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精选学习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0764392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04KB
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精选学习文档.docx
《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精选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精选学习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精选学习文档
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刘路爱科幻电影,是《哈利·波特》忠实粉丝,还是学院长跑冠军
他年方22岁便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他是学院的“中跑双冠王”,他戴着太阳帽,不爱说话、轻声细语……中南大学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刘路因破解“西塔潘猜想”而成了大名人,但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斋男”。
几天前,“湖南第一名校”中南大学对外宣布,特批刘路硕博连读,并破格聘任他为教授级研究员。
为了立体了解这位“数学快男”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本报记者近日对这名大四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
通讯员/周科际
“你为什么要戴太阳帽呢?
以前不戴的吧。
”记者问。
性格:
自认太闷难交友
“我也想交朋友,但我性格太闷,大家觉得我比较无趣。
”
刘路淡淡地笑了笑,用极其细微的声音说,突如其来的出名让他感到不自在。
这个来自辽宁大连的小伙子出生于1989年,目前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本科四年级学生。
他身高176厘米,长相英俊,水汪汪的大眼睛和皮肤白嫩像女孩,他说话音量太小,初识他的人还以为他在自言自语。
刘路说自己并不高傲、冷漠,但朋友的确不多。
“我也想交朋友,但我性格太闷,大家觉得我比较无趣,所以交不到朋友。
”他向记者解释说。
刘路的性格,或许跟他从小接受的严格家教有关。
他告诉记者,父亲高中文化水平,在一家国企的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大学毕业,是一家起重机公司的工程师。
从小父母就对他的学业严加监管,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总免不了一顿训话。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刘路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虽然他说自己“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中考考上了辽宁省重点高中——育明高中,高考分数超重点线56分,单就成绩来看,显然是“好学生”。
成绩:
一直被评为中等
“做题总是看不到步骤,结果出来得莫名其妙。
”
刘路对数学的热爱起源于初二,他至今清晰地记得,他初三那年读完了《古今数学思想集》的前两册(注:
全书共4册),该书全面论述了各种数学思想的历史渊源,据说颇为高深艰涩。
基于对数学长年累月的超前自学,高中时的刘路跟同学们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
据他的高一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庄笙回忆,刘路当年“数学思路敏捷而独特,解题步骤和思考方式往往出人意料”。
值得称道的是,刘路早在高一时就已开始阅读全英文的数学书籍,这为他日后用英语写学术论文并投稿给国际学术期刊打下了基础。
他念小学时曾学过奥数,学得不算太好,但他至今认为“奥数不是个坏东西,至少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肯定奥数的意义,并不等于肯定现有的教育考核体制,对于考试分数,他从初中开始便持“不屑”的态度,这也是他念初中后放弃奥数的原因。
刘路对“分数决定论”的批判不是凭空而来的,据刘路高三时的班主任佟伟东回忆,刘路当年考试成绩不理想,原因之一便是:
“做题总是看不到步骤,结果出来得莫名其妙,但中学数学是要按步骤给分的。
”
就这样,一直到后来上大学,刘路始终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
据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透露,本科期间,刘路的考试成绩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但英语水平特别突出。
学习:
嗜书成癖被称另类
“有时候一大早出去,下午才回来,双肩书包里塞满了英文书。
”
在刘路看来,兴趣,是人生抉择的基础,他不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相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绝不会轻言放弃。
高考时,身为工程师的母亲非常希望刘路能报考机械自动化之类的工科专业,理由是工科实用、就业容易。
但刘路死活不从,填报高考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他一律只填写“冷门”数学专业,并最终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录取。
父母拧不过他,也就任其选择了,在刘路南下长沙念大学后,父母仍希望他考研时能转到工科专业。
刘路显然再次让父母失望了,本科期间,除了正常听课之外,他几乎把所有课外时间都花在了对期末考试毫无用处的数学自学上,翻阅国内外书籍、论文,靠自己去领悟,涉及的资料有不少是国际数学界的前沿课题。
同学们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刘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们在睡觉的时候,刘路在看书,就这样,刘路成了同学心中的另类,人称“学术男”。
据刘路的寝室室友刘洋介绍:
“刘路跟室友沟通比较少,如果不在寝室,他就一定在图书馆,有时候一大早出去,下午才回来,双肩书包里塞满了英文书。
为了一个数学问题,他饭也不按时吃,觉也不按时睡。
有一次,我半夜两三时醒来,发现刘路在看书,一大早起床,发现刘路已经不在寝室里了。
”
而刘路说,这并非他生活的常态,他的习惯是每天睡眠7~8个小时,很规律。
生活:
长跑冠军爱科幻片
“平时休息或走路时喜欢戴上耳塞,听流行音乐,尤其喜欢王菲和梁静茹的歌声。
”
不过,“学术男”并不等于“书呆子”,在数学之外,刘路的生活并不枯燥。
在同学眼里,他能“文”能“武”。
“文”方面:
他特别喜欢科幻电影,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忠实粉丝。
平时休息或走路时喜欢戴上耳塞,听流行音乐,尤其喜欢王菲和梁静茹的歌声。
但他绝不肤浅地赶时髦、追潮流,同学们玩电脑游戏,他从不参与,他觉得找人下一盘象棋比这有趣多了。
同龄人追着看偶像剧,他也没有任何兴趣。
“武”方面:
他擅长打乒乓球,也爱打羽毛球。
在学院运动会上,他还一人包揽了400米和1000米两块金牌,使人们对这个少言寡语、静若处子的男生吃惊不已。
在运动会获奖一事上,刘路再次体现了他认真、投入的品质。
他坦言,自己平时并不跑步,在比赛前突击坚持练习了一周,效果显著。
记者留意到,他饭量不小,但体型消瘦,他戏称这是因为体质好。
灵感爆发破解国际难题
刘路回忆说,在大二的一堂课上,何伟教授不经意间提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注:
以下简称“该定理”),他那阵子刚好正在思考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激起了他的求知欲。
大二暑假,刘路开始系统了解该定理。
该定理是数理逻辑“反推数学”中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数学研究是“从公理到定理”的,反推数学研究恰恰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
海内外有不少学者在进行该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研究,特别是2019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了“西塔潘猜想”。
2019年10月26日,刘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正在上自习的他“灵感大爆发”,想到把之前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就可证明“西塔潘猜想”。
他赶紧跑回宿舍,连夜运算,用英文写出证明过程,以“刘嘉忆”的作者署名向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发去投稿。
从接触该定理,到证明“西塔潘猜想”,刘路只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
他回忆说,在从2019年8月~2019年10月26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平均每天花5~6个小时在“西塔潘猜想”上,主观上并未强求出成果。
《符号逻辑期刊》是数理逻辑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杂志主编是位著名的逻辑学家,他本人便是“西塔潘猜想”的研究者。
他对刘路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但对这个本科生的来历感到一头雾水,因此没在第一时间予以发表。
发表后周围人竟不知
一个月后,《符号逻辑期刊》主编给刘路发来了电子邮件: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的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最终被你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证明如此漂亮,请接受我对你研究成果的祝贺!
”芝加哥大学的达米尔博士认为:
“这是一个重要的成果,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
刘路的论文发表了!
2019年9月,他又受邀参加了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反推数学专门会议,并在会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他的另一篇论文也得到了美国专家的好评。
有意思的是,在2019年8月~2019年9月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老师和同学竟都不知道他曾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投稿,且成果引来了好评如潮。
对此,刘路向记者解释说:
“学术的事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且我在投论文之前跟同学提到过这个学术问题,我看他们兴趣不大,也就不想跟他们多说了。
”
直到从芝加哥回国后,刘路才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
有一次,中南大学博导、著名数学家侯振挺在南京遇上了数理逻辑学界的老前辈丁德成,丁德成兴奋地对侯振挺说:
“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
”
回长沙后,侯振挺立马跟刘路见面,此番有幸促膝长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感想等一一倾诉了出来。
有趣的是,侯振挺也是名少年得志的“数学奇才”,他早在本科期间就自学解决了排队论三大难题之一的“巴尔姆断言”问题。
获美知名大学录取书
侯振挺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他向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和林群三位院士介绍了刘路的情况,三位院士认为:
虽然跟“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西塔潘猜想”分量并不突出,但一名本科生能破解国际数学猜想,实属不易。
他们致信教育部,建议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
2019年10月,中南大学特批刘路硕博连读,并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培养方案。
此后刘路又被中南大学选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的头衔是“正教授级研究员”。
学校还专门给他安排了一间办公室。
从今以后,刘路可以跟其他正教授一样,每月领取工资,从事研究工作。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需给学生上课。
中南大学还给了刘路100万元奖金,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另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记者了解到,这笔奖励的性质类似于高校为吸引人才开出的“安家费”。
普通的博士安家费约为十几万元,一般只有欧美顶级“海归”才能得到100万元的巨奖。
目前,刘路已经收到了世界顶级名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录取通知书,中南大学校方支持刘路到更高的平台上去吸取科研养分,提出“中美两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但刘路目前还没想好去不去伯克利:
“伯克利录取我的是理论数学方向的专业,而我想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调整到应用性的‘数据挖掘’上去——我并不功利,倒不是为了追求实用才选这个研究方向的,只是感兴趣而已。
”
大学本科四年,刘路在学术之外的最大“收获”是:
父母不再反对他学数学。
因为他用自己实打实的成果告诉父母:
数学不是“冷门”。
记者手记
无需考核
所以成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直在向刘路的老师和同学追问一个问题:
身为本科生的刘路为什么能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功?
得到的答案涉及方方面面:
个人天赋、勤奋钻研、学校校风……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提及的一点颇有深意:
因为刘路“轻装上阵”,没有体制压力。
这名老师向记者坦言,一名传统体制下的数学教授很难下决心去研究“猜想”之类的大课题,因为“三五年的精力投进去了很可能颗粒无收”,“最终没法交差、没法通过考核”。
相比之下,刘路作为本科生,身处体制外,可以心无旁骛地凭着一颗纯粹的求知心去探索,最终在灵感的激发下取得了重大成果。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这名老师进一步建议:
国家应加大对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的投入。
他以数学为例解释说:
“数学是‘科技之母’,但包括刘路的成果在内,短期内可能没法取得任何实际的回报,但基础科学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后劲。
投入不足,就吸引不了优质年轻人投身其中,就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在他看来,奥数等形式的数学竞赛虽然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家长们之所以送孩子学奥数,目的大多很实际:
为了考试加分、保送大学。
等这些孩子借此进入大学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都会放弃数学,改学“赚钱”的专业——因为数学高才生在经济学、金融学和IT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转起来很容易。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奇才刘路的成长史 精选学习文档 数学 奇才 成长 精选 学习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