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8330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4.27KB
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表格式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开动小脑筋——认真思考,力争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
仔细计算,认真检查。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适时矫正不良习惯)
2、读读课堂规训儿歌(小黑板出示)。
上课前,要准备。
新课本,文具盒。
轻轻拿,轻轻放。
放桌上,摆整齐。
不损坏,不乱画。
上课了,静息好。
头向右,面向左。
坐端正,不讲话。
身要直,头要正。
肩要平,腿并拢。
不驼背,不弯腰。
听课时,有精神。
专心听,认真想。
要发言,先举手。
敢于想,胆儿大,声音响。
别人讲,认真听,虚心学,进步大。
做作业,要认真。
细读题,做正确。
自己做,自己查。
完成快,按时交。
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教师适时发放激励贴,建议学生贴在文具盒内侧等显眼的地方不断鼓励自己。
)
四.懂预习,学会尝试。
1、简单介绍预习的方法。
统一每人发一本《自主学习本》,端端正正写上自己的名字。
比一比谁的名字写得漂亮,明确《自主学习本》的作用。
2、预习作业的使用。
说明二年级开始我们会尝试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明确预习作业的内容:
根据预习单上提出的问题预习,完成必要的练习,提出困惑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3、尝试预习自己的数学书。
独立看数学书上的目录,说说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说说哪些知识你已经有所了解,哪些知识觉得比较困难。
说说明白自己的困难之后,在以后在学习中会怎样做?
明确预习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小结:
学习的过程是体验快乐的过程,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启迪智慧的过程,愿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聪明。
作业: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小朋友的身上一定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比如身体长高了,变胖了,请你用两三句话记录一下在你身上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注意用上数字哦!
《连加、连减》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重点:
简便竖式的写法。
难点:
资源
挂图,小黑板,光盘。
预习
设计
1.竖式计算45+1780-59
2.自学例1,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看懂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预设3分钟)
1.校对预习作业1。
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3.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自主探索。
(预设19分钟)
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解答。
[板块一]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
连加、连减。
[板块二]
1.出示学习提纲,要求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引导学困生思考。
2.
(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
(2)引导发现两种方法的不同。
(3)小结:
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3.提问:
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
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
教师巡视。
反馈: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吧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板块三]
1.关注正确率。
2.关注学困生。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追问:
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
提问:
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再问:
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作业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8分钟)
必做题:
《补充习题》1页1、2、3、4题。
选做题:
学生当堂作业。
集体评议,同座位交换评价。
提供典型错例,分析、纠错。
《加减混合运算》课时教学计划
第3-4页的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1.竖式计算54+26+15=90-58-24=
2.自学例2,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尝试完成上面的填空。
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预设14分钟)
1.交流例2中的内容,思考: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交流竖式计算。
(预设15分钟)
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2.
(1)让学生自己板演书中两种方法。
交流明确:
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到结果。
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板块三]
1.组织练习时突出竖式的简便写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明确: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
3.教师关注学困生。
能口算就口算。
4.使学生认识到:
第2问中的还剩的棵树就是第1问中求到的结果。
5.关注第2问的求法。
《补充习题》2页1、2、3、4题。
《练习一》课时教学计划
第5页的练习一
练习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正确熟练的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灵活地进行计算。
挂图,小黑板。
完成书本第5页第1题。
(预设2分钟)
1.回忆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预设15分钟)
1.校对预习作业。
学生口答答案。
2.出示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出示练习一第4题。
2.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小朋友能正确、快速地计算相关的题目。
1.补充8+22=34-8=45+7=
90-6=67-30=47+9=
2.教师巡视,要关注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并对错误原因进行适当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左右两题每条线上数的特点。
1.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洁的解题思路。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3分钟)
《补充习题》3页第1、2、3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月日
二第6~8页例题3想想做做1、2、3、4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使两个不等的量同样多的不同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重
难
点
探索理解怎样使两种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体会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资
源
1.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2.教学光盘,学生准备花片若干个。
预
习
设
计
操作:
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
(1)第一行拿走()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添上()根小棒,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从第一行拿()根摆到第二行,两行小棒就同样多。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2分)
1.看情境图回答:
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2.动手操作
芳芳摆圆片有什么要求?
和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摆的使小军的芳芳的同样多?
3.全班交流
展示多样的方法,体会方法之间的联系。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5分钟)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说说已经知道的条件,想想怎样使两个量同样多?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说说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
【板块一】
1.理解“同样多”
2.揭示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
【板块二】
1.引导学生理清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与条件关联的问题。
师:
相机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要多,你有什么办法”
2.引导学生在摆彩珠时,注意对应地进行排列。
怎样摆使两人的彩珠同样多,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
3.展示:
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比较,明确解决问题时只要抓住“相差4个”这一关键。
【板块三】
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调整,为什么这样调整
第3题,说说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第4题,理清条件和问题,在解决第
(2)题时可以用小圆圈画一画。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
○课堂作业
1.必做题《补充习题》第17页第1~4题
2.选做题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把百位上的1看成了7,结果得900。
正确答案是多少呢?
1.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当堂批改。
3.讲评拓展题。
教后反思: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第8~10页例题4想想做做1、2、3、4、5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怎样进行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
1.学生已会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多、少的概念,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
(4)第一行拿走()根小棒,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5)第二行添上()根小棒,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6)从第一行拿()根摆到第二行,两行小棒就同样多。
和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摆的?
小华摆红花片有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部分是(和小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英多的)。
求小华一共摆了多少个红花片,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用什么方法算?
明确: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算。
4.独立探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
(2)
交流是怎样摆的?
(3)
讨论形成共识:
不管是哪种摆法,都是从几里面去掉几?
5.观察比较交流。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3、4题
说说已经知道的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列算式。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做,集体交流
1.交流理解“比一个数多多少”“币一个数少多少”
2.师:
小华摆了多少个红花片呢?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
你是怎么摆红花片的?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也就是我们把红花片分成了几部分?
谁能口头列式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算。
4.小结: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做。
5.比较:
解决上面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交流:
说说数量关系
2.第5题,在解决小玉浇了多少盆时,那个条件是多余的?
《练习二》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第11页
1.进一步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逐步形成运算技能。
2.让学生经历一个数连续加几或连续减几的的计算过程,体会连加和连减的运算特点。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能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的正确率及速度,进一步明确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已经完成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
。
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出示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题目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最容易填错的地方是哪里,填的时候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个条件,并说说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同。
2.第5题。
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1.校对
3.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合理的提出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尝试解答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12~14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通过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一年级下册)。
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一年级上册)
学具准备:
钉子板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同桌每两人准备第二道例题中的4个图形纸片。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挂图
1.剪一剪:
用卡纸剪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看一看,想一想:
(1)仔细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如果要给这两个图形取一个共同的名字,你想把它们都叫做()。
3.下面的图形你认识吗?
你想给它们取什么名字?
()()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2分钟)
学生说出所认识的平面图形的名字。
二、建构模型,自主学习(13分钟)
1.认识四边形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根据老师的示范,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条边。
(2)将长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表格式 最新 苏教版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一 单元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