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汇总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73808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51KB
文言虚词汇总Word格式.docx
《文言虚词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汇总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桓帝、灵帝没有不叹息痛恨的。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表被动,可译为“被”。
①吾不能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拿十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②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3、表比较,可译为“比”“过”“跟……相比”。
①苛政猛于虎也。
——苛酪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
③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老虎的力气,跟人相比不止大一倍。
三、以
1、介词,凭,靠;
用,拿;
按照,根据;
因为,由于。
①何以战?
——靠/凭什么作战?
②以刀劈狼首。
——用刀砍狼头。
③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④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⑤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
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连词
①表并列,可译为“并且”“又”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的人就多;
险峻并且远地的地方,到的人就少。
②表目的,可译为“以便”。
以光先帝遗德。
——以便发扬光在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③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损害了先帝的英明。
④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来”。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
⑤同“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得到鱼肚子中的字条,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
3、动词,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四、其
1、人称代词,他,他的;
他们,他们的;
它,它的;
她的;
自己的。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稍稍点点头。
②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它打算钻洞进去,以便攻击他的背后。
③惧其不已。
——害怕他们不停止。
④吾视其辙乱。
——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
⑤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⑥增其旧制。
——扩大它的原来的规模。
⑦A、其夫呓语。
——她的丈夫说梦话。
B、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终于被她的活感动了,重新回到老师身边完成了学业。
2、指示代词,这,那,其中的。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又前行,想走完这片树林。
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
②其船背稍夷。
——那船的底部稍平一些。
③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
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裕。
3、副词,表反问,难道。
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如土石何?
——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是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5、助词,表期望、命令,可译为“可要”“一定”
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一定/可要答应我。
五、而
1、表并列,可译为“又”“和”“并且”“一边,一边”“或不译。
①中峨冠而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又长有许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郊外出产奇的蛇,长有黑色的底子和白色的花纹。
③敏而好学。
——聪明并且爱学习。
④儿含乳啼,好拍而呜之。
——小孩含着乳头啼哭,妇人一边拍着小孩,一边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⑤溪深而鱼肥。
——溪水深,鱼儿肥。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有先后关系)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就消失了。
④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接着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⑥愠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然后知道新的知识。
⑦启窗而观。
——先打开,后观看。
⑧野芳发而幽香。
——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3、表转折,可译为“却”“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出淤泥却不受沾染。
②千里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表修饰,可译为“着”“地”,或不译。
(“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河同曲智叟笑着阻止他说。
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纷纷地摆在前面的,是太守在举行宴会。
③朝而往,暮而归。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
六,为
1、介词,为,向,对;
给,替;
因为,为了。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向/对外面的人说。
②为天下昌。
——向天下人发出昌导。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一件件地给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替我祭奠望诸君的坟墓。
⑤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因为在分手的路口,就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了手巾。
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介词,被。
若为佣耕。
——你被雇佣耕作。
3、动词,认为,当作,做,当,担任,刻,是,筑,成为。
①孰为汝多知乎?
——谁认为你聪明呢?
②武陵人捕鱼为来。
——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
③以牒为械。
——把木片当作器械。
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吗?
⑤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陈胜,吴广都被编入强迫去守边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⑥为宫室,器皿……——刻宫室,器皿……
⑦项燕为楚将。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
⑧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盟誓,用(两个)军官的头祭天。
⑨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靠近岸边,水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大石,成为岩石。
七、者
1、代词,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的原因。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能日行千里的,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种快乐的人,是太守。
③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和容易的吗?
做它,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就容易了。
④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需要的,但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的东西,所以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
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啊!
2、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
②粟者,民之所种。
——粟是百姓种的。
3、助词,与“也”连用,表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4、助词,表停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北山有个愚公,年岁将近九十了。
5、助词,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这几样都是用兵的吕祸患啊!
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八、何
(一)、代词。
①代词,什么。
何以战。
——凭什么作战。
②代词,为什么。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愁铲不平呢?
③代词,哪里。
君将何之?
——您打算去哪里?
④代词,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可译为“把……怎么样?
”
(二)、副词,多么。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差役吆喝得多么凶恶!
老婆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九、然
1、助词,地,……样子。
①杂然相许。
——纷纷地表示赞同。
②屋舍俨然。
——房屋整齐的样子。
③若听茶声然。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代词,这样,如此。
①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虽然)如此,那么……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
3、认为……是对的。
吴广以为然。
——吴广认为陈胜对形势的分析是对的。
4、连词,然而,可是,但是。
风力虽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仅仅(只是)走路就会汗水流出来湿透背。
十、焉
1、人称代词,他,它。
①复到舅家问焉。
——又到舅舅家问他。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以便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
——况且怎么处置挖下来的土石呢?
(况且把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
②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不再有人从这里出来,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③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父亲对此感到奇怪,便借旁边的人家(邻居)的给他,当即写了四句诗。
④今吾子又死焉。
——如今我的儿子又死于这。
4、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
可译为“了”“呢”“啊”。
①无陇断焉。
——没有山冈阻隔了。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现在越国已经驯服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十一、则
1、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①战则请从。
——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你去。
②然则何时而乐邪?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③徒步则汗出浃背。
——仅仅走路就汗出浃背。
2、连词,表假设,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法家拂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表转折,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
——黔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着进入黔,运到了却无所用。
4、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像。
十二、所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的。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2、与“为”连用,构成“为……所”句式,表被动。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只剩下敌船被火焚烧。
3、与“以”连用,构成“所以”词组,……的原因,用来,用来……的方法,用这些来/用这来/借此。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③吾知所以距子矣。
——我知道用来抵挡你的方法。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能的。
初中文言虚词归类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时应省去。
(《公输》)
(三)结构助词。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三)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策之不以其道。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四)于
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表示处所,译为“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五)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七)因
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
罔不因势象形。
4.副词,可译为“因此”。
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八)且
1.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九)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就)(《岳阳楼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十)所
1.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可译为“被……吞掉”)(《童趣》)
4.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
欲至何所。
(《宋定伯捉鬼》)
(十一)虽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然足下卜之鬼乎?
3.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十三)故
1.旧的,原来的。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3.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四)或
1.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副词
(1)有时。
或王命急宣。
(《三峡》)
(2)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虚词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