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072812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5.57KB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docx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
1.(2010四川巴中)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22—27题。
(20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渔人甚异之()`
(2)悉如外人()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24.翻译句子。
(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26.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4分)
27.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巴中答案】
22.(共4分,每空1分)
(1)对……感到诧异
(2)都,全(3)交错相通(4)通“邀”,邀请
23.D(2分)
24.
(1)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
(2分)(重点词“乃”、“无论”,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2分,重点词“俨然”、“属”,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25.D(3分)
26.成语是:
世外桃源;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
(4分,每一文2分)
27.这个理想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它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3分,能言之有理即可)
2.(2010四川成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
值得
D.处处志之志:
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4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
“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
”冯谖署曰:
“能!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辞曰:
“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
驱而之薛。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说,曰:
“诺!
先生休矣!
”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
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
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②责:
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人属孟尝君属:
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市:
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怪:
责怪
D.狗马实外厩实:
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3分)
译文: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3分)
译文: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
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4分)
答:
【成都答案】
(一)(共13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4分)
4、D(志:
做标记)
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
(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
(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二)(12分)
3、(2分)C(怪:
对……感到奇怪)
4、(6分)
(1)(3分)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
(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
(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
(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3.(2010四川达州)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8-22题。
(14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请广于君(广:
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
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
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
盛怒的样子)
19.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原文】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原文】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1.阅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请
简要分析。
(3分)
答:
22.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答:
【达州答案】(14分)
18.(2分)B(B项谢:
道歉)
19.(2分)C(例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和B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句中的“之”,结构助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试题 专题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