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讲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801412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22.65KB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讲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讲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讲练含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统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碳酸钠、硝酸银和硫酸钡等。
7、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等。
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8、酸:
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盐酸、硫酸和碳酸等。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9、碱:
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等。
10、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硝酸铵、碳酸钙和硫酸钡等。
(二)、物质分类
金属单质
混合物根据所含
单质元素种类非金属单质
根据所含稀有气体单质
物质物质种类根据所含有机物
纯净物元素种类根据氧化物
化合物有无C酸
无机物碱
盐
二、原子
(一)原子发现史
1、道尔顿:
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2、汤姆森:
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分的。
并设计了一个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像葡萄干布丁,其中葡萄干是带负电的电子,布丁是带正电的物质。
3、卢瑟福: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现象:
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不改变原来方向;
②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
③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2)现象分析:
①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带正电的α粒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斥力,方向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过来说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3)结论: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二)原子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
1、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三)原子或分子的基本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能用性质解释生活现象。
2、粒子之间都有间隔;
2、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3、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由直接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理解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
(2)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
(4)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五)电子的排布
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
(1)第1层最多2个电子;
(2)第2层最多8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8个。
3、结构示意图含义:
圆圈(原子核);
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
弧线(电子层);
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4、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形成离子
金属原子
1-3(H、He除外)
易失去电子
阳离子
非金属原子
4-7
易得到电子
阴离子
稀有气体原子
8(He2个和离子除外)
性质稳定,不得失电子
5、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
在原子中: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在阳离子中:
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在阴离子中:
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三、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分类:
阳离子:
(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的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的离子。
3、书写: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
4、原子、离子、分子的关系。
四、物质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①、金属单质,例如:
金、铁;
②、非金属固体单质,例如:
碳、红磷、硫磺、硅
③、稀有气体单质,例如:
氦气、氖气、氩气
题型一
物质分类
【经典例题】【2019湖北武汉】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C.汽水D.水泥砂浆
【答案】A
【解析】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水泥砂浆中含有水泥、黄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A。
【点睛】在熟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经典例题】【2019辽宁本溪】下列各斟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C.D.
【答案】B
【解答】解:
A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抓住物质的组成以及有关的概念进行。
【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
氢气、空气B.氧化物:
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C.酸:
硝酸、硫酸铜D.碱:
火碱、纯碱
A、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铜、五氧化二磷都属于氧化物;
故正确;
C、硫酸铜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D、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趁热打铁】
1、【2019湖南益阳】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CH3COOHB.CaCO3C.Ca(OH)2D.MnO2
【解析】A、CH3COOH是醋酸,属于酸,错误;
B、CaCO3是碳酸钙,属于盐类物质,正确;
C、Ca(OH)2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错误;
D、MnO2是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错误;
2、【2019湖南邵阳】“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图A表示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图D可能表示氧化物;
故选项正确;
D。
3、【2018山东省济宁市】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
B.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
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
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
【解析】A、H2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H2S、H2SO3、H2SO4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都属于酸,故正确;
C、NaOH、Ca(OH)2、Fe(OH)2都是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都属于碱,故正确;
D、NaCl、Na2CO3、NaHC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
故选A。
题型二
分子
【经典例题】【2019辽宁辽阳】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
【点睛】本题不难,熟记分子的基本性质(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019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2、【2019湖北武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错;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
C、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故C错;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正确。
题型三
原子结构
【经典例题】【2017内蒙古巴彦淖尔】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质子数是92,则原子序数为92,故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故说法正确;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在原子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常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019江苏省盐城一模】2015年10月,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解析】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
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
2、【2019四川泸州】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b=。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答案】
(1)正;
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2;
1。
(3)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故填:
正;
(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
2;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题型四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
【经典例题】【2019湖南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解析】A、由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
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x=17﹣2﹣8=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圆圈内的数字是17,为氯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经典例题】【2019江苏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B.水C.氯化钠D.金刚石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经典例题】【2019四川攀枝花】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
(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 。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
(4)B粒子与D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1)4;
(2)13;
(3)CE;
(4)NaCl。
(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共有4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13;
(3)上述五种粒子中,CE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3相同。
(4)B粒子是钠离子,D粒子是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019广西桂林】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
【解析】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国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2019.云南】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B.
C.
D.
【解答】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3、【2017山东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故选项错误;
C、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D、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4、【2017天津市】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填数字)。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离子”)。
(1)3;
(2)得到;
(3)原子。
(1)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B、C、D所示粒子共含有3种质子数,共表示3种元素;
(2)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
故答为:
题型五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
【经典例题】【2019山东潍坊】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解析】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018山东烟台】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解析】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D、离子、分子、原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错误;
故选C。
2、【2019广东省梅州一模】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一 物质的分类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讲练含答案 人教版 中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物质 分类 构成 微粒 讲练含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