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90960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60
- 大小:135.16KB
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Word下载.docx
《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Word下载.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好在四倍以上,以便看清楚白睛表面呈现的所有细微特征。
由于医家时常出诊、巡诊或会诊,医疗环境和条件难以绝对固定,因此,为了利于看清眼象,作出明确诊断,自带光源的凸透镜是当前理想诊断用具。
(二)具备放大功能的超微距、高像素数字照相机
使用具备放大功能的超微距、高像素数字照相机,既能清晰望诊双目,还能客观保存眼象资料,有利于临床研究与教学。
(三)计算机
配置理想的摄像头,并与计算机相连,研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则不但放大倍数多,观察眼象更加清楚,而且保存资料、分析资料也方便、准确、客观、真实,是开展临床科学研究与临床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门诊条件下,照相机或摄像头应配有固定光源、三脚架等固定设备,保存客观而明确的临床诊断。
第二节运用望目辨证的操作规范
一、望目辨证手法
正确掌握望目辨证手法十分重要。
在望目辨证时,需要观察每只眼睛的下上左右四个方位。
为了全面看清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反映于白睛上的全部特征,在观察瞬间,应尽量使白睛相应部位充分显露。
因此,医家有必要用手指适当帮助患者张大眼睑。
兹以使用凸透镜为例,说明观察患者双目白睛手法。
用照相机、摄像头望目辨证时,手法仿此。
观察患者右目具体手法:
当观察患者右目下部时,让患者向上看右眼正上方位置,医家右手持凸透镜,左手食指轻轻向下拉动患者下睑,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白睛下部诸特征。
当观察患者右目上部时,让患者向下看正下方位置,医家右手持凸透镜,左手拇指轻轻向上拉动患者上睑,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白睛上部诸特征。
当观察患者右目左侧时,医家右手持凸透镜,让患者向右看右方与患者眼睛平行位置某物体,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右眼白睛左部诸特征。
当患者眼睑肿胀或松弛低垂,遮蔽白睛时,医家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向上下拉动,分开患者眼睑,以充分显露白睛5当观察患者右目右侧时,医家右手持凸透镜,让患者向左看左方与患者眼睛平行位置某物体,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右眼白睛右部诸特征。
54
观察患者左目具体手法:
当观察患者左目下部时,让患者向上看左眼正上方位置,医家右手持凸透镜,左手食指轻轻向下拉动患者下睑,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白睛下部诸特征。
当观察患者左目上部时,让患者向下看正下方位置,医家右手持凸透镜,左手拇指轻轻向上拉动患者上睑,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白睛上部诸特征。
当观察患者左目左侧时,医家右手持凸透镜,让患者向右看右方与患者眼睛平行位置某物体,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左眼白睛左部诸特征。
当患者眼睑肿胀或松弛低垂,遮蔽白睛时,医家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向上下拉动,分开患者眼睑,以充分显露白睛。
当观察患者左目右侧时,医家右手持凸透镜,让患者向左看左方与患者眼象平行位置某物体,此时医家可真切看清患者左眼白睛右部诸特征。
当患者目裹肿胀或松弛、低垂、遮蔽白睛时,医家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轻向上下拉动,分开患者目裹,以充分显露白睛。
二、在望目辨证时的注意事项
在望目辨证时,医家要带好口罩,并注意随时消毒双手,务必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医家一手持放大镜,另一手撑开受检者的眼睑,以便充分暴露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在观察之前,应告知患者需要医家帮助张大眼睑,以免患者缺乏思想准备而感到突然,或突然移动体位,或突然瞬目,或突然向前看,以避免误触眼珠。
医家的动作应当敏捷、准确,手指的力度宜轻重适当,当患者处于卧位,或昏迷、半昏迷状态时,动作尤其应当敏捷、准确,防止触及角膜或球结膜。
医家在用手拉动受检者眼睑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将眼睑提拉或按压于眶骨上,也不可向下按压眼球。
当使用自带光源凸透镜时,灯光不宜直接照在瞳孔上,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三、准确运用望目辨证的要点
1.熟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
2.从中医学角度,掌握眼睑、白睛、黑睛各种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与变化显示出的各种临床意义。
3.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部位与相关特征具有的中医学临床意义统一考虑,综合分析,可以诊断出相应的证候。
若为比较简单的证候,通过一幅眼象照片即可得出证候诊断:
若证候复杂,须通过两幅或两幅以上眼象照片方可诊断出该患者罹患的证候。
55
第二章白睛表面的脏腑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关于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脏腑、组织在白睛上的分布部位,根据著者考察现存历代文献,迄今未见华佗记述脏腑在白睛分布部位的文字。
究其原因,是由于历史因素,导致华佗的临床经验未能更多地以文字或绘图形式保存下来,至今已经失传约一千八百年之久。
著者依据《内经》理论、《内经》经文涉及脏腑病变呈现于白睛的位置及华佗望目诊病理论,结合积累五十余年的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发现脏腑组织在白睛上的分布各有特定的部位,与五轮八廓部位明显不同。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脏腑组织在白睛分布部位的大体规律是由瞳孔边缘、虹膜边缘的水平切线与垂直切线相互交叉而划分出的白睛区域,构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脏腑组织在白睛上的分布部位(图2-1-2-1)。
1.胃2、15.脾3.大肠4.小肠5.心6.乳7.肺8、10.肾9.膀胱11.女子胞(男子为外肾)12、14.肝13.胆16.脑、骨之颈臂手及相应之髓17.骨之腰舐腿足及相应之髓部。
5、6、7、16为心、乳、肺、脑、骨之颈臂手及相应之髓部,属上焦。
1、2、3、4、15为胃、脾、大肠、小肠部属中焦。
8、9、10、11、12、13、14、17为肾、膀胱、女子胞或外肾、肝、胆、骨之腰舐腿足及相应之髓部,属下焦。
56
第一节五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一、肝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肝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肝在睛表面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经过著者分析总结,发现胆与脾之外眦侧部位之间和胆与肾之外眦侧部位之间为肝(图2-1-2-1)。
2.肝脏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泪腺动脉,来源于泪腺动脉的下睑外侧动脉、下睑缘动脉弓、下直肌动脉肌支、下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和上睑外侧动脉。
在后球结膜动脉深层布有来源于眼动脉下肌支血管。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颞侧穹隆静脉丛和球结膜静脉。
这为中医藏象、经络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组织解剖基础。
3.肝脏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足厥阴肝经。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肝与胆生理相连,互为表里,故肝病之后,每在白睛胆部位之下部和上部出现相应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二、心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心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心脏分布于白睛的内眦部位(图2-1-2-1)。
2.心脏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来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下睑内侧动脉、内眦眦角动脉,来源于面动脉的内眦动脉,来源于上睑动脉弓的后球结膜动脉亦有一部分分布于白睛内眦部。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眦角静脉这些,均为中医藏象、经络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组织解剖基础
3.心脏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手少阴心经。
《灵枢·
经别》云:
“手少阴之正……合目内眦“手少阴”即指“心”,经文所述“心”在白睛分布部位与临床实践相符。
临床实践表明,当中医学理论中的“心”发病之后,每在内眦部位出现相应白睛血脉特征和白睛特征。
三、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脾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脾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著者经过多年临床分析总结,终于发现了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位于胃部位之两侧(图2-1-2-1)。
57
2.脾脏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源于鼻背动脉的下睑内侧动脉形成的下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球结膜下部的血脉源于下穹隆的下睑周围动脉弓分支,在生理变异情况下,也有一些人的球结膜下部血脉源于下睑缘动脉弓和下直肌动脉的肌支。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下部球结膜静脉丛。
3.脾脏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足太阴脾经: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脾与胃相为表里,故脾病之后,每每在胃旁出现相应血脉特征和白睛特征
四、肺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肺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心与肾的内眦侧部位之间,靠近肾之内眦侧部位为肺(图2-1-2-1)。
2.肺脏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来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形成的上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深层为眼动脉上肌支。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上部球结膜静脉。
3.肺脏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手太阴肺经。
五色》云:
“目内眦上者,膺、乳也。
”“膺”即胸,胸中有肺,故心与肾的内眦侧部位之间,靠近肾之内眦侧部位为肺(图2-1-2-1)。
虽然经文未明确指出是眼睑外部还是眼睑内部,但当胸肺患病时可以反映于白睛所示部位。
临床实践表明,当肺及其所主部位患病后,可于此部见到白睛特征与白睛血脉特征。
五、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肾脏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肾脏在白睛表面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经过著者分析总结,发现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位于膀胱部位之两侧(图2-1-2-1)。
2.肾脏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来自上穹隆的上睑周围动脉弓分支,在深层尚有来源于眼动脉上肌支形成的前睫状动脉分支,在后球结膜动脉(来源于上睑动脉弓)深层尚布有来源于眼动脉上肌支血脉。
由此可知,上述部位的白睛血脉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状态,这也为中医藏象、经络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组织解剖基础。
3.肾脏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组织解剖学显示肾与膀胱通过输尿管相连,而肾病之后,每在膀胱两侧出现相应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据此推断,此部布有足少阴肾经。
58
第二节六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一、胆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胆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胆腑分布于白睛的外眦部位(图2-1-2-1)。
2.胆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白睛表面的胆腑部位主要布有泪腺动脉发出的睑外侧动脉.上睑外侧动脉、下睑外侧动脉分支,深层布有眼动脉发出的前睫状动脉外直肌支: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颖侧穹隆静脉丛。
3.胆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阳娇脉,阴娇脉。
《灵枢·
论疾诊尺》云“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经观察,经文所述膀胱腑、胃腑、胆腑在白睛分布部位与临床实践相符。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胆与肝相为表里,组织解剖学显示胆与肝紧密相连,而胆病之后,每在白睛外眦部位出现相应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二、小肠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2)小肠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心下为小肠。
内眦部是一个区域,“心”在白睛的分布部位为内眦部,小肠在“心”之下,但也在内眦部位,只是在心之下方的内眦部位(图2-1-2-1)。
(3)小肠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白睛表面的小肠腑部位主要布有鼻背动脉的下睑内侧动脉、内眦眦角动脉以及来源于面动脉的内眦动脉。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眦角静脉。
(4)小肠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云:
“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至目锐眦……其支者……至目内眦。
”《灵枢·
营气》云:
“谷人于胃,乃传之肺……合手太阳……注目内眦。
”虽然经文指出手太阳小肠经既与白睛之内眦相连,又与外眦相连接,但从临床实践看,小肠病变多反映于目内眦,这也说明手太阳小肠经汇集胃、脾、肺、心之“精专者”,与白睛内眦相连通。
临床实践表明,小肠患病之后,以及心移热于小肠之后,每每在内眦部出现相应的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59
三、胃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胃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在白睛表面,瞳孔正下部为胃腑部位(图2-1-2-1)。
2.胃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白睛表面的胃腑部位主要布有来源于眼动脉系统的鼻背动脉的下睑内侧动脉的下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分支,来源于前睫状动脉发出的下直肌动脉肌支,以及来源于面动脉的内眦动脉发出的下睑内侧动脉的下睑动脉弓分出的后球结膜动脉分支。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下部球结膜静脉,
3.胃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足阳明胃经。
论疾诊尺》云:
“诊目痛,赤脉……从下上者阳明病。
”经观察,经文所述胃腑在白睛分布部位与临床实践相符
四、大肠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大肠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大肠在白睛表面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经过著者分析总结,发现小肠与脾之内眦侧部位之间为大肠部位(图2-1-2-1)。
2.大肠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白睛表面的大肠腑部位主要布有鼻背动脉的下睑内侧动脉及其形成的下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
这为中医藏象、经络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组织解剖基础。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大肠与小肠在解剖组织上相连接,大肠病之后,每在小肠与脾之间出现相应白睛血脉特征和白睛特征。
3.大肠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经观察,经文所述大肠腑在白睛分布部位与临床实践相符。
我们已知“心”分布于内眦部,近处有泪阜组织,内眦部之泪阜为微小皮肤小岛,有皮脂腺和汗腺,属于皮肤组织范畴,“肺”有一部分分布于泪阜部位,这与“肺主皮毛”、“肺为相辅之官”、肺可辅助心脏功能等中医学传统理论一致,而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与大肠相连,大肠与肺为表里,故“大肠”在“小肠”之下,并且也靠近泪阜部位,这为我们探索胸肺病证反映于白睛的这一特定部位提供了分析思路。
据此推断,此部布有手阳明大肠经。
五、膀胱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膀胱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在白睛表面,瞳孔正上部为表示膀胱腑患病的部位(图2-1-2-1)。
60
2.膀胱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白睛表面的膀胱腑部位主要布有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分支,在后球结膜动脉深层尚布有来源于眼动脉的前睫状动脉的上直肌支。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上部球结膜静脉。
3.膀胱在白睛部位的经脉
此部布有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论疾诊尺》云: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经观察,经文所述膀胱腑在白睛分布部位与临床实践相符。
第三节奇恒之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一、脑、胸骨及以上各骨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脑及骨之颈臂手,以及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脑及骨之颈臂手,以及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著者通过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发现肺之内环部位,自“心部位”向“肾部位”依次为脑及骨之颈椎、臂、手,以及相应之髓(图2-1-2-1)。
2.脑及骨之颈臂手,以及相应之髓在白睛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较浅部位主要布有来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形成的上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较深的血脉是前结膜动脉,深层为眼动脉上肌支。
布于此部的静脉伴随动脉,主要为上部球结膜静脉。
3.脑及骨之颈臂手,以及相应之髓在白睛部位分布的经脉
临床实践表明,当脑、髓、骨之颈臂手患病之后,每在上述内环部位出现相应白睛特征。
《素问·
奇病论》云“髓者以脑为主”,故奇恒之腑在白睛的分布部位中,髓和脑在一起,而骨之颈椎、臂、手占据白睛“肺”之内环区域(图2-1-2-1)。
据此推断,此部布有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督脉。
二、腰骨及以下各骨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腰骨、骶骨、腿骨、足骨及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白睛表面的腰骨、骶骨、腿骨、足骨及相应之“髓”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著者通过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发现,白睛肾之外眦侧的部位与女子胞(或外肾)之内环部位,自“肾”至“肝”依次为腰骨、骶骨、腿骨、足骨及相应之髓部(图2-1-2-1)。
2.腰骨、骶骨、腿骨、足骨及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布有后结膜动脉(较浅)和前结膜动脉(较深),即在白睛内环区域看到的较浅的血脉是后球结膜动脉,较深的血脉是前球结膜动脉。
布于此部的静脉伴随动脉,为上部球结膜静脉。
61
3.腰骨、骶骨、腿骨、足骨及相应之“髓”在白睛部位分布的经脉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骨之腰、骶、腿、足及相应之髓均位于下部,故腰、低、腿、足患病之后,每在白睛肾之外眦侧的部位与女子胞(或外肾)之内环部位出现相应白睛特征。
据此推断,此部布有足少阴肾经,督脉,冲脉,任脉,足厥阴肝经,阳娇脉,阴娇脉。
这为中医藏象、经络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组织解剖基础。
三、脉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白睛表面“脉”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根据《灵枢·
决气》云: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著者观察、分析,由于各脏腑均有血脉,故“脉”在白睛无专属部位。
四、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表面的部位,未见文献记述。
著者通过临床实践逐渐总结发现,白睛肾之外眦侧的部位与肝部位之间的内环部位(图2-1-2-1),在女子为女子胞(包括子宫、附件及附属腺体),在男子为外肾(包括阴茎、睾丸、附属腺体以及前列腺)。
2.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来源于泪腺动脉的上睑外侧动脉,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来自上穹隆的上睑周围动脉弓分支,在深层尚有来源于眼动脉上肌支形成的前睫状动脉分支,在后球结膜动脉(来源于上睑动脉弓)深层尚布有来源于眼动脉上肌支血脉。
主要布于此部的静脉为上部球结膜静脉。
3.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部位的经脉
临床实践表明,女子胞或外肾患病之后每在肾的外眦侧部位与肝之间出现相应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
据此推断,此部布有足少阴肾经、督脉、冲脉、任脉以及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附:
“乳”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1.“乳”在白睛表面的部位
白睛表面“乳”的部位位于白睛心部位与肺部位之间(图2-1-2-1)。
《灵枢.五色》云:
“目内眦上者,膺、乳也。
”根据这一论述,著者除找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外,在白睛找到乳腺部位。
前已述及,膺即胸,胸中有肺,胸外有乳,肺位于心与肾内眦侧部位之间,乳在白睛分布于肺之靠近心的部位(图2-1-2-1)。
经著者临床经验证实,“乳”在白睛分布部位与《内经》文献记载相符。
2.“乳”在白睛表面部位分布的血脉
此部主要布有来源于鼻背动脉的上睑内侧动脉形成的上睑内侧动脉、上睑动脉引发出的后球结膜动脉、内眦眦角动脉,深层为眼动脉上肌支。
62
3.“乳”在白睛表面部位的经脉
据临床实践推断,此部布有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冲脉、任脉及足厥阴肝经。
此外,以下两个问题尚值得思考。
一、考虑到当前科技状态,可知角膜缘及角膜附近的球结膜血脉源于走行在后结膜动脉深层的前睫状动脉距角膜缘4mm处穿入巩膜前发出的巩膜上支移行成的前结膜动脉。
前结膜动脉位于后结膜动脉的深层,即后结膜动脉较表浅,前结膜动脉位置较深。
也就是说,我们在白睛内环区域(角膜周围)看到的较浅的血脉是后球结膜动脉;
在白睛内环区域(角膜周围)看到的较深的血脉是前球结膜动脉(即靠近巩膜的球结膜上的血脉是前球结膜动脉)。
角巩缘附近浅层布有由后球结膜动脉和前球结膜动脉分支形成的球结膜角膜周围血管网,在深层布有由前睫状动脉的巩膜上支形成的角膜周围血管网。
静脉伴随动脉,经末端极微细血脉的气化作用使动脉静脉相交通。
血是物质,行于脉中,既靠心气推动(即靠心收缩与舒张推动),也靠脉气推动(即靠脉管自身运动推进),构成营血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的气血运行生理状态。
可见此处之“气”是功能,是推动营血运行的一种生理功能,是人体生活状态下的一种生命现象,如果人体生命终结,则“气”亦消亡。
我们临床观察白睛上的“旁支细络”虽然有“血管”参与,但著者是从中医学角度考虑其理论基础及诊察实体。
亦即著者认为,其间应当有经络体系参与,并从而形成临床上脏腑在白睛的特定代表部位。
目前仅看到经络现象,而尚未发现经络体系,这一方面说明经络是一种生命现象,只存在于生物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出在这些领域尚有诸多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课题。
各脏腑在白睛的特定代表部位自古代《内经》时期以降,经医圣华佗,直至当今本书问世,已被医家发现,公之于众,并由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而有望迄今以后可广泛用于临床,造福人类。
二、脏腑组织器官在双目表面分布部位以两目连线中点为对称线,垂直分为左右两边,左右对称分布。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就人体上中下而言,心、肺分布部位为上,脾、胃、大小肠分布部位为中,肾、膀胱、肝、胆分布部位为下,与三焦所辖脏腑一致。
一般情况下,左目对应人体左半身,右目对应人体右半身。
人体左右各一的脏腑器官,如肺、肾等双器官,左应左,右应右。
如果只有一个脏腑组织器官,如肝、胃等单脏腑器官,左目对应脏腑器官的左半部,右目对应脏腑器官的右半部,但是对于气机运行来说,则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
当患者仅余一目时,则只能望诊其仅存之0,并依据上述原理综合考虑。
三、需要说明,“乳”不属五脏六腑,亦不属奇恒之腑,但临床常见乳腺疾病。
为了方便叙述相应组织器官,利于临床实际应用,故附于以上记述之中,并绘之于图。
脏与腑分开叙述,奇恒之腑另行记述,依此顺序,只为利于记忆,记述也节省篇幅。
四、《内经》中的一些篇章记述了某些脏腑在白睛表面的部位,著者在本书中一一列明出处某些脏腑在白睛表面的部位未见古今文献记载,则均系著者多年临床经验总结。
这些脏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已经经受多年临床检验,并将根据遵循临床实际的科学原则,继续接受临床实践检验。
63
五、反映于白睛的五脏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证 方法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