋活跃。
利率市场化不仅有利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债券市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第三,将会对个股产生不同的影响,对金融类股票的先期冲击比较大。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将根据企业不同资信状况和风险程度,进行贷款决策,制订不同利率水平。
那些资质优良、信用程度高、经营风险小的上市公司,其贷款利率可能不升反降,从而融资环境更为宽松有利,这样会加剧上市公司的两极分化。
利率市场化会为上市公司提供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促进上市公司良性发展。
第四,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券商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券商融资渠道,减少筹资成本。
利率市场化以后,券商的融资渠道会大大拓展,券商可以在利率的指引下,自主地在市场上进行融资,克服资金不足问题。
证券公司可以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拆借资金,由于银行资金充裕,银行富余资金将流向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对证券公司的拆借利率将趋于下降,这样有利于减少券商筹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
还有利于券商运用新的交易工具规避风险。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风险促使金融机构开拓金融创新业务,通过衍生性金融工具达到避险目的,比如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利率掉期、债券期权、利率期权等。
利率管制导致的金融资金"
体外循环"
尴尬境地,"
有钱贷不出"
与"
有人贷不到钱"
相并存的矛盾局面,既妨碍了金融资源最优配置,又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所需。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在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要素价格领域,约束依然存在,比如作为重要要素价格的资金价格--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这一矛盾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而变得更加突出。
利率管制造成利率这一重要的价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央行 规划 路线图 利率 市场化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