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诵读篇目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54590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76KB
三年级 诵读篇目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 诵读篇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 诵读篇目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年隐居河南嵩山,他为人耿介倔强,一生穷愁潦倒,所以他的诗大多是抒发个人的坎坷不遇和揭露世态炎凉。
但由于个人的清贫生活而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所体会,所以又写了不少象《寒地百姓吟》、《织妇辞》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
著有《孟东野集》,存诗四百余首。
作品简析:
《慈母手中线》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做的一首有关母爱的诗。
在短短几句中,将母亲对即将远游的孩子的不舍刻划出来。
一直到孩子临行还忙着替孩子缝衣服,虽然时间紧逼仍然一针一线一丝不苟。
表面上母亲专注地缝制衣服,内心却不断担心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虽然如此,为了不让孩子担心,母亲只有把自己的担心和不舍藏在心里。
第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第三首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
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
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第四首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748?
-800?
)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
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776年(大历十一年)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旧唐书·
卢简辞传》和《新唐书·
文艺传》。
这首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第五首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第六首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诗句意思: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第七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颂千古的绝唱。
第八首
池上(小娃撑小艇)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第九首
忆江南(江南好)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
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
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第十首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第十一首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
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
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
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第十二首
悯农(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第十三首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第十四首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阆仙,一作浪仙。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
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
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有《长江集》。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第十五首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人称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诵读篇目 诵读 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