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08088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28.73KB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
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
闭卷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
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
交卷时只交答题
卷。
汉字(10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下边句中的横线上。
(2分)
岁月在静静地流淌,记忆的天幕里,初中时光溅落下来,荡yàng
()起一片金色的lián()漪,久久不散。
2.改正下边句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迥异的书法,或古朴,或隽秀,或
雄浑,或漂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至。
3.读下边的一则广告语,解释下边两个加点”报”字的不同含义。
(2分)
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
4.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联字组词的方式,对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幽
“字至少做出两种解释。
(2分)
读书怡情,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培根《谈读书》)
5.请在下边的括号内各填一个恰当的字,并分别解释所填充的这个字的意
思。
(2分)
博()众长异()纷呈
阅读(60分)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阅读下面两则与”荷花”有关的文言文,
回答文后问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
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
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⑵余以为妙绝
7.请给【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两个逗号,使句子读起来顺畅。
(2
分)
8.将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9.【甲】文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高尚品格。
在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杜甫在《望岳》一诗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分)
10.读文赏荷。
(4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回答)(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
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
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二、”我要给孩子们好好讲讲月亮,这个枕头本就该是妈妈的,上
帝,请先靠边站。
”阅读《月亮是妈妈的枕头》一文,回答问题。
(13分)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
◇朱成玉
①拗不过一个老师朋友的再三请求,我这个”知名作家”只好临时客
串,给她的学生们上了一堂作文课。
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我做了三张卡
片,上面分别写着:
落叶、微风和弯月,我想让孩子们用尽可能多的词汇来
比喻它们。
卡片在孩子们手中快乐地传递着,仿佛在传递一个快乐的消息。
他们浮想联翩,各种各样的比喻层出不穷,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孩子们
天真的想象。
②我拿着那充满童稚的卡片,一张张读下去,”落叶是秋天的信笺”,”
落叶是冬天的请柬”,”微风是我在夏日午睡时,外婆手中轻轻摇动的扇
子。
”“弯月是被嘴馋的天狗咬了一大口的月饼”,每每读到这些精彩的句子
时,我都会让写下这个句子的那个孩子站起来,顺便夸赞他们几句,满足一
下孩子们小小的虚荣心。
孩子们活跃极了,对那些写出了精彩句子的同学给
予长时间的掌声。
这堂作文课既生动又活泼,比我预想中的效果要好。
在旁
边听课的朋友也偷偷为我竖起拇指,对这堂作文课很满意。
读到最后,我的
眼睛一亮,被一个更为新颖的比喻吸引了:
”_______A______。
”虽然新颖,
但我认为这个比喻句不大贴切,为什幺单单是妈妈呢?
我这样问的时候,那
个叫陈露的小女孩站起来,涨红了脸说,”妈妈累的时候可以枕着它好好睡上
一觉。
”我说,”不如改作’弯月是上帝的枕头’,因为上帝在天上,离那个枕头
更近些,呵呵。
”我和她开着玩笑。
她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依旧涨红着
脸,好像是要为自己辩解,却欲言又止。
我便借题发挥,让同学们来评判这
两个句子,哪一个比喻得更贴切一些。
同学们立时乱作一团,叽叽喳喳地开
始评判,或许是孩子们慑于老师的权威,最后一致认定”上帝的枕头”更为贴
切。
③”_______B_______。
”这是我听到陈露声若蚊蝇的唯一的一句辩驳,
在孩子们的喧嚣里,显得有些纤弱无力。
④下课后,朋友对我说:
”陈露的那个比喻句是有根据的,因为她的妈
妈就在天上。
从她一出生下来,她的妈妈就去世了。
”我无比惊讶,”那你为
什幺不早点提醒我?
”我埋怨着朋友。
⑤”可是陈露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她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朋友说,”
上学第一天她就偷偷和我拉钩,让我为她保守秘密。
现在,还整天和同学们
炫耀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呢。
”
⑥我懊悔不已。
我犯了一个多幺大的错误啊!
”弯弯的月亮是妈妈的枕
头”,回头重新想想,这个比喻句是多幺贴切!
妈妈在天堂里,不是正好可以
枕着那轮弯月吗?
那枕头是妈妈的。
我的耳边一直回荡着她为自己辩驳的
话。
这里面裹着一颗多幺执着的爱着妈妈的心啊。
我仿佛看见,她正捧着妈
妈的照片,委屈地掉着眼泪。
她想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枕头,却被我无情的夺
走了。
我给孩子那颗固执又柔软的心,泼了冷水,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⑦”明天让我再给孩子们上一节作文课吧。
”这一次,变成了我对朋友
的请求,”我要给孩子们好好讲讲月亮,这个枕头本就该是妈妈的,上帝,请
先靠边站。
” 11.结合语境,将下边两个句子恰当地填入②③两段划线的
A、B处(只填序号)。
(2分)
⑴那枕头是妈妈的⑵弯月是妈妈的枕头
1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月亮是妈妈的枕头”这个比喻饱含着小女孩陈露怎
样的感情?
(2分)
13.作者在第②段中说:
”虽然新颖,但我认为这个比喻句不大贴切。
”可在
第⑥段中却说:
”这个比喻句是多幺贴切!
”作者这样说是不是前后矛盾?
为
什幺?
(3分)
14.文章最后一段,”我”为什幺要请求”再给孩子们上一节作文课”?
(2
分)
15.仿造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从”落叶”、”微风”、”弯月”中任选一个词
语,再写一句话。
(2分)
16.面对”落叶”、”微风”和”弯月”,孩子们表达出了不同的看法。
正如诗人
刘禹锡面对秋天,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请你写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
(2分)
三、”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唐宋诗词中
的物候学知识》一文,回答问题。
(12分)
唐宋诗词中的物候学知识(有删改)
◇叶岱夫
①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人们,经过一个盛夏以后,就希望秋天的到
来。
但是,秋天来临的指标是什幺呢?
众所周知,汉字的”秋”字从”禾”旁,
《说文》把秋字当作禾谷熟之解。
德文秋字和收获同为一个字,英文秋字的
意思即是落叶(fall)。
其实,秋天的物候学解释可以在我国唐宋诗人的诗词
中找到答案,成语”__________”就是以生物信息反映气象信息的一个秋天来
临的重要指标。
它是由唐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演变来的。
为什幺一到秋天树叶就会飘落呢?
原来植物的叶表面有许多小孔,叫做气
孔,有些树木的叶表面竟然有1万多个气孔。
这些气孔是水汽及其他气体出
入流通的门户。
当秋风送爽、气温日趋下降,空气干燥时,树木中水分蒸发
蒸腾很快,但树根吸收的水分远远跟不上叶表面蒸发蒸腾消耗的速度。
水
分、养分不足,树木本身不再进行自我调节,树叶便开始干枯。
树木为了生
存,叶柄和叶茎的连接处生成隔离层,再加之气温低,使叶绿素遭到破坏,
叶黄素等开始活跃,树叶就会由绿变成干黄,在秋风吹动和自身重量作用下
纷纷飘落了。
③唐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四句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
一
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种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
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
天来临的指标是什幺呢?
这在许多唐宋诗人的诗词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
李
白诗: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有诗云: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经后人查证,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为”春风
又到江南岸”,经反复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写下了”绿”
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都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
学上,花木抽青就成了春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之一。
⑤从唐宋诗人的吟咏来看,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
杨柳抽青之所
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
其一,因为柳树抽青早;其二,因为
它分布区域很广。
唐李益有诗云: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刘
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足见
从漠南到蜀东,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
王之涣着《出塞》绝句有:
”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寓意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
子。
17.根据语境,在第②段中的横线上填入一个四字成语。
(2分)
18.为什幺一到秋天树叶就会飘落呢?
概括第②段内容作答。
(50字以内)
(2分)
19.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哪两段之间才能使文意通
畅?
(2分)
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
然而,各种树木抽青的
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标呢?
20.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幺?
(2分)
A.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就成了春天来临的重要指标之一。
B.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就成了春天来临的重要指标。
21.认真阅读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绿”字与”到”字相比究竟好在
哪里?
(2分)
22.古诗词中还有许多与物候有关的诗句,除本文提到的外,请再写一句。
(2分)
四、”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阅读《白鹭》及
《关于散文〈白鹭〉》两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白鹭
◇郭沫若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
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④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
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
黑。
⑤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
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学年 第一 学期 期末 调研 考试 年级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