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锡苏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二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8470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11KB
通锡苏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二Word文档格式.docx
《通锡苏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锡苏届高考密卷语文试题二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古人云:
“千载一圣,犹旦暮也;
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
”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
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
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孝元书记,一皆使之。
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
“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
”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
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
“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
那得都无声问?
”编以实答。
子云叹曰:
“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
”于是闻者稍复刮目。
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
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
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①比膊:
指肩并肩。
②较:
明显。
③颜、闵:
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④梁孝元:
指梁朝孝元帝。
⑤典签:
官职名。
⑥西台:
古时指江陵。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4分)
A、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工:
B、无友不如己者友:
C、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傥:
D、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遂见用于小邑
D、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8、结合原文联系实际分析“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
(3分)
9、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5分)
(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采桑子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汀洲:
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1)请分析“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2)试分析本首词的构思脉络。
(3)请以词的下阕为例,试分析词人是如何通过下阕表情达意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诗云:
“,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
(《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7)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花开花落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山峦村座落在荒无人烟的一隅。
那儿少树缺水,终年尘土飞扬。
村里住着百来户人家,是个典型的贫穷落后村庄。
但落后村庄有古老的风土人情。
原始耕作,手工作坊,朴素的民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而,常也有游客来探古观光。
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常能在那儿拍下优美的照片,拿大奖。
游客来的多,但上级领导来的少。
好些年来,只来过一位管农业的副局长。
副局长来时,在车上从村东往村西兜了一圈,往村尾留下一股汽油烟就跑了。
村里人很不高兴。
天一大早,村长破天荒在村里叫开了:
乡亲们,快起来搞卫生,今天县长来咱村视察。
大家闻声而动,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迎接县长的光临。
县长果然来了。
几辆小车排着队开来,浩浩荡荡,很是壮观。
村人围在村口夹道欢迎,看热闹观新奇。
县长是个年轻人,不到四十岁,戴着副眼镜,长得很斯文。
县长长得斯文,说话也斯文。
县长说今天是星期天,特地抽空来看望大家,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县里会尽力帮助大家解决的。
本来,村民有很多困难有很多要求的,但见县长这般和蔼可亲,说话这般感人肺腑,话到嘴边又不忍心提出来,不忍心给县长添麻烦了。
这就是村里人的朴实民风和优良美德。
县长在村里兜了一圈,最后决定在村长家里吃午饭。
午饭前,村长给县长端来一盆水请县长先洗脸。
县长一看,哪里是一盆水,简直是一盆泥浆。
县长皱着眉头问:
你们吃喝就这水?
村长点头说:
穷,没钱打井,就喝这山沟水,世世代代习惯了。
这水怎么能喝呢?
县长回头跟秘书说,回去写份材料反映一下,打份报告,帮村民解决饮水问题。
村民听了,无不欢喜雀跃。
都说县长是人民的好县长。
但一年快过去了,还没见县里来打井,村民便催村长去过问此事。
村长犹疑着说,县长忙哩,等等吧?
第二年,县长又来视察。
县长依然戴着眼镜,依然很斯文。
县长还是去年那句感人肺腑的话:
今天是星期天,特地抽空来看望大家,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县里会尽力帮助大家解决的。
村长嘴动了一下,想说什么,但又忍住了。
县长在村里兜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决定在村长家里吃午饭。
村长端来一盆水请县长洗脸。
县长一看,哪是一盆水,简直是一盆泥浆。
县长皱眉问:
你们就喝这水?
穷,没钱打井,就喝这水,世代习惯了。
县长回头跟秘书说,回去反映一下,打份报告,帮村民解决饮水问题。
都说县长是个好县长,这回一定放在心上了。
可半年过去了,还没见县里来打井,村民又催村长去过问。
村长却摇头说,县长大事多着哩,哪有时间管咱这小事。
将就过吧,我们世代不都是这般过来了吗?
今年的夏天,县长又一次来村里视察。
县长还是往年那句感人肺腑的话:
今天来看望大家,大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还没等县长说完,村民们便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什么困难什么要求都没有了,已经有人为我们打好井了。
这就好,这就好。
县长点头问:
是谁帮你们打的井?
是一位老摄影家。
村民骄傲又感激地说。
摄影家?
县长感到兴趣,便叫村长说来听听。
村长见县长感兴趣,便一五一十说开了:
去年春,有位老摄影家到村里来采风,因没找到水,渴晕倒在了村口。
是村民发现后灌水救醒了那位老摄影家。
老摄影家在村里拍了一幅《干旱里的渴望》照片在国际摄影展中得了金奖,奖金二万元。
老摄影家为情所动,将全部奖金捐出来为我们打井。
好感人的故事呵!
县长回头叫秘书回去写篇报道好好表扬那位老摄影家。
县长还问:
那位老摄影家叫什么名?
哪儿人?
村长说,是县里的,叫吕雷。
吕雷?
县长大吃一惊。
村民们哪里知道,这位老摄影家吕雷就是县长吕春的父亲!
12、这篇小说中,“花开花落,年复一年”使用了两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怎样理解“我们什么困难、什么要求都没有了”在文中的含义?
14、作品就县长为村民“打井”这一问题进行叙述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说说其艺术效果。
(6分)
15、请纵观全文,探究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乡愁的文化表达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
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
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
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
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
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原因何在?
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
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光明日报》)
16、请简要概括“乡愁”的内涵。
17、结合文本简析文章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18、结合文章,分析乡愁被人们重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苏州的留园内,有一方清池,池水清澈透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一时间桃李妖娆,姹紫嫣红。
浓到醉人的香气溢满留园,百花婀娜窈窕的姿态占据留园,而那方池只是静静地看着。
冬天来了,百花早已面目全非,枝头仅有的残妆也消逝在北风中。
而那方池没有改变什么,自是独守一片清澈。
当雪花飘落,它便欣喜地将片片雪花拥入温暖的怀中……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Ⅱ(附加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
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礼乐者,何谓也?
礼之为言履也,可履践而行乐者;
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王者所以盛礼乐何?
节文之喜怒。
乐以象天,礼以法地。
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涤反其邪恶也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
故《孝经》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节选自《白虎通义·
礼乐》)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1、“三礼”是记录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的三本书籍,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请问“三礼”指的是哪“三礼”?
22、中国古代汉民族重视礼乐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B、《三国演义》中写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胜袁败主要原因是袁绍不听许攸袭击许昌的建议,反而认为许攸是奸细,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烧了袁绍囤积在鸟巢的粮草。
C、《茶馆》全剧共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写的清代,时间是1898年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等人被问斩后不久。
第二幕写的是清朝被推翻后军阀混战时期。
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第一次实行改良,以图从萧条中挽救茶馆,使其免于淘汰。
第三幕写的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这段生活。
最后茶馆被人霸占,王利发悬梁自尽。
D、《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E、《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带了足够的面包,所缺少的是淡水。
24、简答题(10分)
(1)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
如果有试作具体说明。
(2)《茶馆》为什么单单要写一个茶馆呢?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节选)
朱自清
自来说,诗可以陶冶性情,这句话不错。
但是诗决不只是一种消遣,正如笔记一类书和小说等不是一样的。
诗调平情感,也就是节制情感。
诗里的喜怒哀乐跟实生活里的喜怒哀乐不同,这是经过“再团再炼再调和”的。
诗人正在喜怒哀乐的时候,决想不到作诗。
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静了,他才会吟味那平静了的情感想到作诗,于是乎运思造句,作成他的诗,这才可以供欣赏。
要不然,大笑狂号只教人心紧,有什么可欣赏的呢?
读诗所欣赏的便是诗里所表现的那些平静了的情感。
假如是好诗,说的即使怎样可气可哀,我们还是不厌百回读的。
在实生活里便不然,可气可哀的事我们大概不愿重提。
这似乎是有私、无私或有我无我的分别,诗里无我,实生活里有我。
别的文学类型也都有这种情形,不过诗里更容易见出。
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已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已的情感。
一方面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
节制自已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
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
部定初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有“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一项,略读教材里有“有注释之诗歌选本”一项。
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目标”里又有“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一项,关于略读教材也有“选读整部或选本之名著”的话。
欣赏文艺,欣赏中国文学名著,都不能忽略读诗。
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
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
有特殊选本,有一般的选本。
按着特殊的作派选的是前者,按着一般的品味选的是后者。
中学生不用说该读后者。
《唐诗三百首》正是一般的选本。
这部诗选很著名,流行最广,从前是家弦户诵的书,现在也还是相当普遍的书。
但这部选本并不成为古典;
它跟《古文观止》一样,只是当年的童蒙书,等于现在的小学用书。
不过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这部书给高中学生读才合式。
无论它从前的地位如何,现在它却是高中学生最合式的一部诗歌选本。
唐代是诗的时代,许多大诗家都在这时代出现,各种诗体也都在这时代发展。
这部书选在清代中叶,入选的差不多都是经过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历代公认的好诗。
虽然以明白易解为主,并限定诗篇的数目,规模不免狭窄些,却因此成为道地的一般的选本,高中学生读这部书,靠着注释的帮忙,可以吟味欣赏,收到陶冶性情的益处。
25、朱自清为什么说“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
26、请简要概括文段中《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共同特点。
27、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唐诗三百首》有哪些评价?
语文Ⅰ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A。
【解析】篡改,动词,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比“窜改”词义要重,且含有贬义。
此处应为篡改。
可以排除B、D;
热诚,形容词,热心而诚恳,如“待人十分热诚”。
热忱,名词,热情,如“满腔热忱”“爱国热忱”。
此处应为热忱,可以排除C;
徇私舞弊\营私舞弊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干违法乱纪的事。
徇:
屈从,依从。
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
营:
谋求。
此处选徇私舞弊更恰当。
2、【答案】B。
【解析】A不需要前缺主语;
C率先语序不当,应当调到推出之前;
D经济利益前缺少介词引导。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贤子称呼对方的儿子,此处是自己的儿子,当用犬子、顽子、劣子等。
5、【答案】C。
【解析】划线句子体现的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根据上下句可以看出划线句子强调地是“个体要融入集体中”。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答案】工:
擅长;
友:
结交;
傥:
假如;
湮:
埋没。
7、【答案】A
【解析】之:
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
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
C遂:
副词,竟然/连词,于是;
D相:
副词,互相/偏指一方,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8、【答案】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我们应该要从别人身上看到更多的优点并且珍惜它,使得自己得到提高。
【解析】第一段作者在论述择友的重要性。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作者从少年的特点着手分析好的朋友的积极影响。
9、【答案】
(1)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
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
(2)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
【参考译文】
古人说:
“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
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
”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
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
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
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
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
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
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
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孔子说:
“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锡苏届 高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