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4029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73KB
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docx
《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由过去每小时20公里左右下降到了现在12公里左右。
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平均时速已下降到每小时8-10公里。
全国31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况。
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小汽车分单双号行驶的措施。
因城市交通不畅,运输效率下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二)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
1.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
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式严峻。
2.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
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如辽宁省的城市每天缺水8.5×
105吨,每年因缺水而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
3.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超过5亿多吨,并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综合利用和处置率非常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以上,占地5万余公顷,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恶劣情况,影响城市景观,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和空气,孳生着各种传染病菌。
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
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5.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生产的发展和保证居民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代之以稠密的人口、建筑物,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
(三)无序无度的房地产开发。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当土地的市场价值被发现以后,政府与开发商看到了土地的巨大增值前景,各地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无序无度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
1.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
截止2011年房地产业占国家GDP比重接近10%。
2009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6月同比投资增长速度已达24.2%,超过上年同期增速0.7个百分点。
可见,房地产业投资已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2.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目前房地产价格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使普通居民无力购买所需住房。
目前,大多数城市中低收人阶层和在城中打工的农民工没有能力购买正规的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只好在城市的周边和城市的缝隙中自发搭建简易住房;
加上城市扩张的加快,使大批仍然保留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农舍村落或完整的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形成了“城中村”现象,直接影响城市观瞻以及城市卫生、交通、治安等。
3.商品房结构不合理
据分析,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等政府调控房源应占总房源的30%~35%比较合理,但现在市面上商业营业用房、别墅、高档公寓的比率较大,无法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引发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
4.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2006年以来,外资投资房地产增长较快,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机构直接购买在建项目和成熟物业等较为集中,至6月底,新设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同比增长25.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7.9%;
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房一季度结汇同比增长2倍以上。
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过猛,市场准入规则不够规范,扰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
房地产销售市场上也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二、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1.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规划者对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
例如北京这样的城市采取单中心、向外扩张的城市模式,主要商务区、金融区和行政区都集中于三环以内,形成典型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环路内的面积仅占市区总面积的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量的30%。
再从上海市道路网运行现状来看,占中心区道路长度22%的主干路网承担了该区域总流量的69%,流量过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拥阻。
由于路幅较狭窄、容量有限断头路等原因,占中心区道路长度64%以上的支小道路系统,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却不到25%,交通流量在道路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均衡。
再如广州,由于各种限制没有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将城市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分布逐渐显现,2.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
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私家汽车无序发展、过度使用,使中心区的道路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我国早在2005年就确立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但在实践中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滞后,致使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4.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停车资源供应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倍。
5.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多采取被动适应式的交通管理模式,通过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来增加交通供给量,道路建设仍无法赶上车辆的需求,相反诱发了更多新的需求使得交通越来越堵。
(二)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原因
1.空气污染原因
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首先表现在空气污染方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不少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由煤烟型转变为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和城市垃圾焚烧炉以及其他燃油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使污染物的类型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
2.水污染原因
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各种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即排人周围环境,造成城市的水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缺水问题。
除此之外,中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水域,使淡水资源供给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
3.物体废弃物污染原因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滞后,形成垃圾围城的现象。
我国城市长久以来对垃圾一直没有实行分类,使危险垃圾混入普通垃圾,大大增加了垃圾对于人们的危害,也大大增加了城市处理垃圾的成本。
4.噪声污染原因
如上文所述,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交通噪声污染,另外,噪声污染还包括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工业噪声,还有生活和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噪声,如宣传或做广告用高音喇叭、户外或街道人声喧哗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城市环境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而不断恶化的,这种状况及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三)房地产开发不合理的原因
1,房地产供需结构不均衡及房价增长过快
从供给方来看,由于高档楼盘利润高,投资商竞相开发,追求利润最大化,偏重高档商品住房的供应,忽视低价位的商品房投资,从而引发了供给结构上的矛盾。
从需求方来看,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但由于高涨的房价已超越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人者的收人承受能力,多数城市居民住房水平低下,特别是城市里的中、低收人阶层、弱势群体所需中低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小户型低价位住房严重短缺,形成住房供需结构上的严重失调,以至于住房空置率过高。
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不规范。
2.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健全,
造成房地产发展不合理的原因,除了房地产商贪图大的利润之外,还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费用是一些地方财政非常重要的来源,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地方的税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地方政府在决策上的偏激性也导致了商品房结构失衡。
3.政府不合理的考核标准及片面追求GDP增长
房地产虽然在我国如火如荼,但并非像某些开发商所说的那样,完全是来自市场需求因素,而在于一些更加诡秘的潜制度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形成的某种联盟。
这一联盟即是‘你发财、我发展,成本社会掏’的畸形增长模式。
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为房地产推波助澜。
事实证明,以房地产泡沫拉动经济无疑是饮鸩止渴,日本、美国、西班牙都是前车之鉴。
三、维护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增加交通供给
在城市规划时,应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
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
增加供给模式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应结合城市交通路网存在缺陷,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完善交通管理方式,有效利用道路资源来缓解交通拥堵。
规划路网、停车场等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提出建立智能交通系,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来治理交通拥堵。
重于整合现有交通管理资源,完善路网建设来增加通行能力。
2.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换乘体系等。
实施不同程度的小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
针对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快速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
3.完善交通管理制度我国城市交通涉及的法规主要有《城市规划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规划法》用于指导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其覆盖面和深度还不够,《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立法规则可实施性、适用范围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
4.调整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调节居民的出行方式,通过价格杠杆、服务水平等调节居民出行方式比例。
采取经济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通过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费、进城费、拥堵费,限制车辆进入城市中心区,减少中心区的交通拥堵。
在某些经常性拥堵路段,对交通高峰时段行驶的车辆征收道路通行费。
通过降低票价等经济手段,引导人们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5.采取行政手段治理交通拥堵
推进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车辆数量增加,以车辆补贴、班车等方式解决单位用车需要。
针对我国大城市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可以采用车辆牌照定额分配制度,使车辆数量增长处于一个合理水平。
对于城市中心区,采取限号方式减少车辆的进入,缓解交通拥堵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
(二)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
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1.确立新的城市环境战略目标规划
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城市分布特征、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依法实施;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市发展;
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城市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
3.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控制水体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和完善城市供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步伐。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箱式收集、密封清运;
建立家庭和社区分类收集体系,实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建设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加强市政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适度发展立体交通,实现街巷路面硬化。
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推行以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建设立体绿化示范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4.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
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提高全体人民的环境意识,运用法律制止城市环境的恶化。
(三)解决城市房地产发展不合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商品房结构规划的管理
针对我国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就需着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此外各地还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计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只有有效的调整了商品房结构,才能解决商品房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
2.制订合理的政府公共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科学拟订政府公共管理绩效的考核标准,减少经济指标,包括GDP增长、财政收入增幅等,增加社会性指标,如人民群众社会幸福度、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和谐度等,以避免地方政府为单纯追求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而大批出卖土地、大规模开发建设等,以减缓政府政策对房地产业的推动力。
3.引导房地产的理论管理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有房价天高、嘘声一片的状况,其真实原因是在于市场需求过高但不理性。
政府应实施引导性政策,宣传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应有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不分年龄、收入段的盲目攀比、超前、超能力的商品房消费、投资理念,以降低社会公众的主观需求。
其次,政府应实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卫生保障等减少客观差距的政策,帮助社会公众提高有购买力的住房需求,通过扩大有购买力的需求,使房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4.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首先,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尊重经济规律,通过颁布产业发展政策和货币、税收等各种手段与措施,科学调节房地产发展的结构和速度,力求在动态发展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均衡。
如拟订不同时期、区域、开发规模与类型的房地产利润的核算标准,对价格成本比较高者征收累进税,在确保房地产开发商一定利润回报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
其次,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销售等市场监管制度规章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行为的监管,制止房地产开发商与部分地方政府官商勾结、寻租等不法行为,确保房地产销售市场信息对称、公平交易,切实降低交易成本。
5.弱化外资对房地产业的助力
政府应通过对外资的行业准入、税收调节、融资渠道与方式等公共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在限制其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和投机行为,而将其投资热点引导到基础设施和城乡公用实施建设中。
这既能保护国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利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资在房地产业的强大示范效应,从而弱化我国房地产业的外来助力。
6.制定产业政策,追求公共利益
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反应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并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永恒的目标,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应树立“只有共享,才能和谐”的管理理念,一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活动均要体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房地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房地产发展中的角色地位,通过建立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其民生、公平、和谐的政策目标。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要规范房地产建设住房结构比例,尽可能增加中、小面积的商品房供给量;
二要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强制实施廉租房制度,将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资金转为建设廉租房,通过扩大廉租房建设规模,对低收入家庭给予房租补贴等以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维护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冯云廷.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郝寿义.区域经济学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罗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徐传堪,秦海林.“城市病”的经济学分析,2011,23,45-47.
[6]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12,15-17.
[7]仇保兴.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4,6-9.[8]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r],2010,16,1-6.[9]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及理论研究新进展[r].2007,1,22-23.
[10]沈晓杰.中国房价需降三分之一[M].大学出版社,2003,10,25-27.
[11]蒋蕾.对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09,2,35-38.
[12]赵翠芬.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分析[J].经济师,2009,4,12-15.
[13]鞠方,周建军.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及其扩散传导机制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8,12,9-13..
[14]才元.中国房地产业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J].中国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2,15-17.
河南师范大学
本科期末论文
学号:
0907324036
专业名称:
经济学
年级班别:
09级二班
姓名:
杨柳
指导教师:
邵彬涛
2012年6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对 城市经济 可持续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