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 文档编号:20716961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7.38KB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选择题:
第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者(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答案:
C
第2题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 )
A.契诃夫B.泰戈尔C.屠格涅夫D.伏尔泰
答案:
A
第3题下列诗句出自闻一多的《发现》的是( )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答案:
A
第4题“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
秋水》、《陈情表》
B.《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
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庄子?
秋水》、《陈情表》
D.《陈情表》、《庄子?
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
A
第5题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
A.对理想的追求B.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
C.对不幸者的哀悼D.对故居的留恋
答案:
B
第6题《氓》是一首( )
A.寓言诗B.叙事诗C.哲理诗D.抒情诗
答案:
B
第7题《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 )
A.叙述和抒情B.议论C.叙述和议论D.叙述
答案:
C
第8题《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对比的种树方法是(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B.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D.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答案:
A
第9题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着名的是( )
A.《抗战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蚀三部曲》
答案:
C
第10题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译文:
赵襄子围攻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被列为首功。
B.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译文:
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理,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译文:
齐国人三十二岁以后在道路上不拾取丢失的东西。
D.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译文: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的人丢了马,被野人捉住。
答案:
D
第11题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食饮得无衰乎
译文:
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B.沛公则置车骑
译文:
沛公就放弃车马。
C.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译文:
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
D.圣人无常师
译文:
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
答案:
D
第12题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着称的是( )
A.墨子B.庄子C.韩非子D.孟子
答案:
B
第13题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
A.新月社B.文学研究会C.语丝社D.创造社
答案:
A
第14题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李翊书》
C.《陈情表》
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
D
第15题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译文: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很难吗?
B.函梁君臣之首
译文:
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C.久不见若影
译文:
很长时间看不见你的身影。
D.古之学者必有师
译文:
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答案:
D
第16题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
A.予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案:
C
第17题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
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
答案:
C
第18题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
A.兵强则士勇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D.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
B
第19题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
A.借典故抒情B.借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景抒情
答案:
B
第20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
A.王安石B.韩愈C.柳宗元D.欧阳修
答案:
A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2题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
答案:
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第23题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答案: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试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扞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第24题作者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可以与张、许的爱国行为构成对比,从而驳斥了那些小人不批评坏人而专门指责君子的卑劣用心。
第25题这段文字是怎样概括张、许的守城功绩的?
答案:
“守一城,扞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
第26题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答案:
逆:
事先转移。
就:
接近。
滋:
增多。
淫辞:
夸大失实的邪说。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冉有日: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日:
“求!
君子疾夫舍日:
“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第27题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第28题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
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第29题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答案:
“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
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听他们谈了许多,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
另外尚有一些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
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
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
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
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
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第30题阅读这段文字后,你认为作者忧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故乡人民过着与世隔绝、麻木不仁的日子,他们对历史毫无担负,只把狂热和热情释放在娱乐上。
他们这种活法近乎延存自然生命。
第31题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所提到的两类人指的是什么人?
他们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
前者是与自然妥协的人,后者是与自然毫不妥协的人。
他们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对历史没有责任感、使命感,不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后者是对自然不妥协,想方设法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历史有使命感。
前者指的是乡民,后者指的是革命者,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靠的是这些革命者。
第32题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答案:
希望湘西人民精神觉醒,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舟的精神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
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
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
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第33题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
第34题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
第35题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
第36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答案:
拟人手法。
第37题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第38题从这段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案:
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一、选择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豪放词派的词人是()
A.李煜
B.苏轼
C.柳永
D.辛弃疾
答案:
B
2.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
A.感情充沛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感情充沛
答案:
C
3.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论毅力》
C.《季氏将伐颛臾》
D.《论快乐》
答案:
C
4.《马伶传》的作者侯方域生活在()
A.清代中期
B.明末清初
C.明代中期
D.晚清
答案:
B
5.《门槛》一文是()
A.寓言诗
B.散文诗
C.抒情诗
D.哲理诗
答案:
B
6.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A.《天问》
B.《离骚》
C.《九歌》
D.《九章》
答案:
C
7.《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
A.叙述和抒情
B.议论
C.叙述和议论
D.叙述
答案:
C
8.下列诗句中化用《诗经》中诗句的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答案:
C
9.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予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案:
C
10.“易安居士”是指()
A.苏东坡
B.李清照
C.王安石
D.辛弃疾
答案:
B
11.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
A.契诃夫
B.泰戈尔
C.屠格涅夫
D.伏尔泰
答案:
A
12.《论毅力》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康有为
C.梁启超
D.王安石
答案:
C
13.《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志
D.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答案:
A
1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3)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是劳动人民。
(4)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A.比喻拟人设问夸张
B.拟人比喻设问夸张
C.拟人对偶反问比喻
D.对偶拟人反问比喻
答案:
A
15.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中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呼中丞之名而置之,谈笑(以)死
B.辞不许,(乃)归白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帝欲(为)娶贵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
D
16.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B.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文:
你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呢?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
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哪管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答案:
C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称:
适合
B.遂除田禁,悉以授民除:
解除
C.主上向我,为首为讳乎首:
自首
D.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直:
值得
答案:
D
18.下列各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C
19.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茅盾
B.赵树理
C.老舍
D.巴金
答案:
C
2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曹禺
B.巴金
C.鲁迅
D.茅盾
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1~23小题。
冉有日: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日:
“求!
君子疾夫舍日:
“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21.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4分)
答案: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22.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2分)
答案:
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2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分)
答案:
“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
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二)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4~26小题。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25.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
(4分)
答案:
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26.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4分)
答案: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1,《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国.
A,颛臾B,鲁
C,齐D,宋
2,韩愈《答李翊书》一文的主旨是()
A,赞扬李翊好学上进
B,反对骈俪文风
C,强调道是为文的根本
D,阐述"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孟子B,庄子
C,孔子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A,1927年B,清代
C,汉代D,元代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A,南霁云B,于嵩
C,贺兰进明D,许远
8,下列不属于作品主人公的是()
A,李广B,沙子龙
C,水生嫂D,王恺
9,《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A,柳州B,永州
C,苏州D,徐州
10,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B,苏轼
C,王安石D,苏洵
11,"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B,《论语》
C,《尚书》D,《左传》
12,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的作家是()
A,冰心B,朱自清
C,巴金D,茅盾
13,"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D,乐观而深沉
14,朱自清《背影》中说: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A,动作描写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D,侧面烘托手法
15,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B,王昌龄
C,李白D,杜甫
16,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B,陆游
C,辛弃疾D,苏轼
17,《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8,《东篱乐府》是()
A,诗集B,词集
C,曲集D,文集
19,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A,李白B,李商隐
C,杜甫D,王维
20,孙犁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
A,河南B,河北
C,湖南D,山西
21,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家之理.
A,儒B,佛
C,道D,法
22,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国作家.
A,英B,法
C,美D,俄
23,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A,缪公B,孝公
C,惠王D,昭王
24,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欧阳修B,王安石
C,白居易D,苏轼
25,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
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
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
26,柳永《八声甘州》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A,羁旅思乡之苦B,伤春惜时
C,亡国之痛D,情场失意
27,《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A,国别体B,编年体
C,纪传体D,本末体
28,《马伶传》所讽刺的真正对象是()
A,李伶B,严嵩
C,顾秉谦D,杨继盛
29,下列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茅盾B,鲁迅
C,郭沫若D,成仿吾
30,李白《行路难》中用以表现自己自信之情的典故所涉及的人物是()
A,吕尚B,伊尹
C,宗悫D,曹操
31,杜甫的《登高》是()诗
A,七律B,七绝
C,五律D,五绝
3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著名主张的作家是()
A,杜甫B,白居易
C,辛弃疾D,韩愈
参考答案:
1,B2,C3,A4,C5,A6,A7,C8,D9,B10,B
11,B12,C13,C14,D15,B16,B17,C18,C19,B20,B
21,C22,C23,C24,B25,B26,A27,B28,C29,A30,C
31,A32,B
1.“信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成考专升 试题 答案
