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内部监督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0213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80KB
对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内部监督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docx
《对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内部监督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内部监督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是要建立健全组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
在干部的推荐、考察、讨论、研究等环节,都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对发现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
做到环环有人把关,事事有人负责,每一个程序都坚持原则,每一个结论都有事实依据,切实防止和克服因组工干部作风不深入、工作不细致、程序不严谨等原因造成的考察结论失真,用人失误等问题出现。
三、要创新监督办法,拓宽内部监督渠道。
干部选得准不准,组工干部是否行为规范,群众最有发言权。
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现干部工作由封闭运行向注重群众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运作转变。
一是依靠信访举报监督。
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言路,及时发现和解决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建立“部长接待日”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地听取群众反映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水平。
二是开展民主评议监督。
要制定科学的民主评议表,将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各项指标进行量化,通过召开评议会、登门走访等方式,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开展评议。
实行定性评议与定量评议相结合,把评议结果与组工干部的评优评先、升迁降免挂钩,对评议结果得分偏低的,要批评教育,帮助查找问题并限期整改。
三是聘请组工干部形象监督员进行监督。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普通党员群众中聘请有一定政策水平、公道正派、群众比较信任的代表作为组工干部形象监督员。
要定期召集监督员碰头收集、通报情况,组织他们经常参与不需要保密的干部工作有关活动,对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对组织部门干部的监督落到实处。
四、要抓住监督重点,滤布提高内部监督质量。
开展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内部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前移是关键,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防范,从干部选拔任用的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内部监督工作从干部纳入组织视野开始,就要启动全程监控运作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住干部推荐提名、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
在推荐提名时,呈报的干部名单和材料,必须要到干部监督机构备案。
研究干部考察方案和考察人选时,必须要有干部监督机构的人员参与或征求干部监督机构的意见。
在考察酝酿时,应实行“双向”考察制度,即在按程序考察拟提拔干部的同时,干部监督机构还应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组成调查组,就一些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调查核实,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在研究讨论时,上会之前应听取干部监督机构的意见;
上会时,要有干部监督机构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要对研究的干部任免事项发表明确意见。
五、要严肃组织纪律,确保内部监督效果。
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把坚决防止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的重点。
要严格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的六条基本原则,严格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把好选人用人关。
要加强内部监督成果的运用。
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对通过监督发现的问题和干部群众的反映,都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该澄清的及时澄清,该纠正的要及时纠正,该谈话教育的及时谈话教育,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要坚决查处,及时通报,绝不姑息迁就。
《对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加强内部监督的几点思考》
附送:
对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文章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结合绍兴县农村经济实际,从三方面阐述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过对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列出目前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点建议意见。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存在问题意见建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课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属全国十大经济强县,但70%以上的人力资源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已成为绍兴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
如何进一步加快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把农村劳动力“包袱”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自身能力决定了三农问题能否真正得以最终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农问题已非同一般,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即:
农民向市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资料显示,201X年全县三产比例中农民占GDP比例不到7%,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仅占8.9%,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占到91.1%。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而这些劳动力要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从事简单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口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这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条件。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越来越大,农村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绍兴县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要靠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社会闲置的“存量资产”。
我们要把农村人力资源这个丰富的“存量资产”盘活,让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出来,让蕴藏在农村的巨大发展潜力喷涌出来,必须要加快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九十年代末我县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压滤机滤布盘活了物质形态的存量资产;
现在我们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则是盘活知识形态的存量资产,这种资产更具倍增效应,其作用和影响无异于一场深刻的农村变革。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全民素质,创建学习的有效抓手。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当之快,如果不注重学习,靠吃老本,今天的人力有可能就会变成明天的庸才,这就对农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长远来看,农村劳动力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非农产业,不管入城还是进企打工,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机。
绍兴县是全省首批教育强县,基础教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在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是一条“短腿”。
而通过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深入开发,可以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素质,促进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的架构,加快知识型农民的成长。
二、当前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前提。
尽管我县经济较为发达,近年来,已吸纳了大量农民就业,但受主客观诸多因素影响,仍有相当数量的劳动力闲置在农村。
一是受自身素质的制约。
统计资料表明,全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学历以上的为6.56万人,占10.7%;
初中学历22.52万人,占36.5%;
小学以下的32.08万元,占52%。
女性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多出6.4个百分点,大量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
由于其知识化程度不高,技能缺乏,导致接受信息慢,适应能力差,从业范围狭小,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力。
二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制约。
虽然我县已打破了城乡就业“户籍壁垒”,取消了种种不合理收费,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根深蒂固的城乡不平等仍阻挠着农民向城镇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散布在农村,特别是失土农民既失去了土地,也没有工作岗位,又不能享受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待遇,农村劳动力要享受城镇待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是受外来劳动力冲击的制约。
目前,我县经登记在册的外来工就业14万人,预计未来五年,我县将新增外来劳动力3万人,外来工与本地农民相比,更能吃苦耐劳,且工资报酬不高。
在同等条件下,企业更乐意招收外来工,造成没有一定技能的本地农民很难找到工作。
与此同时,我县农村新增劳力市场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大量廉价的外来工涌入我县,本文来自.gongwen123.给本已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供给更是雪上加霜。
2.农村技能培训现状不容乐观。
我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县技术工人仅为29192人,其中初级工19204人,中级工9256人,高级工406人,技师320人,高级技师6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培训主体分散化。
技能培训资源比较分散,政出多门。
据调查,涉及劳动技能培训考核,并具有发证资格的部门有七个,全县18所成人学校,156名教师,布局散,规模小,设施差,资源实际利用率也不高。
二是培训机制利益化。
一些培训机构办学思想不端正,着眼于部门利益。
由于实行考教一体化,培训机构实际上就是考核机构、发证机构,致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培训内容僵化。
教学业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偏重于企业职工“点菜吃饭”,当家的常用培训项目就这么几个,常年不换。
培训形式单调、不灵活,大多沿袭了普教型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缺乏吸引力。
四是培训时间短期化。
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追求“短、平、快”,短期培训占了较大比重。
成人学校普遍参与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虽然可以获得一部分经济收入,但从总体看,造成低档次重复分散办学。
3.学校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存在脱节。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是越来越高。
而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现状看,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很少深入生产第一线或深入农村调查农业现状与需求,对农村究竟急需哪方面人才不甚清楚,因而学校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可能并不是现实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存在着注重向外输送人才,攀比城市就业率,忽视本土人才开发的问题,从而导致学校在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农村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组织和资金投入.freekan.。
从调查来看,近几年来,虽然我县对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政策资金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从总体来看,对如何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资金怎样筹集,有谁承担,如何支配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到目前为止,绍兴县还没有出台一项有关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意见,各部门、各镇街基本上各开门户,各行其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三、加快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1.明确一个目标。
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以增强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重点,全面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我县从农业人口大县到人力资源强县的战略性转变,为我县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服务。
具体而言,可在“三个一”上下功夫。
一是构筑一个网络化现代化开放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打破部门分割,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三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
把县职教中心办成全县性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依托中心集镇,将区域性成教中心办成集企业职工、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化教育机构;
以各镇街成教中心为基地,设立教育点;
有条件的村还可建设多功能的“农民文化教育中心”。
二是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全面普及初级工培训,重点抓好中级工鉴定,突破考核高级工资格,尽快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使全县职业资格证率有一个大的提高。
滤布
三是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民远程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使受训农民的总体上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2.推进两项改革。
一是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成人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农科教结合。
1多元化发展。
要按照"
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发展农村职业学校。
各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实际,科学设制专业和课程,适度超前,多元发展。
2区域化布局。
以创建区域性成教中心为载体,改变目前成校“小而散”的状况,实现区域内归口分类、联片统筹,协调培训项目,做到资源共享。
实行成职分离,成教中心不再招收职高学生。
引进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⑶标准化校舍。
加大投入,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用五至五年时间,完成对成教校舍的改建、扩建和重建。
新校舍要具备多项功能,融党校、团校、妇校、人口学校、法制学校、农函大、老年大学等为一体。
3市场化运作。
成校的基本定位仍然是公益性、服务性、社区性的教育培训中心,但培训内容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社会,紧贴农民,紧贴市场,符合产业发展方针。
把竞争机制引入成人教育领域,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允许有条件的民办机构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对民办培训机构与成人学校一视同仁。
4现代化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克服课堂授课单一模式,积极组建实习场所,探索采用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推进用工制度改革。
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在技术性职业工程中建立起素质门槛,推动劳动者参加必要的职业培训,做到上岗必先持证。
职业介绍、企业招工和个体工商登记等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持证上岗必须先持证。
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实行低收费、优服务、广覆盖。
严禁乱收费、虚考核、滥发证等行为,实行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
认真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考教分离,可考虑设立统一的职业技能考试中心。
拉开技术工人与普通工人工酬档次。
争取五年内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初级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70%以上。
3.强化四项培训。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
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一是订单培训。
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收集用工信息,联系输出单位,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一批,合格一批,输出一批,走培训、发证、输出“三位一体”的新路子。
二是技术培训。
建立有效的职工培训体系,开展职前、职中、职后的全方位培训,满足劳动者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为职工创造不断受教育的机会,实行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个人努力与企业支持相结合,尽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特别是复合型技工和高级技工。
三是转移培训。
通过“农函大”、“农夜校”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注重对失地农民的转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机率。
大力推行创业培训,增强创业意识,掌握致富本领,提高创业能力,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农村劳动力,改变依靠体力生存的状况。
积极开展第二技能培训,形成“一专多能”技能结构,使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现代文明要求。
四是学历教育。
大力普及高中段教育,使我县农村新生劳动力高中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
与有关院校合作办班,举办农村特色的大专班、本科班,改变目前农村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低的状况。
4.加强组织和政策扶持。
要加强规划,落实责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富民强县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券”制度,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教育形式发给职工,每个职工根据岗位工程特点定期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
政府在土地征用补偿金中提取部分资金,用培训券形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
学校与培训机构提供“菜单式”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让农民自己“点菜”培训,包教包会,直至学会。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第一资源的战略性投资,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对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培训经费由政府“买单”。
对低保对象、农村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则不计培训次数,一律由政府出资。
三是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政府对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参照下岗职工进行政策扶持,失地农民兴办工商企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步到位,并适当减免相关税费,政府可设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成就奖。
四是加大技工队伍培育力度。
组织开展优秀技工评选活动,将优秀高级技工列入县拔尖人才予以培养,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工人的氛围。
五是列入对镇、街、部门的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
(企业出订单学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对绍兴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部门 选拔 任用 干部 加强 内部 监督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