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朔铁路基础工程沉降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39958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8.70KB
准朔铁路基础工程沉降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准朔铁路基础工程沉降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朔铁路基础工程沉降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工作要求……………………………………………………………….6
附件一:
沉降观测记录手簿格式..................................7
附件二:
副封面................................................8
附件三: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9
附件四:
沉降观测表格式…………………………………………………..10
附表1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11
附表2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12
准朔线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工程概况
鹰鹞山隧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面,线路大部分段落为直线。
鹰鹞山隧道是准朔铁路工程中长大隧道之一,隧道设计单线单洞隧道。
鹰鹞山隧道起止里程为DK41+428~DK53+000,全长11572m;
进口在朔州市平鲁区徐辛窑村,出口在下水头村。
鹰鹞山隧道分进口、(1#)龙卜沟斜井751m、(2#)下石窑斜井845m、(3#)下水头斜井650M及出口五个洞口。
鹰鹞山隧道进口(DK41+428)至DK52+967.49位于直线上,DK52+967.49至隧道出口位于半径800m的曲线(JD21)上。
鹰鹞山隧道进口至隧道出口为5.1‰的下坡。
二、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
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
5、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7、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四、隧道
(一)一般规定
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五、具体实施方案
(一)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式
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2.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
隧道底板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二)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0.1mm。
(三)沉降观测频度
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
3.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具体见表3:
表3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
3个月
1次/周
(四)自我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1、观测资料整理
(1)采用统一的《准朔线基础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
(3)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Ⅳ~Ⅵ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3、评估分析方法与评估标准
(1)隧道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
(3)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
(4)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
六、组织与管理
(一)主要工作内容
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制定《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3、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要求制定《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设计方案》;
4、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
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
5、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
6、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
7、无碴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
(二)工作分工与职责
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基础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单位。
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1)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2)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
(3)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设计单位;
(4)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等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三)工作程序
1、沉降观测的组织准备
(1)建立沉降观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成员单位应包括建设、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单位应确定工作组织(人员),指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
(2)建立沟通联系工作制度,保证沉降观测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3)沉降观测工作启动前,设计单位对各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或交底。
(4)施工单位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配备适应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
观测工作启动前,施工单位应报请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
2、施工期内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分析评估
(1)
施工单位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汇总观测资料,适时将汇总的观测资料(含电子文档)提交设计单位。
观测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审核签字确认。
原始记录资料,由施工单位保存备查。
(2)设计单位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工程稳定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适时整理形成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提交给准朔沉降观测评估组。
3、沉降变形评估
(1)准朔沉降观测评估组,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进行适时评估,必要时组织专家研讨会进行评审,确认基础工程是否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技术条件。
(2)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对沉降观测成果及评估报告进行审核确认。
(3)无碴轨道铺设后的沉降变形观测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执行。
(四)工作要求
1、沉降观测起测基准点及观测线路应相对固定,严格按观测周期和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签认制度。
3、沉降观测各项资料按要求形成,必须齐全完整。
4、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测量成果的连续性,必须对沉降观测标志和标桩妥善保护,发现破坏应及时恢复。
5、施工单位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误差和错误报告制度,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把关。
发现沉降观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报设计和监理单位协调解决。
6、各单位应按本规定界定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观测工作的开展。
7、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评估报告要作为竣工文件存档,应规范管理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资料和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归档保管。
沉降观测记录手簿格式
新建铁路
朔州至准格尔线
鹰鹞山隧道
里程范围:
DK41+428~DK53+000
沉降观测手簿NO:
前接手簿:
后接手簿:
测量时间:
测量单位:
3.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测自:
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成像_________
时刻:
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分天气___________
测站编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加K减红
高差中数
备考
下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视准距d
∑d
观测:
记薄:
校核:
(a)附表1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隧道名称:
观测日期:
第页共页
断面
里程
观测桩
编号
位置
类型
原始标高
(m)
上次
标高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总沉降(mm)
单位:
测量:
记录:
年月日
(b)附表2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断面里程:
第页共页
观测日期
天数
(天)
两次观测时间间隔(天)
左侧观测桩(编号:
)
右侧观测桩(编号:
备注
本次沉降(mm)
沉降速率(mm/d)
整理:
复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基础 工程 沉降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