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完整版精华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92599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76
- 大小:63.79KB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完整版精华版Word格式.docx
《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完整版精华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完整版精华版Word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经济根源:
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
现。
(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
西欧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日增,很多人希望到东方
去“寻金”。
(3)直接原因:
奥斯曼帝国切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
(4)宗教原因:
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意义:
⑴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贸易数量
和贸易
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和交易量增加;
市场范围扩大;
欧洲商路和贸易
第2页,共69页
枢纽
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
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价格革命:
贵金属大量流入→金银贬值,
商品价格直线上升→社会分
化(封
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加快资本原
始积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
⑵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世界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
益连成一个整体;
⑶思想震撼之路:
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⑷殖民掠夺之路: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
(资本原始积累重要
手段),
导致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历史发展的趋势:
封建——资本(近代化)
;
孤立——相互联系(全
球化)
英国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
(一)有利因素
1、地理优势: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
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政策优势:
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
的利益,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3、经济优势:
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和资金),
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
大量农民
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
农业生产的商
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第3页,共69页
4.政治保障: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的确立
(二)殖民扩张与争霸斗争过程
1、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3、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在东方
则把矛头指向印度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主要向三个方向
发展:
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
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
殖民地的农业拓殖;
另外,英国还在北爱尔兰进行拓殖活动。
4、英荷争霸: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①原因: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
②目的:
发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根本)打
击荷兰海上贸易(直接)
③结果:
荷兰战败。
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
的殖民地。
英法争霸——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①英国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
专卖权。
②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
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
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
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第4页,共69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7、18C)殖民扩张与掠夺
1、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
:
较多地表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
主要表现:
第一,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
第二,掠夺殖民地的
金银财富;
第三,进行奴隶贸易。
2、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
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②对殖民国: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原料产地、商品销售
市场等。
③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
非、拉地
区的落后。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1765—19C上半期)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前提(政治保障):
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
保障。
条件: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资本:
长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的财富用于投资;
技术:
工场手工业阶段技术的积累;
市场:
随着殖民扩展,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
场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第5页,共69页
①首先发生的行业
18世纪60年代,新兴的棉纺织业。
②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确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③
“蒸汽时代”: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
明了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工业革命的扩展
①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北美广泛
开展起来。
②美国:
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
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
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摆脱了对英国机械
的依赖。
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英国:
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改变了人口
结构(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
加
快了城市化进程
。
②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⑤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1)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2)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
第6页,共69页
渐形成
(3)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初
步形成,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逐步成熟: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资
本的
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
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1776年,亚当·
斯密(1723—1790)发表《国富
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
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
探究: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发动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
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思想:
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末20C初)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②条件: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
第7页,共69页
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直接推动
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标志开始);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机。
1894-1896年
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注意
1837年有线电报发明)
②新式交通工具:
1885年,卡尔·
本茨制成汽车,现代汽车工业兴
起;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带动石油工业的发展,
③化工技术的发展
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
际使用。
④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
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制造业等
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之处及其意义
?
能源——电力广泛应用
——进入电气时代
交通运输——内燃机的使用——进入钢铁
时代
石油化工——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出现
(炸药、塑料)
电信事业——电话、电报的使用——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联系创造了条件。
农业——农机、化肥、农药的使用—
—为传统农业向新兴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生产组
织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和股票交易
所的建立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8页,共69页
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
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确立
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
职业经理只对公司的股东负责。
公司内部的
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
1863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
立。
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
③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
范围工
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
到进一步发展;
2)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使得
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
的物质条件;
(3)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
建立起来,成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重要保障。
关注: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分散
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A世界一体化进程积极影响:
①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
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随着垄
断资本对世界统治的确立和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
人类第一次在世
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
第9页,共69页
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
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
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③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工业化地区与非工
业化地区的交流,不仅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
化的交流。
世界一体化进程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B世界一体化进程消极影响
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
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了亚
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
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19世纪末日趋复杂的
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小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
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鸦片的泛滥及其危害
(一)、18世纪中叶,英国对华贸易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壁垒前,西方工业难以获得市场。
再加上中国采取了“闭
关锁国”的政策,使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
(二)、相反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
此时,中
国对外贸易是出超的。
第10页,共69页
(三)、为了扭转局面,英国开始利用鸦片输出,为打开中国大门的
重要手段。
(四)、鸦片输出后,英国扭转了局面。
由原来的入超变成现在的出
超。
而且这种差额越来越大。
(五)、鸦片的危害:
1、摧残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严重破坏中国的社会经济。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导致,
白银外流,通货膨胀,人民赋税加重。
3、威胁清朝的统治,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国库储备越来越少,
政府财政陷入困境。
4、致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
3、禁烟运动
时间:
1839年6月3日
地点:
虎门
影响:
(一)、虎门硝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
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
唤醒
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二)、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
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虎门销
第11页,共69页
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从这个角度看,
“虎
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
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
代史的发展。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840-1842
阶段:
鸦片战争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下旬-1841年1月下旬
第二阶段,1841年1月27日-5月1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广州和
约》。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
《南京条约》内容
(一)割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
(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三)关税要与英国协定。
(四)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在同上口岸无论与谁交易,均听
其便。
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由此进
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
生了近代工业,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在思想领域还萌发了一
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1943年7月22日,英国强迫清政府补订《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
10月8日,双方在虎门签订《虎门条约》。
第12页,共69页
《五口通商章程》是《虎门条约》的一部分。
《虎门条约》的内容:
(一)领事裁判权。
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人自己协议,
中国无权管辖。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在将来给予其他国家的任何权利英国都
享有。
(三)居住及租地权。
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
1844年7月2日,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内容:
(一)协定关税。
条约规定:
“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
国领事等官议允”。
此为《南京条约》
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
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二)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
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
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
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
处理;
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
“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
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
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
(三)侵犯中国的领海权。
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
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
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
辖。
(四)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
1844年10月24日,英法签订《黄埔条约》
第13页,共69页
1846年,法国获得在各个同上口岸自由传教的权力。
与此同时,葡萄牙乘机夺取了中国对澳门的管辖权。
1851年,中俄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上章程》。
5、社会经济变化:
(一)鸦片战争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
折点,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政治上:
战争前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
战后中国的领
土被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三)经济上:
站前中国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渐破坏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
础,中国逐渐被拉入世界殖民体系。
(四)手工上: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的传统自然经济开始发生解
体。
(五)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战前:
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战前的主要矛盾:
反对地主阶级
的封建统治是农民战争。
战后: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注意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战后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6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人物:
魏源《海国图志》
姚莹《康輶纪行》
第14页,共69页
徐继畲《瀛环志略》
梁廷枏《海国四说》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7.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
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
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如果没有外来势
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
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
中
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
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
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
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
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
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
战
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
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
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第15页,共69页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
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
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是最主要
的矛盾。
(2)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
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
-
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
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
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
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成为资本
—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
成为中国走向近
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
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他的发展
第16页,共69页
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
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
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中国的广大人
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
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
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
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着经济技术的
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
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中国近代史 复习资料 完整版 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