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届高三仿真模拟四理科综合生物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74394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90.66KB
解析版黑龙江省届高三仿真模拟四理科综合生物Word格式.docx
《解析版黑龙江省届高三仿真模拟四理科综合生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届高三仿真模拟四理科综合生物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题分析:
依题意,该藻类为单细胞蓝藻,没有叶绿体,也没有类囊体。
该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该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该藻类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光和原料,又可以产生多种燃料。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文字信息的获取能力。
3.3.关于DNA分子复制和基因表达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DNA复制发生在间期而不是分裂期与核DNA的载体有关
B.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和某些细胞器内
C.DNA分子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
D.mRNA上的密码子都有与之互补配对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
本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考查对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分裂期染色体形态特点判断DNA复制时间,根据DNA结构、分布分析DNA复制场所和复制、转录特点。
【详解】核DNA的载体为染色体,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使DNA难以解旋,DNA难以进行复制,A项正确;
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内,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内均可以进行DNA复制,B项正确;
基因表达首先需要通过转录形成mRNA,DNA分子复制和转录均需要解旋,均需要打开氢键,C项正确;
终止密码没有与之互补配对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D项错误。
【点睛】“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原则
A-T、G-C
T-A、A-U、G-C
A-U、G-C
结果
两个子代DNA分子
mRNA、tRNA、rRNA
蛋白质
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4.4.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要研究某城市兔唇的发病概率,则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病
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答案】C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A正确;
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该遗传病,如Aa的个体不患白化病,B正确;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妊娠期一些外界因素导致胎儿发病,D正确。
5.5.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和2,下列对该实验及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
B.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
C.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能感受单侧光
D.实验1为对照组,实验2为实验组
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运输方向的实验分析。
解答此题,可对比实验1和实验2,找出自变量,并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做出实验结论。
【详解】实验1和实验2的自变量是形态学上端和下端的位置,比较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生长素只能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至形态学上端,A项、B项正确;
实验不能说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也不能证明感光部位在尖端,C项错误;
实验1为自然状态下生长素运输方向,为对照组,实验2为实验组,D项正确。
【点睛】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1)对照组:
一般为自然状态下的处理组,或模拟自然状态的处理组,一般不进行人为处理,或进行和实验组一样的人为处理。
(2)实验组:
根据实验自变量刻意进行的人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仅有自变量的不同。
6.6.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通过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道,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正确。
通过曲线斜率可知道,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
该种群K值为K2,C错误。
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D正确。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7.图1表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夏季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假定呼吸速率不变),图2表示该植物在适宜温度时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到乙段大棚内CO2浓度增长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甲、乙、丙、丁四点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_____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填“a”、“b””、“c”或“d”)。
(2)图1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是___________点。
该植物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积累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细胞吸收18O2,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到乙段,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速率增大,CO2释放减少,故大棚内CO2浓度增长速率减慢
(2).乙和丙(3).c(4).丙(5).能(6).丁点CO2浓度小于甲点(7).水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
解答此题,应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关系理解图1中CO2浓度变化曲线的升降,根据图2中a点时植物CO2释放量确定呼吸速率,判断其余三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关系。
【详解】
(1)图1中甲到乙段处于零时到清晨,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速率增大,CO2释放减少,故大棚内CO2浓度增长速率减慢;
甲、乙、丙、丁四点中乙、丙两点CO2浓度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2中c点时植物CO2释放量等于O2产生总量,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图1中丙点时CO2浓度降到最低,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
丁点时CO2浓度低于甲点,说明经过一昼夜,该植物吸收了CO2,能积累有机物。
(3)该植物细胞吸收的18O2,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含放射性的水。
【点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各种元素、化合物的去向
C:
CO2
有机物
丙酮酸
H:
H2O
[H]
(CH2O)
H2O
O:
O2
8.8.玉米胚乳蛋白质层的颜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C、c和Pr、pr两对基因共同作用决定,C、c控制玉米基本色泽有无,C基因为显性;
Pr、pr分别控制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紫色和红色),当C基因存在时,Pr和pr基因的作用都可表现,分别使玉米胚乳蛋白质层出现紫色和红色,当只有c基因存在时,不允许其他色泽基因起作用,蛋白质层呈现白色。
(1)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___________关系。
(2)现有红色蛋白质层植株与白色蛋白质层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色蛋白质层个体,则紫色蛋白质层和红色蛋白质层中___________为显性,若亲代都为纯合子,则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若
(2)小题中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4)若(3)小题F2中的红色蛋白质层个体自由交配,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5)若白色蛋白质层杂合子自交,则后代中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试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
【答案】
(1).线性
(2).紫色蛋白质层(3).CCprpr、ccPrPr(4).紫色蛋白质层:
红色蛋白质层:
白色蛋白质层=9:
3:
4(5).红色蛋白质层:
白色蛋白质层=8:
1(6).4(7).cccPrPrPr或cccPrPrpr或cccPrprpr或cccprprpr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解答此题,可根据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1)玉米胚乳蛋白质层的颜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C、c和Pr、pr两对基因共同作用决定,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根据题意,红色蛋白质层植株与白色蛋白质层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色蛋白质层个体,红色蛋白质层被掩盖,说明紫色蛋白质层对红色蛋白质层为显性,若亲代都为纯合子,则基因型为CCprpr、ccPrPr。
(3)
(2)小题中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CcPrpr自交,F2中CPr表现为紫色蛋白质层,Cprpr表现为红色蛋白质层,cc表现为白色蛋白质层,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紫色蛋白质层:
4。
(4)F2中红色蛋白质层个体基因型为1/3CCprpr、2/3Ccprpr,产生的配子比例为2/3Cpr、1/3cp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得F3中白色蛋白质层个体所占比例为(1/3)2=1/9,则红色蛋白质层个体所占比例为8/9,红色蛋白质层:
1。
(5)白色蛋白质层杂合子ccPrpr自交,其产生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基因型为cPr或cpr,胚乳细胞是一个精子与两个基因组成相同的极核结合而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后代中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有cccPrPrPr或cccPrPrpr或cccPrprpr或cccprprpr四种。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自由交配问题处理方法:
根据基因平衡定律,或先算出各种配子比例,根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2)明确胚乳细胞的由一个精子与两个基因组成相同的极核结合而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
9.9.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请回答:
(1)与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同一类疾病的是__________。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B.过敏性鼻炎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其中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__________(场所)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__________(写出两种)。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正常情况由________(细胞名称)产生的,该细胞可以由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答案】
(1).AC
(2).吞噬细胞(3).骨髓(4).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5).蛋白质(免疫球蛋白)(6).浆细胞(7).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1)由题意可知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属于免疫缺陷病,故A正确。
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故B错误。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故C正确。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故D错误。
因此选AC。
(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成熟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正常情况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10.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来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a),其中A的含义是__________;
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
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答案】
(1).光合
(2).呼吸(或细胞呼吸)(3).110(4).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5).16%(6).垂直(7).食物链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查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解答此题,应根据图中箭头区分消费者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和从饲料中获得的能量,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进行计算。
(1)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经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然后进入无机环境。
(2)根据图中数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25+5.1+2.1+0.05-5=2.5J/(cm2•a),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为4+9+2.5+0.5-2=14J/(cm2•a),则生产者的同化量为3+14+70+23=110J/(cm2•a),图中已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贮存在生物体内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则A代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能量;
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4+2)≈16%。
(3)在某个季节时,由于光照减弱,使较深水层中浮游植物减少,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的垂直分布发生改变,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1)明确从有机物中输入的能量是从饲料中获得的能量,不属于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
(2)明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同化的能量包括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和从有机物中获得的能量。
11.1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
将表中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KH2H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
该培养基能筛选出目的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目的菌的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进一步鉴定:
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指示剂变成__________色,则可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4)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2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5)为了确定目的菌产生脲酶分解尿素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在相同时间内,10g尿素在30℃、35℃、40℃温度下降解后剩余量分别为8g、3g、9g。
若要进一步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
(1).氮源
(2).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只有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3).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4).酚红(5).红(6).所取土样不同、培养基被污染、接种操作错误等(7).35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考查对培养基成分、微生物分离、计数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培养基中成分判断该培养基上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根据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原理分析该方法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
(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除碳源、水、无机盐外,还需要氮源,用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
该培养基的唯一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所以能筛选出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
(2)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目的菌的数目时,由于连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细菌增殖后形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3)鉴定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分解菌可将尿素分解产生碱性物质氨,使培养基出现红色。
(4)A同学的统计数据大于其他同学,可能的原因是所取土样不同,不同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不同;
也可能是培养基被污染,或者是稀释涂布培养时接种操作错误。
(5)测得在相同时间内,10g尿素在30℃、35℃、40℃温度下降解后剩余量分别为8g、3g、9g,35℃时尿素剩余量最少,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大约在35℃左右,应围绕35℃设计后续实验。
【点睛】两种纯化细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优点
缺点
平板划线法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不能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12.12.二倍体哺乳动物体细胞不易进行基因操作和筛选,而生殖细胞已高度分化,不能在体外扩增培养。
我国科学家建立了小鼠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为基因操作找到了新的动物模型(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可以取自嚢胚的_________细胞,也可以从胎儿的_________获取。
(2)在过程①中,科学家采用两种策略来获得小鼠的孤雄单倍体胚胎,一是将受精后获得的合子胚胎的雌原核去除,另一种方法可能是向_________的卵母细胞中注射成熟精子的_________。
(3)图中过程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过程④采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由此可见,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能够代替精子,使卵细胞成功“受精”支撑小鼠胚胎的全程发育。
(4)进行过程⑥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为增加后代的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技术对胚胎进行处理,要注意将_________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答案】
(1).内细胞团
(2).生殖腺(3).去核(4).细胞核(5).显微注射法(6).细胞融合(7).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8).胚胎分割(9).内细胞团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考查对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移植意义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流程图和题干文字判断各过程的方法的意义。
(1)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嚢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即为全能干细胞,胎儿的原始性腺中也存在全能干细胞。
(2)借助核移植的原理,向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注射成熟精子的细胞核,可使精子的细胞核恢复分裂能力,经分裂、分化形成单倍体胚胎。
(3)向动物细胞中注入基因表达载体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过程④模拟受精作用,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卵母细胞融合为重组细胞,重组细胞经培养成为转基因动物。
(4)过程⑥为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为增加后代的数量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处理,分割囊胚时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以利于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点睛】解答第(3)小题第2空时,容易答成“核移植技术”,根据所用卵母细胞没有去核,可判断过程④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黑龙江省 届高三 仿真 模拟 理科 综合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