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19911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50.28KB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帝内经》还论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稳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内外上下和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熟悉要紧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看,也包括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连年前的,给现代人明白得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露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通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
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严寒、疼痛等证。
三、经穴散布
本经经穴散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
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①从食指结尾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上行的一支:
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脸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侧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双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围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通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抵达前额(神庭);
脸部支脉:
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
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双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
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
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
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血丑,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足阳明胃经经穴散布在头脸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
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如图)。
足太阴脾经
起子足大趾结尾(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通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
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胃脘痛,食那么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
本经经穴散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
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如图)。
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
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
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抵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
沿小指内侧至结尾(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烧等。
本经经穴散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
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如图)。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抵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
沿着颈部,上达脸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
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本经经穴散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脸部。
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
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
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抵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
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
通过肩胛内缘直下,通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手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
从此向下,通过排肠肌,出于外跟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和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部和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
本经经穴散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双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结尾。
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如图)。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
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
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
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
厥阴心包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
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证。
本经经穴散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
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
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
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
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本经经穴散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结尾。
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结尾(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散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
从胸直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向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脸颊部,抵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脸颊部,抵达目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证。
本经穴散布在无名指外侧,手背,上肢外侧面中间,肩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
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
足少阳胆经
起子目外眦(瞳子髎),向上抵达额角部(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
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
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抵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双侧腹股沟动脉部,通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
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通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抵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
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烧等证。
本经经穴散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
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通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散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
下行颊里,围绕唇内;
肝部支脉:
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本经经穴散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
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肺经太渊,位于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心包经大陵,位于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骨肌腱之间
心经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小肠经腕骨,位于手背尺侧,豌豆骨前赤白肉际
三焦经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大肠经阳溪,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脾经太白,位于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肝经太冲,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肾经太溪,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膀胱经束骨,位于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胆经丘墟,位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胃经冲阳,位于足背高外,第二、三趾间的缝纹内庭
上五寸(相当于受检者五个拇指的宽度)
督脉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任脉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取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全身 经络 穴位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