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拉坯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20477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97KB
陶艺拉坯教案Word下载.docx
《陶艺拉坯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拉坯教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
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二)制作工艺:
1.将泥块搓成均匀的泥条。
2.将泥条盘卷成圆饼状,并用拍板将泥条拍实,使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紧密。
3.在层层向上盘筑时,可将内外抹平,也可以一层一层向下按压,使泥条之间结合紧密又保留一些手工痕迹和肌理。
4.在盘筑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其弯曲,筑造自己想要的形体。
5.注意在盘筑一定高度时,会因底部未干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应该将泥条接口处用塑料袋包扎紧,保持接口处的湿度,待底足干燥到一定强度后在继续盘筑。
6.掌握好盘筑的重心,可以盘筑多种变化的造型形体。
小结:
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
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第二节泥板成型(重点)
(一)概念: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
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例如:
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二)泥板的制作: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
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
如:
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
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
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
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
优点是:
制作比较简单、快速。
缺点:
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三)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
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
人物、动物雕塑等。
(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
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
2.泥板镶接成型:
(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
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
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
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重点)
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
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特点:
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二)石膏模具成型的种类:
1.模具印坯成型:
1)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
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
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
2.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
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
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
第四节拉坯成型(重点、难点)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使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
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碗、盘子、罐子等。
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二)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三)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
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对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并能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意义,为以后进行陶艺创作,打下了基础。
当然,若要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好还是多加实践,在实践中找到并掌握制作规律。
七、作业:
理解和掌握陶艺的各种成型技法,结合自己的作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成型方法,进行陶艺创作。
对陶艺的成型技法进行深一步的探究和反思,查阅现代陶艺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陶艺知识。
【篇二:
现代陶艺教案】
《现代陶艺创作》
课程
授课班级:
教师:
教案
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教案用纸
【篇三: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
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
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和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
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
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
(如:
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
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
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
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
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
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了解动物泥塑的艺术特点:
取材于动物形象,再加以取舍、装饰、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而成,使人觉得比真实的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1、整体形象(抓住动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
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2、细部刻画(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进行加工)
对所塑造动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3、上色处理(抓住动物的色彩特征)
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动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教师现场制作海豚泥塑
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用技法表现出海豚的特点,制作顺序是什么?
思考你怎么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夸张的脸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
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工具
(教师)课件、泥巴
一、游戏导入:
1、表情大pk。
(看词做表情,和图片中比较)
2、图片欣赏
二、欣赏探究:
1、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2)探究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
启发学生观察夸张的表现方法。
形的夸张:
夸大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变形法:
如改变鼻子结构。
神态的夸张:
如发怒时、眉毛直立、额头冒火。
欣赏中穿插教师示范和学生的五官制作小练习
2、学习造型表现方法:
边欣赏边示范(团报纸成型、泥板围筑、分析添加):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
(2)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
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三、学生创作: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表情和人物创作。
注意夸张变化。
四、展示评价:
1、学生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2、对比,找出最夸张的脸。
五、用表情表示对课堂感受,结束。
板书设计
形的夸张
夸张的脸夸大、变形等
神态夸张
有趣的“空心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了解空心球的基本特点。
2、学会泥球捻捏等一些基本的泥塑方法,创作出一个有趣的“空心球”。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泥球捻捏法。
难点:
抓住空心球夸张地进行表现,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三、教学准备:
泥塑工具等。
课件、泥、泥塑工具、板等。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有趣的“空心球”》
利用一个实心的泥玩具导入,引出空心球。
2、制作空心球
教师示范,边做边讲解要点,板书:
泥球捻捏法。
3、玩一玩
学生动手做空心球,教师巡回指导。
4、变一变
教师现场创作一个有趣的“空心球”,猜一猜做的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方法?
板书:
变一变、加一加、减一减
5、赏一赏
欣赏图片,了解更多有趣的作品,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6、做一做
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创作出一个有个性的“空心球”。
7、评一评
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请同学说说你的看法,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8、课后延伸
认识一些其他制作空心作品的方法。
如挖空法、塞纸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