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0799598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70KB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不求甚解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答案:
邓拓|《燕山夜话》
解析:
第一空要根据要求填写原名,不能填写笔名,书集句要用书名号。
点评:
对于文学常识在学习中要准确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藻饰zǎo狡黠xiá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nàn咀嚼jiǎo味同嚼蜡jué
C、滞碍chì劝诫jiè抠字句kōu
D、轻鄙bǐ粗糙cāo吹毛求疵cī
答案:
A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B“嚼”读jué,C“滞”读zhì,D“鄙”读bǐ,答案为A。
点评:
对于文学常识在学习中要准确记忆,丰富自己的知识。
3.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她的温声细语在耳边流淌,仿佛阳光穿透浓荫,撒下一地的色彩斑澜。
B.让我们以志向为矛、以坚韧为弓,持之以恒地捶打命运这堵厚实冰冷的墙。
C.读书可不求甚解,但不可潦草应付;可咬文嚼字,但不可吹毛求次。
D.一阵暖风熏过,花儿们抖落一冬的沉闷,相互拥抱嘻闹。
答案:
B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A“澜”为“斓”,C“次”为“疵”,D“嘻”为“嬉”,答案为B。
点评: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xx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答案:
C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A句压缩句子主干可知“庐山是季节”主谓搭配不当,B句“基本上”与“完全”矛盾,D句谓语“杜绝”之后的宾语部分缺少中心语“行为”,答案为C。
点评: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①并列;②因果;③转折;④递进
B、①递进;②假设;③递进;④因果
C、①并列;②假设;③转折;④因果
D、①递进;②因果;③递进;④转折
答案:
C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
(1)“又”是进一层陈述,是递进复句;
(2)“如……则”是假设复句;(3)“只是”是转向前句意思另一方面,是转折复句;(4)第一层关系在“所以”处,是因果复句,故答案为C。
点评:
复句是复杂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各类复句的特点,记忆关联词,学会判断。
6.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例句:
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微笑:
微笑:
答案:
微笑如同一汩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
微笑如同一缕春风。
吹拂我们忧伤的心灵。
解析:
注意要按照例句的结构(两个分句)和写作手法(比喻)的特点仿写,依照例句中的喻体拟作同类的事物作仿句喻体,注意第二分句要承接前句的比喻义陈述,句子要连贯。
点评: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7.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欣然忘食。
③作者有思路,。
④敏而好学,。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每人会意|遵路识斯真|不耻下问
解析:
根据要求,回顾所记名句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罔”“遵”“斯”的写法。
点评:
默写名句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基本功,平时学习要注意对名句的记忆。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伫立海边,他不仅望洋兴叹:
“多美的大好啊!
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答案:
A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B句“不求甚解”指读书不寻求仔细地了解内容,有贬义,不符合语境,C句“望洋兴叹”指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而无谓的感叹,不符合句意,D句“味同嚼蜡”指文字内容生硬让人读来生厌,不符合句意,故选A。
点评: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9.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
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C.⑤①③②④D.⑤④②③①
答案:
C
解析:
综观各句,⑤句是总提句,提出“读‘死’书”的话题,分析其意。
然后按句中的“求准”“求懂”“求用”三个词的排列去分析其余的句子,①③是说求“准”,②④是说“求懂”。
点评: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10.下列对文中所说陶渊明的读书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是一种好方法。
B.读书要“会意”,就应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C.要读懂经典著作,只有“好读书”才行。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所记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抓住“陶渊明的读书态度”这一答点,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比较各项,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
A“不求甚解是好方法”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没有关系,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以读书为乐,而不是求知,谈不上“方法”;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更不是“咬文嚼字”,所以C是正确的答案。
点评:
本题要注意理解题意,知识要求分辨什么,才能针对问题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11.《不求其解》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找到与“不求甚解”有关的语句,理解概括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即可。
点评:
论点是议论文最重要的要素,概括论点要根据作者所针对的问题来分析理解作者的发表的主要观点。
二、问题解答
12.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是如何理解?
请结合原文解释。
答案:
“死读”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死读”与“活读”发表议论的有关语句理解作答即可。
点评:
对学过的课文内容要熟悉,学习时要多加阅读,答题时根据问题梳理内容分析理解即可。
13.“好读书”与“不求甚解”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
“好读书”是读书态度,“不求甚解”是读书方法之一,两者不矛盾。
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好读书”与“不求甚解”发表议论的有关语句理解作答即可。
点评:
对学过的课文内容要熟悉,学习时要多加阅读,答题时根据问题梳理内容分析理解即可。
14.“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答案:
表示虚心;说明读书的方法: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根据作者对“不求甚解”发表议论的有关语句,从读书的方法方面来理解作答即可。
点评:
对学过的课文内容要熟悉,学习时要多加阅读,答题时根据问题梳理内容分析理解即可。
15.文中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论据。
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读书好读书,以读为乐,不求甚解。
解析:
了解论点与论据的特点,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文中选出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对论点与论据的概念要搞清楚。
论点是作者针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所发表的观点,论据是作者为了论证论点所使用的依据。
16.《不求其解》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答案:
本文主要讨论了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解析:
抓住文章标题,结合文章内容,从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这一点来解答即可。
点评:
注意议论问题的论题和论点有时是不同的,论题是讨论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作者发表的观点才是论点。
17.《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怎样驳斥“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答案:
①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②阐述“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③用诸葛亮和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④全面、明确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⑤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解析:
本题是要求概括作者论证的过程,仔细回顾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说理的层次,按步骤把作者论证的过程加以梳理。
点评:
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18.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答案:
①“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
“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一般人”的否定,然而语气委婉。
“不尽然”,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虽然不提倡,但是又应该盲目地反对”。
这样,引出了本文议论的核心:
不必提倡怎样的不求甚解?
什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②“往往”表示绝大多数情况下,读书观其大略,会让人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但是并不排除个别现象。
这样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解析:
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理解在语句中作者所发表的见解,根据语境分析划线词语表达作用。
点评:
理解句中的词语,要结合句意和词义来分析理解,从内容上表达的意思和方法上表达的作用来概括作答。
19.“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具体交代“不求甚解”的出处,一是引用原文,言之有据;二是对引文进行辩证;三是便于解释陶渊明说的不求甚解。
)
解析:
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话题的由来、引出议论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评:
理解句中的词语,要结合句意和词义来分析理解,从内容上表达的意思和方法上表达的作用来概括作答。
20.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答案: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体会略。
解析:
根据要求写出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根据名句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体会。
点评:
此类题看清要求针对问题解答即可。
三、课文阅读
21.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
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
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答案:
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解析:
阅读全文,抓住各段段首提示性的中心句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点评:
在议论文中,此类概括题,要根据议论的论题,搜寻作者概括性的发表意见的句子,如段首的总提句和段尾的总结句。
(2)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答案:
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解析:
说明作者前后表达了什么观点,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观点即可。
点评:
“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四、拓展阅读
22.读书与人生
①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②谁能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谁就会十分聪明;就会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更能经历伤痛,承受苦难,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能更加幸福快乐并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③如果无聊,请读书。
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
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当有人在悲叹人生苦短时,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④如果空虚,请读书。
至少你可以得到一条人生的格言,懂得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过攀援,即使滑下去后也会从头再来;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那是因为他们—跌倒就躺下不愿意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呻吟连连,怨天尤人。
⑤如果寂寞,请读书。
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
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
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⑥如果有闲,请读书。
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
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
穹书会让你明白,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
⑦如果苦闷,请读书。
书会告诉你:
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
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
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⑧总之,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励志,能致远;读书能让人聪慧,让人学会怎样交友,怎样为人,怎样谈吐,怎样巧干,怎样活着才有味,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文章有删改)
(1)下面链接的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A.他(孙中山)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闲读几页书。
——朱光潜《谈读书》
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培根《谈读书》
C.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
——佚名《理性的阅读》
D.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马南邮《不求甚解》
答案:
B
解析:
阅读全文,根据各段段首总领句即可了解本文主要是讲读书的作用,再比较选项,A句是讲“勤读书”,B句说的是读书的作用,与文章观点相似,C句说的是要关于选择书,D句说的是读书要注意理解。
答案为B。
点评:
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
本文从各段段首的中心句可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
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
答案:
正反对比,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
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
(任写一句即可)
解析:
注意句中的分号,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论证的,“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从正面论证,“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是从反而论证。
第六段中也有这样的句式“有的人……有的人……”。
点评:
正反说理,对比论证是议论文中常用的方法,学习中要加以理解体会,学会运用。
(3)请按照下面这个句式另外写一段话。
(内容自选,不照抄上文,50字左右。
)
“如果……,请读书。
书会告诉你:
……”
答案:
如果你感到生活空虚,请读书。
书什么告诉你:
知识会让你充实。
解析:
注意提示,选一个话题,不一定是“读书”,“如果”是假设,“请”是引导如何去做,“会告诉你”指结果。
比如:
如果你要生活的快乐,请敞开扉与朋友交流,朋友们帮助你解除你的烦恼。
”
点评:
仿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即可以达到分析句子的训练,又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5 不求甚解 同步 练习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