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docx
- 文档编号:2079844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29KB
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docx
《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
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
摘要。
脱贫攻坚战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人口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贫困治理已经进入到后脱贫时代。
后脱贫时代需要面临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建立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问题,而农业产业化发展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举措。
但是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本身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农技基础薄弱等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品牌战略、发挥龙头效应、加大科技投入等综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构建起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增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化;三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1后脱贫时代的理论阐述
贫困治理是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党的工作重心之一。
xxx曾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1]针对贫穷问题,中国xxx与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并制定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如,1994年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党的十8大以来,把脱贫攻坚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把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作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扶贫力度超乎寻常,给予扶贫领域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并派出党员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扶贫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自十8大以来至2019年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个百分点”[2]。
截至2020年3月6日,全国还有近30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需要脱贫,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区村需要摘帽[3]。
到2020年年底,将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这意味着进入了后脱贫时代。
后脱贫时代是指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后,由以前的绝对贫困阶段进入到相对贫困阶段,贫困治理的重心也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4],贫困帮扶政策不变,但是思路在转变,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不断提升贫困户自力更生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稳固脱贫成效,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2d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扶贫现状
d县为省级贫困县,2015年,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923人,占全县人口的1/10,贫困发生率在10%左右,经过这些年的扶贫努力,扶贫成效显著。
到2017年底,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全县5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脱贫98231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7%。
2018年4月份摘掉贫困县的帽子,3a间10万人脱贫,实属不易。
2018年,脱贫县摘帽不丢政策,扶贫惠农力度不减,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贫困发生率进一步降低至0.49%。
2019年进一步降低到0.24%,脱贫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d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大量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d县完成农业总产值达到102.6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加工产值65亿元以上,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2.1农业产业布局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d县以“五个十万”(即黄花菜、油茶、枣业、商品果蔬和中药材“五个十万亩”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布局日益清晰,相继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湖南省油料生产大县、湖南省油茶林重点县、湖南省机械化插秧示范县、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县等荣誉。
2.2农业产业化基地不断扩大。
d县规模农业基地逐渐增多,现有省部级农业基地12个,专业出口(供港澳)基地2个,规模大棚设施农业基地21处,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近20000hm2。
三星级休闲农庄3个,涌现了一批特色生态基地,如,近666.67hm2的省级油茶林种植基地,列入省重点工程的云兴湖现代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市重点工程项目的龙溪双恬蔬菜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颇有影响的江南华兴西兰花基地、绿佰珍中药材基地、金槐基地等。
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22000hm2以上,蔬菜总产量70万t,总产值达14亿元;种植黄花菜11000hm2、油茶9066.67hm2、枣树4333.33hm2、商品果蔬7533.33hm2、中药材1866.67hm2。
2.3农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d县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直接帮扶”等方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对接,让贫困户脱贫有希望,致富有门路。
培育种粮大户931户,种粮家庭农场105户,种粮类农民合作组织168个,粮油相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加工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68%,新增投资500万以上的农业企业9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66个,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5个。
2.4农业新型主体发展迅速。
d县先后发展各类种养大户1400余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2个,家庭农场28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约50家,扶持打造农业生产基地31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近万名。
拥有自主产品包装和营销策略的洋湖生态农庄,其主营的“文妹子”乌骨鸡成为继县内“芙蓉凰”天价鸡之后的第2只天价鸡。
吉祥食品组合开发的“吉祥四宝”逐渐进驻中高端消费市场。
有吉食品等涉农主体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全县农村电商平台建设良好,全县4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启了“线上订购、线下体验、网上销售”的新型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巨大作用。
3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生产条件差,基层设施不完善。
d县作为省级贫困县,虽然每年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给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由于d县属于丘陵地貌,山多田少,土壤贫瘠,田土面积分块严重,高低不平现象突出,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也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土地整平翻耕、作业通道、水利设施、滴水灌溉、大棚加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难以开展,机械化利用程度低,单位生产效率低,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3.2优质农产品品牌不多,总产量不高。
d县布局黄花菜、油茶、枣业、商品果蔬和中药材“五个十万亩”产业规划,但是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很少。
虽然打出了如“吉祥食品”、“酥脆枣”、“芙蓉凰鸡”、“文妹子乌骨鸡”等品牌,但是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品牌效应未能体现,与省内的“金建米业”、“角山米业”、“金浩茶油”相比较相差甚远。
很多特色农作物,如草席、槟榔芋、马蹄、薯粉、李子、茶油、菜籽油、中药材等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户市场商业意识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只注重田间地头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注重农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与挖掘,许多优质农产品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甚至没有品牌,“养在深闺人未识”,市场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好货贱卖现象时而有之。
再加上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烂在田间地头的不在少数,极大地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总产量不高。
3.3龙头企业少,产品质量不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弱,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基本是家族制企业,传统经营模式,资本运作水平和效益低下,社会覆盖效益比较低,连带作用不明显。
d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4以上无法有效带动农户致富,没有构建起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体,经济辐射范围太窄,帮农助农作用不明显,无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再加上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增值目标,成本与收益不相匹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如黄花菜、薯粉产业等主导特色产业;据调查,d县黄花菜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多年,但在广大黄花菜主产区,原菜加工仍然不足10%;薯粉加工质量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小作坊、原始手艺的加工环节中,质量不过关、生产环境堪忧,生产规模小,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各自为政的小作坊生产模式无法适应当今规模化集成生产的特性需求,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较多收益。
3.4农业专业人才缺乏,后备力量薄弱。
d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大多数中青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更多是老弱病残,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能力不足,现代信息化技能缺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比较原始,思想观念比较守旧,科技意识不浓,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再加上农村条件艰苦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农技人员稀缺,农技普及率低,后备力量薄弱,农作物生产仍依照传统模式进行,生产效率较低,进一步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后脱贫时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4.1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制约乡村振兴的实现。
加强顶层设计,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的惠农助农政策,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欠账较多,塘坝、沟渠严重老化,淤泥堵塞严重,排水不畅问题严重,要尽快弥补历史欠账,把加强三农建设和城市工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水利设施、信息通讯设施等,推进坡改梯综合治理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通道绿化项目,以适应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相分离,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转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力、技术等入股分红方式参加农村集约化经营管理,厘清双方权责利关系,激发市场潜力,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需求。
4.2推进品牌战略,强化地理标识建设。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发展战略,长期以来农户不注重品牌建设,分散经营,产品效益低,品牌知名度差,农户无法从市场经济中获得红利,农产品贱卖现象比较突出,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重视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效益带动农户增值增收。
地方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特色以及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5],这些是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最好标识特征,具有很强烈的地方印记,汇聚独特的地方灵气,是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的地方名片;打造具有地理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地理标识意识,为地方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提高知名度,如烟台苹果、阿勒泰香梨等品牌,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并给农户带来极大的品牌效益,知名度享誉全国甚至全球;重视对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意识,对黄花菜、槟榔芋、草席、生姜、马蹄、酥脆枣、中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作物进行地理标识保护登记;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基地加大农产品名牌商标注册认证力度,大力推行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积极引导县内农产品品牌与国内已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行业品牌建立协作关系,引导鼓励一批农业企业通过贴牌、借壳等积极手段,提高和扩大市场知名度。
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及信息系统,加强从育苗、施肥、田间管理、产后包装、销售、物流运输等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监管;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检验检测程序,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建立农产品地理标识信息系统,做到源头可查可控,构建新型农产品追溯系统,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权威性、标准性、规范性,从而提升整体质量,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户增收创收的目的。
4.3扶植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效应。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帮扶带动,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本身隐含的光环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效应。
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帮扶力度,对农村各种植大户给予大力支持,培育其快速发展,鼓励乡村能人、乡贤及先富村民回家乡建家乡,树立起致富典范,用实际的成功案例,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
要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头企业具有极强的社会带动效应,是撬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脱贫 时代 农业 产业化 发展 应对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