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3081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4.27KB
周口店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口店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店实习报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1角岩类………………………………….
4.2.2片岩类……………….
4.2.3大理岩…………………………………………………
4.3动力变质岩…………………………………………….
4.3.1碎裂岩系列………………………………………
4.3.2糜棱岩系列…………………………………………
5构造……………………………………………………………….
5.1区域构造轮廓……………………………………….
5.2褶皱……………………………………………………………………………..
5.2.1164背斜…………………………………..
5.2.2太平山向斜……………………………………………..
5.2.3孤山口复杂褶皱…………………………………………
5.3断裂构造………………………………….
5.3.1走向断裂系……………………………….
5.3.2横向断裂………………………………….
5.4黄山店褶皱—冲断构造………………
5.4.1基本特征…………………………………………….
5.4.2伴随地质现象………………………
5.5岩体西北缘剪切带特征………………………………………….
5.6构造演化.……………………………………
5.5.1前印支期构造…………
5.5.2印支期构造…………………………………
5.5.3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
5.5.4喜山期高角度正断层……………………
6地质发展史…………………………………………………
6.1基底形成阶段(Ar+Pt1)………………………………..
6.2盖层形成阶段…………………………………………..
6.3盖层活化阶段………………………………………
6.4新构造阶段……………………………………………………
7经济地质…………………………………………………..
7.1矿产地质……………………………………………
7.1.1煤矿………………………………………………..
7.1.2石材………………………………………
7.1.3石灰…………………………………………………….
7.1.4耐火材料…………………………………………
7.2环境地质……………………………………………………..
7.3旅游地质…………………………………………………..
7.4灾害地质…………………………………………………………
8认识与成果………………………………………………………………
9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小论文:
北京周口店黄院府君山组豹皮灰岩成因探讨
附图:
附图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地质图
附图Ⅱ综合地层柱状图
附图Ⅲ实测地层剖面图
附图Ⅳ周口店地区构造纲要图
附图V周口店地区实际材料图
附图VI实际材料图例
1前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实习站设在周口店镇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
实习区公共汽车班次较多,有京广铁路等通过,交通便利(图1-1)。
实习区范围北起磊孤山,南到孤山口,西起东山口,东到房山,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
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流经周口店。
周口店地区年降雨量为150—700mm,雨季为7-8月,七月气温最高,平均28C,最高达40C。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
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有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但由于植被覆盖良好,且有较多陡坎,石材大量开采,穿越条件不甚理想。
实习区工矿企业较多,如燕山石化等。
农业方面,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
丘陵山区以杂粮为主;
山口河滩多种植杏、李等,产量可观。
周口店地质研究历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以前的初期阶段;
1914-1949年中期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
其中,我校在本区的实习教学工作对本地区的研究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校周口店实习站成立于1954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数以万计的地质学子在周口店完成了地质生涯的最初训练,这里培养的人才走向国内外地质行业的各个岗位。
因此周口店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
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实习,着重对地质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训练。
从6月27日到7月31日,实习大致分为3个阶段,包括教学路线,半独立和独立填图,室内的小论文撰写、绘图、资料整理和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主要有地层、三大岩类、构造的野外观察和工作方法的介绍,区域调查的概念、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数字填图软件MAPGIS67的学习使用。
组队以徐德斌为带队队长,教员有孙卫华、王小牛、张宏远、张聪、李泳泉、王新强、刘宁强、曹毅、柳振江、周淑敏、赵文涛、王黎栋、李大鹏、于海亮。
实习班级有10010910、10010911、10010912、10010913、10010930、10010931、10010932、10010933、10010951、10050921、10050931、10050932。
实习以班级为单位,本班带队老师为李大鹏老师。
半独立和独立填图阶段全班以组为单位开展野外工作,本组同学是朱帅(组长)、谭瑞、道日娜、杨袖夫、许东华、李双鹏。
表1-1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观测点
个
176
填图面积
平方千米
1.2
观测路线
千米
190
实测剖面图
幅
1
实测剖面
米
232
综合柱状图
信手剖面
条
19
地质图
素描图
31
构造纲要图
标本
块
15
产状
148
翻页
2地层
本区地层属于华北型,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附图I、附图II)。
太古界统称官地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中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为典型剖面、新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马庄大桥和黄院东山梁剖面为典型剖面。
下古生界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典型剖面,上古生界以太平山南坡剖面为代表。
与北京西山的地层比较,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和热接触变质作用,因而化石保存不佳,地层单位的划分遵照地层学和构造地层学准则进行。
2.1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2.1.1太古界
本区太古界统称官邸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沿着官邸村一带呈东西带状展布,出露面积占图区0.37(附图I)。
主要岩性为:
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角闪石变粒岩等。
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是基性岩浆岩,角闪石多颜色显示黑色,斜长石大多显白色,有时可见层理构造。
角闪岩:
致密块状,粒状变晶结构,黑色,硬度较大。
黑云斜长片麻岩:
灰色或灰白色,偶尔可见微微发亮的黑云母薄片,主要以斜长石为主,显示有片麻状构造。
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
总体灰白色,含有暗色矿物片状黑云母和短柱状角闪石,显示有片麻状构造。
官地杂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521±
20Ma(颜丹平等,2005),表明官地杂岩形成于太古代。
2.1.2中元古界
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
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
区内分布于一条龙南坡的东部,只有少量的出露,在羊屎沟(图2—2)有变质现象。
2.1.2.1雾迷山组(Jxw)
雾迷山组厚度可达几公里,主要岩石为薄层或中薄层的灰白色白云岩,局部有因构造变动而角砾化岩石,主要为上部地层,岩性组合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中夹有大量的浅灰色、白色硅质条带和燧石条带,劈理化发育,可见水平层理,厚度大于500m。
与下伏太古界呈断层接触。
在区内分布于羊屎沟一带(图2-2),面积0.41km²
,主要岩性为含透闪石的灰白色厚层大理岩。
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1.2.2洪水庄组(Jxh)
灰黑色薄层砂质千枚岩为主,上部和下部含白云质及白云岩透镜体,中部含炭质,可见黄铁矿顺层分布,常可在露出地表与外界接触面上可见褐红色风化面,含Mn较多,被氧化为红色面,厚38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在区内分布于羊屎沟—骆驼山一带(图2-2),主要岩性灰黑色千枚岩,面积0.05km²
。
2.1.2.3铁岭组(Jxt)
分三段,厚186m,与洪水庄组呈整合接触。
一段(Jxt1):
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和白云质泥岩,发育水平藻纹层及水平层理,偶见双向交错层理(图2—3)及斜层理(2—4),在此处可发现厚层状白云岩被劈理错裂成块状或粒状,可类比于“豆腐块”型,有许多白色硅质和燧石质岩脉横贯界面;
二段(Jxt2):
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夹黑色板岩,发育水平及波状藻纹层;
三段(Jxt3):
灰白色中厚层细晶—微晶白云岩为主,上部发育大型包卷叠层石(图2—5),常在劈理作用下分割成豆腐块状。
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主要岩性灰白色大理岩,面积0.23km²
2.1.3新元古界
新元古界包括有下马岭组(Qbx),长龙山组(Qbc),景儿峪组(Qbj),它的出露情况与中元古界基本一致。
而长龙山组(Qbc)和景儿峪组(Qbj)在黄院东山梁也有出露(图2-6)
2.1.3.1下马岭组(Qbx)
灰色薄层千枚状板岩,灰黑色、黑色薄层含炭质千枚状板岩、千枚状板岩、砂质板岩,羊屎沟变质为红柱石石榴石云母片岩。
发育纹层状水平层理,富磁铁矿。
厚161m,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含有厚约0.4m的褐铁矿型风化壳(图2-7),代表了一次构造升降运动——芹峪运动;
2.1.3.2长龙山组(Qbc)
下部以浅灰色中厚层状变质石英砂岩为主,夹泥质岩,其中石英为颗粒,硅质胶结使其更为坚硬;
上部以灰黄色薄层状板岩为主,夹透镜状砂岩,可见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厚24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1.3.3景儿峪组(Qbj)
下部以浅灰色中层板状大理岩为主,单层厚度向上变薄,风化后呈砂糖状,并渐夹有薄层钙质千枚岩,至上部以灰黄色薄层状钙质千枚岩为主,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微屑,钙质胶结。
厚5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南,主要岩性以钙质板岩和中层板状大理岩为主,面积0.02km²
2.1.4下古生界
黄院东山梁剖面(图2-6)出露完整。
包括下、中寒武统府君山组(∈1f)、馒毛组(∈1+2m)、徐庄组(∈2x)、张夏组(∈2z),上寒武统黄院组(∈3h)及下奥陶统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l)和马家沟组(O1m)。
图区内分布于一条龙南坡一带,因后期断层作用部分地层难以详细划分,地层厚度明显减薄。
2.1.4.1府君山组(∈1f)
黄院东山梁主要为中厚层青灰色豹皮灰岩及纹带状白云质灰岩,含化石:
Redlichiasp.(莱德里基虫)。
厚25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一次构造升降运动——晋宁运动。
图区内分布于一条龙一带,岩性组合为青灰色纹带灰岩,面积0.01km²
,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1.4.2馒头+毛庄组(∈1+2m)
黄院东山梁主要岩性灰色千枚状板岩夹褐黄色白云岩透镜体两层。
厚度46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图区内分布于一条龙一带,岩性组合为灰色千枚状板岩夹褐黄色白云岩透镜体两层,出露面积很小,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1.4.3徐庄组(∈2x)
黄院东山梁剖面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向上为灰绿色板岩夹中层灰岩,局部夹鲕粒灰岩,顶部为含孔雀石薄膜的灰绿色板岩。
厚4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图区内未见露头
2.1.4.4张夏组(∈2z)
黄院东山梁剖面岩性为灰色板岩夹中层鲕粒灰岩,厚度36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图区内未见露头。
2.1.4.5黄院组(∈3h)
黄院东山梁剖面下部以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夹数层鲕粒灰岩;
上部为豹皮状灰岩与纹带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含化石:
Ptychaspissp.(褶盾虫),Blackwelderiasp.(蝴蝶虫)。
厚12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图区内分布在一条龙—羊屎沟一带,岩性以灰黄色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面积0.01km²
2.1.4.6冶里组(O1y)
黄院东山梁剖面底部为泥质纹带灰岩,向上泥质成分减少,以中厚层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和白云质豹皮灰岩,含化石:
Pilocerassp.(枕角石),Ophitetasp.(蛇卷螺)。
厚67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1.4.7亮甲山组(O1l)
黄院东山梁剖面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与灰质白云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含化石:
Armenocerassp.(阿门角石)。
厚7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1.4.8马家沟组(O1m)
黄院东山梁剖面岩性为青灰色厚层灰岩、纹带灰岩、豹皮灰岩,夹薄-中层白云质灰岩。
厚180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在图区内,主要出露在一条龙,大砾岩山一带。
岩性以厚层结晶灰岩为主,局部出现角砺状灰岩,面积0.5km²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1.5上古生界
上古生界分布于图区中部及西南部,如太平山一带(附图Ⅲ),主要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太原组(C3t)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s)、杨家屯组(P1y)。
我们在太平山南坡完成了1:
1000的实测剖面,获得了该套地层的岩性,产状,厚度等详细资料。
各组地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2.1.5.1本溪组(C2b)
实习区内本溪组主要出露于太平山北坡(图2—8)和南坡(图2—9),岩性组合主要为底部为硬绿泥石角岩,红柱石角岩,太平山北坡出现底砾岩(三好砾岩);
下部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一层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黑灰色板岩及红柱石板岩、压力影板岩。
化石:
Fusulinasp.(纺缍蜓)及蜓、腕足类、双壳类、植物类等碎片,厚33m,面积0.15km²
,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1.5.2太原组(C3t)
太原组主要分布在太平山南坡,下部为灰色细砂岩及粉砂岩与红柱石角岩互层;
上部为炭质板岩、杂色板岩夹薄层粉砂岩,顶部见煤线。
Neuropterisovata(卵脉羊齿)。
厚41m,面积0.4km²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1.5.3山西组(P1s)
主要分布地点有太平山南坡和牛口峪水库等地。
由两个沉积旋回构成,第一旋回底部为变质砂岩及含砾岩屑砂岩,向上渐变为中细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和黑色炭质板岩;
第二旋回底部为中细粒岩屑砂岩,向上过渡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并夹可采煤一层。
Sphenophyllumsp.(楔叶),Lobatannulaniasinensis(中华瓣轮叶)。
厚60m,面积0.2km²
2.1.5.4杨家屯组(P1y)
分布地点主要为太平山和二亩岗等地。
下部为绿灰色变质角砾岩、变质粗砂岩及变质含砾粗砂岩,中部粗中粒变质岩屑砂岩,上部为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
太平山南坡晚古生代地层实测剖面文字描述
(实测剖面图见附图Ⅲ)
(未见顶)
下二叠统杨家屯组(P1y)
⒄灰色角砾状豆腐块砾岩
-------------------------------------整合接触--------------------------------
山西组(P1s):
厚49m
⒃深灰色中厚层变质岩屑砂岩--------------------------------------------------------------4.3m
⒂黑色薄层炭质板岩------------------------------------------------------------------------11.8m
⒁褐灰色中厚层岩屑砂岩---------------------------------------------------------------------2.9m
⒀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8.2m
⑿黄灰色薄层沙质板岩及变质粉砂岩------------------------------------------------------21.8m
----------------------------------整合接触----------------------------------
石炭系太原组(C3t):
厚57.8m
⑾黑色薄层炭质板岩------------------------------------------------------------------------4.6m
⑽土黄色中薄层板岩------------------------------------------------------------------------8.0m
⑼黑色薄层炭质板岩-----------------------------------------------------------------------16.8m
⑻灰色薄层炭质板岩------------------------------------------------------------------------------9.4m
⑺深灰色块状含红柱石变质砂岩-----------------------------------------------------------------19m
------------------------------------整合接触--------------------------------
本溪组(C2b):
厚27.4m
⑹灰色红柱石角岩----------------------------------------------------------------------------7.3m
⑸灰色压力影板岩--------------------------------------------------------------------------------3.9m
⑷深灰色厚层唐山灰岩--------------------------------------------------------------------------1.5m
⑶杂色薄层砂质板岩----------------------------------------------------------------------------8.7m
⑵灰绿色厚层块状硬绿泥石角岩------------------------------------------------------------------6.0m
-----------------------------------------不整合接触------------------------------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1m)
1灰色厚层结晶灰岩
(未见底)
2.1.6新生界
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周口河两侧及山前平原区,少量分布于碳酸盐岩溶洞内。
现以周口河河流阶地沉积、北京猿人洞沉积为例分别介绍。
2.1.6.1河流阶地沉积
河流阶地主要分布在周口河两侧,在周口河西侧,可以分为三级阶地,东侧可见一级阶地。
沉积物主要为沙土和砾石(图2-10)。
2.1.6.2北京猿人洞沉积
北京猿人洞沉积(图2-11)主要在周口河西侧山脚下,有较完整的第四纪沉积物,详细文字剖面描述如下:
第1-2层:
夹石灰化的角砾层,厚约4m。
第3层:
粗角砾层,含洞顶崩塌形成的大石灰岩块,厚约3m。
第4层:
灰烬层,含烧骨,烧石和大的石灰岩块,厚约6m。
第5层:
硬灰层,厚约1m。
第6层:
角砾层,含巨大的石灰岩块和动物粪层,厚约5m
第7层:
砂层,厚约2m
第8-9层:
含灰烬的角砾层,厚约6m。
第10层:
红土和灰烬层,厚约2m。
第11层:
角砾岩层,厚约2m。
第12层:
红砂层,厚约2m。
第13层:
含动物粪的泥沙层,底部巨砾,厚约2m。
以上13层均是化石,除第十二层外,都发现过石制品,第十三层以下未曾发掘过,只从探测得知,无化石制品。
2.2岩相简析
2.2.1中元古界
蓟县系岩石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但是,原岩较易恢复。
雾迷山组以白云岩为主,夹燧石条带,代表环潮坪沉积环境;
洪水庄组以千枚岩为主,原岩为泥质岩石,代表局限泻湖低能沉积环境;
铁岭组上、下段为潮间-潮下高能沉积环境,中段潮间-潮上沉积环境。
因此,蓟县系从雾迷山组开始海水逐渐海退变浅,至洪水庄组沉积期海平面最低;
从铁岭组沉积早期开始,海水又经历了两次由深变浅的过程,直至最后暴露地表,经受风化剥蚀作用
2.2.2新元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口店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